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德里之变

bookmark

孙可望与张家玉商议后,返回丞相府邸,便召集周国文武属下商议。

吴三桂出征,关宁系基本报销,孙可望的西军系和关陇一系,逐渐掌控了周国朝廷。

丞相府,大堂外甲士林立,手持遂发枪的士卒,严阵以待。

大堂内,周国文武到齐之后,孙可望阴沉着脸,开始说道:“诸位,现在是什么局势,本相就不多说了。刚才本相已经与大明摄政派来的使者见过面,达成了和平协议,只要我们向明朝称臣,加入朝贡体系,以后就是一家人,而自家人不打自家人,摄政往保证不再进攻我们,让我们继续统治天竺。”

众多周国文武,听到孙可望的话语,不禁一片哗然。

孙可望伸手四下里压了压,等众人安静,又道:“诸位放心,摄政王只要我们称臣,去帝号,至于各位的职务只是换个称号,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动,大周国依然由本相和大家一同管理。”

下面的人窃窃私语起来,不少人松了口气,面露喜色,去帝号称臣都无所谓,关键是以后还能不能吃香喝辣享受特权。

在场的大臣,大多没有意见,当然也有不识相的,有几个关陇系,资历老的便站出来,怒气冲冲的指责孙可望,背叛大周,卖主求荣,但当即就被侍卫抓了下去。

现在的局面,大周内部动荡,江山不稳,若是继续挑战明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在反对的人被拖走后,剩下的人,都不敢再反对,也不愿意反对。

孙可望看着下面两侧的文武大臣,随即道:“那就这么定了,去帝号,向大明称臣。”

商议既定,大臣们正要从丞相府散去,外头忽然有来报,太子带着五百东宫卫士,杀气腾腾的杀向丞相府邸。

德里城中,还是有不少关宁一系,孙可望会见张家玉,又着急文武大臣在丞相府商议,自然是瞒不过吴应熊。

得知消息的吴应熊大怒,深感自己遭受欺骗,孙可望不仅没有调集军队,接应吴三桂,反而相明朝投降,彻底背叛了大周,背叛了老吴家。

吴应熊当即召集兴奋大臣,要调兵攻杀孙可望,亲王吴应麟,老臣韩朝宣却极力劝说吴应熊不要冲动,城中兵马大多是孙可望的人,必须谋定而后动。

吴应熊却根本不听,不顾劝说,带着五百精兵就杀奔丞相府邸,借着监国的威严,要斩杀孙可望。

这时,东宫这边刚动,便有人将消息传给了孙可望。

孙可望随即对着要散去的大臣们道:“本相刚才听到消息,太子受到奸臣蛊惑,带着兵马要杀本相。现在支持太子的可以离去,要保护本相的,便留在相府!”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鸦雀无声,半响有人道:“卑职留下保护丞相!”

有人带头,大臣们纷纷表示,要留下保护丞相。

吴应熊身穿金甲,带着兵马,气势汹汹的杀到丞相时,府门外已经聚集了数千精锐兵马,都是来保护孙可望的周军。

这时,孙可望站在府门前,看着吴应熊,不禁皱眉道:“太子应何造反啊!”

吴应熊勃然大怒,用马槊指着孙可望骂道:“孙可望,你私自与明使见面,出卖皇帝,出卖大周!”

“一派胡言!太子不要信奸人谗言,这是有人挑唆我们君臣关系,不能相信啊!”孙可望道。

吴应熊冷笑道:“本太子本来不信,但亲眼所见,你召集众臣,是要做什么?”

孙可望阴沉着脸,“太子,大周败局已定,陛下已经被明军俘虏,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何故负隅顽抗!”

“姓孙的!亏我父皇重用于你,委任你为左相,处理国家大事,你尽然背叛我父皇!”吴应熊大声怒,“今日孤要诛杀此贼,谁要拦孤,与孙贼同罪!”

语毕,吴应熊跃马挺枪,便直接向孙可望冲来,府前的周军都不敢对太子动手,惊慌四散。

孙可望见此,急忙退入府邸,而就在这时,府门前一队火枪兵,端平了火枪,周将赵良栋一声大喝,“放!”

“砰砰砰”一阵枪响,硝烟弥漫,冲在最前的吴应熊,还有十多明东宫卫士,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吴应熊一死,周围的周军一拥而上,片刻就将剩下的东宫卫士,杀了个干净。

战斗结束,看着吴应熊和满地的尸体,孙可望流着眼泪道:“太子,本相不是不忠于大周,实在是不忍大周灭亡,不忍先帝一手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啊!”

孙可望直接把吴三桂定为先帝,痛哭流涕一番,在一众大臣的劝说下,才老泪纵横道:“太子,明年今日,本相会祭奠你的。”

当下孙可望收拾吴应熊的尸体,以太子礼仪安葬,随意以教唆太子谋反为由,将韩朝宣/吴应麟等一众老臣和宗室捕杀,最后尽将吴氏在天竺一脉杀绝。

一个月后,缅甸仰光城,张家玉从船上下岸,便直接前往行宫,拜见赵铭。

“摄政王!这是孙可望送来的国书!”张家玉将一份奏疏,放在桌案上。

赵铭一边看,一边听张家玉诉说,德里城中的杀戮,心头不禁一阵感慨。

“孙可望也算个狠人啊!”赵铭合上国书。

张家玉问道:“安乐公怎么办?”

赵铭沉思道:“孙可望已经将吴三桂的势力清洗干净,留下他也没什么用,按着孙可望的意思,过两年鸠杀吧!”

张家玉皱眉道:“摄政不担心,杀了吴三桂,孙可望反悔吗?”

赵铭冷笑一声,“哼,只要周国保留种姓制度,这块土地就永远无法与我大明抗衡。”

赵铭说完,随即站起身来,颇为感慨道:“东吁和周国的事情解决,寡人也就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剩下的事情,就由你来处理,寡人不日便启程返回大明。”

“臣遵命!”张家玉忙行礼道。

赵铭挥了挥手,让张家玉退下,他则靠在藤椅上,考虑起回大明后,确立国体的问题。

第九十章富阳阻击第139章郑芝龙会见清使第756章奶谁谁死第八十八章迎头痛击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202章激战金华下第505章对决第三十六章天地会反清复明第814章灵谷寺之变第538章攻陷泰州第654章接受条件第213章兄弟们是谁的兵第149章多铎退兵第七十四章乱世相逢第六十三章不容乐观第886章再议攻城第155章赵铭的规划第476章天意如此第834章国资委第二章南京雨夜第843章棉花大丰收第317章巡视东番第873章皇上不洗澡第572章第一块殖民地第407章何腾蛟北伐第777章大明郭子仪第289章清军水师覆灭第915章攘外安内?第1080章失去信心第195章金华陷落第八十一章图穷匕见第540章伏击赵杂毛第373章传首苏松第234章多铎撤军第1044章扶持新将军第143章人心思汉第十七章赵猪蹄子第1058章边境冲突第255章战后总结第788章金陵春之阵(四)第1000章军情司在行动第272章争夺福建第277章郑鴻逵入海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323章倭国风情第140章动静弄大第701章政变上第702章政变中第1039章贸易协定上第617章寻求议和第241章旅顺第六十三章不容乐观第748章矛盾激化第389章恢复工商第744章虎狼之师第1011章预设战场第242章朝鲜无间道601章英国商船第六十三章不容乐观第576章柳宿金矿第580章国社党存在的意义第827章视察松江第574章先下手为强第607章孙可望封王第760章归降吴三桂第761章咸阳立朝第996章开始表演第861章太上皇第597章辽东风起第191章激战金华第632章大将军第269章温州会晤第700章引蛇出洞第848章停牌第1057章东南亚孤儿第557章突出重围中第666章隐居大佬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二十五章浑水摸鱼第340章兵临宁波第165章宣旨使者第六十六章金塘岛种田第300章光复福建第280章突袭安平第872章席卷山东第513章争复金陵第899章云集南京第137章浙东失陷第918章夜袭得手第664章西南奸雄第936章杂毛要断寡人归路第803章铁棒包围网第462章攻占江华岛第790章金陵春之阵(六)第1013章细作禀报第1022章追击吴三桂第980章被追哭了第三十一章同李成栋交易第一零八章赵铭被抓第245章拓殖者张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