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王与周

bookmark

“阿爷,我能做点什么?”乌衣巷王宅之内,王恬悄然来到王导身前,问道。

王导没有搭理他,虽然今天儿子没有披头散发,衣饰很庄重,标志性的嬉皮笑脸也消失了。

人没感受到剧变之前,很难有那种紧迫感,很难主动改变。

王恬在父亲身边坐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于是又起身去到前边。

时局危殆,丞相幕府的好多僚佐直接搬到了乌衣巷中,就地办公。

王恬来后,众人纷纷行礼。行完礼后,又各自忙活,或讨论战局,或讨论大族,或讨论粮械事宜。

“刘超为何还不南下?”

“秣陵、丹阳等地的兵马尚未齐备,兴许是要合兵后再走。”

“周札能出动多少人?”

“我看最多万人,周氏不抵以前了。义兴屡次清查,出户了许多人。周氏子弟人心也不齐万人顶天了,兴许就几千。”

“如此看来,刘公应能取胜,就是不知道要迁延多少时日。”

“宣城兵何时出动?”

“琅琊王不肯调动宣城兵马,说要防备梁贼。”

“琅琊王是不是在芜湖?关心宣城作甚?还带走了三千禁军,建邺兵力都不足了。”

“而今建邺只剩两千右卫禁军、四千三校尉营兵、东宫左右卫--”

“别想右卫禁军了,那两千人去了五马渡,这次换了襄阳王范领兵,他据说是知兵的。”

“据说而已,我看宗室就没几个会打仗的。”

王恬默默听着,没有插话。他也插不进话,盖因以往就没怎么干过正事,别人不信任你,对你不熟悉,怎么可能贸然与你谈军国大事?聊聊风花雪月还差不多。

坐了半个时辰后,王恬暗叹一声,觉得自己真是多余的。整个人往那一杵,别说帮忙了,不添乱就算不错了,于是黯然离去。

闲逛了一会后,王恬正打算出门,结果遇到了从兄、会稽王友王羲之。

“逸少?”

“敬豫?”

两人都有些吃惊。

“逸少来此作甚?”王恬正无聊呢,一把拉住王羲之,问道。

王羲之犹豫了下,道:“会稽王想再次领兵守五马渡,等来等去,却换成了襄阳王,故遣我来问问,是否丞相之意?”

“别问了。”王恬说道:“就初九夜里他那稀里糊涂的表现,没人会让他继续领兵的。选用襄阳王,乃山皇后之意,家父是同意了的。”

“原来如此。”王羲之拱了拱手,准备直接转身离去。

“别走啊。”王恬又拉住他,问道:“你准备去哪?”

“殿下打算去封国征召一批军士来建邺……”

“就你一人去?”王恬看向从兄,问道。

没听说王逸少有啥才能啊,募兵可不是什么小事,也不体面,他去能行?

“外舅会派一些人随我同去。”王羲之说到这里轻笑一声,道:“本来此为王述的差事,终究被我得来了。”

王恬无语。

王羲之守孝期满后,娶了太尉刘琨之女、冠军将军、临淮太守刘遵之妹为妻。若有刘琨相助,确实比王述合适。

不过从兄和王述二人较劲这么久,也是离谱。

就因为父亲(王导)当众夸赞了王述几次,从兄心里就不舒服了。两人一为功曹,一

为友,关系却处得极差,真真让人不知怎么说才好。

就在去年年底,因有人说王述有任事之能,故署功曹,王羲之没甚本事,故只能当王友,陪会稽王玩耍。

从兄听到后又不舒服了,讥讽王述不够洒脱,没有士人风范。

总之两人是较上劲了。

“逸少既然要去募兵,那还是赶紧去吧。方才我偷听了会,禁军左右卫都派出去了,而今台城就只有东宫二卫四千人,石头城还有三校尉营兵四千步骑,除此之外便没有了。”王恬说道:“募兵回来也好。若非琅琊国出事了,最好也募点兵。”

“怪不得大街上多是高门巨室僮仆在站岗呢。”王羲之惊道:“原来如此。”

看从兄这个反应,王恬突然找回了点自信。

王羲之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看不到事情背后的东西,认知多浮于表面,没有从政的能力。他的才华,大概都在书法上了,其他方面一塌糊涂。

“你去会稽怎么走?莫不是要过金城?那边如何了?”王恬突然想到一事,遂问道。

“听人说昨日(正月十九)赵胤挥师猛攻金城。战事最激烈时,梁贼突然溃散了不少人,

赵将军大喜,正要加大攻势,一举破城,却反为梁贼所败。”王羲之说道。

“哦?怎么败的?”王恬问道。

“据会稽王说,梁贼以二百铁骑突阵。攻城将士正处于疲敝之际,为其大破。阵殁、蹈河、践踏而死者不下千人,诸营折了士气,又退回了河南。”王羲之说道:“可惜,就差一点。”

王恬也觉得可惜。

梁贼有人溃散再正常不过了,他们能打的并不多,若非有数百骑壮胆,可能连金城都不敢守。现在不妙了,让他们打出士气了。

“敬豫你--”王羲之想了想,道:“好生照料叔父,我去矣。”

“逸少慢走。”王恬将人送到大门外,方才回去。

******

正月二十的蒲洲津较为平静。

正午时分,十余艘舰船出现在了沙洲以北的江面上。

未几,一艘小船慢慢靠近,在江水中浮沉不定。

船首一人凭风而立,正是晋左军将军、督建邺水军事周莚。

他的头发已经完全白了,显然家人被杀之

事让他痛彻心扉。

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他的子嗣并未完全死绝,因为有一人正在外拜师求学,侥幸活得一命。

经历了几天时间的哀伤后,周莚已经渐渐冷静了下来,认认真真执行丞相的军令。

他手头的兵力其实不多,三千余人、百余艘船罢了。

巡视江面是一桩苦活,毕竟风真的很大,浪头也不小,有时候还会有雪,若非这是长江,水面可能已经上冻了。

不过,比起上岸厮杀,巡视江面终究更好。

昨天夜里他派了数百人上岸,试图偷袭金城,结果功败垂成,损失了两百多人。手下将士们不干了,说这是孙权专门修建控扼大江的城塞,强攻损失很大,且不应该由他们水师来干这活。

金城南边的赵胤也在痛骂,指责周莚不懂两面夹攻。

他们拼死攻城的时候你不来,等他们溃退了,你再来,搞得像是梁国奸细一样。

一句话,水师、陆军没有配合。

当然,这不是谁的错。分进合击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别说这帮久不习战阵的建邺水师和禁军了,但终究让人懊恼。

而说到奸细,周莚最近也听闻了一些事情。

因为石稹被证明是梁朝奸细,导致琅琊国很多官员受到了怀疑,包括琅琊相诸葛颐和中尉孔坦,即便他们和梁军已经交过手。

更有甚者,因为战局不是很顺利,便开始推诿罪过,说琅琊王重用的颍川陈氏、渤海石氏与北边暗通款曲,甚至就连石贵嫔都隐隐受到指责,说她因为琅琊王没能成为天子之事而怀恨在心,以向梁国称臣、尽割江北之地为条件,乞梁师入建邺,扶琅琊王登基为帝。

消息很离谱,且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但架不住有人信啊。

尤其是山皇后的党羽、丹阳郡丞杜乂指责得最为激烈,差点明说石贵嫔、琅琊王、诸葛恢一系乃奸贼,宜诛之。

周莚对此很是无奈,更有些痛心,朝中怎么尽是杜乂这种党同伐异之辈呢?先帝说的“相忍为国”都忘了?

石贵嫔就罢了,诸葛恢是能轻动的?比起荆州整体投降,眼下建邺左近的乱局真算不上什么。

想到这里,他长长地叹息一声。

他的妻儿都被钱凤狗贼杀了,结果还要和这帮人一起共事,真不知道值不值得。

身后传来一阵划水声。

周莚转身望去却见一人立于船头,正向他招手:“兄长!”

周莚定睛一看,原来是三弟、丞相府兵曹掾周赞。

船只很快驶近了,周赞瞅准机会,来到了周莚船上。

“兄长,思隆跑了。”周赞低声说道。

“思隆”乃周札子周澹,在朝中当个八品小官,平日里并不为人重视也不与周莚、周赞兄弟来往。

更准确地说,义兴周氏大部分族人都不太与他们来往,只有一小部分人眼热王导的权势,想通过周莚的门路获取官位。

“你为何不将他拦住?他敢跑,便是要从贼,可立诛之。”听到自己的从弟跑了,周莚勃然大怒,红着眼睛看向周赞。

周赞讷讷不敢言。

周莚狠狠瞪了他一眼,道:“就这事?”

“济阴王遣我来问一声,金城久攻不克,要不要调苏峻部南来?”周赞问道。

周莚听得此言,微微摇头,道:“济阴王方寸已乱。丞相都没调广陵兵马南下,他急什么?”

周赞点了点头,又忍不住问道:“其实不止济阴王了,昨日弟在江乘,琅琊相诸葛颐已经

上疏请调北府兵或苏峻部围攻金城。其人直言禁军锐气已失,为免迁延时日,宜调精兵猛将,从速剪灭贼子。”

周莚还是摇头,道:“道理是没错,但江北兵马不能动。”

周赞有些不解。

周莚耐心道:“钱凤就在金城,你道我不想尽快杀此贼?但人不能感情用事。”

周赞突然觉得兄长有点可怕。

他好像没有心一样,什么都不在乎。

他不在乎族人,能在阳羡老宅门口把从小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一起长大的从弟周续半哄骗半强制地拖到太守府杀掉。

他不在乎母亲,杀完周续及族人周邵后,连老宅都不回,更不探望母亲,直接就回建邺了,以至于母亲急得出门狼狈追他。

他可能也不在乎妻儿,除了初闻噩耗伤心吐血之外,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丝不苟地执行丞相的军令。

也许,他真正在乎的只有前途、官位以及王导那虚无缥缈的“点评”吧。

周赞有些泄气,更有些难过,带着点情绪说道:“我等人微言轻,朝廷真调江北兵马南下的话,亦是无法。”

周莚看了周赞一眼,道:“不行,我得上书

朝廷,绝不能调江北之兵南下。若让北宫纯知晓,定然大举南下,恐坏国家大事。”

周赞愣愣地看着兄长,久久无语。

第1294章 黄沙第1123章 敌动我也不动第1107章 登高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为盟主折翼文加更)第1259章 随心所欲第919章 办法(下)第四十九章 势力格局第827章 后方老登们(为盟主提拉忒弥斯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兵马动,粮草行第1105章 腊月(上)第八十八章 农事与办公第十六章 战争季(上)第830章 左中右第一百零四章 形势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与对症下药(下)第1003章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第906章 微妙的关系第二十九章 对冲第1060章 阻遏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1313章 东巡安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第1158章 大厦将倾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1144章 “双向奔赴”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四章 摊子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亲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对进(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第1101章 西苑与梁府第1010章 一月战争第928章 南下与接见(下)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1434章 新家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三十九章 怎么打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变第四十四章 驱虎吞狼第五章 程府宴第1343章 未曾设想的打法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内里坐第七十一章 名不见经传之地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忆苦思甜第883章 融合第958章 策略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1094章 平城行(上)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1148章 我进来了!(为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1383章 提前准备第1200章 祖制第1344章 到了第971章 都尉与司马第814章 风起第三十三章 开会第840章 城内城外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三十一章 殿议第六章 巡河(下)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1050章 挑选第965章 西苑第1327章 廷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卖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层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436章 归附第一百四十章 置业第1282章 尘埃落定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一百十二章 大宴宾客第1474章 运费与收入第一百七十九章 进展第一百十三章 涧水第二百章 蜕变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959章 考较第一章 征辟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1319章 辽海西南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950章 过河拆桥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1091章 见面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