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班师回朝

bookmark

比赵铭先回到江南的是,明军平定东吁,迫使周国割地称臣,加入大明朝贡体系的消息。

消息传回,最先沸腾的是,位于南京帝国陆大,还有海军大学的学生。

任何时候,学生和年轻人都是最热血,最激进的一群人。

当然有时候也是最容意,被人操控和利用的愣头青,所以需要朝廷加以引导,以免被人当枪使。

这些年来赵铭坚持,每年都派遣优秀的学生,乘坐大明帝国的商船,还有战舰参与海外航行,让学生进入舰队和边军实习,让学生们认识到世界的广大,以及各国在海上和陆地的殖民扩张,激发了年轻少壮派的扩张热情。

接着沸腾的是江南各地商贾,还有士绅百姓,而他们沸腾的理由,则比较实惠,明朝将缅甸和印度纳入朝贡体系,两国向明朝敞开市场,江南商贾可以与近亿人口贸易,将给江南带来据大的利益。

这给原本收缩和停滞的江南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各大工坊普遍具有复工扩产的需要。

而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便是工人不足,由此催生了工坊和商贾,改进生产技术的需求,使得对于蒸汽机等新技术进入他们的视野,不再是赵铭一人砸钱主导。

因此解决印度洋的封锁,明朝的发展,立时进入一个新阶段。

十月底,上海码头,当摄政王赵铭的坐船出现时,江边的阵仗之大,将赵铭都吓了一跳。

赵铭九月抵达广州,这个时候海上刮西北风,不适合船只向江南航行,赵铭随即换乘从东州返回的蒸汽明轮船,乘坐蒸汽轮船,返回南京。

赵铭走到马六甲时,便得知蒸汽轮船成功横跨太平洋抵达东洲,并返航抵达吕宋的消息,随即在船只于马六甲等风时,派快马走中南半岛,返回大明,告知两广和福建官府,蒸汽明轮船返回大明,令船只前往广州等候。

赵铭前往南洋,主持对三国同盟的战事时,蒸汽明轮船,刚刚试航失败,再回来时,船只已经完成跨洋航行,还是令赵铭十分满意。

当然,这次跨洋航行,只是航行而已,并不具备商业价值。

因为明朝在航海线上,没有足够多的补给点,补给煤炭等物资,蒸汽轮船试航时,几乎没有携带任何货物,船舱内带的全都是煤炭和必备物资。

不过,能够试航成功,赵铭已经很满意,等大明以后在航线上,建立军港和补给据点,船只就能在路上加煤和物资,实现蒸汽轮船的运输价值。

赵铭让蒸汽轮船在广州等自己,就是为了宣传蒸汽轮船,让他进入商贾和百姓的视野,让商人购买和使用蒸汽轮船,而只有蒸汽轮船够多,航线上的据点和补给才能完善。

从广州登船后,赵铭便沉船沿海而行,每过一个港口,赵铭虽然未必上岸,但都要停靠一段时间。

而这些港口的官府和百姓,都会前来围观和欢迎,不过欢迎的规模,与江南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赵铭的船只并未停靠上海,但是沿江却挤满了江南百姓,长江两岸挥舞彩旗,欢迎赵铭搬师还朝的身影,绵延百余里,需要衙役和军队,来维持秩序。

南京下关码头,蒸汽轮船缓缓停靠,赵铭的归来,受到了南京士农工商各个团体的热烈欢迎。

码头上,陈明遇等一众内阁成员,看着缓缓停靠的蒸汽轮船,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陈阁老有没有身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之感?”堵胤锡目光深邃.

陈明遇点点头,“我们现在确实处于一个前人不曾涉及的新时代。以前我们崇古仿古,常常从史书中和先圣的典籍中,寻找处理国事,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是从现在起,我们或许就得自己摸索向前了。”

两人正一阵感慨,忽然有人道:“摄政下船了!”

码头和岸边的百姓,发出一阵欢呼,便见身穿赤色龙袍,头戴翼善冠,两手扶着腰间几斤重玉带的摄政王,从舷梯走下船.

一众南京官员见此,连忙迎接上去.

“臣等恭迎摄政王!”陈名遇等人,领着百官行礼.

“恭迎摄政王!”数万百姓,还有维持秩序的军队和衙役,也都跟着行礼,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赵铭挥着手,走下蒸汽船,朗声笑道:“众爱卿与百姓们都平身,寡人在南洋,对大家也是十分挂念啊!”

“臣等亦每日挂念摄政,盼着摄政早日凯旋归来。”陈明遇等人站起来,微笑道。

赵铭摆摆手,“卿等干得不错,寡人在不在南京,其实问题不大!”

陈明遇等人听了这话,纷纷骇了一跳,赵铭见众人误会,哈哈一笑,“寡人说的是心里话。内阁这两年来,做得确实不错,天下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帮了寡人的大忙。”

这次赵铭远征东吁,其实不用自己亲征,之所以决定前往,除了打了二十年的仗,不打仗浑身难受外,主要是想看看明朝的行政体系,能否较好的运转。

而通过这次远征,放权给内阁,赵铭发现明朝的行政体系,不愧是经历过嘉靖/万历这些变态皇帝考验过的,确实能够处理天下绝大多数问题。

其实任何政体,都有优点和缺点,说皇帝专制不行,普鲁士还统一德意志,建立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现在赵铭看来,大明的政治制度,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改变,完全是够用,太过超前的制度,没有土壤,贸然推行,反而会扯着蛋。

眼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的政体上,解决当权者,保持英明神武,是本时期最优秀人物之一的问题。

众人被赵铭的话吓了一跳,陈明遇擦汗道:“臣等还是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摄政的教诲!”

“对对!大明需要摄政来掌舵,臣等也需要摄政指明方向!”众多大臣连忙附和。

赵铭闻遇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微笑道:“先回城吧,寡人还有许多事情,要与诸位商谈。”

第859章暗示孙可望第286章闽江口大海战上第316章鸡笼明西条约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1089章决战前夜第712章阿济格称帝第一百章抗清低潮第904章内应烧粮第491章黄海大战中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734章建藩东洲第856章接见孙可望第730章群雄逐鹿第467章朝鲜宰相第180章浙江反攻第606章废立国储第四十九章胡为宗慷慨相助第155章赵铭的规划第644章胡马南侵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896章最后的晚餐第386章丰台大营第634章控制浙江第872章席卷山东第113章诬陷第619章攻陷马尼拉第260章击溃西班牙上第367章秦王风波第384章暂输一局第922章内应暴露第503章激战第481章弹劾多尔衮第771章胡汉三又回来了第718章羞辱阿济格第656章接应禁军第741章声东击西第688章喜闻捷报第1035章两条道路第1024章君上不会当真了吧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第367章秦王风波第861章太上皇第786章金陵春之阵(二)第501章决战到来第366章惊闻噩耗第451章东海总督第141章爆破城墙第691章抵达辽东第256章联合荷兰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960章猛龙过江第575章突袭土著第789章金陵春之阵(五)第777章大明郭子仪第853章军费有了第811章钱谦益的沙龙第618章臼炮轰击第289章清军水师覆灭第727章整兵备战第320章荷兰人压价第933章淘金热第241章旅顺第264章夏完淳来岛第339章出兵响应第1064章被拒绝了第948章人心散了第二十六章刘良佐的宝马第841章收编蒙古第1046章倒幕运动第373章传首苏松第502章开局第411章守大明死战不退第四章悬尸示众第923章攻破城墙第七十八章歼灭清军小队第368章清军撤军第五十九章清军炸营第941章荥阳合战中第624章城中内应第145章风气湖广第五十三章博洛震怒第865章至书招降第153章崇明种田下第一百零二章游击营第800章腾蛟末路第223章攻陷淮安第845章棉业危机第111章联顺抗清第247章歼灭西班牙小队第853章军费有了第477章豪格暴毙第778章银弹攻势第178章太子使者第115章离别第750章太监急第964章技术积累第315章闷声发大财第670章阻止何腾蛟第1013章细作禀报第995章天造地设的戏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