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一个不留

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几乎就这样陷入了日本军民的人海战术之中,这同时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接触到敌方全民皆兵的作战方式。(_)不得不说,哪怕中国军队身经百战,比起那些动员起来的民兵要精干得多,可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一拳难敌四手,每次进攻一段阵地都仿佛有杀不完的敌人,因此大大拖累了作战进度。

用枪械对阵还好,毕竟可以做到一个中国士兵换五个日本人头的比例。可一旦在冲击敌人阵地发生肉搏战时,情况就大大不妙。那些日本民兵拿着石块、刺刀、棍棒一拥而上,往往就是三五个人缠斗一个中国士兵,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尽快解决汉城的问题,平壤前沿参谋部甚至专门召开了讨论会议。

许多参谋官都动议再次使用毒气弹,给日军一次性造成重大伤亡,这是对付人海战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然而目前中国军队已经从南北两个方向冲进城内,早已在汉城各个区域分散开来,一旦使用毒气弹很有可能造成友军误伤。再者,中国仅有的防毒设施全部用在春川战场上面,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这边可谓是一件装备都没有,因此风险实在过于太大。

不仅如此,从政治角度上来说也不太合适。毕竟中国已经占据上风,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毒气弹,必然会引起更强烈的指责和谩骂,同时还会让外界认为中国军队在汉城陷入了困难,不得不采取激进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原本是占了上风的优势,也会平白无故遭人质疑。

最终,蔡锷做出指示,让汉城的部队放缓进攻节奏,一时间拿不下汉城不要紧,战场上最重要的是赢得战争,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吩咐在抢修铁路的海军陆战队再调出一个旅支援前线,并且严令修筑铁路的工程加快,只要铁路打通,列车炮、重炮、装甲团都能快速驰援汉城,到时候哪怕硬碰硬也无所谓。

当然,在这段期间里,空中支援是不能少。所有飞行中队每天发动两次以上的空袭,重点袭击军营和物资仓库,尽可能破坏敌军少得可怜的战略物资。

就在汉城陷入僵持局面时,从春川出发的大军却是一路高歌猛进。

七月七日时三十六师先头部队已经横穿江原道,抵达忠清北道的忠州,在这里追上了一些日军残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全歼了这股敌军。击毙敌军六百余人,其余两千余人尽数弃械投降。由于先头部队兵力不充足,只能留在忠州看押俘虏,等待后续部队跟上来之后,才能继续发动追击。

朝鲜境内的战争总体上已经奠定大势,日军真正能负隅顽抗的决心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在等待着议和或者投降。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于朝鲜老百姓来说,战争自然越早结束越好,事实上无论中国军队如何不遗余力的去宣传,他们从来都没有认为中国军队是正义之师。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日军做为侵略者的形象更不好而已。

随着中国大军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朝鲜上上下下都知道战争快要结束了,这才是他们心里唯一所期待渴盼的事情。

弗伦奇军团的各路作战部队并不是全部都能全身而退,在辽东半岛和朝鲜的四个师,是因为有日本军队的掩护才能撤退的那么从容。可是在吉林省内的第二师、第三师却远远没有那么轻松,沙俄东方远征军团只知道劫掠、杀人,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甚至连一段防御阵地都没有修筑起来。

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八师在六月底时突袭了延边,成功收复了延边和珲春两地,也因此截断了英俄联军的退路。同样是在这段时间里,空中骑兵第一旅和第二旅在长春北部空降,与赶到的国防军第二师一北一南发起对长春的夹击。

弗伦奇军团第二师和第三师被硬生生的困在城中,而在吉林的沙俄军团则按兵不动,根本没有打算支援长春的意思。

到了七月上旬时,弗伦奇军团其他部队基本上完成撤离,唯独第二师和第三师被拖延在战线上,根本无法动弹。与此同时,三十八师从延边挥师北上,向吉林的沙俄军团发起进攻。就在三十八师抵达吉林郊区之后,吴佩孚从东港赶到师部,决定亲自指挥这次作战。

自从弗伦奇军团撤退之后,东港早已经安全,整个辽东战线都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吴佩孚召开战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其他废话都没有多说,只做出两点作战指示,第一是全歼沙俄军团,第二是一个活口都不留。

沙俄军团在中国境内犯下的恶行如今传遍中国,甚至连欧洲一些大都市的报纸相继做了报道。不管西方人是什么态度,但在中国却是人神共愤的地步,尤其是那些死里逃生的吉林省同胞,不仅遭受巨大的心灵创伤,更是为了失去至亲而悲痛万分。

吴佩孚在从东港赶到三十八师师部途中,从军情处情报员那里了解到,根据一些粗略的推测统计,沙俄军团自进入中国境内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屠杀了一万人数以上的中国人,其中起码有四分之一是少年儿童。

这种惨绝人寰的屠杀行为,让吴佩孚彻底愤怒,他下定决心要让沙俄军团能走进中国,但一个也休想走出去。

绿魔行动虽然是打着向沙俄军团报复的口号,可不管怎么说毒气弹最终投放在春川,对沙俄军团没有造成任何实质上的打击报复。这次收复吉林,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沙俄军团直至沙俄国政府一个郑重的教训,那就是:今日中国非昔日可比,你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

三十八师从延边一路走来,路上所见所闻都是沙俄军团留下的罪证,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心中都憋着一股强烈的愤怒。今日听到吴佩孚做出的指示,这股愤怒马上化作动力,上上下下对吴佩孚的决定支持不已。

长春、吉林的反攻战很快打响,吴佩孚将两地战场合二为一,统称为长吉会战。

沙俄军团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更是良莠不齐。之前他们在对付中国地方军时还能有几分战斗力,但更多的也只是以多压少。

如今面对中国正规军,而且兵力是自己的两倍,顿时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吉林的作战不到两天时间就告捷,沙俄没有修筑防御工事,就这么让中国军队长驱直入。随后三十八师立刻在城中展开捕杀行动,遇到不肯投降的沙俄士兵直接打死,遇到主动投降的则先收押起来,目的就是诱使其他沙俄士兵都来投降。

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吴佩孚还在城外建立警戒线,但凡遇到沙俄人直接击杀。

在长春的两个英军师比起沙俄军自然要更有战斗力,然而可惜的是,弗伦奇军团司令部一早就下达撤退的命令。如果没有这道命令,或许英军师会顽抗到底,必然会导致中国军队进攻重挫。正是因为这道命令,第二师和第三师上上下下都有所动摇,士兵们归心似箭,都期待着能安全撤离。

正是这种求生的希望,导致中国军队进攻的时候,英军火力处处畏手畏脚,战斗从一开始就变得极其不顺利。

五天之后,吉林城内的作战全部结束,沙俄军团全军覆没。三十八师击毙了超过四千敌军,另外俘虏了三千多人。就在宣布吉林城完全光复的当天晚上,吴佩孚下令将三千人的沙俄俘虏押至城外,全部斩首处死。

吉林城失守给长春的英军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影响,这意味着三十八师很快北上参与长春的围攻。英军深入中国境内,缺乏火力支援,物资弹药极其匮乏。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之下,英军两个师最终决定在中国三十八师围攻上来之前突围。

之所以一开始没有选择突围,是因为考虑到延边失守,后退的道路被截断。从长春向海边转移路途遥远,只要中国军队紧追不放,必然会造成严重损失。不但如此,如今就连通讯设施都遭到破坏,长春这边已经没办法与弗伦奇军团总部取得联系,就算突围到海边也不知道有没有海军接应。

但是现在看来,总不能就呆在长春坐以待毙,哪怕这一路向西突围会损失很多士兵,也必须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寻找新的机会。

第1208章 ,冯国璋病危第422章 ,压力之下第190章 ,韶关惨案第1155章 ,大型航空战列舰第514章 ,再次先发制人第868章 ,探监第480章 ,旧事重提第187章 ,北伐韶关第536章 ,福州之变第745章 ,中美初探第542章 ,船政学堂和造船厂第239章 ,推测第114章 ,下山之后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772章 ,滨口雄幸的外交第646章 ,大选之前第13章 ,展开训练第990章 ,三十八师第155章 ,策划起义第693章 ,国防军计划第844章 ,庆元会议的争端第1045章 ,德里会议第825章 ,空袭旅顺第427章 ,整编全军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119章 ,误入闺途第1039章 ,人肉炸弹第617章 ,大伏击第17章 ,义无反顾第1210章 ,分裂第912章 ,暗流第749章 ,新式装备第523章 ,松坡对百里第1002章 ,蔡锷的反应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68章 ,张家邀请第716章 ,杭州会战第77章 ,深入军心第391章 ,萧耀南之哀第376章 ,推心置腹的教训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1093章 ,欧洲新局势第87章 ,似有隐情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1190章 ,军事博览会第419章 ,遇刺第847章 ,病况第538章 ,整编协商会议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357章 ,复制格里芬行动第1146章 ,三股势力形成第367章 ,酝酿声势第424章 ,在日本第509章 ,战之心第611章 ,首战告捷第272章 ,二团的决心第946章 ,第三次会谈第1106章 ,琉球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846章 ,造势第487章 ,国民共进会成立第85章 ,起义会议第375章 ,泄露第105章 ,又见不屑第720章 ,浙军起义第664章 ,怒火第529章 ,李厚基觉悟第665章 ,事未息第308章 ,第二师回归第211章 ,裂痕第934章 ,最后的外交第543章 ,一代海军忠魂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144章 ,划分势力第203章 ,在北方第300章 ,布局第133章 ,实战演习第1144章 ,蒙古铁路计划第392章 ,岑春渲南归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604章 ,升级第536章 ,福州之变第1155章 ,大型航空战列舰第796章 ,黎明行动第22章 ,有事相求第275章 ,陆荣廷的觉悟第1204章 ,对俄军贸第81章 ,做小生意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802章 ,第二师援军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276章 ,壮士断腕第990章 ,三十八师第1105章 ,战争后事第182章 ,以退为进
第1208章 ,冯国璋病危第422章 ,压力之下第190章 ,韶关惨案第1155章 ,大型航空战列舰第514章 ,再次先发制人第868章 ,探监第480章 ,旧事重提第187章 ,北伐韶关第536章 ,福州之变第745章 ,中美初探第542章 ,船政学堂和造船厂第239章 ,推测第114章 ,下山之后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772章 ,滨口雄幸的外交第646章 ,大选之前第13章 ,展开训练第990章 ,三十八师第155章 ,策划起义第693章 ,国防军计划第844章 ,庆元会议的争端第1045章 ,德里会议第825章 ,空袭旅顺第427章 ,整编全军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119章 ,误入闺途第1039章 ,人肉炸弹第617章 ,大伏击第17章 ,义无反顾第1210章 ,分裂第912章 ,暗流第749章 ,新式装备第523章 ,松坡对百里第1002章 ,蔡锷的反应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68章 ,张家邀请第716章 ,杭州会战第77章 ,深入军心第391章 ,萧耀南之哀第376章 ,推心置腹的教训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1169章 ,新的格局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1093章 ,欧洲新局势第87章 ,似有隐情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1190章 ,军事博览会第419章 ,遇刺第847章 ,病况第538章 ,整编协商会议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357章 ,复制格里芬行动第1146章 ,三股势力形成第367章 ,酝酿声势第424章 ,在日本第509章 ,战之心第611章 ,首战告捷第272章 ,二团的决心第946章 ,第三次会谈第1106章 ,琉球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846章 ,造势第487章 ,国民共进会成立第85章 ,起义会议第375章 ,泄露第105章 ,又见不屑第720章 ,浙军起义第664章 ,怒火第529章 ,李厚基觉悟第665章 ,事未息第308章 ,第二师回归第211章 ,裂痕第934章 ,最后的外交第543章 ,一代海军忠魂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144章 ,划分势力第203章 ,在北方第300章 ,布局第133章 ,实战演习第1144章 ,蒙古铁路计划第392章 ,岑春渲南归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604章 ,升级第536章 ,福州之变第1155章 ,大型航空战列舰第796章 ,黎明行动第22章 ,有事相求第275章 ,陆荣廷的觉悟第1204章 ,对俄军贸第81章 ,做小生意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802章 ,第二师援军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276章 ,壮士断腕第990章 ,三十八师第1105章 ,战争后事第182章 ,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