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远征前,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触

守序堡,华人通常用守序的音译称之为老虎堡的海军基地,海军造船厂。

守序来视察他这次北上的主力,正在整备中的桨帆舰队。

一艘改装加列船正在进行海试,数十只船桨有节奏地快速划动。

城堡瞭望塔,海军专职副提督斯特林放下望远镜,“船速刚才恐怕达到了9节。”

“速度很快,你们改的好。”守序很满意。

“抗浪性能还是差了一些,在外海航行会有风险。”斯特林要求高。

“用中国话来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守序道,“外海航行时我会小心的。”

加列船不适合用于开放海域的远洋决战,但在近海和内河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技术决定了战术,性能全面的武器是奢求,将领只能根据手中武器的性能制定相应的战术,继而选择有利于己方的战略。

原本加列船武备和帆装都较弱,这次借着修理的机会进行了大改装。船身竖两桅不变,但把后桅大三角帆改为斜桁帆,主桅改为横帆,分为上帆和主帆。加长首斜桅,增加两面前支索帆。全船共有4门6磅加农炮,露天布置,首尾各2门。单层甲板,一层底舱,吃水1.4米。桨手位置露天,与火炮在一层,因此无法布置舷侧加农炮。为了加强近战火力,全船沿侧舷共布16门1磅回旋炮。每根船桨三名桨手,为保护露天的桨手,船在改装时加高了舷墙,在原有的船体参数上加高了船体重心,加剧了横摇。但加列船吃水浅,桨手多的优势还是让它们的爆发航速很快。

wWW¸ ⓣⓣⓚⓐⓝ¸ ℃ O

自6月从真腊回国,守序就在着手这次远征队的组织工作。

现在增加了金瓯湾和湄公河后江口的领地,海军的巡航区域扩大,兵力显得紧张。守序这次就没有抽调3桅巡航舰了。

海军造船厂去年下水2艘双桅护卫舰和2艘单桅通报舰,今年是2艘双桅护卫舰,2艘双桅捕鲸船和3艘通报舰。守序抽调了4艘双桅船和2艘通报舰。这些船并不是全部给台湾分舰队的,其中2艘捕鲸船要用来搞生产,而去年下水的2艘双桅船容积稍大,被改成快速运输船,负责在金台之间的航线联系,真正会加入台湾分舰队的只有3艘通报舰。

除了帆船,海军把封存的13艘桨帆船启封。4艘加列船的船况较好,龙骨未受损伤,先后进坞更换船板。9艘轻型谢贝克有2艘已不堪使用,拆卸后把能用的船材用于修理其他7艘船。

谢贝克船的远海性能比加列船好,也是单层甲板竖2桅,帆装未大改,仍是双桅大三角帆。全船7对桨,前后4门4磅炮,无舷侧加农炮,全船共6门1磅回旋炮。桨帆两用谢贝克的吃水更深,高海况下的性能比加列船好,但相应对风帆的依赖也就更强,无风时只凭桨航速很慢。

这12艘桨帆船需要大量的桨手,对人力资源很紧张的金城来说,曾经是食之无肉的鸡肋船种。十万多真腊奴隶的到来,人力资源得到改善,具备了使用条件。

斯特林对守序还是有些抱歉,“海军的预算并不能让这些战舰全部纳入现役,我只能给你配备部分士兵和水手,剩下的人恐怕要你自己想办法。”

“现在至少可以用风帆来行驶,桨手我自己去弄。”守序表示能理解。

资源调配是很头痛的问题,既然包括守序在内的最高层给予海军的资源有限,那斯特林能做的也不多。这些桨帆战舰现在只是勉强配足了官兵,奴隶桨手的事海军也没办法,只能靠守序自己解决。

“船现在都准备好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斯特林问道

守序扭头看向港口,一艘旗杆上飘扬着圣乔治旗的三桅盖伦船正停泊在那里,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欣德号。

“完成与英国人谈判的事情后我就出发。”守序道。

这是第一艘抵达金城的英国船。金城的高层中英国人数量很多,有些人与英国国王仇恨不共戴天,有些人看到圣乔治旗却很亲切。考虑到可能会产生的微妙影响,守序原本的启航计划因为这艘突然抵达的英国船而更改。

欣德号原本的目的地是广州,这是自1637年哥廷联合会派出3艘盖伦和1艘轻帆船抵达广州后第一次试图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英国船。

哥廷联合会不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初期与荷兰人既斗争又合作。在对中国贸易的问题上,两国隐隐也是对手。

16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远东代理科克斯在平户与中国船长李旦接触,像诸多中国海商一样,李旦一口答应与英国人合作的条款。李旦说中国同意与英国直接贸易,每年允许两艘英国船前往福州。英国人大喜,科克斯上下奔走,又努力了2年多,他们还不了解华人海商与洋夷打交道的方式。事实证明,李旦和他的派系(郑芝龙派系的前身)的实力弱的很,区区1万2千两白银的生意就差点把李旦逼到破产的境地。这些名气大于实力的海主只能依附于亚洲海面的强者荷兰人,英国人的努力完全是在缘木求鱼。

被中国海商忽悠惨了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伤心之下,撤除了平户商馆,继而又撤除了北大年商馆。17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尝试了几次进入中国市场,均未成功,当时他们基本放弃了与中国贸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度和东印度群岛。

1635年,英国人对与葡萄牙的印葡副王无休无止的隐蔽战争感到厌倦,荷兰与伊比利亚的战争与英国人并无太多直接关系。英国人与葡萄牙人达成和解,签署“休战与自由贸易合约”。面对咄咄逼人的巴达维亚,时任英国公司总经理威廉姆.梅斯沃尔德把亚洲总部从万丹迁到印度苏拉特,开始全力经营印度。

中国贸易的大额利润始终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既然东印度公司无法完成使命,国王在国内另行成立哥廷联合会,1635年12月派出4艘武装商船直接到澳门和广州。这次英国人又被澳门的葡萄牙人坑惨了。果阿印葡副王面对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处于全面劣势,几乎被吊打。果阿很看重与英国人的和解,他们甚至从英国人那里购买了一艘武装盖伦“伦敦号”。但澳门的总督却不这么想,在澳门看来,英国人是来与他们抢生意的。

广东方面每年在广州珠江上的海珠岛办一次广交会。这个广交会被华人海商和葡萄牙人所垄断,连荷兰人都无法涉足。金城得以插手广州贸易,完全是依靠国内的华人海商。

葡萄牙人在广州的贸易额大概有100万两。从嘉靖朝晚期开始,葡萄牙在澳门的武装商船就是明朝广东海防的主要依靠。在晚明福建浙江海面群雄会战的恶劣局面下,是葡萄牙战舰确保了珠江口海域的海上安全。澳门与明朝的官员海商有密切的联系,葡萄牙和广州方面共同阻挡了其他欧洲势力进入珠江。澳门不敢直接与英国人开战,他们便利用与明朝政府的关系在后面使坏。

其实哥廷联合会这次贸易非常有诚意,他们的收购价格和缴纳的税金比葡萄牙人高的多,而且是先款后货。

英国人与广东总兵和广东海道签署通商条约,表示愿意遵守中国法律,向皇帝进贡白银。英国人预先支付了白银22000比索,其中10000比索送给广州的官员,12000比索用来采购白糖。

朴实的英国人后来觉得不够,过了几天又送了12000比索给官员们,前前后后,他们送出去40000比索的白银,可谓是情真意切。但英国人不了解,广东总兵和巡海道根本没有签订条约的权力,最后的结果是英国人等来了明军火攻船……

到现在为止,英国人在中国贸易上是完全失败的,被荷兰、葡萄牙和明朝官商坑惨了。

欣德号是自那以后第一次进入海域的英国船。与以前一样,英国人的第一站仍然是澳门。

守序在官邸接见了欣德号船长斯旺。

待侍从递过去一杯威士忌,守序问道,“船长先生的澳门之行顺利吗?”

“多谢”,斯旺先谢过酒,再回答,“执政官阁下,澳门的葡萄牙人太黑了,他们收了我正常情况下5倍的丈量税。”

守序笑道,“看来澳门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啊,抽这么重的税。”

“阁下你说的太对了,现在澳门的货物奇缺。在城里买不到生丝或熟丝,也买不到干姜,什么都没有,只有陶瓷,可怜的澳门人只有陶瓷。”

货物匮乏,中国战争造成的深远影响之一。守序一叹,金城现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来自中国的各种货物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萎缩。这也是元老院最后同意他北上的主要原因。

斯旺船长吐了几句槽后嘿嘿一笑,说道,“执政官阁下,只靠那点陶瓷我这次肯定要亏本。但我算了以下,这次应该还是能赚钱,因为我拉到了130多个想回国的澳门人。”

葡萄牙独立后,与荷兰在欧洲已经完全停战。但在亚洲,范迪门根本不鸟这个合约,对葡萄牙人照打不误。金城得到的情报是,范迪门要在锡兰把葡萄牙打服后,才考虑停战的事情。

可怜的澳门人就被堵在了南中国海,回不了国,除非他们愿意搭乘马尼拉大帆船绕道北美。因此这次难得有一艘英国船,葡萄牙人简直是在哄抢船票。这不是英国人第一次做这种生意了,赚钱的同时还能抽澳门总督的脸,美的很。

这倒提醒了守序,处理完这次的事情,打通印度洋的计划也要提上日程。可以在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之外给东西方的人员和通信交流提供一个选择。

“那真是恭喜了。”守序道,“不过这种生意不会常有的吧。”

“对,也就是弥补下我这次的航行成本。”

“斯旺船长,我送给你一批货,你可以试试带回英国销售。”

斯旺眨眨眼,“哦,那真是太感谢了,请问是什么货?”

守序一笑,让侍从把准备好的东西拿进来。

两个娥冠粉黛的盛装中国丽人走了进来,摇曳的步姿和华丽的丝绸服饰把斯旺眼睛都看呆了。两位美女摆好茶台,在客人面前展示了一整套茶艺,轻柔的动作饱含韵律,足以让初次见到的人心头发酥。

“船长,斯旺船长,”守序把魂不守舍的斯旺叫醒,“尝尝看这种饮料。”

中国茶,斯旺也不知道有没有喝出来什么名堂,只一个劲在那说好。

守序暗笑,挥手示意美女们退下。

“船长先生,这是最好的中国茶,我送你30磅,记得,一定要带回伦敦销售。我想那会让你个人获得一笔额外收入。”

除了茶叶,守序没有与斯旺船长多谈什么,船长这个级别也做不了太多的决策。他让斯旺给苏拉特的英国公司总经理带了一封信。

英国人其实已经很明白的中国贸易3个特点:

1、能提供高额利润的贸易;

2、中国不准外国人进入其国家;

3、百姓峙贸易为生,他们善于在远方倾其所有进行冒险。

第一点是诱惑,第二点是问题,第三点是优点。

针对这三个方面,守序分别做了阐述。金城具备第三个优点,能解决第二个麻烦,可以给双方带来高额的利润。

金城给英国人提供需要的货物,英国人不一定要用宝贵的白银,可以用棉布、印度硝石、战马和人口来支付。最关键的,守序需要一批重炮工匠、大型战舰设计师和高级船匠,学者。金城无法在亚洲得到这些高端人才,需要到欧洲本土招募,荷兰人不会给金城放开这些高端的东西。

英国人就没有荷兰的顾虑了,英国内战如火如荼,国内给不了东印度公司支援,寻找靠谱的合作者是他们打开贸易之门唯一的办法。

注:1.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第一次购买茶叶是在1664年,公司董事部用4镑5先令购买了2磅2盎司茶叶送呈国王,1666年又用56英镑17先令购买了22磅17盎司。这两次应该都是在欧洲从水手或是荷兰人那里购买的。真正的茶叶贸易始于1669年,共143磅,之后迅速成为中英海贸的支柱商品。

2.1644年英国这次航行,澳门收了欣德号3500比索丈量税,比欣德号更大的船只有800比索。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第37章 伶仃洋第42章 粤西巡抚第2章 波托韦洛第15章 崖山不会重现第29章 笛型船第34章 最后的防线第12章 向风海峡3第21章 龙石岛、凯岩城及君临第28章 伪装第3章 中国贸易航线第37章 洪承畴的酒第9章 马士英、史可法第24章 长子南征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12章 道州大捷第66章 郁林州第35章 虎门第29章 笛型船第32章 台北行政长官辖区第49章 台北的雪第5章 梅登的巴达维亚游记第1章 大幕拉开第41章 基隆之战,具礼如初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第6章 明朝的敦刻尔克,登州大撤退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第23章 风暴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第12章 沈上达第5章 犹太人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40章 东莞ISO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26章 登莱海防第16章 轩主好有文化第16章 深蓝色的海水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第37章 北洋航线,登州卫第2章 波托韦洛第39章 瞿式耜的家书第12章 沈上达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第9章 合恩角第67章 郁林州2第18章 苏卡达纳之战2第12章 骑兵第12章 扩张第22章 有债必还第5章 太平洋联邦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风铁律第43章 酒吧与情报第47章 全局第33章 承祖以金山为存亡耳第8章 谁觉得能挡住忠贞营,请去战场上试试。第8章 国旗、国歌及联姻诸事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第17章 苏卡达纳之战1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第17章 13号信号旗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第61章 出兵是责任第8章 海盗港2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68章 四封信第14章 运粮贺州第65章 出征前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第22章 因明军打粮而逐渐崩坏的福建、浙江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第57章 后江行政长官辖区第15章 广马第46章 郑成功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第25章 在苏禄补充物资第5章 犹太人第1章 战争与和平法权第34章 最后的防线第65章 南流江河谷第16章 卡里马塔海峡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第8章 高雷之战5第6章 铅与锌第10章 细细的红线第3章 与约翰的密约第20章 南十字军,苏卡达纳之战4第38章 线式革命第52章 云台山,沈廷扬第28章第37章 袭击第18章 俘虏第17章 13号信号旗第36章 温州、台州、宁波第42章 大东沟第16章 深蓝色的海水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第37章 伶仃洋第42章 粤西巡抚第2章 波托韦洛第15章 崖山不会重现第29章 笛型船第34章 最后的防线第12章 向风海峡3第21章 龙石岛、凯岩城及君临第28章 伪装第3章 中国贸易航线第37章 洪承畴的酒第9章 马士英、史可法第24章 长子南征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12章 道州大捷第66章 郁林州第35章 虎门第29章 笛型船第32章 台北行政长官辖区第49章 台北的雪第5章 梅登的巴达维亚游记第1章 大幕拉开第41章 基隆之战,具礼如初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第6章 明朝的敦刻尔克,登州大撤退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第23章 风暴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第12章 沈上达第5章 犹太人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40章 东莞ISO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26章 登莱海防第16章 轩主好有文化第16章 深蓝色的海水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第37章 北洋航线,登州卫第2章 波托韦洛第39章 瞿式耜的家书第12章 沈上达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第9章 合恩角第67章 郁林州2第18章 苏卡达纳之战2第12章 骑兵第12章 扩张第22章 有债必还第5章 太平洋联邦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风铁律第43章 酒吧与情报第47章 全局第33章 承祖以金山为存亡耳第8章 谁觉得能挡住忠贞营,请去战场上试试。第8章 国旗、国歌及联姻诸事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第17章 苏卡达纳之战1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第17章 13号信号旗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第61章 出兵是责任第8章 海盗港2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68章 四封信第14章 运粮贺州第65章 出征前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第22章 因明军打粮而逐渐崩坏的福建、浙江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第57章 后江行政长官辖区第15章 广马第46章 郑成功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第25章 在苏禄补充物资第5章 犹太人第1章 战争与和平法权第34章 最后的防线第65章 南流江河谷第16章 卡里马塔海峡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第8章 高雷之战5第6章 铅与锌第10章 细细的红线第3章 与约翰的密约第20章 南十字军,苏卡达纳之战4第38章 线式革命第52章 云台山,沈廷扬第28章第37章 袭击第18章 俘虏第17章 13号信号旗第36章 温州、台州、宁波第42章 大东沟第16章 深蓝色的海水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