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

“只能放弃。”允熥说道:“现下,哪怕五十年后撤了英永二藩,关东被汉人佔据的土地也不会有多少。而且关东虽然地广人稀,但气候寒冷,今后二百年还会越来越冷,百姓不会愿意迁移到关东的,关东的百姓反而想要迁移入关。如果没有藩国统治,汉人佔据之土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为了维持汉人在辽东以北的关东之地的统治,只能让这两藩继续存在了。不过你尽可放心,虽然这二藩距离中原极近,但人烟稀少,除非中原大乱否则绝不可能进入中原夺了皇位;若是中原真的大乱,由同姓诸侯王夺取天下,总比让反贼夺了要更好,起码,不会大肆屠戮宗室。”

允熥的话很有道理,文垣也没有反驳,而是说道:“这样说来,未来百年,关东的藩国不撤藩,西北西域的藩国不撤藩,汉洲的藩国始终不会撤藩,要撤藩的就是南洋的藩国了?”

西北的藩王不撤藩,也是允熥早已定下的,也与文垣说过。嘉峪关以西的地方倒不是苦寒之地,但这些地方距离大明京城太过遥远,以这个年代的通讯水平,不,哪怕以一百年后,两百年后的通讯水平,根本不可能在维持中央集权的同时将当地变成汉人的土地,只会是绝大多数地方当地人自治,少数城市及近郊被官府控制。为了能够扩张汉人的地盘,也只能维持分封。

“只有南洋藩国。”允熥说道:“南洋藩国离着京城的距离不比关东近,但气候湿润,人烟较为繁茂,两广福建一带的百姓早在唐代就有下南洋的先例,宋代中原沦陷于蒙古人之手前后更是有许多百姓前往南洋居住,即使撤了藩朝廷直辖,也不必担心汉人不再增加;唯一可虑者乃是因地方官处置不当致使当地人造反。所以为父在建业初年于南洋册封藩国,一是快速增加南洋汉人,二是在当地形成处置许多事情的惯例,后来的官员只要遵循藩国时期的惯例即可,不会轻易招致当地人造反。”

“不过即使如此,你也不必急于在南洋撤藩。”允熥继续说道:“为父之后在位的这二三十年,就是逐渐将南洋番国的国君废除,或者识相的加封公侯之爵让他们来京城享福,让国君全部变成朱姓国君。”

“你将来继位后要做的,是用各种法子削弱南洋的藩国,比如以不恭敬为借口削越藩几个县,划归广西省管辖;以及在南洋显示朝廷的权威,让藩国百姓知晓原来在国君之上还有一个朝廷。若是有坚决不服从朝廷的藩国,也要出兵惩罚,但不要废藩置府县,而是换另一朱姓子孙为国君。”

“另一方面,你又要支援南洋的藩国在文化上教育当地人,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汉人,坚决不愿做汉人的要斩尽杀绝,使得认为自己是汉人的人越来越多,直至佔据大多数。”

“等为父的孙子,也就是你的儿子继位后,再实行推恩令,打碎藩国使得他们完全不能反抗朝廷,再逐渐撤销藩国设置行省、府县,完成撤藩。”

“是,儿子知晓了。”文垣答应一声,但想了想又道:“父亲,儿子听起来怎么好似汉初,汉高至汉武逐渐撤销东方的诸侯王之故事?”

“你说对了。”允熥笑道:“为父就是仿效汉初的做法。”

“为父对南洋要做的,就好似汉高祖,首先让南洋所有番国都向大明称臣,之后逐渐将这些番国变成藩国,国君变成大明宗室。”

“你要做的,就是汉初文景二代皇帝的作为,逐渐增强对南洋藩国的控制,在文化上统一南洋,显示朝廷的权威。”

“你儿子要做的,就是汉武帝的作为,最后完成撤藩。”

“父亲,撤藩将南洋收归一统,非要这样复杂么?”文垣又想了想,忍不住问道。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疑惑。允熥之前并未这样清楚明白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文垣,但文垣大概也知晓。他对此就有些不解:南洋番国这样弱,联合起来也不是大明的对手,有必要历经三代人,又采用如此复杂的手段将南洋收归朝廷么?

“有必要。”允熥回答:“你以为将南洋收归一统,最大的问题是大明的军队是否能够攻灭南洋的番国?不,不是如此。最大的问题,是大明与南洋番国的文化,或者说大明官府与南洋官府的治国治民方式,百姓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不同。”

“而人,任何十分伟大之人,在有生之年能做的事情很多,但能改变的观念很少,已经成年之人的观念是很难被改变的,文化习俗也同样如此。若是没有藩国作为缓冲让南洋的文化逐渐接近大明,灭亡南洋的番国后立刻收归朝廷直辖,派到南洋的官员按照中原的法子统治南洋百姓,必定会因文化冲突导致此起彼伏的造反。”

“但好在,带有旧想法的人会死。只要藩国治理得力,将中原的文化习俗灌输到新一代的当地人之中,就能消除文化习俗的不同。到了这时,废藩置府县的时机才成熟。所以,为父要用三代人的时间彻底收服南洋。”

“儿子明白了。”文垣这次十分正式的对允熥行了一礼。

“你明白就好。”允熥拍了拍他的肩膀。

“三哥,该用膳了。”这时从不远处传来这样一句话。允熥抬头看去,就见到昀芷站在用膳的房屋门前冲着他喊着。

“这就去。”允熥答应一声,与儿子一起走进房屋。

“昀芷,我瞧着适才允熥是在与文垣说话,而且说的应当是正事。你就不怕这一嗓子打扰了他们谈论正事?”宝庆这时走到昀芷身旁,轻声说道。

昀芷没有回答宝庆的话,打个哈哈过去了。但她在心里想着:“三哥那时的表情,分明是正事已经说完了,我才敢喊那一句话。不然你以为我敢随意打断三哥说话?”

吃过午膳,下午允熥与英永二王一起在山海关附近转了转;第二日一行人连带朱松朱允熞一起启程前往北平。不过允炆却没有前往,他再次来到天津,坐上返回汉洲的船,离开中原。

允熥对与他分别颇为不舍。少年时的算计早已过去,剩下的都是兄弟情谊。允炆封在汉洲大陆,十多年才返回中原一次,今生未必能够再见到。即使明知允炆不不可能不返回汉洲,但允熥仍然紧紧拉着他的手。

允炆也颇为不舍,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咱们兄弟今日散了,明日未必不能再聚,何必惺惺做小儿女态。”

一边说着,他鬆开抓着允熥的手,朗声说道:“待到来日,我再次返回中原,再把酒言欢。”言罢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背影,允熥抹了一把眼泪,也转过身不再看他。

文垣有些诧异于二伯与父亲的表现。在他看来,这样洒脱的表现应当属于他父亲,而非二伯。好奇之下他询问四姑昀芷。昀芷听到他的问题轻笑了一下,说道:“若是你有一日与文圻分别,你就明白了。”

之后众人来到北平。允熥在二十多年前也曾来过北平,在原燕王府门前不由得又是一阵唏嘘。不过原燕王朱棣并不在北平,而是在苏藩,而且在苏藩活得好着呢,焕发出了第二春,苏藩这些年东征西讨的功绩起码有五成应当算在他身上。允熥也只是唏嘘一阵罢了。

离开北平后,允熥开始返京之途,经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大名府等地来到开封,见了朱橚与朱有炖父子。朱有炖仅比允熥小三个月,今年也已经四十岁,但至今无一子一女。他自己也对有孩子死心了,又不愿抱养兄弟的儿子,已经决定让弟弟朱有爋成为王位继承人。朱橚不喜欢朱有爋,但朱有爋是嫡次子,除朱有炖、朱有爋之外的所有儿子都是庶子,现下又没有发生过朱有爋出卖父兄之事,朱橚也只能答应。

允熥听朱有炖说这件事的时候,看了一眼朱有爋,心里想着:“你继承王位后,恐怕不能继续在开封悠闲度日了。你父亲研究医学,你长兄研究戏曲,可你却没有研究任何有用的东西,我绝不会让你在开封,要么去京城,要么去海外。不过,这对你也未必是坏事,看你个人的缘法了。”

离开开封城后,允熥又去少林寺参观一番,之后继续南下,来到湖广。既然去了少林寺,为了平衡也要去武当山。允熥在武当山又祭拜一番,还召见了当初在自己身旁做侍卫的宋青书等人。宋青书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为武当山外门管事,娶了一个温婉的妻子,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允熥见到自己曾经的侍卫日子过得不错心里也很高兴,又赏赐了他们些财货。

除为了平衡和见当年的侍卫,允熥这次前来武当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与张三丰再见一面,有些话想与他说。但张三丰已经将近十年没有露面,武当山上诸人皆不知三丰真人在哪儿,允熥也只能怏怏而去。

离开武当山后一路南行,来到江陵。在江陵,一行人坐上船,顺流而下返回京城。

第1136章 上阵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402章 吴桥第1015章 坏消息一起来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100章 后续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27章 兖州事件——道教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252章 四个女孩儿一台戏第204章 弥勒佛第912章 对战程朱理学(一)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22章 偶遇罗贯中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番外20:祭拜长陵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第300章 抱琴与朱模第1087章 谎言的目的第1311章 张家议论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后果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701章 宫里宫外第107章 成亲第656章 岷王——孟养的最后一天第27章 景隆之谋第1212章 在人市第136章 袭击将至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842章 占领升龙城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780章 大案——供词第64章 新的开始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93章 讲武堂——允熥讲话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第1365章 谁决定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896章 我来也原来是这个身份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673章 经纬西南——奴婢和佛教第7章 谨身殿大讨论——开始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第1113章 继续谈论第590章 薛救齐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第1719章 初谈进兵苏伊士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874章 要再大赚一笔第1676章 哪里来的援兵?第947章 买首饰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570章 父子议论第602章 开张大吉第512章 军中与继续整顿第1118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真正的选择第1037章 铁门关之战——礼物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771章 提前放出风声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662章 攻缅——那罗塔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第1214章 在人市续第408章 德州之战(四)第80章 下基层上第26章 内宫之患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261章 监局只见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259章 翻开新一篇第1554章 印度之战——夜杀第1686章 总督府第1484章 天文学大发现——第一个投身科学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46章 卡廷——反转第323章 新世界计划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56章 ……阴谋——重点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36章 袭击将至第1469章 摊牌第112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准备面圣第1069章 决战——百夷卫的惊人战术与上直卫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第721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预备第1544章 印度之战——决心第833章 多邦城——开打
第1136章 上阵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处第402章 吴桥第1015章 坏消息一起来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100章 后续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27章 兖州事件——道教第706章 接见使者之前第252章 四个女孩儿一台戏第204章 弥勒佛第912章 对战程朱理学(一)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22章 偶遇罗贯中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番外20:祭拜长陵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第300章 抱琴与朱模第1087章 谎言的目的第1311章 张家议论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后果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701章 宫里宫外第107章 成亲第656章 岷王——孟养的最后一天第27章 景隆之谋第1212章 在人市第136章 袭击将至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842章 占领升龙城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780章 大案——供词第64章 新的开始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结第93章 讲武堂——允熥讲话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第1365章 谁决定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896章 我来也原来是这个身份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673章 经纬西南——奴婢和佛教第7章 谨身殿大讨论——开始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第1113章 继续谈论第590章 薛救齐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765章 允熥与文坻的对话第1719章 初谈进兵苏伊士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874章 要再大赚一笔第1676章 哪里来的援兵?第947章 买首饰第1800章 护卫统领与拜见朱榑第570章 父子议论第602章 开张大吉第512章 军中与继续整顿第1118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真正的选择第1037章 铁门关之战——礼物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771章 提前放出风声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662章 攻缅——那罗塔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第1214章 在人市续第408章 德州之战(四)第80章 下基层上第26章 内宫之患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261章 监局只见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259章 翻开新一篇第1554章 印度之战——夜杀第1686章 总督府第1484章 天文学大发现——第一个投身科学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46章 卡廷——反转第323章 新世界计划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56章 ……阴谋——重点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36章 袭击将至第1469章 摊牌第1127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准备面圣第1069章 决战——百夷卫的惊人战术与上直卫第1433章 打架与缘故第721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预备第1544章 印度之战——决心第833章 多邦城——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