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尸骨无存

何况过了这么久还没找到,尸首早就面目全非了,更加不可能再有什么结果。但天子还是特意叮嘱郭仲霆早日找到萧家父子的尸身,可想而知他是多么为难。

武元衡侍奉李纯数年,对其性情可算了解,也能体谅郭仲霆的难处。他沉吟片刻,主动压低声音道:“你转告郭郡守,凡事要懂得变通,天子既然要个安心,给他便是。”

裴行立旋即会意,笑回:“是,晚辈这就去告诉郭郡守,想必他定会对相爷感激涕零。”

武元衡哈哈大笑几声,朝他摆手:“快去吧,别误了时辰。”

裴行立这才恭恭敬敬地告辞,在管家的引领下离开。

他走后,武元衡继续在书架上翻找半晌,终于从一个半旧的锦盒中找到了一封书信。

这封信他读过多次,内容早已倒背如流,今日找出来却是要让另一个人看看。眼见即将正午,武元衡不再耽搁,连忙唤来管家备车,当即入了大明宫。

紫宸殿后堂。

吐突承璀刚刚回禀过福王府的情况,天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一难,他与李成轩隔阂太深,他曾数度发难,如今再想修复这兄弟关系,实在是难以入手。

二难,他没想到西岭月才是真正的康兴殿下,也知她在此事上的确无辜,甚至自己能及时发现这个阴谋,还要多亏西岭月的机敏。如今她主动回京认罪,按理他应该铲除后患,可他竟不忍心下手;再者,若西岭月死了,李成轩大约就真的zào fǎn了。

这两个难题,从西岭月和李成轩回京认罪开始,便已在天子的脑海中盘旋,迄今仍未有个妥善之法。

天子正踌躇不决之时,内侍前来禀报,说武元衡在外求见。

天子闻声大喜,连忙开口传唤,想将心中难题相告。

其实他待武元衡很信任。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武元衡做过太子右庶子,在他刚当上太子时便侍奉左右,协助他监国处理朝政,这份感情自然不一般。因此他登基之后也将武元衡一路提拔,从户部侍郎擢为京兆尹,再到如今的一方大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为宰相之职。

“臣武元衡参见圣上。”武元衡踏入紫宸殿后堂,下跪叩拜。

“老师快快平身,朕说过了,在外人面前你我行君臣之礼,无人时大可自便。”天子再次重申。

李纯私下里待武元衡很尊敬,从任太子时便一直尊称他为“老师”,但“自便”这个话却是最近才提起的。武元衡心里清楚是因为萧家父子,让天子对他彻底放了心。

“圣上关怀微臣,臣却不敢逾越。”武元衡谦虚回道。

李纯很满意他的态度,忙说赐座,主动提道:“老师来得正好,朕正巧有两桩难事想听听你的意思。”

武元衡自然知道两桩“难事”是什么,却不接话,只道:“圣上的难事,臣自当分忧。但在此之前,臣有一封书信想呈给您看看。”

“什么信?”天子好奇地问。

武元衡遂从怀中将信取出,躬身奉至头顶,同时开口:“是臣罢太子右庶子时,先帝写给臣的信。”

“先帝的信……”天子神色复杂,竟迟疑着不敢接过。

武元衡保持着恭敬姿态,再道:“这信上说了臣被贬官的始末。臣该死,从前不知您与福王竟有误会,若知此事,必定早些将信呈给您了。”

听闻此言,李纯仿佛猜到了信中的内容,抗拒的态度渐渐转淡,终是默许内侍接过,展信阅读。

这信并不长,字也写得歪斜,可见是先帝在中风之后所写。既然先帝当时已半身不遂,又为何不找内侍代笔?由此可见这信的分量。

信上说的是一桩旧事。

四年前他的父皇——先帝顺宗登基,改元永贞,当时大唐正一片疮痍:外有突厥、回纥、吐蕃、党项虎视眈眈;内有强藩割据,不听天子号令;朝廷上党派斗争激烈,互相倾轧,百姓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先帝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对政事极有想法,当时虽拖着病体登基,但依然起用了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一大批文人,企图大举改革、励精图治。

李纯必须承认,先帝的初衷是好的,这批文人也确实有想法,提出了诸如减免赋税、打击专权、铲除宦官势力等一系列举措。然而文人有文人的弱点和私心,他们妄图在短短数月内革除弊病,却不懂循序渐进,导致朝中上下惶恐,威胁了许多人的利益。

再者,他们恃宠而骄,任人唯亲,急切拉拢亲属、好友占据重要位置,而对不依附他们的官员则进行打击报复,假公济私。武元衡便是当时的受害者之一。

最让李纯无法忍受的是,他们竟对先帝进言,反对立他为太子,而是拥护十六弟李成轩!原因是他与宦官走得极近,威胁到了改革计划!

他当时得知此事大为震惊,一怒之下便联合宫内的宦官势力,入紫宸殿逼宫,迫使先帝立他为太子,实施监国。

倒也是天意助他,此后没过多久,王叔文、王伾两人先后丁忧、中风,离开了朝政核心。其他文人失去主心骨,内讧激烈,这便给了他机会一举反击,联合宦官及藩镇再次逼宫。当时先帝已久病失语,只得被迫传位给他。

“臣不敢欺瞒圣上,当年臣得罪王叔文时,先帝曾想将臣平调外放,但因考虑到您年少气盛,才将臣贬为太子右庶子,嘱臣尽心辅佐。”武元衡回想起信中内容,迄今仍感唏嘘,“先帝信中言道,王叔文等人权势过大,新政已脱离他的掌控,他亦后悔轻信文人。

但您身边仅有宦官势力,并无朝中支持,故而先帝让臣从中斡旋。先帝是愧将微臣贬官,才不顾病体亲自提笔解释此事。

微臣接获密信后当即进宫谢恩,先帝更对臣说起,您知恩念旧,登基之后必会擢拔微臣加以补偿。”武元衡言辞恳切,“圣上,可见在先帝心中,您一直是储君的唯一人选啊!”

第550章识破第650章 魏征第81章 惊呆了的李世民第122章 武士彟的愤怒第179章 医宗金鉴的魅力第874章 给我砍了他第827章 背后的算计第461章 就算全天下都不信你,我也信!第471章 失望至极第708章 谁动杀谁第467章 萧忆追来第646章印证第329章 身世之谜3第835章 金陵第669章龙城破第257章 没经验第616章绑架第522章吕布出战第482章回京城第468章陈国第771章 不好控制第559章 愿者上钩第469章下马威第578章 《赠内人》第184章 输血第16章 一首词的威力第516章 设宴第708章诱敌第314章 后果第260章 昏迷第846章 英布投降了第560章比文采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26章 金口玉言第727章 炒地第733章周国的拉拢第659章 搞臭相国寺第496章甄宓产女第438章 破解秘密第617章得手第23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第718章英雄难过美人关第670章回马枪第57章 新的开始第104章 看书魔怔的太子第93章 再见武则天第516章 设宴第605章 算数第892章 大明的危机第413章 陛下,您没事吧?第398章 聂隐娘来寻第623章 出阵第661章 争抢齐柔第822章 离间成功第591章 幸运的秦二爷第299章 真凶何人?第540章守魏之战第565章 杀人计第408章 贫僧第一个不服第649章 御驾亲征第868章 这老粗是谁第599章唐出兵第777章 调虎离山第653章 李水自杀第652章出兵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68章 收获狄府的恩情第744章 保证不打你第528章收服赵子龙第691章谁出钱第574章 母子相见第244章 西岭月(4)第569章 途中遇刺第450章 他让我好好待你第543章瓜分第657章 捉奸第491章宴请吕布第618章 中秋寿宴第34章 逛长安第224章 赌局第78章 火药第98章 土豆大王第535章 系统奖励第756章 燕国之图第607章 洗冤集录第654章 金枪不倒第499章 生死选择第288章 机关第758章 回京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696章事成第243章 西岭月(3)第488章乱成一团第739章 破石门城第469章下马威第407章 案子被我破了第454章 我们是盗亦有道第707章轰天雷被劫第168章 日食第742章 梁国百姓的愿望
第550章识破第650章 魏征第81章 惊呆了的李世民第122章 武士彟的愤怒第179章 医宗金鉴的魅力第874章 给我砍了他第827章 背后的算计第461章 就算全天下都不信你,我也信!第471章 失望至极第708章 谁动杀谁第467章 萧忆追来第646章印证第329章 身世之谜3第835章 金陵第669章龙城破第257章 没经验第616章绑架第522章吕布出战第482章回京城第468章陈国第771章 不好控制第559章 愿者上钩第469章下马威第578章 《赠内人》第184章 输血第16章 一首词的威力第516章 设宴第708章诱敌第314章 后果第260章 昏迷第846章 英布投降了第560章比文采第31章 莫欺少年郎第626章 金口玉言第727章 炒地第733章周国的拉拢第659章 搞臭相国寺第496章甄宓产女第438章 破解秘密第617章得手第23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第718章英雄难过美人关第670章回马枪第57章 新的开始第104章 看书魔怔的太子第93章 再见武则天第516章 设宴第605章 算数第892章 大明的危机第413章 陛下,您没事吧?第398章 聂隐娘来寻第623章 出阵第661章 争抢齐柔第822章 离间成功第591章 幸运的秦二爷第299章 真凶何人?第540章守魏之战第565章 杀人计第408章 贫僧第一个不服第649章 御驾亲征第868章 这老粗是谁第599章唐出兵第777章 调虎离山第653章 李水自杀第652章出兵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68章 收获狄府的恩情第744章 保证不打你第528章收服赵子龙第691章谁出钱第574章 母子相见第244章 西岭月(4)第569章 途中遇刺第450章 他让我好好待你第543章瓜分第657章 捉奸第491章宴请吕布第618章 中秋寿宴第34章 逛长安第224章 赌局第78章 火药第98章 土豆大王第535章 系统奖励第756章 燕国之图第607章 洗冤集录第654章 金枪不倒第499章 生死选择第288章 机关第758章 回京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696章事成第243章 西岭月(3)第488章乱成一团第739章 破石门城第469章下马威第407章 案子被我破了第454章 我们是盗亦有道第707章轰天雷被劫第168章 日食第742章 梁国百姓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