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增兵计划

汉城朝鲜总督府军事部会议室,所有在汉城的大佐以上军官全部到场参加会议。

上原勇作和长谷川好歹,在第十八师团新任总司令柴胜三郎、第十九师团代总司令西川虎次郎和第二十师团代总司令小野寺重太郎的陪同下,沉着脸色走进了会议室。在场的所有军官立刻起立,抬头挺胸的向几位将军行礼。

长谷川好道没有回礼,径直走到主座上落座,他是这里资历最高的将军,即便是陆相上原勇作都要给其几分面子。

“都坐下。”上原勇作代替长谷川好道向到场众人微微点头示意。

所有军官整齐划一的落座,可即便如此,所有人依然不敢掉以轻心,笔挺端坐,一个个一丝不苟的表情。

上原勇作清了清嗓子,表情严峻的说出了开场白:“诸位,相信大家现在都很清楚朝鲜面临的危机,这次我们从本土赶来不是为了责备什么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实在有些仓促,同时对中国军队的估算再次失准,但不管我们处境有多么恶劣,战争必须坚持下去,为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荣誉,为了天皇的为荣。”

在场众人齐声喝道:“为了荣誉!”

这时,长谷川好道不想再多说废话,直接步入正题的说道:“根据目前搜集到的战况消息,我们主要在空军、防空军以及炮兵上存在极其严重的劣势。这一点我不想多说,虽然战前我们已经意识到筹建空中力量和防空力量,但时间太不充足,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当然,即便抛开这些问题不议论,我们在前线兵力部署原本是多余支那人,可实际有三个师团未能及时投入作战,换言之,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行事。”

会场一片冷清,没有人开口说话,大家对此深有体会,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长谷川顿了顿,接着说道:“在我们动身前往朝鲜之前,内阁会议已经动议了新的增援方案,按照陆军省的预计,不管这次动议是否能够通过,我们都将提前执行这套方案。”

听到这里,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长谷川身上,等待着长谷川揭晓内容。

长谷川看了一眼上原勇作,后者接过话来说道:“我们会在年底之前调动第八师团、第九师团以及第十一师团紧急增援朝鲜。不仅如此,海军第一舰队也会正式参与这场战争,负责辽东海域的海上支援。”

对于这个消息,不得不说是雪中送炭,让在场的诸多将领大大喘了一口气。既然从开战开始就因为兵力不足的原因而导致战略决策处处失败,而现在从国内再度增派援军,正是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上原勇作深深吸了一口气,表情肃穆的说道:“诸位,我知道你们现在觉得有希望了,但是我想郑重的告诉诸位,这份军事动议是一个预示,预示着我们日本将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朝鲜战场上面,为此甚至不惜彻底放弃参加欧洲大战的准备。”

这番话说的气氛非常沉重,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大和民族都在不断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原本参加欧洲大战的意义,就是将这种强国宏愿真真正正的推向世界。然而,到头来却因为中国的原因,不仅要放弃这次机会,更是历史倒退的复述甲午战争。

对于自诩是亚洲唯一列强的日本来说,这绝对是奇耻大辱,也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中国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一跃发展成有工业基础和先进军事体系的国家,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既然中国已经展露出强大威胁的一面,为了保证亚洲霸主的地位,这一仗势必是要全力以赴的打下去。如果失败,大日本帝国多年来积累的国力将彻底不复存在,甚至直接被打回甲午战争之前的地位。

第十九师团代理总司令西川虎次郎开口说道:“这确实让人心寒,但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第二道防线,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不仅如此,我们第十九师团以及二十师团也要尽快完成编制。”

上原勇作看了一眼西川虎次郎,他认真的说道:“是否要坚守第二道防线还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尽管从地理优势来看,第二道防线确实是一个有力的屏障,但考虑到目前汉城与平壤之间出现中国军队截断交通,以及平壤兵力不足的原因,第二道防线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十八师团总司令柴胜三郎说道:“是啊,援兵的增援最快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以目前的战况来看,我们在咸兴至平城布置的第二道防线很难支撑两个月。第七师团和第十七师团基本没有撤退回来的希望,而我们在平壤的兵力只有一万左右,不仅如此,这一万左右的兵力还要应付沙里院的中国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

小野寺重太郎说道:“汉城与平壤的交通线并没有完全截断,沙里院只不过是两地铁路的一个中转地而已。原计划今年九月份竣工的汉元线铁路同样可以做为代替交通线,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汉元线暂时搁置,但还未完工的路段并不长,只要派遣工程队跟进施工,一个月之内就打通这条铁路。”

上原勇作从副官手里接过一份地图,仔细看了一眼汉元线的交通情况,随后把地图递到了一旁长谷川好道面前。他微微点着头说道:“这条铁路线意义重大,元山临近日本海,对我们海上支援能起到不小的帮助。不仅如此,元山距离第二道防线的咸兴也有铁路连接,只要打通这条交通线,我们可以快速的把兵力输送到第二道防线。”

长谷川好道赞同的说道:“没错,汉元线将会是我们重要的交通线,无论是进攻还是后撤它都具备优势。但当务之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如何争取两个月的时间,汉城目前的兵力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就算来得及赶到第二道防线,只怕也未必能保证战斗力阻挡敌人。要知道,第十九师团和二十师团可没有多少炮兵。”

上原勇作让一名参谋官来介绍目前三个师团的兵力情况。

经过这五个月的战争损耗,第十九师团和二十师团前后一共抽调了一万五千名新兵充当补充兵送往前线,而从日本本土和朝鲜本地侨民征召到的后续新兵仅仅只有六千不到。第十九师团现役编制只剩下一个旅团和几个零散的大队,第二十师团因为较后成立,在兵力上要比第十九师团多一些,尚且有四个步兵联队的编制。

相对于新建立的十九师团、二十师团来说,重组的第十八师团可谓是整个后方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第十八师团的兵员大部分是从青岛战争中赎回的士兵,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补充兵。不过之前向新义州、江界都派去增援,因此现在保留下来的兵力大约为一万五千人,分别编两个旅团和两个联队。

在这三个师团当中,因为十九、二十师团新近才成立,没有多余的炮兵和重武器编入序列。只有第十八师团获得了一定储备军火的补充,有一个炮兵联队外加一些旧式的重机枪。

“单凭这些兵力和装备,我很难想象能坚守第二道防线。”长谷川好道摇着头说道。

“没错,三个师团的总兵力不到四万人,严重缺乏重型火力,而且大部分还是新兵,实在是令人堪忧。”上原勇作叹息的说道。

“将军,只要您下达命令,我们必然会死守阵地决不退缩。第七师团、第十六师团和第十七师团能在鸭绿江凭借单薄的防御工事坚守五个月,我们必然也能完成相同的作战任务。”柴胜三郎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同样相信我们能够坚持作战直至完成任务。”小野寺重太郎附和着说道。

长谷川好道与上原勇作交换了一下意见,他们决定立刻进行军事部署会议,商讨如何利用第二道防线阻击中国军队的挺进。事实上除了让这三个师团再加上第十师团压在第二道防线上面之外,短期之内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可言。

无论如何,第二道防线是现成的防御工事,不可能因为中国军队迫在眼前而放弃这道工事,再另外布置第三道防线,这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

因此在初步论证下,采取固守第二道防线还是首要可取的计划。再者只要打通汉元线铁路,海军可以通过元山输送物资和兵力,从日本本土赶来支援的后续部队,可以在最短时间增派到前线,并非没有坚守下去的希望。

经过整个下午和晚上的会议部署,参谋本部确立了新的防守方案,这一切的重任都必须落在编制不全的三个师团上面。而第十师团则会负责平城和平壤一带的防守,从战略纵面上策应第二道防线,同时更肩负着围剿沙里院的中国部队。

第754章 ,巩固政府结构第311章 ,南征军战败第828章 ,扬眉吐气第41章 ,援军到来第792章 ,小试牛刀第36章 ,识野追踪第634章 ,重庆攻略第42章 ,初次立功第66章 ,承受下场第83章 ,状元商人第267章 ,粤桂战争第824章 ,中德夜谈第1055章 ,南亚殖民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741章 ,泄密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350章 ,张小雅犒军第944章 ,德国反应第1020章 ,列车炮第362章 ,熊希龄的想法第875章 ,关键会议第416章 ,交心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323章 ,援闽计划第1129章 ,内幕第492章 ,北方的动静第541章 ,袁世凯之悟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1014章 ,螳螂捕蝉第1180章 ,黄浦大饭店第732章 ,答应第61章 ,突来意外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85章 ,起义会议第43章 ,见龙济光第360章 ,紧盯第256章 ,贺州大捷第430章 ,陈其美的心态第848章 ,局势迫切第888章 ,亚洲战略第267章 ,粤桂战争第971章 ,另一种战场第1章 ,归国途中第1084章 ,以地换时间第254章 ,巷战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1105章 ,战争后事第298章 ,粤北开战第159章 ,起义前夕第336章 ,韶关防线第670章 ,大变之前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1101章 ,东亚经济复苏工程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979章 ,七月第488章 ,潜移默化第702章 ,黄兴在望第799章 ,再战第1217章 ,内况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755章 ,宋教仁的态度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700章 ,杭州事变第619章 ,下手第274章 ,失而复得第782章 ,国会大会第106章 ,阴谋诡计第1018章 ,战场转折点第991章 ,事露第1143章 ,双方算盘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263章 ,在师部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781章 ,安抚人心第855章 ,支走第403章 ,陈炯明在檀香山第1119章 ,贸易共同体第848章 ,局势迫切第874章 ,日本的决心第178章 ,起义告捷第718章 ,两头局势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1120章 ,亚洲扩张第341章 ,战壕鼓舞士气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101章 ,得偿所愿第387章 ,韶关风波第135章 ,内部不和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1117章 ,对日军事限制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880章 ,巩固第830章 ,最后一击第361章 ,进步党的出现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869章 ,与唐绍仪一谈第75章 ,以德服人
第754章 ,巩固政府结构第311章 ,南征军战败第828章 ,扬眉吐气第41章 ,援军到来第792章 ,小试牛刀第36章 ,识野追踪第634章 ,重庆攻略第42章 ,初次立功第66章 ,承受下场第83章 ,状元商人第267章 ,粤桂战争第824章 ,中德夜谈第1055章 ,南亚殖民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741章 ,泄密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350章 ,张小雅犒军第944章 ,德国反应第1020章 ,列车炮第362章 ,熊希龄的想法第875章 ,关键会议第416章 ,交心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323章 ,援闽计划第1129章 ,内幕第492章 ,北方的动静第541章 ,袁世凯之悟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1014章 ,螳螂捕蝉第1180章 ,黄浦大饭店第732章 ,答应第61章 ,突来意外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85章 ,起义会议第43章 ,见龙济光第360章 ,紧盯第256章 ,贺州大捷第430章 ,陈其美的心态第848章 ,局势迫切第888章 ,亚洲战略第267章 ,粤桂战争第971章 ,另一种战场第1章 ,归国途中第1084章 ,以地换时间第254章 ,巷战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1105章 ,战争后事第298章 ,粤北开战第159章 ,起义前夕第336章 ,韶关防线第670章 ,大变之前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1101章 ,东亚经济复苏工程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979章 ,七月第488章 ,潜移默化第702章 ,黄兴在望第799章 ,再战第1217章 ,内况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755章 ,宋教仁的态度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700章 ,杭州事变第619章 ,下手第274章 ,失而复得第782章 ,国会大会第106章 ,阴谋诡计第1018章 ,战场转折点第991章 ,事露第1143章 ,双方算盘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263章 ,在师部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781章 ,安抚人心第855章 ,支走第403章 ,陈炯明在檀香山第1119章 ,贸易共同体第848章 ,局势迫切第874章 ,日本的决心第178章 ,起义告捷第718章 ,两头局势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1120章 ,亚洲扩张第341章 ,战壕鼓舞士气第547章 ,领事馆之谈第101章 ,得偿所愿第387章 ,韶关风波第135章 ,内部不和第457章 ,德国人的帮忙第1117章 ,对日军事限制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880章 ,巩固第830章 ,最后一击第361章 ,进步党的出现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869章 ,与唐绍仪一谈第75章 ,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