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天下一统 继创传奇

bookmark

听了此人的话语,刘文秀亦是眼前一亮。

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五世,却有何等话语,要对自己说呢?

仿佛看出了刘文秀的惊疑,五世急急说道:“刘镇长,你可知道,那叛匪头人嘎木,为了攻下拉萨城,已将藏南的全部兵马尽皆带上,却没想他们拼尽全力攻打,在拉萨即净全部陷落之时,却有贵军突然到来,那嘎木负隅顽抗,身死名灭,其下部众,亦大部为贵军所俘,故而现在的藏南……”

“故而现在藏南空虚,群龙无首,所以你要本镇立即发兵,立即去攻打藏南么?”刘文秀立即看出了此人想说的本意。

五世闻言一怔,便立即回道:“刘镇长果是英明,一下就知道在下本意。在下在想,现在嘎木既死,余部亦溃,若不趁此良机,全力攻打藏南,未免太过可惜。”

他略顿了一下,复急急说道:“刘镇长,在下对藏区各地情况尚是熟悉,你若信得过在下,在下愿为大军领路,前往藏南,算是投效贵军的一点微功。”

听他这般急切表态,又如此一脸期盼之色,刘文秀心下满是得意,便道:“五世这般急于为我军效力,本镇心下甚慰,就如你之愿,全军在拉萨休整一日后,于明天天亮,立即向藏南进发,彻底剿除当地余孽。你能为我军引路前行,当可记上一功。”

五世闻言,顿是喜不自尽,立即回道:“多谢刘大人抬爱,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为贵军效力,”

唐军安排既定,次日一早,在五世的引领下,十万大军继续南征,直指藏南。

果然,此时的藏南无兵无将,已是乱成一团,唐军到来后,几乎没费多大气力,便将这块据众反叛了数十年之久的土地完全收服。

而随着拉萨与藏南的收复,整个乌思藏的局面已是大为改观,接下来,唐军开始分兵出击,一个又一个城池与据点被拿下,再又经过了整整两年后,这块堪称唐军成立以为最为坚硬的骨头,终于被生生地硬啃了下来。

而唐军为了拿下这世界高原,也付出了多达六万余人的伤亡,消耗的后勤辎重与粮草军械,更是无可估量。

但是,大唐皇帝李啸却依然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毕竟,得到了这块世界层脊,整个南亚次大陆已然尽收眼底。只要唐军愿意,他们随时可以继续向南发动进攻,从而彻底拿下这块暂由英国人盘踞的肥沃土地。

当然,李啸现在并不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在他的规划里,战到现在,唐军所有的战略目标,基本已是达成。大唐帝国是如此的广袤无垠,从最北面的西伯利亚,到再南边的澳洲都是大唐帝国的领土,拥了这般前所未有的广阔土地,再去消耗宝贵的人力与资源开疆拓土,意义已是不大。

所以,李啸在对乌思藏地区如西域一般,进行汉化与分流管理,当地的顽抗分子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最终这项工作在一年后顺利完成,乌思藏地区,自此彻底恢复了平静与安宁。

接下来,唐军开始裁军。

原本的十四个军镇,缩编成九个军镇,其编制规模改为每镇四营,每营人数亦大为减少,从而一举减少了二十余万军队,为大唐帝国节省了大量的军械与粮草资源,大大减轻了国家负担。

而这八个军镇,其驻扎情况分别为:第一镇的四营兵马,分别驻守京师所在的北直隶、山东省、宣府镇、辽东省。

第二镇兵马,则是驻守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据李啸要求,南直隶分成江苏与安徽两省,以缩小规模,有利于行政管理。)

第三镇兵马,驻守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

第四镇兵马,驻守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台湾省。

第五镇兵马,驻守四川省、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亦据李啸要求,将湖广拆成湖南与湖北,同时将鄂西的郧阳地区,并入湖北之中。)

第六镇兵马,驻守云南省、越南省、缅甸省,其中缅甸因为与英国人占据的印度相接壤,故留两营兵马驻守。

第七镇兵马,驻守菲律宾、新几内亚、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地。

第八镇兵马,驻守外东北、北海道、库页岛、西伯利亚。

第九镇兵马,驻守乌思藏、西域省、准噶尔省,以及蒙古诸部。其中两营兵马放于乌思藏,以防这块大唐帝国最后费尽心力才收复的地区,因为与英国人的印度相接壤,而怕有不稳定的情况存在。

各地的兵马驻扎既定,李啸开始制定制度,各地的军镇头领,每三年轮换一次,以防军将在当地收拢人心,形成藩镇。并且,他又设立了在轮换三次后,各军镇的主要将领,皆由武入文,在朝廷正式担任文职,再不负责地方具体的军事安排。

他这样的制度,加上所有的监抚司文官制度,与安全司密探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军队的牢牢掌握,可以说,没有李啸的命令,各地的军镇头目,连一总兵马都无权随意调动。再加上各地的军队不能从当地征税征粮,只能仰赖中央拔划,亦不得插手当地的行政事务,从而彻底防止了各地的军镇将领如唐代一般,成为了当地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完成军队整编与驻防工作后,接下来,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李啸全力经营国内经济与对外贸易,大唐帝国在他的经营下,终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最为发达、也最为强大的国度。

而大唐帝国的首都北京,则成了世界人民所向往的“新罗马城”,无数的外国人,希望在这个伟大的城市定居与生活,更是乐意被大唐帝国归化成为汉人的一员,从而在中国得以永久定居。

在大唐帝国经过了这二十年的扎实经营后,其国力已是令世界各国难以望其项背,李啸知道,帝国的下一步扩张机会,终于又到来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大唐帝国开始与布哈拉和希瓦争夺哈萨克草原。

唐军调派了三镇兵马,先夺取了整个哈萨克草原的控制权,此后,唐军又攻入河中地区,希瓦和布哈拉为避免亡国,开始向奥斯曼与萨菲求援。

大唐帝国与这些绿教联盟国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在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后,经过了前后十余次大小战争,终于灭亡了希瓦和布哈拉,让自已的西部疆界,向北抵达了南高加索地区。

至此,大唐在西边的征伐,终于结束了。

李啸设了第十镇与第十一镇两镇兵马,分别驻守两国疆域,彻底巩固了新占的地方,然后,亦如先前对西域一般,对当地进行汉化与移民。

接下来,李啸又从内地调派四个军镇,分从西域、乌思藏、以及缅甸三处,向那盘踞的印度的英国人发起全面进攻,将英国人打得连连败退,一直向直溃逃。

本来,李啸雄心勃勃,想要一举吞下南亚次大陆,但令他想不到是,就在这里,在印度北部爆发了一场前所未见极其凶猛的瘟疫,大批唐军士兵生病,战斗力迅速下降到了难以维续的地步。

而退守印南的英国人见状,终于抓住机会进行反攻,唐军兵卒染病士气不振,被英国人打得大败,不得不向后退缩,原本的锐气顿是丧失殆尽。

随后,双方据守恒河两岸,进行了多次拉锯作战,终于到最后,英国人疲惫不堪,而饱受瘟疫与后勤之苦的唐军也无力再战,双方终于决定,以恒河为界,将印度北部划入中国,而印度南部归英国所有,就此息兵罢战,两国进入和平共处状态。

李啸知道,在唐军遭受瘟疫袭击以及后勤不力的情况下,还能有这般战果,已是颇为不易,所以,现在对英国的暂时容忍,并不妨碍将来的重新发力进击。

与英国在印度的战事平息后,李啸因自已年纪渐大,遂立长子李成为太子,并令太子亲随身边,教习政务,以求让其渐渐熟悉国务。

李啸知道,这太子李成仁懦善良,却也聪明清醒,这样的人,不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者,却必定是很不错的守成者。而现在的大唐帝国,在自已手中已臻巅峰,后代想要超越自已,怕是极难,能很好地守成下去,让自已所开拓的疆土,成为中华子孙可以永久继承的基业,便是很知足了。

至于,将来的大唐帝国,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是成为君主立宪,还是有一天会走向共和,这样的结果,只怕自已也实难预测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这个李啸穿越过来的时代里,李啸这位一代枭雄,还将继续创造属于他,也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辉煌与传奇。

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命中注定呢?

没有人知道……

(全文完,谢谢各位长期支持与鼓励。本来还想再写远征欧洲的,实在兴致索然,还是就此打住吧。)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六百章 攻心诱降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赏第十章 门第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诱饵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压性谈判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罗网第四百九十三章 辽西大溃败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七百零九章 哭庙与廷对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潜入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三十四章 雏形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二十六章 标准化屠杀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十章 劫持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谋共反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缅第二百七十二章 军阶考核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访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六百八十五章 减兵围城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园召对(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几内亚平定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八百一十四章 东取庄河,西攻岫岩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战协议第六百九十三章 与城俱亡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潜伏第八十五章 赎买第九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兵进吐鲁番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弹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剥人皮 进逼辽阳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战(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缅甸第四十三章 杀机第三百八十三章 济南危急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线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三百七十章 兵临复州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墙轰破 奄奄待毙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五十八章 据京城以自守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谈,大清危矣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六百二十九章 复有何路可走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九百一十八章 叶尔羌灭亡,兵进准噶尔第四百九十五章 议和之议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决断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敌于岸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第四百零四章 两片式胸甲第六十三章 火器论谈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创皇太极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惨灭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旷野决战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称监国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龙击炮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为侍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六百零六章 各怀鬼胎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国第九百一十八章 叶尔羌灭亡,兵进准噶尔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贼之墓,再攻乌思藏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二十一章 追杀第三百零八章 复仇西班牙人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围击 崩溃在即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