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终篇

窗外风声簌簌,空旷的大殿,帘帷深重,请脉的太医刚刚退下,云姑姑就上了殿,穿着正一品女官朝服,端端正正的给纳兰行了礼,却并不起身。

纳兰见了,无奈的苦笑,问道:“姑姑这是怎么了?”

云姑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满头银霜,皱纹极深,一双眼睛平日看起来浑浊无光,可是此刻却明亮若刀,抬起头来,犀利的望着纳兰,声音低沉的说:“皇上又去燕西山了。”

纳兰不置可否,静静一笑,点头道:“玄王对江山社稷有功,难得皇上体恤功臣,这不是好事吗?”

大殿里很静,静的能够听到极远处穿廊而过的风声。云姑姑跪在那里,就那么静静的望着她,并不说话,目光也并不如何严厉,可是被她这样默默的盯着,纳兰表面上的那层伪装却一点点的褪去了。

她无奈的叹息,苦笑着说道:“姑姑想怎么样?我现在很好,皇上也没有背弃当初的誓言,何必多生事端呢?”

“可是皇上恨你!”

云姑姑突然激动的说道:“他恨你夺了玄王的兵权,恨你抽调了他的亲军,恨你将他调往东海,恨你扣下了玄王最后写给他的书信,他以为玄王才是与他守望相助的金兰兄弟。这么多年来,他早就恨毒了你,你难道不知道吗?”

“是啊,他恨毒了我。”

纳兰微微一笑,声音里竟然还带着几分喜气,不无开心的说:“姑姑你看,他不是无情之人,他对我这个结义兄弟,还是很好的。”

“公主!”

云姑姑终于生气了,拄着拐棍站起身来,脸色气的发青。

纳兰轻咳了两声,然后无奈的叹息:“姑姑,你都这么大把年纪了,怎么火气还是这么大?”

云姑姑也不说话,只是定定的看着她,纳兰仍旧是微笑着,只是那笑容怎么看怎么带着一丝说不出的苦涩。

“姑姑想要我怎么样?以此为筹码,去向皇上乞讨一丝眷顾?姑姑,你当我是什么,国破了,红叶就连尊严都失了吗?”

云姑姑突然愣住了,大殿上的烛火照在她苍老的面容上,有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沧桑。

“我并非是为我一人活着,在我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皇室宗亲。有皇后的尊位在,有玄墨的情分在,我们怀宋的遗臣才不至于过的太辛苦。”

云姑姑皱眉,勉力争辩道:“可是如果皇上知道真相,也会对你好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同。”

“有不同。”纳兰转过头来,嘴角挂着一缕柔和的浅笑:“你明白的。”

香气袅袅,一丝一缕盘旋而上,夜深了,重重帷幔落了下来,越发显得整个宫殿深寂冷肃。她转过身去,再不回头,只是一步一步的走了进去。

“他与玄墨是手足之情,也只是手足之情而已,一旦兄弟变作妻子,情分便不在了。”

朱漆鎏金殿门吱呀一声徐徐而开,大殿深处空无一人,纳兰背脊挺拔,望着明黄一片的辉煌宫廷,衣袖中的手指一根根的扣紧,又一根根的张开,依稀中,似乎放下了什么,又似乎承认了什么。

告诉他又能如何?他不会爱你,只是亏欠你罢了。

心底间,她对自己低声说道。原来,承认这一切不过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她是何等蕙质兰心的女子,一心九窍,玲珑剔透,一生都在朝堂上博弈推演,玩弄人心。她知晓每一个为自己赢取最大利益的方式和技巧,之所以不说,之所以隐瞒,只是因为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将一切大白于天下,也无法赢得他此生的回眸和眷顾。

与其得到一分感激两分愧疚,却仍旧要动情动心的与这整个后宫源源不绝的女子争抢暗斗,莫不如放他、也放自己一条生路。

她早就明白,这世上有些东西是无法勉强的,人心便是这天地间最强大的枷锁,正如玄墨对她,也正如她对燕洵,都是一样,一旦被困其中,便无法超脱。

“公主!想要保住我大宋遗臣,最重要的就是诞下皇子,五年了,已经五年了!”

宫门缓缓关上,再也听不到云姑姑激愤的声音,文媛带着下人们也退了下去,殿上又只剩下她一个人。她步履平静的走到小几旁,手扶着金漆雕花柱子缓缓坐下,她很安静的为自己倒水,汤水流出,都是黑色的汤药,她也不嫌苦,就那么一口一口的喝下去。汤药还散发着热气,盘旋着一圈圈向上,杯壁的兰刻花纹摩挲着指腹,有温润的触感。就像是大婚之夜,她的手指轻触到他的肌肤,伤寒累累,冰冷森然。

“只有平起平坐肝胆相照的兄弟,没有坐拥三千心有他属的夫君,我是怀宋的长公主,我是纳兰红叶。”

寂静中,有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她睁大双眼,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眼泪蜿蜒着滚过她苍白消瘦的脸颊,沿着下巴的弧线落在手腕上,冰凉的,仅有两滴。

就这般枯坐,整整一夜。

第二日,大燕皇后的乳母病逝,燕洵亲自下旨,册封云姑姑为从二品康禄夫人,享正三品朝廷命官灵仪。云姑姑一生未嫁,没有夫家,就赏了她的母族,尽享哀荣,金银锦缎,荣泽后人。

云姑姑出殡的那天,纳兰站在真煌城西城楼的角楼上,穿着一身墨色鸾服,头戴紫金后冠,静静的望着那长龙般的送亲队伍就这样缓缓的出了真煌城,一路向南而去。

人死还乡,落叶归根,五年前,云姑姑跟随纳兰万里迢迢离乡背井,来到这片飘雪的土地。如今,她的公主已经长大,再不是曾经那个会躲在她怀里痛哭的孩童,她也终于放下一切,撒手而去。

那天傍晚,天空又下起了雪,侍女为她披上厚重的长裘,可是她却仍旧觉得冷。她的面色青白,身形消瘦,独自一人站在高楼上,像是一尊冰封的石像。

父皇走了,红煜走了,玄墨走了,云姑姑也走了。

终于,这天地间所有爱她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家乡的万里之外,也许终她一生,也再也看不到故乡的艳阳醇暖,嗅不到海滨的微咸波涛。

泪意上涌,可是眼睛却是干的,她的心口突然那样痛,喉间腥咸,似乎有液体溢出嘴角,她却一直那么无知无觉的迎风站着,直到白色的大裘前襟变得殷红一片,直到文媛的惊呼声穿透耳鼓,直到极远处的天空飞过黑色的乌鸦,她才软软的倒下。大雪苍茫,天地昏黄倒转,她似乎又看到了很多年前云姑姑年轻的脸,温柔的望着她,轻唤着她的乳名。

云姑姑死后,纳兰就如同一朵枯萎的百合,一天天的衰败下去。

天气越来越冷,寒风肆虐的卷过大地,太医院的大夫们每日往返十几次,各种名贵的药材流水般送进东南殿,可是都不见有什么起色。

这天中午,大雪终于停了,外面的阳光很好,文媛叫一些小丫鬟在院子里打雪仗,抬了纳兰到廊下坐着,她穿着厚厚的白貂披风,坐在软榻上,那些欢快的声音传遍了东南殿,连带着让人的心境也稍稍开阔了起来。

突然,一个轻微的声音传到耳朵里,纳兰微微侧目,只见偏殿里的王太医和陆太医正在低头商量着什么,似乎没看到她,声音稍微有些大。

王太医是怀宋的老臣,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只见他眉头紧锁,因为隔得远,说话也不完全听得清,只听到几个模糊的词,什么耗尽心血、心思太重、气血盈亏、内外两虚、已然油尽灯枯、药石无力回天……

“两位大人说什么呢?”

一声轻斥突然响起,两位太医抬头一看,却是文媛站在门口满脸焦急的怒视着他们,而纳兰则坐在一旁,面色安然,看那样子,似乎已经听了很久了。

两人吓得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忙不迭的赔罪。

纳兰却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转过头去,静静的看着院子里的丫鬟们打雪仗。无喜无悲,好似刚才的话通通不曾过耳。

吃晚饭的时候,文媛笑着陪她说话,见她心情还不错,就小心的安慰她,说不必在意那两个太医的话,连带着还将两人数落了一通,说他们年老昏聩,不值一信。

纳兰淡笑着听了,喝了药之后早早的睡了。

第二日,东南殿就来了一批新的太医,纳兰也没有反对,她每日听从太医们的话,静心调养,病虽然没什么起色,但是却也没有恶化。大夫们都很开心,说只要过了这个冬天,她的病就会有转机了。

东南殿的下人听了十分高兴,正好赶上就快过宫灯节了,文媛带着女官内侍们将东南殿布置一新,红红绿绿,各色鲜艳的绸缎都挂了起来,看起来像是民间新婚一样。纳兰知道她们的心思,也没阻止,只是静静的躺在床上,极少说话。

然而没过几天,天气却突然变得极冷,寒风呼啸,滴水成冰,纳兰的病登时就恶化了。

这天中午,窗外大雪呼啸,纳兰靠在榻上,听着外面的声音,微微有些出神,静静说道:“今年的宫灯节,怕是不能办了吧。”

她的声音十分沙哑,带着掩饰不住的颓败之气。文媛终日满面忧色,却又不敢让她看出来,见她说话,连忙笑着答道:“这么大的风,什么灯笼往出一挂立马就被吹走了,应该是不能办了。”

纳兰点了点头,文媛继续说道:“娘娘还是先睡一会吧,刚吃了药,嘴里苦吗?要不要喝点糖水?”

纳兰摇头,文媛正要继续说话,忽听外面三声鞭响,清脆悦耳,顿时面色一喜,立马站起身来,连声说道:“娘娘,是皇上来了。”

说着,就带着下人出去接驾。

不一会,大殿的宫门一层层打开,重重幔帘被掀起,燕洵穿着一身乌金色长袍走进来,一边走一边脱下外面的黑裘大衣,交给一旁的侍女。

他还是老样子,英气的眉,笔挺的鼻,薄薄的唇,眼眸像是幽深的湖,怎么样也看不到底。他坐在纳兰床榻的对面,接过文媛递上来的热毛巾,先敷了脸,又擦了擦手,才问道:“病好点了吗?”

纳兰靠在榻上,轻轻的点头,脸上带着她一贯淡定平和的微笑:“皇上挂心了,已经好多了。”

他点头,继续问:“太医开的药有按时吃吗?”

纳兰道:“有按时吃。”

他沉吟片刻,又问道:“朕记得你很怕冷,如今天寒,宫里够暖和吗?”

纳兰的眼底闪过一丝淡淡的神采,只是就那么一闪即逝,几乎不容察觉,她抬起头来,脸颊已经消瘦成尖尖的一条,说道:“皇上不必担心,我这里一切都好。”

然后,大殿里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宁静的如秋天的湖水,窗外风声依旧,一忽一忽的紧,两个人就这样坐着,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打破这样尴尬的僵局。

“那,皇后就好好歇着,朕先……”

“皇上用过午膳了吗?”

一个极清脆的声音突然在一旁响起,纳兰和燕洵都是一愣,抬头看去,却是文媛。年轻的侍女害怕的嘴唇发白,双手在身前死死的攥着一方手绢,额头已经沁出了汗珠,隐藏在衣袖下的手臂微微发抖。

燕洵诧异的看了纳兰一眼,随即转过头去,却并没有生气,反而点了点头,说道:“没有。”

“那皇上不如就在我们宫里用膳吧,我们的小厨房手艺非常好,娘娘都喜欢吃,皇上还从来没在我们宫里吃过饭呢。”

燕洵一笑,点头道:“好。”

文媛不由得喜形于色,几乎有些手足无措了,连忙道:“那奴婢先下去准备。”

说罢,一溜烟的就跑了下去。

见她走了,纳兰无奈的说道:“臣妾管教下人无方,请皇上恕罪。”

燕洵却摇头:“没事,她很忠心。”

纳兰怎不知文媛的心思,不过是希望燕洵能多留一会陪陪自己罢了,当下也不再说什么。

燕洵却站起身来,在大殿上随意的走动,走到书架旁,随手抽出一本,翻了翻,又放了回去,随后又抽出了一本,纳兰则歪在榻上,细细的摆弄着一只法郎扣夹。阳光从窗子处射进来,在地上画出一个又一个的格子,午后的阳光很暖,纵然此刻外面狂风呼啸,可是这一方居室里,却是平和安详。

“你很喜欢商贾之术?”

燕洵突然开口问道,手里拿着一本《经纬贾术》。

纳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说道:“臣妾的祖辈以前就是商贾起家,宋地商贸发达,臣妾闲暇的时候也喜欢研究研究。”

燕洵一笑,道:“真是看不出。”

“看不出什么?”

燕洵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朕知道一个人,也喜欢此道。”

纳兰笑道:“是玄王爷吧。”

燕洵微微诧异,问道:“皇后怎么知道?”

纳兰很自然的说:“臣妾当然知道,臣妾自小就认识玄王爷,对他自然比皇上了解了。”

燕洵轻轻一笑,似乎不以为然,可是也没说什么,只是转过头去,继续翻看书卷。纳兰却暗暗有一丝小得意,像是小孩子恶作剧得逞一般,嘴角牵起,低下头去继续摆弄那只扣夹。

时间静静流逝,成亲多年,燕洵似乎还是第一次认真观看纳兰的寝殿,只觉自己这个皇后倒是个不寻常的人,不但品味出众,见识更是广博,所藏之书涉猎极多,而且大多都有翻看的印迹,不似其他宫妃,所有的书卷都只是摆设。

“皇上,皇后娘娘,请用膳。”

饭菜很快就摆了上来,因为纳兰在吃药,需要忌口。所以纳兰的一面,只有四道小菜,而燕洵的那边,却足足有六十多道冷热荤素,洋洋洒洒摆了一大桌子,看起来蔚为壮观。

燕洵微微有些窘迫,不由得看了纳兰一眼。纳兰却笑道:“皇上平时很少来臣妾这,下人们不知道您的口味,只得多做准备。皇上就不要怪他们了,他们也是诚心在讨好您。”

这话说也就是出自纳兰之口,若是别人,定会让人觉得是在捏酸吃醋。

文媛站在一旁,见燕洵什么也没说,听话的吃了起来,不由得心花怒放,心道自己今天真是太英明了,娘娘平日哪里会有这么好的精神。果然心病还需心药医,没准皇上多来几次,娘娘的病就好了。

一顿饭吃的很慢,吃完之后,已经该睡午觉了。燕洵和纳兰随意说了几句话,此时就自然了许多,又交代下人好好照脸她,就要先行回宫。然后刚刚转身要走,突然只听嘶的一声,原来袖子刮到了桌角,竟将袖口的布料撕了一个大大的口子。

燕洵一抬手臂,随意的看了一眼,也没放在心上,就要穿上大衣。

纳兰却说道:“皇上,衣服破了。”

燕洵却满不在乎,随意道:“没关系。”

“等一下。”

纳兰拉过燕洵的衣袖,仔细的看了一眼,说道:“这是天赐绣的贡品,这种布料,天赐郡一年所出也只能做几件衣服,皇上今年也只做了这一件天赐绣的朝服,如今坏了,就算拿到御绣房,恐怕也没人敢补。”

燕洵哪里想得到一件衣服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当下不由得也多看了这件衣服两眼,说道:“坏了就坏了,也没关系。”

纳兰却道:“皇上不心疼,臣妾还心疼呢,也不知道每年为了这一卷布料,有多少绣女要绣盲了眼睛,你看,这布料不仅是双面绣,就连布料的断面仔细看,也是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福字的。”

燕洵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不由得感叹道:“果然精妙。”

“文媛,拿针线来。”

燕洵顿时一愣,问道:“皇后要做什么?”

“既然御绣房没人敢补,反正也是要扔了,不如臣妾来补,若是补坏了,皇上可不要怪罪。”

燕洵更是惊奇,不由得问道:“皇后还会女红?”

纳兰眼梢轻挑,波光一转,轻轻的看了他一眼,接过针线,就开始缝补了起来,一边缝一边说道:“坐下吧,一会就好。”

不知为何,燕洵竟然有些紧张,他挨着纳兰坐下,却又有些局促的想躲开,皱着眉说道:“你别扎着我。”

纳兰挑眉:“上过战场的人,还怕这小小的绣花针?”

燕洵明显是信不过她的手艺,皱着眉也不说话。不过很快,只见纳兰极为熟练的穿针引线,手指修长,那针线在她的手中好像活过来了一样。

她那般瘦,从燕洵的角度看下去,只能看到一段优美洁白的颈项。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带着平静安详的气息,空气里有清淡的药香味,沙漏里的沙一丝丝的滑下,安静的几乎能听到针线穿过衣衫的沙沙声。

突然,纳兰手一抖,开始轻轻的咳了起来。

起初,她还在竭力控制,可是渐渐的,她越来越控制不住,声音越来越大。燕洵皱起眉来,伸出另一只手,为她轻轻的拍着后背,一边拍一边叫道:“拿水来,快点。”

文媛急忙跑上来,燕洵接过茶水,为纳兰喝了一口,慢慢的,她的呼吸渐渐平稳,只是脸颊潮红,眼神却越发倦怠。

“没事吧,用不用叫太医?”

纳兰虚弱的摇了摇头:“不用了,老毛病了,歇一会就好。”

“这衣服今天别补了,等你精神好点的时候再补吧。”

纳兰也实在是累了,就点了点头。

燕洵脱下外衣,交给文媛,嘱咐道:“等你家娘娘精神好的时候再补,这几天不许拿给她。”

文媛开心的直点头,心道五年了,老天终于开眼了,皇上也知道心疼娘娘了。

燕洵穿上大裘,对纳兰说道:“朕先走了,你好好歇着。”

纳兰点头,燕洵转身就往外走,大殿的幔帘一层层撩开,一步一步的隐去了他的身影。不知道为什么,纳兰突然间觉得那么心慌,像是心里长满了野草,突然高声叫道:“皇上?”

燕洵一愣,远远的回过头来。

宫殿深深,他们离得那么远,就这样互望着,时间从他们之间穿梭而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还有那些他所不知道的,十年、八年、很多很多年。

“今天晚上,臣妾吩咐厨房多做几样好菜,皇上你,还来吗?”

燕洵站在大殿中央,隔得很远,望着那个坐在床榻上的女人。

那是他的妻子,是他从未正视过,却真的在实际意义上帮助过他很多的妻子。

他站在那,就那么看着她,努力的在脑海中回想她以前的样子,可是想起来的除了那满目珠翠、锦绣金玉,就只剩下一片空白。而如今,她一身软白单衣,发无半支头饰,不施脂粉,面百唇青,瘦弱不堪,犹如风中残烛,已不知还能燃烧多久。

罢了……

燕洵在心里无声一叹。

纵然她夺了玄墨的兵权,纵然她有可能察觉到了自己和玄墨的关系,私自毁了玄墨临死前写给自己的书信。

罢了。

远远地,燕洵点了点头,说道:“你先好好歇着,朕晚上再来看你。”

大门敞开,有清新的风吹进来。

纳兰坐在榻上,默默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面容温和,目光如天上的浮云,那般宁静。

“娘娘——”

文媛开心的笑,几乎不知道该说什么,终于一头冲了出去,嚷嚷道:“奴婢去准备一下。”

纳兰深吸一口气,靠进软绵绵的被子里。突然记起了很多年前的那个黄昏,他骑着马,远远的追上来,最终站在桥头上对着远行的她,大声的喊:“我在梨花树下埋了好酒,你明年还来吗?”

你明年还来吗?你明年还来吗?还来吗?

多少年了,只要她一闭上眼,就能听到这个声音。似乎就在昨日,就在耳边。

“来!你等着我!”

她坐在马车上,探出头,冲着已经变成一个小黑点的他大声的喊。

来!你等着我!

然而,她终究没能再回去。

她父皇驾崩,独留下她和病母痴弟,和满朝狼子野心的皇亲权臣苦苦周旋,江山家国通通落在了她单薄稚嫩的双肩上。

而他,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昔日的天之骄子,转瞬成了阶下之囚。

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们终于再一次回到了昔日相遇之地,只可惜,山河已碎,物似人非,纵然相对,却已不再相识。

她缓缓的闭上眼睛,嘴角轻扯,带出一个浅浅的笑容。

天还没黑,文媛就忙碌起来,为她搭配衣衫,为她梳妆打扮,厨房里的下人知道皇上还来吃饭,也卯足了劲准备了起来。她虽然不愿这样,可是难得见她们这样高兴,也就没有反对。

然而天色越来越暗,早已过了晚膳的时辰,还是没见他来。

所有的下人都在暗暗着急,文媛派得力的下人出去打听消息,自己则一遍一遍的安慰着纳兰。

纳兰心下却渐渐了然,然而也不觉得如何伤心,只是觉得有些空旷。玉树说的对,东南殿太大了,总是显得冷清。

不一会,燕洵身边的小太监跑来传话,说是西北美林关传来紧急军情,皇上今晚在军议处和几位大人议政,就不过来了。

那一刻,纳兰几乎能清楚的听见整个大殿传出来的叹息声,她面色从容的和那名传话太监对答,打了赏。对文媛说:“好了,摆膳吧。”

文媛一愣:“啊?”

纳兰失笑道:“用膳啊,皇上不来了,难道本宫就不用吃饭了?”

文媛这才醒悟,连忙带着失魂落魄的下人们传膳。

纳兰自己一个人,吃了二十多道菜,她今天的胃口似乎格外好,精神也好,吃了很久,才叫下人上了汤。

随后三天,燕洵一直忙于军事,靖安王妃赵淳儿当年战败之后退入南疆,纵然遭到诸葛玥的几番围剿,仍旧侥幸逃了去,而诸葛玥碍着赵彻的情面,见她不再攻打卞唐,也没有赶尽杀绝。可是近期,西北却有消息传来,说靖安王妃的人马和关外犬戎人走动频繁,恐怕有变。

一时间,各种情报火速传往京城,大燕朝廷顿时紧张了起来。

这三天,纳兰的病情几次反复,东南殿愁云惨淡,一片冷寂。

这天晚上,已经三日不曾下榻的纳兰突然坐起身来,要文媛将她那只放在柜子里的锦盒拿来。

文媛本来想劝她不要操劳心神,可是见她神色坚定,也不敢再说什么。

一只香檀色的锦盒,看起来已经很旧了,并不沉,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竟然并排上了三把锁。

文媛用帕子弹去盒子表面的灰尘,不由得咳嗽了起来,只见那灰已经积得很厚了,也不知道放了多久。

纳兰接过盒子,默默的看了一会,然后从枕头下面拿起三只钥匙,将盒子打开。

文媛伸长了脖子,只见盒子里装着的竟是厚厚的一摞书信,有很多信纸已经泛黄,看起来年代十分久远。她不由得有些失望,纳闷的皱起眉来。

“文媛,去拿一只火盆进来。”

“娘娘,你要火盆做什么啊?”

纳兰指着那些书信,说道:“烧了这些。”

“啊?烧了?”文媛一愣,虽然她不知道这些信是什么人写的,但是只看皇后放的地方,就知道定是十分重要,忙问道:“为什么呀娘娘?为什么要烧掉?”

纳兰若有所思,轻轻道:“不烧掉,还留给别人伤心愧疚吗?”

文媛显然没有听懂,可是却乖乖听话的走了出去,不一会,就拿进来一只火盆,炭火劈啪作响,暖意融融。

“文媛,你先出去吧。”

文媛点了点头:“是,娘娘有事就叫奴婢。”

殿门被关上,大殿里又安静了下来。纳兰拿起那厚厚的一摞书信,苍白的手指摩挲着那些不知道已被她看过了多少遍的信纸,目光渐渐柔和了起来。

是的,姑姑说的对,她是个胆小鬼。

什么长公主的尊严,什么怀宋的国体,什么纳兰的姓氏,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自欺欺人的。她只是害怕,只是没有胆量,只是不敢跨出那一步。

他不知道一切,那么当她看到他怀念玄墨,看到他对玉树、对永儿多加照料,她就会觉得甜蜜,就会觉得他还是重视自己这个义弟的,就会知道自己在他心中还有有地位的。

可是一旦他知道一切之后,却并未爱上她,那叫她情何以堪?

她害怕,她没有勇气,她害怕一切挑明之后他也只是微微震惊,却无法回应她所期盼的感情。她害怕自己孤注一掷之后,却还是无法同他心底的那个人一较长短。她害怕真相摆在面前之后,她还注定是失败的那一个,却连继续幻想继续做梦的权利都没有,最起码现在,她还可以骗自己说,自己和那个人,是一样重要的。

看吧,她就是这样懦弱的一个人,明知道是自欺欺人,却还要顽固的坚持着。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她的爱情,就是一棵不结果子的树,她害怕秋天来临的那一刻,所以就固执的留在春夏,这样,就不用去面对那惨淡的结局了。

她拿起一张泛黄的信纸,墨迹淋淋,她的手高高举起,指尖苍白纤细。信纸放的久了,已经又薄又脆,发出清脆的声音,突然,纳兰轻轻的松开了手,信纸滑落,火盆里的火舌顿时扬起,一下将那张她珍视了很多很多年的书信吞没,转瞬之间,就化作飞灰。

当年派玄墨去东南,她并不是想害死他,也并不是想要夺他的兵权。

当时怀宋积弱,各方军队蠢蠢欲动,她有意借燕北之力挽救纳兰氏挽救怀宋百姓于万一,可是朝野上那些对江山有意和愚忠的朝臣却不肯答应。那个时候,谁将国家献出去,谁就是叛国的逆臣,谁就会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她只是不想让数代忠贞的玄王府替她背上这个骂名,才将他远远的调离中央。并且害怕他手下的亲兵会有所鼓噪,若是部下群起进言,就算玄墨不肯答应,将来燕洵主政,燕北的大臣也会为玄墨罗织罪名,所以她才调走他的部下,让他去统领和他完全不相干的东南海军衙门。

然而,她千算万算,没料到东南贼寇会趁怀宋内乱而联合起来攻打东南衙门,也没想到玄墨以堂堂亲王之尊,会亲自披甲上阵,冲锋杀敌。

想来,她会有今日,也是报应。

她从政多年,手上染血无数,一道圣旨,便是千万颗人头落地。从来落子无悔,她明白,她全都明白。

所以,当她看出来他每月都在算着日子来她的宫殿之后,她就突然明白了,他不想要她为他生下孩子。

纵然她曾经为了稳定朝野,答应过怀宋群臣,定会保住宋臣的地位,定会让下一代燕皇身上流着怀宋的骨血。但是在这件事上,她却不愿再去勉强,也不愿将他们的一切,都烙上政治的标签。

这,是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任性。

以后的每次临幸之后,她都会吞下苦药,将一切他所担忧的扼杀掉。直到后来,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如今,他已是两年未在东南殿过夜了。

她这一生,所求的都如指尖流沙,越是想要握紧,越是逝于掌心,如今,已经什么也不剩了。

火舌蔓延,一封封书信被烈焰吞没,大火烧掉了他们相识的最后凭证,一点一点,连同她这支离破碎的人生,一同付之一炬。

有的爱是甜蜜,有的爱却是背负,她自己辜负了玄墨,一生愧疚,如今,她就要死了,又何必让他知道一切,然后一生愧疚与她?

他这一生,已经足够苦了,她又何必在累累伤口上,再洒上一把盐?

烧吧,都烧掉吧。

世人都道富贵荣华,都道权倾于世,可是却唯有她知道,唯有她看到,那满目锦绣之下,隐藏的是怎样一颗累累伤痕的心。

不是不够爱,只是爱不起。

她和他都一样,背负着太多责任,背负着太多使命,任性不起,冲动不起,热血不起,更天真不起。

烧吧,都烧掉吧……

浓烟升起,她开始低沉的咳嗽,有腥热的液体缓缓流下。依稀间,似乎还是那年春花如繁,白梨粉杏飞扬如初晨云霞,他衣襟飘飘,立于三月春园之中,暮然回首,眼眸若星,嘴角含笑,打趣的望着冒然闯入的她,眉眼细长,目光炯炯,轻笑着问:“迷路了吧?哪个宫里的?”

她一身男装打扮,脸蛋涨的通红,鼓足了勇气开口,声音却仍是极小的:

“我、我是怀宋安陵王之子,我叫玄墨……”

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韶华春遇,明艳晨光,终究还是被这场颠沛流离的乱世烟尘覆上了沉重的埃埃土灰。天空明净,却也早已不是当日的云朵彩霞,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重重割去了当初的曾经的年少天真,留下的,不过是残垣断壁,在暗夜中闪烁着暗黄的斑影,可笑的对那些逝去的简单岁月,固执的念念不忘。

他的一生,唯有两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已经被他亲手放逐而去,另一个,却终将成为他最挚爱的兄弟,永远的活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只可惜,这两个人,一个也不是她。

大殿里灯火辉煌,可是在她看来,却好似隔了一层暗红色的纱,蒙昧阴郁,暗淡无光。

这一生,坚忍执着,几番风雨,终究化作一场无声的酸痛,落在冷寂的深宫之中。万千生灵、血雨腥风尽皆静静的被一双素手翻转,如今回眸,只觉惫倦沉浮,刹那芳华,浮生若梦,恍然落入茫茫归墟。

掌中信笺蓦然间若雪花滑落,轻轻飘荡,散落一地,火盆中黑灰倒卷,呼呼作响,幽幽上窜,吞吐着苍白的火舌。

她惘然一笑,手腕无声垂下。

燕太祖开元五年,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皇后纳兰氏,薨于燕离宫东南殿。

“皇上。”

内侍在身后低声说道:“找到了。”

燕洵缓缓回过身来,东南殿如今已经空寂下来,大殿里空无一人,皇后丧期已过,东南殿的旧人都已分配各宫,如今留在这里的,只有两名年迈的内侍,负责一早一晚的洒扫。

打开盒盖,是一件乌金色长袍,上绣青云纹图案,两襟有着小团福字,看起来简约华贵,只是左边的袖口处有一道口子,已经被缝合,若是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

燕洵站在那里,默默的看了许久,终于抬起头来,将衣服交给下人,说道:“回宫。”

“是。”

一众下人跟在他的身后,大殿的门大敞开,寒冷的风吹进来,扬起满地细小的灰尘,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双眼,站在门前,突然回过头去,看向深深帷幔后的那方软榻,似乎还是一月前,她坐在那里,轻声的问:“今天晚上,臣妾吩咐厨房多做几样好菜,皇上你,还来吗?”

皇上你,还来吗?

阳光刺入眼底,让他的心突然变得荒凉。

仅仅是一时的耽搁,不想,却成了永别。

他的眉轻轻的皱起,又缓缓松开,一点一点的,消泯了那丝悲凉之气。

抬脚就要走,突然嗅到远处有一丝烟尘之气,他转头看去,却是极远处的一个拐角,一名小宫女蹲在那,正在烧着什么。

他微微一愣,带人就走过去。

那名宫女见了他,顿时一惊,整个人跳起来,连忙跪在地上请安。

燕洵看着她,微微皱起眉,说道:“你是以前皇后宫里的文媛?”

“是,奴婢是。”

“为何在这?”

“这是皇后娘娘的旧物,娘娘去前说过要将这些杂物都烧掉,这些日子奴婢被调到了安嫔娘娘处,一直没有时间回来,今天得了空,就回来料理一下。”

燕洵见文媛穿着一身低等奴婢的衣衫,脖颈上还有淡淡的红痕,知道皇后去了之后,她宫里的旧人定是在别处受了欺负。默想了片刻,问道:“你家在何处?”

文媛一愣,没想到皇上会问起这个,连忙答道:“奴婢是跟随皇后娘娘来的,奴婢的家在宋地。”

“家中可还有人?”

“回皇上的话,家中还有老父老母,三个兄长,两个姐姐,一个妹妹。”

燕洵点了点头,对一旁的下人交代道:“传令司奴局,赐她四品兆荣女官之位,享正五品朝官俸禄,另赐黄金百两,即日就出宫,送她回乡吧。”

“是,奴才记住了。”

文媛似乎是听傻了,就那么跪在那里,久久也不说话。反而是那名内侍笑着说道:“兆荣女官,高兴地傻了,还不领旨谢恩?”

文媛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一个头就磕在地上,大声叫道:“多谢皇上天恩,多谢皇上天恩。”

燕洵也不做声,目光在那满地白纸上淡淡扫过,终于就这么的,转身而去。

雪已经停了,天空那么蓝,蓝的如一汪碧水,风从远处吹来,卷起一张信笺,就那么轻飘飘的飞起,穿过火舌,信尾曲卷,微微烧了起来。那封信就那么飘荡在风中,向着那人远去的方向追去。

很多年前,在一盏孤灯之下,垂死的将军用尽最后的心力,勉力提笔,写了这封信。这封信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然而却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那不过是写给燕北大皇的一封普通信件,上面详述了怀宋在大夏边境的屯兵兵力,后方常驻军队,各位边境将军的脾气秉性和优点缺点。

然而,当今世上,能看懂这封信的只有三个人,而其中的两个,都已经不在了。

刚劲有力,笔走龙蛇,上书玄墨的大名和印玺,可是字迹,却绝不是那个与燕洵写了很多年信的故人。

风继续吹,那封信追在燕洵的身后,盘旋着,飞舞着,火舌一点点的从后面蔓延上来,烧过了信头,烧过了问好,烧过了请安,烧过了一半……

风突然猛了起来,那封信呼的一下高高的飞起来,眼看着就要越过前面那人的身影。然而这时,一棵梨树突兀的出现在眼前,信纸高高的挂在梨树之上,只差一个身位,就能赶到那人的前面。

燕洵却微微一愣,他静静的看着那棵树。想起来小时候,他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玄墨,那时的他迷了路,傻乎乎的到处乱走,一张小脸急的通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皇上?”

内侍轻轻的叫:“皇上?”

燕洵回过神,嗯了一声,转头就向着宫门而去。

火舌一点点蔓延而上,在那株梨树的阻拦下,将那封延迟了五年都没能送出去的书信,一点点的吞没。终于,只剩下一段软软的黑灰,挂在树梢之上,风过处,扑朔朔的零落成万千飞灰。

极远处,仍旧在哭泣的小宫女拾起地上的其他信件,全都倒进火盆里,大火呼啦一声烧的老高,扬起鲜红的火焰。

纵然情深,奈何缘浅。

曾经是这样,从来,都是这样。

史料:

开元六年,纳兰皇后寝陵竣工,坐落于燕北落日以南。

二十三年后,燕太祖驾崩,葬入太极陵,太极陵位于落日山以北,与纳兰皇后陵寝遥遥相望。

赤水支流铅华江流经此地,贯通两陵,因寒冬飘雪,落于江面之上,类似梨花,当地人又称此江为“梨花江”。

【本卷完】

第12章 生存法则第53章 狐裘之暖罂粟第160章 惟愿卿安第19章 谁无年少第95章 如此倒霉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95章 如此倒霉第11章 燕洵世子梨花终篇第78章 杀出真煌第110章 李策逃婚第173章 大唐狐变第72章 铁骨柔情第72章 铁骨柔情第186章 燕风将至第47章 有朋远来第90章 再遇故人第111章 夜游唐京第137章 王者归来第45章 恍惚经年第123章 夺命书生第121章 男争女战第178章 江山豪赌第135章 落日之战第187章 大夏天崩第36章 关山似铁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47章 你多保重第70章 阎罗手段第94章 卞唐渐近第125章 并非酸儒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21章 男争女战第16章 上元雪夜第7章 是去是留第131章 脉脉情深第129章 北朔之风第137章 王者归来逆鳞第123章 夺命书生第104章 终生信仰第67章 五龙争姝第181章 金风玉露第51章 穆合少主第167章 庙算之高阴阳第113章 星湖夜话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35章 深入虎穴第180章 洞房花烛第29章 大乱将起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7章 詹府扬威第102章 双双触碰第81章 折道卞唐第2章 雨欲来山第151章 咫尺黄泉第105章 当爹当妈第116章 齐聚古都第37章 陷入牢笼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2章 雨欲来山第173章 大唐狐变第151章 咫尺黄泉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73章 虎毒食子第169章 你会来吗第19章 谁无年少第6章 血债血偿第10章 刚刚开始第91章 冤家聚头第176章 大唐荣极第186章 生死不负第112章 太子多情第118章 梧桐深深第189章 乱世得子第73章 皇后驾崩第148章 心如桑陌第40章 千古一恨第87章 詹府扬威第13章 连消带打第112章 太子多情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6章 詹府内乱第185章 燕氏义庄阴阳第83章 再入奴籍秋思第47章 有朋远来第187章 大夏天崩第126章 金吾之巅第117章 寒湖话别梨花终篇第16章 上元雪夜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6章 詹府内乱第58章 黄雀在后第184章 有你无惧第116章 齐聚古都
第12章 生存法则第53章 狐裘之暖罂粟第160章 惟愿卿安第19章 谁无年少第95章 如此倒霉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95章 如此倒霉第11章 燕洵世子梨花终篇第78章 杀出真煌第110章 李策逃婚第173章 大唐狐变第72章 铁骨柔情第72章 铁骨柔情第186章 燕风将至第47章 有朋远来第90章 再遇故人第111章 夜游唐京第137章 王者归来第45章 恍惚经年第123章 夺命书生第121章 男争女战第178章 江山豪赌第135章 落日之战第187章 大夏天崩第36章 关山似铁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47章 你多保重第70章 阎罗手段第94章 卞唐渐近第125章 并非酸儒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21章 男争女战第16章 上元雪夜第7章 是去是留第131章 脉脉情深第129章 北朔之风第137章 王者归来逆鳞第123章 夺命书生第104章 终生信仰第67章 五龙争姝第181章 金风玉露第51章 穆合少主第167章 庙算之高阴阳第113章 星湖夜话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35章 深入虎穴第180章 洞房花烛第29章 大乱将起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7章 詹府扬威第102章 双双触碰第81章 折道卞唐第2章 雨欲来山第151章 咫尺黄泉第105章 当爹当妈第116章 齐聚古都第37章 陷入牢笼第128章 现代军事理论第2章 雨欲来山第173章 大唐狐变第151章 咫尺黄泉第14章 子虚乌有第173章 虎毒食子第169章 你会来吗第19章 谁无年少第6章 血债血偿第10章 刚刚开始第91章 冤家聚头第176章 大唐荣极第186章 生死不负第112章 太子多情第118章 梧桐深深第189章 乱世得子第73章 皇后驾崩第148章 心如桑陌第40章 千古一恨第87章 詹府扬威第13章 连消带打第112章 太子多情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6章 詹府内乱第185章 燕氏义庄阴阳第83章 再入奴籍秋思第47章 有朋远来第187章 大夏天崩第126章 金吾之巅第117章 寒湖话别梨花终篇第16章 上元雪夜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86章 詹府内乱第58章 黄雀在后第184章 有你无惧第116章 齐聚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