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春闱

眼看着春闱将近,王家上下为都将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头等大事,特别是王富贵和张翠花两口子,对此更是重视的不得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为朝廷效命,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也不是那么容易,直到科举制度的诞生,才算是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

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大夫的封地叫做家,于是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罢了,如果昏庸,可就为祸不浅。一个平凡的傻子,最多不过是在家里乱搭乱闹,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祸害到成千上万人了。可关键还是,许多的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的人当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当成是国家的忠良。世袭制度,流弊广矣。

到了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推荐。推荐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汉代特别推重孝道,于是汉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说,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门,有一定道理。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终于国家,爱护百姓。

秀才则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说儒家的经典,《尚书》《诗经》什么的。

相对而言,推荐为秀才的比较少,推荐为孝廉的比较多。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条路。为什么呢?因为孝廉比较好作假。秀才必须精通典籍,两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乡亲的评价了。可是,在历朝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汉代,孝顺就可以当官,越孝顺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扬,既然有实际的利益,那么父母邻居也就会参与造假了。于是,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推举过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说他是孝顺那就是孝顺,而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到了隋唐时期,风气为之一边,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专项考察。

而当时最受人看重的就是进士科。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就算是年纪大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那也算是年轻了。

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参加进士考试,可是录取的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可远远比现在的高考,甚至是硕士、博士难考多了。而当时能够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举制始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十几年后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进一步完善考试机制,开科取士。从此,科举考试就成了天下读书人的进阶之路。

参加过高考的应该知道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尽长安花,就有人在“孙山之后”而羞惭与无颜。

为了让李柏然能够金榜题名,张翠花特地前去各个寺庙烧香请愿。光是香油钱就不知道花了几十两银子。

对于母亲的做法,王大锤不大认同,能不能通过朝廷的科举考试,靠的是考生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这些诸天神佛。

如果说真要是有什么捷径,那还不如去拜访打点一下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说不定还能起到作用。不过这个话他可没敢跟自己父母提,生怕他们一时糊涂真的做出贿赂考官的事来。

根据王大锤和自己大姐夫李柏然的接触,王大锤相信以李柏然的才学,只要不出差错,想通过这次科考应该问题不大。这个可不是王大锤信口开河,而是他特地翻看了最近几次科考的试题之后分析出来的结果。

为了让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通过考试的把握更大,王大锤特意让秦怀玉帮忙找来了大唐建国之后的所有考卷,让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进行参考。

“是大锤啊,谢谢你这段时间帮我请了狄大人帮我辅导功课。”李柏然见王大锤来找自己,放下手里的纸笔,起身感谢道。

王大锤连忙拦住他,笑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你将来对我大姐一心一意就行。我今天过来就是带你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第797章 折回头第324章 六宫一局第438章 破解秘密第648章两败俱伤第339章 误杀第179章 医宗金鉴的魅力第530章败吕布第872章 新城的情况第444章 线索一一揭晓第365章 八卦的亲王第280章 晚了第640章 铁矿第416章 我会继续纠缠你第242章天武第575章 人心惶惶第461章又一天过去了第263章 惨案第246章士子闹事第690章投资招股第99章 种豆南山下第793章 选谁好呢?第357章 我希望你娶了她第223章 科场内外第355章 是嫁祸吗?第464章大雪纷飞第730章 杀了第732章 招商第644章 只能赢第303章 陈述案情第453章行军途中第99章 种豆南山下第787章 指鹿为马第344章 人情第749章 蔓延第635章 册封大典第531章攻打许都第499章 生死选择第12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702章炸药包第786章 等第680章明国亡第742章袭营失败第621章诱惑第197章 演戏(2)第68章 收获狄府的恩情第660章 和亲第119章 李世民的忧虑第603章 算盘第624章 抽到了罗艺第535章 系统奖励第511章罗成计谋第604章 阿拉伯数字第797章 折回头第539章等第527章立下功劳第630章 显示实力第9章 山上的土匪听着第195章 秦叔宝的妥协第644章水军对峙第462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第83章 宣政殿扬名第631章危机第57章 新的开始第346章 吐突承璀没有说谎第724章骗子第896章 多尔衮的杀意第614章 婚配否第203章 故人来信第606章战事不利第348章 倒背如流第533章 将计就计第42章 麻烦来了第288章 机关第49章 旷课了第253章 人无完人第725章 父子谈话第456章诸葛亮立威第90章 侯府的秘密第678章得密第468章 做你的垫脚石第906章 我要你,回来第304章 替换身份第626章 金口玉言第489章吕布回京第575章韩信的退路第863章 陈萱萱失踪第492章 乐朋客舍第241章盐贵第656章 朝和尚下手第673章求援第345章 警告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82章 推恩令第548章 活捉陆武第530章败吕布第462章加高加固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641章 颉利可汗第213章 好运连连第476章 要不要揭发他们
第797章 折回头第324章 六宫一局第438章 破解秘密第648章两败俱伤第339章 误杀第179章 医宗金鉴的魅力第530章败吕布第872章 新城的情况第444章 线索一一揭晓第365章 八卦的亲王第280章 晚了第640章 铁矿第416章 我会继续纠缠你第242章天武第575章 人心惶惶第461章又一天过去了第263章 惨案第246章士子闹事第690章投资招股第99章 种豆南山下第793章 选谁好呢?第357章 我希望你娶了她第223章 科场内外第355章 是嫁祸吗?第464章大雪纷飞第730章 杀了第732章 招商第644章 只能赢第303章 陈述案情第453章行军途中第99章 种豆南山下第787章 指鹿为马第344章 人情第749章 蔓延第635章 册封大典第531章攻打许都第499章 生死选择第12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702章炸药包第786章 等第680章明国亡第742章袭营失败第621章诱惑第197章 演戏(2)第68章 收获狄府的恩情第660章 和亲第119章 李世民的忧虑第603章 算盘第624章 抽到了罗艺第535章 系统奖励第511章罗成计谋第604章 阿拉伯数字第797章 折回头第539章等第527章立下功劳第630章 显示实力第9章 山上的土匪听着第195章 秦叔宝的妥协第644章水军对峙第462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第83章 宣政殿扬名第631章危机第57章 新的开始第346章 吐突承璀没有说谎第724章骗子第896章 多尔衮的杀意第614章 婚配否第203章 故人来信第606章战事不利第348章 倒背如流第533章 将计就计第42章 麻烦来了第288章 机关第49章 旷课了第253章 人无完人第725章 父子谈话第456章诸葛亮立威第90章 侯府的秘密第678章得密第468章 做你的垫脚石第906章 我要你,回来第304章 替换身份第626章 金口玉言第489章吕布回京第575章韩信的退路第863章 陈萱萱失踪第492章 乐朋客舍第241章盐贵第656章 朝和尚下手第673章求援第345章 警告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82章 推恩令第548章 活捉陆武第530章败吕布第462章加高加固第67章 上狄府治病第641章 颉利可汗第213章 好运连连第476章 要不要揭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