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一直等待着辽东方面的消息,因为甄五臣的常胜军所带来的情报,能够证实他对隐宗的猜测。
当亲兵小声提醒之时,他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军议,因为赵文瑄和张宪带来的消息也同样重要。
后辽的毁约,对大焱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整个战局的走向会更加不利,使得胜利的天平再度倾斜,大焱想要取得胜利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即便在太祖太宗时期,大焱军事最为强盛的状态之下,同时面对三四个国家的侵略,也足以让人焦头烂额,更何况大焱刚刚结束北伐,国内物资空虚贫乏不说,还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天灾。
张宪非但熟读兵书,对大格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对北地战况也了然于胸,赵文瑄毕竟不满二十,虽然有着王子的身份,但还是知情识趣地将汇报工作交给了专业人士。
张宪早已准备妥当,便将所有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诸军将领一听,也是心头忧虑重重。
他们早先还对这次北伐有些信心,但现在却是震惊之余,还感到淡淡的绝望。
想要凭借大焱一国之力,抵抗西夏蒙古女真和大辽,疯子才会觉得有可能成功。
综合各力,虽然后辽最弱,但由于与大辽结盟,又是百多年来的老对手,后辽对大焱的情况知根知底。
而西夏人战斗力保存得相当完整,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争的失利。
女真虽然在上京一战之中大败而归,甚至伤筋动骨,但金国女真人从来不以人数多寡来衡量胜负,他们的铁骑保存下来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至于蒙古,这个部族彼时很弱小,前番曾经跟大焱结盟,攻打辽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足见他们的强悍,如今他们得到了能够摆脱后辽掌控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而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实力不知,却又有着隐宗的主力在替他们运筹帷幄。
根据张宪的情报,绣衣指使军在大定府已经开始往蒙古部】◇style_txt;族的方向渗透。
最新传递回来的军报称,蒙古部族已经收服了回鹘残部,以及西北方向曾经河湟吐蕃的部分部族军队,想必这就是蒙古部族补充兵力的最主要源头了。
无论回鹘还是吐蕃,他们都是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他们全民皆兵,而且战马不仅仅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还是他们的作战工具,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这些人就如同党项人和羌族人一样,乃至于跟女真人也一样,都是马背上成长起来,并以死在马背上为最终荣耀的部族。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也难怪这些将领们会沉默不语,久久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
因为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人心里已经涌现出了失败的预感,人都说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大焱要面对四个敌人!
“这等样的情况,局势已经相当不利,分兵无异于找死,以我之见,还是集中兵力,退守长城各处隘口吧...”
刘延庆的战略得到了王禀等人的一致同意,汉民族自打有长城以来,长城就是最为固若金汤的壁垒,是防御异族入侵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如今他们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如果还要四处分兵,非但无法逐个击破,还要被斩手去脚,无异于将自己的力量主动送到敌人嘴里。
虽然刘延庆等人一直没有太大的建树,在上次北伐也是借了青壮派的春风,但不得不说,此时他们提出的战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而且要退守长城,也就意味着要从大定府撤退,要放弃燕云的一些地方,这也同样需要极大的魄力。
然而苏牧心里却认为,刘延庆等人的想法并没有错,但面对四个人,还要选择防守,能不能守住另说,单说防守是极其长期和需要极大补给的事情,国内能否支撑得住长期防御战争的补给消耗才是重点。
隐宗能够提出这样的策略,能够将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分明就是要将大焱彻底分掉,他们会止步于长城?
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党项,对大辽都有着不可遗忘的国仇,然而隐宗却能够他们不计前嫌,接纳大辽加入联盟,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隐宗此次是志在必得。
因为就算他们不招纳辽国加入,他们凭借地理和兵力上的优势,也同样能够打垮大焱和辽国,只不过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这也足见他们想要毁去大焱的迫切心情,在这样的情势下,再坚守的话便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
苏牧作为主帅,确实有着影响决策的能力,但并不能乾纲独断,仍旧要尊重其他将领以及监军们的意思。
太祖将这一套压制武将的官制发明出来,并延续了百余年,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眼下苏牧掌控着绝大部分的大焱军兵力,如果他临阵倒戈,大焱不需要别人来攻伐,就会落入苏牧的手里了。
所以诸如刘光世和杨可世等人的几千兵马,他能够坚持己见,我行我素,但在大战略上,他根本无法做到随意指挥,他必须说服其他人才能够达到自己的军事意图目的。
但苏牧并没有说服其他人,而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既然大家要守,那么就守吧,但有一点,不能守长城,长城雄关是最后的壁垒,在此之前,大定府就是他们的阵地,就算要守,也要先守大定府!
大定府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平稳和经营,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将大定府当成第一防守线,无法守住了在退守长城口,这才是防守的正确路线。
刘延庆等人却仍旧反对,毕竟大定府孤悬在外,很容易被敌人切断粮道,一旦被断了粮道,固守大定府的那些人,就只能死在外头了。
然而苏牧却坚持,要么不守,要守就守大定府。
刘延庆等人也是无可奈何,知道这已经是苏牧的底限,便不再质疑,而是开始争论,大定府既然要守,那么派谁去守?
如果种师道尚在人世,如果他仍旧如同强壮如初,那么让种师道去守大定府,该是最稳妥的人选。
可惜种师道已经离开了,剩下的也就只有童贯刘延庆王禀,便是辛兴宗这样的老将,也不太信得过。
防守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需要极大的抗压性,需要沉稳而百折不屈的心理素质,在守城这一点上,老将绝对要比年轻将领更加合适。
“还是我去守吧。”苏牧见得诸人议论纷纷,沉吟了片刻,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来。
“万万不可!宣帅乃一军之主,又岂能亲涉险境!”
若说守城的经验,苏牧绝对是这些人之中最为丰富的一个,没有之一,因为他不仅仅防守过杭州等地,还防守过上京一战!
但苏牧作为主帅,却守一个明知道守不住的大定府,去守一个迟早要退回来的大定府,怎么说都是难以服众的,在大局考量上就被否决了,谁会将主帅丢到一个必定会失陷的大定府里头?
然而苏牧却认为,大定府不一定会丢,只要能够守住大定府,至少在心理和气势上,会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压迫。
而且大军本来就要到大定府集结,如今虽然多了后辽这样的大变数,苏牧不得不将大部分兵力留守幽州,但他还是会带着不少的兵力北上大定府。
毕竟曹顾等人也都还在大定府,而后辽很清楚这一点,苏牧也很清楚萧德妃的为人,若去得晚了,萧德妃将曹顾等人都围在大定府,那可就麻烦了。
再者,说不定此时后辽已经开始集结兵力,要对大定府动手了,所谓兵贵神速,既然已经决定下来,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往大定府!
苏牧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决定自己亲自守大定府,这并非他在蛮干,而是因为大定府在上一战之中并没有伤及元气,只要自己坐镇大定府,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后方的大部队一定不会轻易放弃大定府!
而苏牧之所以一定要保护大定府,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早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童贯选择支持苏牧之后,刘延庆和王禀等人也就再无异议,虽然心里仍旧坚持己见,但苏牧既然已经决定,他们也只好回去调兵遣将了。
待得这些人走了之后,苏牧才让亲兵将辽东常胜军的探子给放了进来。
刘舜臣见得是苏牧亲自接见,心里越是微微一暖,毕竟若是没有苏牧,他们常胜军早就毁了,如今他们占据辽东的地下网络,可谓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自然要感谢苏牧。
而作为回报,他也按照甄五臣的要求,亲自给苏牧带来了辽东方面最新的急报。
“宣帅...大光明教的人已经越过辽东府,怕是要进入大金国的腹地,根据线报,今番是他们的圣教主亲自带队...”
苏牧闻言,顿时为之一震,想起周侗,想起罗澄和乔道清,再想想大光明教那位隐世不出的圣教主,他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大光明教不像其他武林势力,总是想着占山为王,总想着靠造反来等着朝廷诏安,从此走上官场,获得一只铁饭碗。
大光明教没有占据山头,他们起于民间,也散落于民间,深入民间,他们就是百姓的一部分。
他们用自己的教义,使百姓们心存希望,使百姓们能够在丑恶的乱世之中,保持着为人的真善,让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更大的信心,来面对生活。
虽然他们违背了君权神授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从来都不被正道所接纳,但他们拥有着极其强大的群众基础。
而如今,世道崩坏,他们并没有趁机起事,而是想要为百姓们,做出自己最后的努力,圣教主与周侗,御拳馆与大光明教,他们虽然分别是黑白武林的龙头,但在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却出奇的一致。
连国家都保不住了,又谈什么武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