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

到了晚明,应该说,汉人朝廷对海南岛地理摸的是比较熟悉的,海南地图完整、清晰。

海述祖铺开地图。

海南由外及内,大体可分为三圈,最外层的海岸线是国家郡县所在,编户齐民。第二圈属于熟黎,与汉族交往日益深厚,说汉话用汉字,采用汉族生产方式,几与一般百姓无异。最内圈属于生黎,五指山为中心的生黎区,明朝军队多次深入其中,对地理也不陌生。

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有全岛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很科学。地图要素很全,包括各地县治、社稷坛、河泊所、巡检司及境内主要山川、森林;基层乡村、主要墟市分布标注很清晰。

军事上则标注了沿海烽燧、校场、驿站窝铺、屯田分布,甚至内圈26个黎垌位置也很明确。唐胄在地图中用黑底白字标识生黎垌,与普通乡村和熟黎相区别。另一对军事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河流和道路,地图均有清晰展示。唐胄用实心曲线标识道路,水纹波浪形标识河流,兼以黑色间隔细线表示河流宽度,提示发源地和流向。

守序结合各种地图,打开《平黎疏》,一行行看下去。

“夫琼地,琼山县处其北,崖州处其南,万州处其东,昌化县处其西。自琼山县转西。历澄迈县、临高县、儋州、昌化县、感恩县至崖州,计程一千一百里。自崖州转东,历陵水县、万州、乐会县、会同县、文昌县复之琼山县,计程九百四十里。是琼州府自南徂北,自东徂西。以围三径一计之。大约七百里程也。……黎岐盘踞地,不过方四百里而已。”

平黎疏后面附有海瑞自己制作的地图,与其它地图有明显区别。

正德后,黎乱渐多,地图越来越偏向军事。到名将俞大猷驻防海南,他一共制作了10幅琼州地图。分别标出名山大川、州县军堡、交通道路等。用10幅图,一事一图一议,显得更简洁,比较适合明朝军人使用。俞大猷的地图,海南已是不规则的圆形,这显示军队对海南形状已经有了接近真实的认识。

《上兵部图说》是海瑞送给兵部的地图,海忠介付出了极大心血之作。比起俞大猷的地图,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山脉体系复杂远过之,细致之处各生态圈交汇处生黎垌与汉人、熟黎交错分布,并非以往简单的圆环布局。

从地图侧重点也能看出,海瑞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彻底征服黎垌。

海瑞在地理后说的是黎乱屡剿不止的原因。

“……是以大兵一退,即旋转耕其田,处其地。数年生长积聚,仍为州县寇害,不少衰止。”

海述祖解释道,“琼州生黎不过数万人口,我朝屡兴大军,每次都能犁庭扫穴,却始终不能剿灭。其中内情,家祖在《平黎疏》中也只是点到即止,并未深究。”

守序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海南黎垌虽处于深山中,可毕竟在海岛上,并无纵深回旋余地。

自汉朝起朝廷就在琼州设郡县,搞了快2000年都没搞定,实属奇葩。就以明朝为例,明朝中期的国力,调几万大军并不难,四面合围怎么着也都屠尽了。

明朝在征服战争中对南方各族从不手下留情,整村整寨屠灭,妇幼掠买为奴赏给士兵。

当然比鞑靼人还是好不少,明朝对服从王化的土司待遇相对较优。征服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明,如果真在和平交往中出现军人欺负少民的情况,北京惩治自己的军队也不手软。嘉靖、万历年多有案例,皇帝下旨痛骂基层军官,正是他们在少民地区横征暴敛,才激起反抗。汉族就是这点好,皇帝和朝廷视天下百姓为子民,只要接受汉族的文明,无论血缘起源是哪里,都是华夏一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华夏才占据了世界上最广袤,最好的国土。

无论是武力征服还是怀柔,拿生黎没办法都是很奇怪的事。

守序问起,海述祖微叹,答道:“这事背后牵扯原因甚多。其核心要害为琼州府内,汉民既要缴纳赋税,又要服徭役。熟黎只纳税不服役,生黎则税役皆不纳。这就导致了一面朝廷教化,化黎为汉,另一面,汉也在化黎。”

军队进去剿灭了作乱的黎垌,因气候恶劣,朝廷不设郡县治理。没过多久,逃亡的汉人又会深入五指山中。在生产力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黎垌的生产、生活方式最适合当地,这些汉人会迅速黎化。甚至很多生黎垌的头人原先都是汉人。

守序立即明白过来,海南的黎乱根本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经济矛盾。所谓的生黎不过是幌子,简直可以理解为是在山中生聚,生黎化的汉人起义军。

经济原因当然无法剿灭了,军队一走,过几年新的逃亡汉人就会占据山间肥沃的泉涌田,繁衍生息,实力壮大后下山劫掠。

海瑞看问题比俞大猷更直面本质,俞大猷作为将军只考虑了军事进剿。而海瑞是文官,更是琼州本地人,对黎乱的理解更深刻,提出的解决办法直指根本。

“若使兵威震迭之后,从而计久长,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峙其中间,则立犄角之形,成蚕食之势矣。日磨月化,今日宁复有黎乎。”

海南的交通大体是两条环线,沿海一圈官道是主要地面道路,可通行商旅。只是南渡江、昌江、万泉河等河道在夏季涨水期河面太过宽阔,无法修筑桥梁。水位季节落差大,也搭不了浮桥。这些河道得靠船只摆渡通过,阻碍了环岛物流,大宗物资只得靠海路运输。

海瑞的方案是开十字路,东西对进,南北夹击,在岛中心会师,设县防御。

岛中的生黎区其实是产米的,按照明朝的分级,琼州最好的地就是生黎山区的泉涌田,其次才是琼山、文昌等汉族核心区的近江田。就是现在,琼州府每年也会用各种生产工具、海盐与生黎交换黎米、黎布、黎锦。

海述祖放下茶杯,“家祖所言,实质是通过大十字路进山区,扫平不服的黎垌。设郡县,此后无论汉黎,纳税服役一视同仁,也就不会再有逃亡汉人成规模的生黎化,黎乱自也不会再有。”

守序道:“以现有的条件,修建的十字道路恐怕难以通行车辆。”

海述祖摆摆手,“人马能进就行。山中谷地土地肥沃,黎民多采用刀耕火种,为防御官军进剿,随时处于搬迁状态,产出很低,就这样他们还能输出稻米。我们设郡县治之,输入铁器,修陡塘,置天车(水车),产出一定增加。到时即便是纳税服役,百姓生活也不会比现在差了。”

海南现在的状态,对汉黎二族而言,其实是双输的局面。双方守着各自的地盘,严重缺乏信任。相当多的资源都白白消耗了,生黎害怕官军进剿,总是处于游耕状态,不敢对某块土地过于投资。这种生活肯定谈不上舒适。

汉黎相处,影响是互相的。黎垌有女劳男逸的现象。平日耕作、织布、采集,从事生产的多为女人。这不是生黎的男人懒惰,因为他们要随时准备打仗,平时就要注意节约体力,不会轻易消耗在日常生产活动上。生黎将生产交给女人,男人专为打仗准备,这也导致生黎的战斗力比较强。

女劳男逸的现象通过熟黎其实也影响到了汉人,琼州此时亩产那么低,与男人干事少也有关系。当然,部分汉人中的这种现象就不能用打仗来解释了。

干脆通过一次大规模军事征服,消除掉双方的隔阂,让男人放下刀剑参与生产,琼中的出产一定是现在的数倍。到时以本县出产养驻军,七八年同化后,黎乱将不会再有,琼州也就能消除腹心之患。

海瑞最后估计了需要出多少兵。

“许其调广西土兵广东汉达官军打手约四千人。値变故,许其调用约万人。量拨一次大征银粮之半以充其费。”

基本立足于两广本地,调广西土司狼兵和广州府汉达官军4000人,为以防万一,兵力凑到1万。军费以一次大出征为限,大约是10万两。

海述祖道:“我记得,曾仲含手下的军队现在快2万了吧?”

“是。”

“广东并无战事,在雷州留下千余人看门,抽调1万5000人四面合围琼中,此战必胜。”

守序道:“他军费可能有些不足。”

海述祖道:“你刚给我运来10万石粮。现在琼西新增移民并不多,你可以转用到平黎之战。”

守序站起身,“我明白了,岳父大人。这件事交给我,一定促成。”

拜别海述祖,守序乘上越秀号护卫舰。

粤西军新兵太多,在参与大陆战争前最好能有些实战历练,琼中平黎正是这样的机会。

借着平黎之战,还可以顺便将全岛道路系统重新整修一遍。

现在做准备,秋冬季节出兵。今年冬天在琼中会师,明年冬天再分散扫荡,用2-3年时间扫除后顾之忧。

以弱敌强,效率一定要比敌人高。趁着难得的喘息之机打好基础才能面对长期战争,广西、湖南没有这样的机会,海南岛有。

第36章 看不见的防火墙第15章 广马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第39章 初临巴拿马第8章 高雷之战5第32章 台北行政长官辖区第24章 长子南征第28章 广州之战5第13章 海军再出征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46章 兵过如篦第13章 海军再出征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第5章 炮战1第5章 犹太人39章 台湾壳斗科植物,橡木舰队第44章 甲申卷完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16章 卡里马塔海峡第10章 钦廉战区1第2章 佛罗里达海峡2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第20章 苏禄人第23章 林道乾的后人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41章 盛宴第37章 洪承畴的酒第35章 海道经,中国行第40章 骑兵和军费第10章 智利第2章 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5章 高雷之战3第8章 国旗、国歌及联姻诸事第29章 笛型船第26章 从未见过比大员更差的海港第2章 佛罗里达海峡2第32章 李朝第44章 天钟法测经度第43章 顺军领袖又投降了第5章 高雷之战3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第23章 林道乾的后人第28章 清明节第55章 三亚巡检分司第23章 风暴第40章 登莱巡抚与朝鲜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第65章 出征前第47章 沈阳十王亭第7章 帮盟友解决后顾之忧第11章 向风海峡2第37章 袭击第25章 改装第27章 热兰遮会议第7章 电白之战第2章 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31章 找李元胤买人第64章 毛利战舞,食人族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12章 骑兵第30章 我离开了,但是我终将回来。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56章 南海棱堡线第5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高乔人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第61章 吴藩第1章 钢铁脊梁第5章 太平洋联邦第27 章 凯龙2第25章 苏禄海海战第28章 金三角3第64章 人事调整第35章 虎门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第9章 以勤王的名义调兵第26章 朱由梁第9章 陆军第20章 让郑彩目瞪口呆的方国安第34章 我打算去趟辽海第41章 南十字星与你们同在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23章 女人都归我吧第16章 马尼拉僵局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第40章 骑兵和军费第13章 第一次会战第66章 四国同盟1,荷兰与广南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第4章 天选之地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国”第59章 平黎疏第11章 金山寺,郑鸿逵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第51章 沙盘复原的1647年战局
第36章 看不见的防火墙第15章 广马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第39章 初临巴拿马第8章 高雷之战5第32章 台北行政长官辖区第24章 长子南征第28章 广州之战5第13章 海军再出征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46章 兵过如篦第13章 海军再出征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第5章 炮战1第5章 犹太人39章 台湾壳斗科植物,橡木舰队第44章 甲申卷完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16章 卡里马塔海峡第10章 钦廉战区1第2章 佛罗里达海峡2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第20章 苏禄人第23章 林道乾的后人第10章 向风海峡1第41章 盛宴第37章 洪承畴的酒第35章 海道经,中国行第40章 骑兵和军费第10章 智利第2章 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5章 高雷之战3第8章 国旗、国歌及联姻诸事第29章 笛型船第26章 从未见过比大员更差的海港第2章 佛罗里达海峡2第32章 李朝第44章 天钟法测经度第43章 顺军领袖又投降了第5章 高雷之战3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第23章 林道乾的后人第28章 清明节第55章 三亚巡检分司第23章 风暴第40章 登莱巡抚与朝鲜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第65章 出征前第47章 沈阳十王亭第7章 帮盟友解决后顾之忧第11章 向风海峡2第37章 袭击第25章 改装第27章 热兰遮会议第7章 电白之战第2章 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23章 归国大船队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31章 找李元胤买人第64章 毛利战舞,食人族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12章 骑兵第30章 我离开了,但是我终将回来。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56章 南海棱堡线第5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高乔人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第61章 吴藩第1章 钢铁脊梁第5章 太平洋联邦第27 章 凯龙2第25章 苏禄海海战第28章 金三角3第64章 人事调整第35章 虎门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第9章 以勤王的名义调兵第26章 朱由梁第9章 陆军第20章 让郑彩目瞪口呆的方国安第34章 我打算去趟辽海第41章 南十字星与你们同在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第23章 女人都归我吧第16章 马尼拉僵局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第40章 骑兵和军费第13章 第一次会战第66章 四国同盟1,荷兰与广南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第4章 天选之地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国”第59章 平黎疏第11章 金山寺,郑鸿逵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第51章 沙盘复原的1647年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