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招摇公子

bookmark

泗州,宋金交界之地。

淮南东路宋军和驻扎于虹县的金军,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

由于宋金两国目前的局势,宋军与金军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双方时常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不过这种规模的战斗都是可控的,基本上是以恶心人和小规模的破坏为主,不至于爆发全面冲突。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

不过由于双方之前的一系列战斗,双方交接地区已成废墟。

村镇破败,百姓流离,地都抛了荒,也谈不上收获。

所以双方这场冲突,似乎是地方军将刻意为之的报复行为。

这种小冲突,双方都经常干。

占据主动的一方袭击冲突,被动的一方收缩回城。

等寻个机会,被攻击的一方再讨回公道,如此反复。

只不过,这一次,收缩回虹县县城的金军却没有料到,一场冲突之后,在他们关紧城门,任由城外宋军叫骂的时候,有一支三千人的宋军轻骑,正悄然进入金国腹地。

这次小型冲突,照理来说,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顶多是个统领,甚至只是一个正将。

但实际上,此时置身于泗州前线的,却是淮南东路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

李显忠看着面前与普通宋军骑兵一样装扮的杨沅,脸色凝重。

“大王,山东义军,当救。只是,大王您亲身涉险,实在是……”

杨沅是宋国目前爵位最高的异姓王,如果他死在金国,那冲击性就太大了。

虽然这么说不公道,但是实际上,现在仍有数万人的山东义军就算全军覆没,所产生的轰动,也确实不及杨沅一人。

杨沅淡淡一笑。

官家不想出兵,在官家眼里,山东义军没了也就没了。

于官家而言,山东义军就像一块已经抹了脏东西的抹布,没有洗的必要,说扔就扔了。

官家这般态度,除非他坚持己见,主动请缨,大宋怎么可能实施救援。

就因为他主动请缨,官家迫不得已,这才批准了援救计划。

只是,这些事他不想当着李显忠吐槽。

李显忠想了一想,道:“末将知道一些金国消息,有些未免过时,但有些还有用处。”

李显忠就把他知道的情况,对杨沅说了一遍。

李显忠的经历也算传奇,他原是宋将,后来被迫降金。降金之后绑架主帅,南逃大宋。

途中遇劫,无奈逃往西夏,被西夏收留、重用,后来寻得机会,依旧归宋。

在此过程中还与西夏人大战,重挫了西夏王牌铁鹞子,水芙姑娘的父亲就是殁于这一役。

这位李将军不但对金国地理比较了解,对金军的作战方式比较了解,而且孤军在敌国领土上东奔西走,避强击弱的游击经验也相当的丰富。

杨沅认真听取了李显忠毫无保留的敌国游击经验,向他拱一拱手:“李将军,后会有期。”

李显忠抱拳道:“祝燕王一路顺风,大捷而归。”

杨沅上马,得胜钩上挂着双锤的杨寿便把大手向前一挥,沉声喝道:“走!”

三千轻骑,蹄声如雷。

雁南飞,人北去。

李显忠伫立马上,许久方归。

……

曲阜,一家酒馆。

山东大地上此刻虽然是狼烟四起战事频仍,但圣人故乡倒还是一片太平气象。

毕竟是圣人家园,且又不是战略要地,任哪一方轻易也不愿招惹,所以此地到成了乱世中一片太平乐土。

“店家,来一道熏豆腐、一道鸳鸯鸡、一道家烧黄河大鲤鱼、四碗驴肉汤,八个烧饼。”

晌午刚过,店里来了四位客人。

一个长身玉立,翩翩公子。

一个清丽可人,显然是少夫人。

一个体态娇小,是个小丫鬟。

还有一个看起来粗壮魁梧、有些憨憨的年轻人,显然是公子的贴身随从。

他们还有车驾,下人,自去大堂里就餐了。

公子和少夫人带着两个贴身的伴当,却是进了雅间。

等菜上齐了,小丫鬟便去关了门,公子起身,推开了临街的窗子。

想起现在被留在上京城的孔拯,凭窗而立的杨沅不禁笑出声儿来。

“这儿是圣人家乡,我忽然想起孔拯来了,如今的孔家,还真是南孔、中孔和北孔,三家分立了。”

原本赵构南奔,再建大宋,南孔一派背着孔子和孔夫人的楷木像跟去了南方。

从此孔家就出现了南孔和北孔。

只不过,当初杨沅怂恿完颜驴蹄和完颜大睿造反,把当时正在济南府做客的孔拯掳到了东北,另立了一个衍圣公。

这一来北孔就名不符实了,所以变成了中孔。

杨沅并没有带着三千轻骑北上。

目标太大了,虽然当时瞒过了虹县的金军,但这一路北去,不可能不被金国察觉。

到时候,他这三千轻骑,对金人的诱惑,将比那数万义军更大。

如今中原大地上重兵云集,一旦成为众矢之的,后果不问可知。

所以潜入金国之后,杨沅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了。

杨沅早就做了第二手安排,并已开始行动。

三千轻骑被他安排着,沿两淮路线利用骑兵优势骚扰金国边地,却并不深入。

感觉上,是由于金国防范太严,三千轻骑不敢轻易深入。

而在靠近大宋边防线的位置,他们三千轻骑往复奔袭,便不用担心被困住或是被截断退路。

他们一旦发现不妥,随时可以跳出重围,返回大宋一边。

而杨沅则是轻车简从,只带了吴幼瑶和椿屋小奈还有杨寿,四人乔装进入金国腹地。

他们的车驾随行人员,都是“同舟”的秘谍,俱都精于伪装。

杨沅一行人目标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沿途打探消息的事情,都是由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车夫、随从还有暗中伴随人员去做的。

饭吃到一半,便有消息送来了。

“最新收到的消息,山东义军主力,如今在青州一带活动,还有一些余部,流散于其他州府……”

斥候这边汇报着,椿屋小奈已经摘下腕上金镯,那镯竟是中空的,里边藏着一张绢制的地图。

小奈把它铺在案上,杨沅仔细看着上边的城池和路线图,吩咐道:

“继续打探,消息越详尽越好,餐后我们先往孔府一趟,便即启程,先去泰安,再赴莱芜,绕过济南府,往淄博去……”

小奈认真记下路线,然后把地图又重新卷好,收回镯中。 读书人到了曲阜,没有不去孔庙拜祭的道理。

孔府、孔庙和孔林被称为“三孔”,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杨沅现在扮的是读书人,如果到了曲阜而不去孔庙,那就是大大的可疑了。

但实际上,杨沅一行人,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了。

如今山东地面上不太平,尤其是山东义军,是以“六千会”为核心,迅速起事,将战火引燃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

这件事对完颜亮触动很大,所以金国现在也加强了秘谍系统的力量。

原本金国的谍报组织只有“血浮屠”的一个部门。

而血浮屠同时还兼备着金国皇帝的警卫任务和赴异国暗杀任务。

汤道生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但是仅靠“血浮屠”内的谍报组织,确实力量有些薄弱。

所以现在金国又设立了“内隐处”、“万机司”和“烽燧局”三个互不统属,皆向“血浮屠”负责的谍报组织。

内隐处专司金国内部的谍报事务。

鉴于金国大将箭筈关守将蒲察阿里布降宋之后,杨沅自西夏再度伐陕,先后策反了不少金国将领,尤其是其中的汉人籍将领。

所以,金国“内隐处”主要侦伺金国文武官员乃至民间士绅是否有不忠、谋反迹象。

“万机局”则不像个谍报组织,虽然它有许多谍报人员,专门千方百计的从宋军这边窃取军事技术情报。

尤其是近几年在两国战争中大放异采的火器技术。

不过,它同时也是金国的火器研发制造机构。

因为金国对这一技术十分重视,所以把它设在了秘谍机构中。

金国之前从宋国掳走了大批火器匠人,又在陕西战场上缴获了大宋的火炮和火铳。

金人如获至宝,把这些匠人和火器全部送到“万机局”,现在的开发效率和速度,竟丝毫不逊于大宋临安这边的军器监。

“烽燧局”则是负责内外军情刺探,专门服务于军队系统的谍报组织了。

虽然名字不同,但殊途同归,金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的细化,与宋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到杨沅一行人行止的,就是金国“内隐处”的一名蒲辇长苏孛辇。

蒲辇长实际上是借用了猛安谋克制的一个官职,比谋克(百户)小一级,下辖五十个人,相当于大宋皇城司的一个都头。

苏孛辇发现杨沅一行人是以游学书生的身份游走各地的。

而其姓名是富察宗卿,祖籍叶赫。

以金国上层崇拜汉文化,事事处处效仿汉人文士的习惯,这个富察宗卿有这个资金实力,摆着这么大的谱儿,四处进行所谓游学。

但是,现在可正是四方动荡的时候,这位富察公子还有闲心四处游学?

只不过,对方是女真大姓,贵族子弟,苏孛辇一时吃不准他的身份,所以只是暗中盯着,并不敢轻举妄动。

用过午餐,杨沅换了一身皂色儒袍,头戴儒冠,趋车前往孔庙。

暗中尾随监视的苏孛辇不屑地撇了撇嘴。

人家汉人士子拜孔庙,都要提前斋戒数日的,这位富察公子刚刚还大鱼大肉。

他这心也太不诚了吧?

不对,这车……这车颠簸的不对劲儿呀。

忽然想到富察公子身边那个清丽的小妇人、俏媚的小丫鬟,苏孛辇仿佛明白了什么。

真是……真是有辱斯文呐!

虽然老子不是儒家子弟。

因此一来,苏孛辇对这位富察公子倒是疑心少了许多。

这么荒诞不经,确实有我女真贵公子的风范呐!

杨沅车到孔庙,独自从车中出来时,可是肃穆庄严的很了。

这孔庙由孔家人负责打理,接待来自各地的朝圣文人。

最近天下动荡,来曲阜的文人都少了,杨沅进入孔庙的时候,士人倒是不多。

杨沅在人指引之下,从正门入庙,经棂星门、大成门等,最后到大成殿上香。

亲口点醒完颜驴蹄,把孔拯从济南绑去东北,从而搞出了一门三孔的罪魁祸首杨沅,上完了香三跪九叩之时,那态度无比的虔诚。

最后,杨沅又念了一篇让杨寿代笔的狗屁不通的祭文,念完了往点着火的燎炉里一扔,便神情肃穆、一步三摇地出了孔庙。

出了孔庙,杨沅便登车往泰安方向而去。

前边他一直做的很好,偏是这个步骤,引起了苏孛辇的疑心。

“从曲阜到泰安,如果早晨启程,快马的话,当晚应该就到了。

这位富察公子乘的是马车,带的是女眷,车速更慢一些。

此时出发,连一半路都赶不了,既然只是游学,为何如此着急?”

“他是我女真贵族,如果登孔府求见,孔家一定会卖他个面子。

若是礼物丰厚些,说不定还能得到衍圣公接见,吃杯孔府的茶。

他既如此附庸风雅,为何根本没有兴趣登孔府的门?”

苏孛辇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

一名“内隐处”的谍探忍不住道:“蒲辇长,咱们拦住他们好生盘查一下?”

另一名谍探反对道:“那可是富察氏子弟,这些贵介公子一向骄横。万一得罪了人……”

“可他若真是宋国奸细,那可是奇功一件呐!”

“都不要吵!”

苏孛辇皱了皱眉:“蒲察阿里布在陕西投了大宋,起了一个坏头,陛下对此甚为不满。

如今我们循章盘查,他也未必就一定会闹事。”

因为心中的疑心变大了,苏孛辇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蒲察氏就是富察氏,是金朝女真族中第二大姓氏。

只是各地方言发音的问题,称呼时会略有不同。

所以蒲察阿里布也可以称之为富察阿里布投宋,倒没有影响整个氏族。

但此事对富察氏多少产生了影响。

苏孛辇正犹豫不绝,一个秘探忽地两眼一亮:“蒲辇长,属下想起来了,泰安有一位富察阿里泰,任泰安府‘详稳’一职。

这位富察公子既然是去泰安的,不如我们随去泰安,先去拜见这位详稳大人。

咱们对他说明疑虑,请他出面确认这位富察公子身份。

如果富察公子身份无疑,出面确认的是富察家的人,也不会怪罪我们。

如果身份有疑,富察家协助咱们确认了奸细身份,也是一功,富察家还得谢谢咱们呐。”

苏孛辇眼睛一亮,重重一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好主意。走,跟去泰安。

此人若真是宋国奸细,身份只怕不低,到时候,咱们可就是大功一件!”

第32章 描像养性罗克敌第846章 即墨行第360章 博多之殇第36章 打蛇随棍上第101章 此情,此景第20章 满城骚动只为猫第241章 都是代笔惹的祸第20章 满城骚动只为猫第245章 白隼黑衣第804章 投降?多大点事儿第79章 漏风的小棉袄第428章 组合拳第11章 哭泣的童夫人和走失的尺玉第475章 世间何处不峥嵘第509章 各自的算计第28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第573章 朝、野第376章 姬香要做刘备第314章 稳如老狗第203章 天大地大,运气最大第175章 门儿都没有啊第410章 涟漪第823章 滑头第337章 苦肉计第692章 大孙子第369章 宰执天下的第一步?第355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491章 蹩十和至尊宝第112章 丹娘的娘第412章 请雪岳飞之冤第658章 树欲静第66章 我们一起来抬杠第416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509章 各自的算计第36章 打蛇随棍上第259章 拈花小筑第393章 风波亭第647章 一台戏第340章 体面第729章 刀妃再舞第412章 请雪岳飞之冤第4章 秦长脚的担忧第473章 王者归来第655章 两宫夜话第266章 我帮小杨报个名第38章 取得典身来第316章 夜未央第338章 探望第554章 八风雷动第701章 定军山定第280章 原来你在五层第81章 唯系一人心第420章 趁胜追击第63章 二郎莫非含沙射影第384章 扶不起的阿熺第139章 他来了他来了第302章 贝儿,我观你骨骼清奇第31章 借他的缰绳拴他的驴第37章 这一刀,断的肉疼第12章 满城灯火与一只阿它第387章 上元狂欢夜(1)第745章 辩经第477章 挑灯看剑第197章 弄潮何止江上人第37章 这一刀,断的肉疼第457章 夜宴第638章 立威第401章 终夜第81章 唯系一人心第88章 五更里,架上金鸡叫(求首订)第835章 亲政第665章 跑偏了第54章 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第320章 天赐火遁术第82章 遗老第92章 保护我方族长第387章 上元狂欢夜(1)第492章 连锁反应第471章 王八卡在门槛上第778章 体面第227章 未时一刻,后手先手变变变第92章 保护我方族长第75章 夜行第178章 燕归来(五更一万七)第98章 这朵花,我采定了第533章 上官月下追杨沅第161章 我就蹭蹭,沾点机缘第503章 风暴前的宁静第81章 唯系一人心第250章 今夜急急如律令(等待更新)第393章 风波亭第717章 阴差阳错第366章 天使投资人第636章 吕梁第321章 红尘里安得超脱第93章 荒唐走板一大王第445章 济南的风第566章第656章 羞死人了第843章 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