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6章 口音很重要

bookmark

开普敦在英语里是“Cape town”,意思是“岬角小镇”。这很符合开普敦的地理位置,因为,它正好位于好望角这个海岬上。当初建立的时候,就只是个建立在岬角上的小镇,名称非常符合其特点。

另外就是,马林也懒得想另一个名字,觉得这个本就很经典的名字很应景,干脆就用了原名。

还有就是,给这个重要的地方起一个“岬角小镇”这样的名字,更显得低调。事实上,在好望角这个战略要地,建一个城镇,称为要塞更为合适。但是,那样太高调了,容易被葡萄牙人重视并收回。所以,用“岬角小镇”这样的名称,更容易被葡萄牙人忽略。

反正,葡萄牙人眼皮子本来就很浅。一般而言,在非洲沿海活动的葡萄牙殖民者,只青睐那些出产金沙、象牙的地区。或者,喜欢和一些比较暴力的黑人土著打交道,从他们手里购买黑奴。但购买黑奴的行为一般都是伴随着金沙和象牙的贸易当做添头收购的,所以,葡萄牙人只把目光投向了西非沿海。因为,那边不但有金沙和象牙资源,也能买到黑奴。

而南非好望角这一带,因为不能换到金沙,当地黑人土著战斗力也很差,葡萄牙人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即使是象牙和犀牛角,葡萄牙殖民者也不喜欢亲自出马猎杀,而是喜欢和强大的黑人部族打交道,用不值钱的玻璃制品和当地黑人土著换。

这个年代,南非西南海岸地区的桑人和科伊人,战斗力不是很强,猎获象牙和犀牛角的能力还不如西非那些黑人。毕竟,西非黑人已经进入奴隶时代,还出现了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这样的文明,文明程度比桑人和科伊人要高,也更有贸易和利用价值。

所以,葡萄牙人竟然放着好望角这么重要的地方不管,没有在此建立据点和要塞。然后,直到荷兰人崛起,在17世纪的1652年才在此建立城镇,也就是后来的开普敦。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几十年,葡萄牙人竟然没想过在好望角这个重要的地方建立城镇……

当然,倒不是说之前葡萄牙人完全忽视这个地方。事实上,葡萄牙人也在南非海岸活动过。就像马林手下的航船报道过的,葡萄牙商船已经在好望角地区活动过。但是,他们不是在此常驻,而是临时停靠。然后,登岸和当地的桑人和科伊人进行贸易,淘换象牙和犀牛角等物产。而交换结束后,他们则立即离开了,没有再次建立据点的想法。

也难怪,好望角附近出产的象牙和犀牛角,在大部分非洲海岸都能淘换到,而西非海岸离葡萄牙本土更近,还能换到黄金金沙,比来南非沿海淘换划算多了。所以,短视的葡萄牙人,一直没在这里建立永久基地,直到荷兰人在此建立开普敦……

事实上,荷兰人当初在好望角建立开普敦,也不是为了贸易,而是只是为了建立一个中转的补给站。同时,也肩负拦截敌对国的商船的任务。

毕竟,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好望角是欧洲商船去东南亚的唯一通道。荷兰人只要在此部署战舰,就能对敌对国的商船进行拦截和洗劫。甚至于,最初的开普敦殖民首领都不叫总督,而是叫司令官,直到1672年才改称总督。

事实上,一开始,荷兰人也没有在开普敦殖民地找到利润点,而是只把开普敦当做补给站。为此,荷兰人在此建立了不少农场,生产新鲜的蔬菜。因为,17世纪的时候,欧洲人也意识到了多吃蔬菜可以降低得坏血病的几率。

正是靠着在开普敦建立的几个简陋的农场,荷兰殖民者在开普敦扎根下来,并不断扩大地盘,最终形成了殖民地,而非殖民据点。

而且,早期的荷兰人,也不是只移民荷兰人来开普敦,而是移民了大量德意志穷苦农民甚至法国农民。毕竟,当时荷兰商业氛围浓厚,荷兰人不是去搞航海殖民了,就是在为航海殖民服务。种地这种不怎么赚钱的事,只有德意志农夫和法国农夫才会干。当然,也有不少荷兰贫民接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佣,来开普敦讨生活,办农场。所以,后世的南非白人,血脉很杂,并非只是荷兰人后裔,也有不少德裔和法裔。因为种群驳杂,导致当地荷兰语口音都被带歪了。然后,布尔人的南非荷兰语,变得跟荷兰语越来越不像,成了新的语言。这也导致,后来黑人翻身后,欺负布尔人的时候,他们也不会选择移民荷兰。因为,他们说的南非荷兰语,已经不荷兰了。

……

这些原本历史上的事情,给了马林足够的经验教训。因此,马林非常重视殖民地的教育。不但重视文字教育,对于口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特地弄出了标准音标,不允许读错。

永远不要小看口音对政治的影响力,即使是同文同种,说着同一种语言,若是口音有差异,也会产生隔阂。

就像明朝官场,就有很明显的地方派别之争。比如,齐党、楚党什么的。最大的派别之争,就是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的对立。

至于为何如此?一开口,差异就出来了。所以,很多时候,同乡们不得不抱团取暖。因为,别人和他们格格不入。

但是,这个问题,在21世纪的华夏,显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特别是从80后开始,大家普通话都说得贼溜了,天南地北的人,很难听出口音差异了,地域歧视什么的,渐渐减少了。到了90后、00后,人家小孩子在学校里都只说普通话了,比上一辈人更加没口音差异了。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80后以前的70后和60后,因为普通话普遍不好,还大量存在同乡抱团的情况。但从80后开始,因为大家都说很流利的普通话,地域差异开始变小,人们隔阂也不像以前那么重了。

当然,80后是华夏普通话开始大力推广的承上启下的一代。所以,很多农村出生的80后,普通话也讲不太好。这主要是因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教师严重缺乏。那个时候,有一种人叫做“民办教师”。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民办教师对华夏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客观地讲,这些民办教师水平真的不咋地。很多乡村民办教师中的语文老师,自己就不会讲普通话。他们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普通话也讲不好。后来当时的“小中专”师范培养出了大量专业的老师,撒向农村,才渐渐改善了这个情况。到了21世纪,国家强制规定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然后,00后和10后的孩子们,平时在家都满口的普通话了。

而说着相同的普通话,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第忽略掉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不再有同乡抱团的行为。因为,大家都讲普通话,不存在任何交流困难,也就没必要跟老乡抱团了。而方言,往往都是在和家里人打电话时,才会用到。

所以,有了前世的经验教训后,为了让国民(包括殖民地的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加强,同时消除区域差异,避免出现如同原本历史上一般的“布尔人”,马林下令——在修建开普敦城堡的同时,挑选传教士,携带“标准”教科书,教当地孩子学习“标准发音”的德语和英语(弗里斯兰语)。甚至,以后会在开普敦殖民地推行标准德语和标准英语的发音考级,考级不合格的不准担任公职。如此,也能逼迫当地人不改口音,避免和本土产生文化、语言和认同感的差异。

为此,马林事后在纸上写下了“口音很重要”的句子,并一连写了三遍,表示重要程度。然后,派人送给凯撒,让其好好领悟和理解……

第1503章 飞碟帽头盔第1933章 旧皮做皮甲第1732章 高效的春耕第1014章 败亡第1944章 第一场大戏开演第119章 重返哥本哈根第1720章 马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第1355章 粪便养殖蚯蚓,蚯蚓养鸡第353章 法国人的阴谋第570章 纽芬兰岛上的危险第1075章 玛格丽特王后有孕?第558章 殖民地也丰收第120章 恶毒的木马计第1217章 议会要复辟?第一章 枪骑兵和墙式冲锋第545章 和丹麦的木材贸易第1861章 珠江口第1232章 谋害三岁小孩第242章 马口铁第1715章 优惠酬宾和限购第422章 反间计第980章 世界上第一桶汽油第512章 维腾堡大拆迁第1791章 搭建关塔那摩“片场”第66章 第二次四方会谈第1216章 杀气腾腾第202章 毛妹优先拉斯维加斯第1775章 悲催的热内亚第1070章 帮教廷铸币第1633章 发现廷巴克图贸易路线第686章 秀一下无敌战舰第492章 穿越者之怒第141章 猛将兄,跟我混吧?第1336章 恐怖的炮击效果第181 挑唆第608章 艾伯特受伤第555章,官员的安排问题第390章 蹭饭第1416章 声东击西第234章 哥伦布的布第1345章 全体冲锋第184章 死人了第1429章 骑兵先行第292章 差点忘了,我还是个大酋长第1944章 第一场大戏开演第750章 测试枪炮第153章 买点桨帆船第1719章 皇帝的嫉妒心第1272章 准备吵架第444章 卡恩的计谋第1078章 摩洛哥形势第239章 备战第904章 羽绒服和草衣(上)第1413章 三步走战略第320章 战马卡尔第659章 血战(上)第890章 借刀杀人和借兵第101章 铁门难破第532章 条件减半,实惠为先第1716章 入营刺杀第23章 既然粮食辣么多,那就养猪吧!第471章 我们胜利了!第148章 意大利战局第452章 背水列阵第714章 必沉的船第1341章 黒衫骑士发威第1222章 诸侯们的心思第1251章 夜袭第961章 西班牙要爆兵?第817章 马克伯国到手第82章 援军来了第792章 巴拿马陆路打通了第639章 曼哈顿岛的春耕第1088章 人口置换融合的建议第370章 终于开打了第859章 平衡外交第1119章 智利硝石和太阳灶海水淡化第593章 哥伦布要去大明第161章 给教皇下毒第1832章 阴谋得逞第469章 擒贼先擒王第1323章 过河难第1336章 恐怖的炮击效果第1885章 生物柴油和拖拉机制霸的梦想第694章 夜袭开始第451章 吉姆的演技第848章 不小心搞出了无烟火药(下)第899章 拍卖计划第1032章 演戏和暗示第1149章 王者嘉瑞,天子宝龟第904章 羽绒服和草衣(上)第167章 先等等看吧第300章 美洲还是叫美洲第417章 战车营第474章 盟友的敬畏第1427章 路易十二惊呆了第1435章 送还王子,然而已绝嗣第939章 试铸黄铜币第948章 捶杀詹姆斯四世(下)第1729章 底舱水密隔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