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宋金交界之地。
淮南东路宋军和驻扎于虹县的金军,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
由于宋金两国目前的局势,宋军与金军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双方时常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不过这种规模的战斗都是可控的,基本上是以恶心人和小规模的破坏为主,不至于爆发全面冲突。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
不过由于双方之前的一系列战斗,双方交接地区已成废墟。
村镇破败,百姓流离,地都抛了荒,也谈不上收获。
所以双方这场冲突,似乎是地方军将刻意为之的报复行为。
这种小冲突,双方都经常干。
占据主动的一方袭击冲突,被动的一方收缩回城。
等寻个机会,被攻击的一方再讨回公道,如此反复。
只不过,这一次,收缩回虹县县城的金军却没有料到,一场冲突之后,在他们关紧城门,任由城外宋军叫骂的时候,有一支三千人的宋军轻骑,正悄然进入金国腹地。
这次小型冲突,照理来说,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顶多是个统领,甚至只是一个正将。
但实际上,此时置身于泗州前线的,却是淮南东路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
李显忠看着面前与普通宋军骑兵一样装扮的杨沅,脸色凝重。
“大王,山东义军,当救。只是,大王您亲身涉险,实在是……”
杨沅是宋国目前爵位最高的异姓王,如果他死在金国,那冲击性就太大了。
虽然这么说不公道,但是实际上,现在仍有数万人的山东义军就算全军覆没,所产生的轰动,也确实不及杨沅一人。
杨沅淡淡一笑。
官家不想出兵,在官家眼里,山东义军没了也就没了。
于官家而言,山东义军就像一块已经抹了脏东西的抹布,没有洗的必要,说扔就扔了。
官家这般态度,除非他坚持己见,主动请缨,大宋怎么可能实施救援。
就因为他主动请缨,官家迫不得已,这才批准了援救计划。
只是,这些事他不想当着李显忠吐槽。
李显忠想了一想,道:“末将知道一些金国消息,有些未免过时,但有些还有用处。”
李显忠就把他知道的情况,对杨沅说了一遍。
李显忠的经历也算传奇,他原是宋将,后来被迫降金。降金之后绑架主帅,南逃大宋。
途中遇劫,无奈逃往西夏,被西夏收留、重用,后来寻得机会,依旧归宋。
在此过程中还与西夏人大战,重挫了西夏王牌铁鹞子,水芙姑娘的父亲就是殁于这一役。
这位李将军不但对金国地理比较了解,对金军的作战方式比较了解,而且孤军在敌国领土上东奔西走,避强击弱的游击经验也相当的丰富。
杨沅认真听取了李显忠毫无保留的敌国游击经验,向他拱一拱手:“李将军,后会有期。”
李显忠抱拳道:“祝燕王一路顺风,大捷而归。”
杨沅上马,得胜钩上挂着双锤的杨寿便把大手向前一挥,沉声喝道:“走!”
三千轻骑,蹄声如雷。
雁南飞,人北去。
李显忠伫立马上,许久方归。
……
曲阜,一家酒馆。
山东大地上此刻虽然是狼烟四起战事频仍,但圣人故乡倒还是一片太平气象。
毕竟是圣人家园,且又不是战略要地,任哪一方轻易也不愿招惹,所以此地到成了乱世中一片太平乐土。
“店家,来一道熏豆腐、一道鸳鸯鸡、一道家烧黄河大鲤鱼、四碗驴肉汤,八个烧饼。”
晌午刚过,店里来了四位客人。
一个长身玉立,翩翩公子。
一个清丽可人,显然是少夫人。
一个体态娇小,是个小丫鬟。
还有一个看起来粗壮魁梧、有些憨憨的年轻人,显然是公子的贴身随从。
他们还有车驾,下人,自去大堂里就餐了。
公子和少夫人带着两个贴身的伴当,却是进了雅间。
等菜上齐了,小丫鬟便去关了门,公子起身,推开了临街的窗子。
想起现在被留在上京城的孔拯,凭窗而立的杨沅不禁笑出声儿来。
“这儿是圣人家乡,我忽然想起孔拯来了,如今的孔家,还真是南孔、中孔和北孔,三家分立了。”
原本赵构南奔,再建大宋,南孔一派背着孔子和孔夫人的楷木像跟去了南方。
从此孔家就出现了南孔和北孔。
只不过,当初杨沅怂恿完颜驴蹄和完颜大睿造反,把当时正在济南府做客的孔拯掳到了东北,另立了一个衍圣公。
这一来北孔就名不符实了,所以变成了中孔。
杨沅并没有带着三千轻骑北上。
目标太大了,虽然当时瞒过了虹县的金军,但这一路北去,不可能不被金国察觉。
到时候,他这三千轻骑,对金人的诱惑,将比那数万义军更大。
如今中原大地上重兵云集,一旦成为众矢之的,后果不问可知。
所以潜入金国之后,杨沅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了。
杨沅早就做了第二手安排,并已开始行动。
三千轻骑被他安排着,沿两淮路线利用骑兵优势骚扰金国边地,却并不深入。
感觉上,是由于金国防范太严,三千轻骑不敢轻易深入。
而在靠近大宋边防线的位置,他们三千轻骑往复奔袭,便不用担心被困住或是被截断退路。
他们一旦发现不妥,随时可以跳出重围,返回大宋一边。
而杨沅则是轻车简从,只带了吴幼瑶和椿屋小奈还有杨寿,四人乔装进入金国腹地。
他们的车驾随行人员,都是“同舟”的秘谍,俱都精于伪装。
杨沅一行人目标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沿途打探消息的事情,都是由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车夫、随从还有暗中伴随人员去做的。
饭吃到一半,便有消息送来了。
“最新收到的消息,山东义军主力,如今在青州一带活动,还有一些余部,流散于其他州府……”
斥候这边汇报着,椿屋小奈已经摘下腕上金镯,那镯竟是中空的,里边藏着一张绢制的地图。
小奈把它铺在案上,杨沅仔细看着上边的城池和路线图,吩咐道:
“继续打探,消息越详尽越好,餐后我们先往孔府一趟,便即启程,先去泰安,再赴莱芜,绕过济南府,往淄博去……”
小奈认真记下路线,然后把地图又重新卷好,收回镯中。 读书人到了曲阜,没有不去孔庙拜祭的道理。
孔府、孔庙和孔林被称为“三孔”,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杨沅现在扮的是读书人,如果到了曲阜而不去孔庙,那就是大大的可疑了。
但实际上,杨沅一行人,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了。
如今山东地面上不太平,尤其是山东义军,是以“六千会”为核心,迅速起事,将战火引燃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
这件事对完颜亮触动很大,所以金国现在也加强了秘谍系统的力量。
原本金国的谍报组织只有“血浮屠”的一个部门。
而血浮屠同时还兼备着金国皇帝的警卫任务和赴异国暗杀任务。
汤道生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但是仅靠“血浮屠”内的谍报组织,确实力量有些薄弱。
所以现在金国又设立了“内隐处”、“万机司”和“烽燧局”三个互不统属,皆向“血浮屠”负责的谍报组织。
内隐处专司金国内部的谍报事务。
鉴于金国大将箭筈关守将蒲察阿里布降宋之后,杨沅自西夏再度伐陕,先后策反了不少金国将领,尤其是其中的汉人籍将领。
所以,金国“内隐处”主要侦伺金国文武官员乃至民间士绅是否有不忠、谋反迹象。
“万机局”则不像个谍报组织,虽然它有许多谍报人员,专门千方百计的从宋军这边窃取军事技术情报。
尤其是近几年在两国战争中大放异采的火器技术。
不过,它同时也是金国的火器研发制造机构。
因为金国对这一技术十分重视,所以把它设在了秘谍机构中。
金国之前从宋国掳走了大批火器匠人,又在陕西战场上缴获了大宋的火炮和火铳。
金人如获至宝,把这些匠人和火器全部送到“万机局”,现在的开发效率和速度,竟丝毫不逊于大宋临安这边的军器监。
“烽燧局”则是负责内外军情刺探,专门服务于军队系统的谍报组织了。
虽然名字不同,但殊途同归,金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的细化,与宋国的三大谍报系统,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到杨沅一行人行止的,就是金国“内隐处”的一名蒲辇长苏孛辇。
蒲辇长实际上是借用了猛安谋克制的一个官职,比谋克(百户)小一级,下辖五十个人,相当于大宋皇城司的一个都头。
苏孛辇发现杨沅一行人是以游学书生的身份游走各地的。
而其姓名是富察宗卿,祖籍叶赫。
以金国上层崇拜汉文化,事事处处效仿汉人文士的习惯,这个富察宗卿有这个资金实力,摆着这么大的谱儿,四处进行所谓游学。
但是,现在可正是四方动荡的时候,这位富察公子还有闲心四处游学?
只不过,对方是女真大姓,贵族子弟,苏孛辇一时吃不准他的身份,所以只是暗中盯着,并不敢轻举妄动。
用过午餐,杨沅换了一身皂色儒袍,头戴儒冠,趋车前往孔庙。
暗中尾随监视的苏孛辇不屑地撇了撇嘴。
人家汉人士子拜孔庙,都要提前斋戒数日的,这位富察公子刚刚还大鱼大肉。
他这心也太不诚了吧?
不对,这车……这车颠簸的不对劲儿呀。
忽然想到富察公子身边那个清丽的小妇人、俏媚的小丫鬟,苏孛辇仿佛明白了什么。
真是……真是有辱斯文呐!
虽然老子不是儒家子弟。
因此一来,苏孛辇对这位富察公子倒是疑心少了许多。
这么荒诞不经,确实有我女真贵公子的风范呐!
杨沅车到孔庙,独自从车中出来时,可是肃穆庄严的很了。
这孔庙由孔家人负责打理,接待来自各地的朝圣文人。
最近天下动荡,来曲阜的文人都少了,杨沅进入孔庙的时候,士人倒是不多。
杨沅在人指引之下,从正门入庙,经棂星门、大成门等,最后到大成殿上香。
亲口点醒完颜驴蹄,把孔拯从济南绑去东北,从而搞出了一门三孔的罪魁祸首杨沅,上完了香三跪九叩之时,那态度无比的虔诚。
最后,杨沅又念了一篇让杨寿代笔的狗屁不通的祭文,念完了往点着火的燎炉里一扔,便神情肃穆、一步三摇地出了孔庙。
出了孔庙,杨沅便登车往泰安方向而去。
前边他一直做的很好,偏是这个步骤,引起了苏孛辇的疑心。
“从曲阜到泰安,如果早晨启程,快马的话,当晚应该就到了。
这位富察公子乘的是马车,带的是女眷,车速更慢一些。
此时出发,连一半路都赶不了,既然只是游学,为何如此着急?”
“他是我女真贵族,如果登孔府求见,孔家一定会卖他个面子。
若是礼物丰厚些,说不定还能得到衍圣公接见,吃杯孔府的茶。
他既如此附庸风雅,为何根本没有兴趣登孔府的门?”
苏孛辇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
一名“内隐处”的谍探忍不住道:“蒲辇长,咱们拦住他们好生盘查一下?”
另一名谍探反对道:“那可是富察氏子弟,这些贵介公子一向骄横。万一得罪了人……”
“可他若真是宋国奸细,那可是奇功一件呐!”
“都不要吵!”
苏孛辇皱了皱眉:“蒲察阿里布在陕西投了大宋,起了一个坏头,陛下对此甚为不满。
如今我们循章盘查,他也未必就一定会闹事。”
因为心中的疑心变大了,苏孛辇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蒲察氏就是富察氏,是金朝女真族中第二大姓氏。
只是各地方言发音的问题,称呼时会略有不同。
所以蒲察阿里布也可以称之为富察阿里布投宋,倒没有影响整个氏族。
但此事对富察氏多少产生了影响。
苏孛辇正犹豫不绝,一个秘探忽地两眼一亮:“蒲辇长,属下想起来了,泰安有一位富察阿里泰,任泰安府‘详稳’一职。
这位富察公子既然是去泰安的,不如我们随去泰安,先去拜见这位详稳大人。
咱们对他说明疑虑,请他出面确认这位富察公子身份。
如果富察公子身份无疑,出面确认的是富察家的人,也不会怪罪我们。
如果身份有疑,富察家协助咱们确认了奸细身份,也是一功,富察家还得谢谢咱们呐。”
苏孛辇眼睛一亮,重重一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好主意。走,跟去泰安。
此人若真是宋国奸细,身份只怕不低,到时候,咱们可就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