第229章 大有可为

?目前国内流行着一种说法,那就是造不如买。相比起自己制造,花费大笔的资金来创造,买国外现成的东西,无疑是会减少这方面的投入。这种说法,在国内占据了很大的市场。?

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因为现在国内还不够富裕,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需要投资建设。有限的资源,必须要利用好。买东西,虽然花费也很大,但比起自己从头研究来说,实在是要好太多了。?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国际形式十分有利于华夏。美国拉拢,苏联疲软,比起建国时随时打仗的危险局面,要好太多了。美国连航母都肯卖给华夏,这样的情况下,技术封锁的风险,也就降到了最低点。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局面会一直存在,只要苏联还在,美国就绝对不会把枪口对向华夏。等到以后资金富裕了,再研发也不迟。?

虽然南巡首长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但多少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华夏自主研发很多东西,所以多少有点随大流的意思。?

可刘东知道苏联已经撑不了多久了,等到苏联解体后,华夏哪里还会有现在这样宽松的政治局势?早一天做打算,就早一天能形成自己的抵抗力。?

虽然刘东不能明确的说明苏联要挂掉的事实,但却可以曲线救国,就好似他现在所提出来的种子理论。相信南巡首长会明白他的意思。?

果然,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南巡首长,危机意识并不比刘东要少,就算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掩盖不了他的睿智。他一下就明白过来刘东这所谓的种子理论的内涵。?

可明白归明白,南巡首长依旧觉得,请这些苏联专家,代价太大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像刘东这样大方。一个亿美金打头阵,他看着都心疼。这些钱,要是全都拿来给华夏的那些专家教授搞研究,说不定出的成果并不比请那些苏联专家少。?

虽然他的确看着很眼馋,但从实际的角度上出发,这样做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还是压力很大。虽然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也不能盲目的把这条路给扩大开来。因为现在的主要目的,还是在经济问题上,科学研究,可以适当的放下。毕竟,现在这么好的外部条件,也不知道能撑多久。要是形势恶劣起来,经济的发展也会停滞。?

有了这样的考虑,南巡首长开口说到:“种子理论,确实不错。但小伙子你也晓得,我国现在的情况。如果把大笔的资金流入到苏联,虽然肯定会有收获,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国家现在还很穷,远不到大方的时候。”?

听到南巡首长这话,刘东说到:“的确,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想要单单依靠这些苏联专家作出成绩,那我国根本就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但有限的区域,还是可以考虑的。我国现在出口创汇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量大,但并不值钱。但如果引进了这些苏联专家,让他们的科技知识武装起我们的企业,那我们国内的企业,就可以完善自己的产业链,从出口初级产品,过度到更高的阶层,那样,能得到的经济利益,比起现在来,要好很多。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这些科技经验,当成一个数据,而是要用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你这个说法不错啊,小伙子有水平,看来你经商还是屈才了嘛?有没有想去政府工作?”南巡首长被刘东最后那句话搞得一愣,然后很有兴致的问到。?

南巡首长楞了,刘东就更愣了。这话不是南巡首长你自己说的么?但当刘东看到南巡首长那脸色,并不是在像开自己的玩笑。于是,刘东知道,他窜词了。可能这个时候,南巡首长还没有提出这样的话来,他刘东反而成了首创。?

事实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后世耳熟能详的话,南巡首长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是在八八年的九月,离着现在,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刘东现在说出来,当然是窜词了。好在南巡首长仅仅是欣赏刘东这话,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因为他现在也仅仅是有这个概念,但并不是那么深刻。现在突然被刘东这么一提出来,想了一下,就觉得非常妙。?

这种李鬼遇到李逵的事情,无论是谁碰到,都相当的尴尬。更何况刘东这是抢了南巡首长的台词,那就更不妙了。但现在话都说出来了,又不能再吞下去。?

于是刘东赶忙把话题给叉开:“其实把这些科研人员弄到我们国内来,对于我们国内产业的升级,也是非常有好处的。首长您也知道,由于我国的很多产品,技术力量不行,形不成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交易当中,并没有多少竞争力。但如果引进了这些人以后,依照他们的先进技术,就可以使我国多个领域的科技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那样,由高科技带来的高附加值产业,就足够让我们的回本。不但能回本,还能形成我们国内自己的生产力。”?

“照你这意思,是要把这些人运用到工业科技的实用领域里面去,而不是让他们单纯的搞研究?让他们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对于刘东这个提法,南巡首长若有所思的问到。?

“对,就是这样。我把这个方法叫做产学研一体。其实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我们国内,这样做就比较少。很多东西都是研究出来的,但却没有把他们用到实际领域当中去,如果我们国内同样用这样的方法,那么研究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说到这,刘东一下就把嘴巴闭上了。?

因为他再说下去,说不定又要说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出来。那样,南巡首长可就不会是惊奇他的思路,而是会考虑刘东是否是妖孽的问题。而且,要他把这些东西都说完了,以后的领导该怎么办?人不能把什么好事儿都让自己给占了,那样是绝对愚蠢的行为。?

产学研这个说法,好歹是有国外先做出来了。他现在说一下,不过是会让首长们认为他见多识广,要再多说个可持续发展,那就要命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南巡首长也忽略了刘东那意犹未尽的话语,因为他已经被刘东这个产学研一体的思路给提醒了。要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对于国内现在某些领域来说,完全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就犹如现在的老工业区。?

老工业区为什么会没落下去,不就是因为科技实力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么?要是刘东这条思路真的有用,那对于解决老工业区的问题,绝对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不光南巡首长能想到,其他两个首长也能想到。想着那样的前景,这三位领导都不由的眼冒金光。?

好一会儿,南巡首长才抬头对着刘东说到:“这个事情,大有可为啊。小伙子,你这个脑袋瓜子,还真的够用。这样的事情都能想到,这样的提醒实在是来的太及时了。我们虽然缺资金,也缺设备。但最关键的就是缺技术和人才。只要把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其他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按照你这个意思,只要我们对症下药,让这些苏联专家进入到这些领域,然后做为一个种子,在我们华夏生根发芽,以后相关的产业,我们就可以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只要有发展,那就肯定能产生劳动价值,这样补贴一下,说不定很多产业,都可以活过来。你这个提法好,非常好。”越说到后面,南巡首长也越是激动。?

做为现在实际上的改革推动者,南巡首长虽然看到了改革的成效,但也看到了改革当中的一些不足点。尤其是国企的自身造血能力,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面临着困境。?

这样的困境,和苏联方面并不相同,他们是因为资源紧缺问题,而导致这些人才无用武之地。但华夏缺乏的,却是技术。市场并没有任何问题。背靠着十亿人的广大市场,这点绝对是有保证。?

之所以面对困境,虽然也有着资金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却在于技术,东西做出来,没有技术含量,自然会被富裕起来的人民给淘汰掉,市场经济,自有市场的规律。?

就拿刘东那个钢铁厂来说,现在全国的钢铁厂,能赚钱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在做亏本的买卖,可刘东的新厂一出现,就开始在收回投资了。要说是国内没有市场,那纯粹是扯淡,因为现在国内市场不但没有饱和,还很饥渴,市场前景无比广阔。?

但为什么那些钢铁厂会亏本,那就是因为其他的钢铁厂没有技术实力,就算想要吃肉,也没那个能耐。相反,刘东的钢铁厂虽然是新建的,但他们的技术实力雄厚,买卖自己都要找上门去。这么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这,南巡首长又怎么会看不见??

所以,南巡首长在听到刘东说的那个产学研一体的事情后,才会高兴的说大有可为。?

第525章 自家人下的套第231章 联众超市(下)第318章 难堪的宋部长第472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第400章 两种生活态度第648章 深入交谈第163章 大众的需求太少了第179章 刘东的定位第7章 土匪还是山大王?第378章 企业凝聚力的具象表现形式第194章 分田地第98章 这就是差距第185章 对苏联的野望第248章 解决货源缺口第79章 阶段布局第71章 大面积撒网的效果第209章 现实当中的狗血剧第559章 行业风暴第363章 跳出圈外的一步棋第31章 准备工作第616章 重工业买卖的前景第35章 计划安排第409章 银行求人贷款的年月第75章 广场协定第115章 美金下的友谊第371章 要的是实惠第74章 只欠东风第158章 餐桌上的机锋第379章 火热的讨论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产业布局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夺食第418章 环亚银行贷款业务的前景第109章 准备考察机床厂第159章 展现实力第503章 错综复杂的关系第515章 僵持的局面第282章 首长是好人啊!第163章 大众的需求太少了第563章 藏在狼皮里面的肥羊第302章 邮电部才是大麻烦第472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第373章 给大伯交底第640章 放手去干第406章 大生意该怎么做?第141章 崭新的环亚国际(下)第682章 开启大时代5第633章 会谈叶利钦5第590章 优势在哪里第216章 掉坑里了第237章 上达天听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526章 刘宇民的近况很糟糕第295章 贫困县的两个优势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496章 准备赴日第490章 第一次吃亏的环亚第553章 老王请喝茶第113章 考察工厂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249章 上层的小变动第381章 国外旅游不热门?第198章 未来的石油合作第153章 让他唱独角戏第154章 到底谁尴尬?(上)第19章 忽悠的艺术第210章 固执的谢洛夫第237章 上达天听第242章 火爆开业第14章 公司成立第498章 抵达日本第120章 让人流口水的大买卖(中)第43章 失落的佐藤金一第637章 静观其变第76章 磨刀霍霍向牛羊第349章 还是缺人啊第109章 准备考察机床厂第119章 让人流口水的大买卖(上)第654章 进退第509章 盛宴的开端第183章 骇人听闻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324章 单飞苏联第172章 王家第438章 相当满意的视察结果第198章 未来的石油合作第254章 做游资第39章 刘东的大局观(上)第315章 给脸不要脸第662章 刘东的小买卖,陈三的大生意第316章 一票否决权第611章 空壳公司第294章 真正的贫穷县第129章 坦白从宽第231章 联众超市(下)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284章 饭要一口口吃第325章 损失惨重第652章 刘东的补偿第303章 解惑第465章 到达闽省
第525章 自家人下的套第231章 联众超市(下)第318章 难堪的宋部长第472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第400章 两种生活态度第648章 深入交谈第163章 大众的需求太少了第179章 刘东的定位第7章 土匪还是山大王?第378章 企业凝聚力的具象表现形式第194章 分田地第98章 这就是差距第185章 对苏联的野望第248章 解决货源缺口第79章 阶段布局第71章 大面积撒网的效果第209章 现实当中的狗血剧第559章 行业风暴第363章 跳出圈外的一步棋第31章 准备工作第616章 重工业买卖的前景第35章 计划安排第409章 银行求人贷款的年月第75章 广场协定第115章 美金下的友谊第371章 要的是实惠第74章 只欠东风第158章 餐桌上的机锋第379章 火热的讨论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产业布局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夺食第418章 环亚银行贷款业务的前景第109章 准备考察机床厂第159章 展现实力第503章 错综复杂的关系第515章 僵持的局面第282章 首长是好人啊!第163章 大众的需求太少了第563章 藏在狼皮里面的肥羊第302章 邮电部才是大麻烦第472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第373章 给大伯交底第640章 放手去干第406章 大生意该怎么做?第141章 崭新的环亚国际(下)第682章 开启大时代5第633章 会谈叶利钦5第590章 优势在哪里第216章 掉坑里了第237章 上达天听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526章 刘宇民的近况很糟糕第295章 贫困县的两个优势第495章 在香港的等待第496章 准备赴日第490章 第一次吃亏的环亚第553章 老王请喝茶第113章 考察工厂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249章 上层的小变动第381章 国外旅游不热门?第198章 未来的石油合作第153章 让他唱独角戏第154章 到底谁尴尬?(上)第19章 忽悠的艺术第210章 固执的谢洛夫第237章 上达天听第242章 火爆开业第14章 公司成立第498章 抵达日本第120章 让人流口水的大买卖(中)第43章 失落的佐藤金一第637章 静观其变第76章 磨刀霍霍向牛羊第349章 还是缺人啊第109章 准备考察机床厂第119章 让人流口水的大买卖(上)第654章 进退第509章 盛宴的开端第183章 骇人听闻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324章 单飞苏联第172章 王家第438章 相当满意的视察结果第198章 未来的石油合作第254章 做游资第39章 刘东的大局观(上)第315章 给脸不要脸第662章 刘东的小买卖,陈三的大生意第316章 一票否决权第611章 空壳公司第294章 真正的贫穷县第129章 坦白从宽第231章 联众超市(下)第536章 以小吃大第284章 饭要一口口吃第325章 损失惨重第652章 刘东的补偿第303章 解惑第465章 到达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