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灵寿坟(下)

曹广弼虽为汉军武将之首,但他逝世后文人们也有得忙。礼部数日间议来议去,因听说曹广弼祖籍在真定灵寿,同侪中或有称其为曹灵寿者,且按曹广弼临终遗嘱亦是愿归葬灵寿,因此便拟了文书,追封其为赵国公,上奏请准。

折彦冲看到赵国公三字,勃然大怒道:“广弼随我草创汉部,开基之功与我等!河东之经营,陕西之进取,河北南部之囊括,皆出其力,拓土之劳尤在我上!他若在生,我便与他平分天下亦不为过!如今他为守黄河、定国本而逝,我竟只给他区区一个国公之名,天下悠悠之口,却该如何骂我薄情寡义!”

韩昉大恐,忙跪下道:“公侯之上,非臣等所敢妄议!”

折彦冲道:“议什么!赵王!”顿了顿又道:“将来我死了之后,他的牌位列我左右,让子孙敬他犹如敬我!”

群臣骇然,退了出来,纷纷来问韩昉此事可否。韩昉犹豫了片刻,先来问狄喻,狄喻沉吟道:“按规矩,这等大事应该是由政府议定,然后再递交元国民会议,元国民会议通过了再呈陛下,如今政府尚未议定,便来问我,似乎不合规矩吧?”

韩昉道:“封王之举,开国以来未有,所以礼部不敢擅决,恐遭物议。”

狄喻问:“丞相怎么说?”

韩昉恍然,顿足道:“我怎么忘了这一层!”忙回去拟了文书,飞马寄塘沽请杨应麒决断。塘沽诸大臣收到文书,或赞成,或不赞成,赞成的是认为以曹广弼当得王爵,不赞成的则是担心开了这个头,往后杨开远欧阳适萧铁奴等若再立功,那时可如何是好?若汉廷有五六个异姓王与皇帝同列一朝,恐非国之福祉。而且曹广弼尚有二子,若是封王,这王位是否承袭也是个问题。

众议纷纷,最后还是杨应麒一锤定音道:“诸位所谋都有理。四封之内,例不封王。”

陈正汇问:“那是要请陛下收回圣命了?”

杨应麒却道:“不,二哥却封得。”

众人听他前后矛盾,均有不解,陈显接口道:“当世不封,逝者可谥,丞相是这个意思吧?”

杨应麒道:“不错。”又道:“我与众位哥哥早有私约:无论将来功劳如何,只要一日在世,便不居王者之位,如其不然,上苍殛之!”

群臣一听都称大善,此事遂定。

名号的事情纠缠颇久,而发丧之事亦同时进行。汉廷为了征服漠北甚至不惜举债花未来的钱,国库之空虚实属空前,加上刘氏转述曹广弼的遗嘱,希望一切从简,户部、礼部有司官员便将这意思拟成奏章上禀,结果又被折彦冲骂了个狗血淋头。

陈正汇找杨应麒诉苦,说道:“曹元帅威震四海,举世同仰,我等岂不愿隆重其事,只是眼下真要大办,恐怕就得四处挪款了!”

杨应麒道:“按国事,殓葬当以简省为尚,奢华适足以增二哥身后之污名!但按情义,若此事办得太过寒酸,恐怕世人要骂我兄弟无情无义!”

陈正汇问:“那如何是好?”

杨应麒道:“公则简省,私则隆重。名号上的事情,公家来办,尽量推崇;丧葬费用,我们兄弟几个来出,不入国库。你按我这个意思拟成条子,用我的名义奏禀大哥。”

折彦冲看了杨应麒的奏书后也觉有理,便命从私库中拨款。因曹广弼遗愿要归葬灵寿,又要择一个会办事的人在当地承办此事。韩昉便荐刘萼,折彦冲嫌刘萼地位不够高,韩昉道:“刘萼不但为人聪明通达,而且久为真定父母官,由他来理丧正是名正言顺。至于名声地位,刘萼只是承办理丧之实,理丧之名本该由陛下以及诸金兰兄弟领衔。”

折彦冲这才答应,又道:“刘萼这些年功劳不小,也该升一升他了。你让应麒他们议一议,若没什么意见,便加刘萼礼部侍郎衔,这样他办起事来兴许也方便些。”

刘萼听到消息,慌忙赶来谢恩,韩昉拦住道:“你谢什么恩!陛下给你加衔是因为你立了功劳,不是要你感恩!”

刘萼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一点就透,忙道:“那我马上就赶往灵寿,为曹元帅择一处绝好的风水,将事情办得热热闹闹的!”

韩昉微笑颔首道:“不错不错!”又低声道:“户部那些人为了省钱,竟提出了那等寒酸之议,陛下心里其实很不高兴。如今丞相开口,说丧事之费全由陛下与五位兄弟承包,虽然大家都认为丞相的私库天下第一,但他也不能压到陛下头上去,所以不消说,陛下是要出大头的!因此这丧事既要办得好看,但呈上来的费用数目却要恰到好处,数目不能太小,让陛下觉得寒碜,但又不能太大,让陛下花太多的钱。”

刘萼微笑道:“这个下官懂得!君父有事,臣子服其劳。河北西路官员,人人敬爱陛下如天如父,敬爱元帅如岳如叔,如今父哀叔丧,我们哪里能没有表示?理丧之费,大家都应该尽点孝心的。”

韩昉大喜道:“韩昉这番要自夸一声有眼光了!由刘大人来办这件大事,正得其人!”

刘萼忙道:“韩相荐举之恩,下官亦铭记在心,今后唯韩相马首是瞻,步趋不敢逾矩。”

当下礼部发下公文,命自大名府至真定之大小官员,当棺木到达时均须沿途迎送。刘萼又在河北西路秘嘱同僚属吏层层摊派理丧费用。刘萼让众官出钱,但众官又哪里会只出不进?到头来还是大压小,高欺低,官敲吏,吏敲民,一番被遮掩起来的骚扰在所难免。幸而刘萼的影响力毕竟有限,风气较正的州县官员群起抵制,甚至告发弹劾,才使这歪风邪气没有蔓延过甚。

下葬之日,大汉皇帝折彦冲、元国民会议议长狄喻、大汉丞相杨应麒、东海元帅欧阳适以及储君折允武、皇后完颜虎、皇子折允文等都亲临恸哭。漠北金帐活佛琐南扎普派大弟子列思八达赶来为曹广弼念佛祷告,诸部酋长或者亲至,或由子侄代为行礼,属国高丽、日本、回鹘、吐蕃亦派来了大臣使者致哀,大宋亦派重臣到场,西夏甚至派来了嵬名仁礼,折彦冲看在曹广弼份上也善加礼遇,但只顾念哀悼礼节而绝口不言国事。至于大汉内部的大臣宿将,奔赴列哀者更是不计其数。

当日灵寿万马千车,且不说贵胄之多,就算只论人数,恐怕自开辟以来这个地方也未曾有过这么多人聚集于此。

折彦冲等极尽悲痛之事,见到曹广弼二子一女三个遗孤后更是睹其子而伤其父,对刘氏道:“二弟只小我一岁,但成亲得晚,如今我长子也成人了,两个侄子却还是幼童。我想等他们再长大些,便由我带在身边亲为教养,不知嫂子舍得不?”

刘氏泣道:“陛下恩泽齐天,未亡人惶恐禀奏。先夫临终时曾道:‘陛下与我,虽则异姓,情胜骨肉。我既谢世,陛下必推兄弟之情以至于二孤子,此虽二子九世不遇之恩,但我大汉当开国之际,诸事纷频,陛下日理万机,若再分神教养二子,恐会因私误公,若因兄弟之情而误国家之事,却教这两个小子如何承受得起?’因此早已作了安排,愿长子十二岁后随其舅父刘锜学武,次子十岁之后由七叔安排名师学文,弱女待及笈后请皇后做媒婚配。此为先夫先国后家、先公后私之意,还请陛下明鉴。”

折彦冲还未开口,便听杨应麒道:“二哥所虑甚是。”完颜虎也在旁帮口。折彦冲迟疑了一下,点头道:“那也好,那也好。等两个侄子文武有成,我再作安排吧。”

连续七日的丧事完毕后,刘氏母子便在灵寿结庐守陵,折彦冲命出内帑建一座府第供她母子居住。石康因向折彦冲请旨道:“如今我大汉名将如云,军中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石康想告三年假,结庐于此,一来守护曹家母子,二来也是尽了二将军与我二十余年的主从之情!”折彦冲也允了。

曹广弼一生清廉,几不像萧铁奴般所到之处多有掳掠,又不像欧阳适般公私兼顾大做生意,但二十年来自有杨应麒帮他料理的一分财产,这笔钱虽有一大半被曹广弼于历次危难时拿出来倒贴作了军资,但留下来的一小半也足保孤儿寡母一生富裕了。何况曹广弼为国为民,威名远播,天下当兵的、为将的无不景仰,刘氏的娘家更是得势的西北干城,刘氏本人又是将门之女,经历过许多大事,曹广弼逝世后的一年多里黄河防线的决策五人团体中实际上是以她为首——光是从这一件事上便可推知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所以曹门眼下虽然孤寡,但内有奇女子当家,外有各方善加回护,黑白两道均无人敢稍加侵凌,在灵寿定居后的生活倒也过得平稳安详。

这日来宾散尽,曹广弼的坟头又恢复了平静,刘氏上山来看看坟头可长出新草没,天未亮便出发,到了墓边,清扫些夜风吹来的落叶,扶正些小兽撞翻的烛台,忽见墓碑缝隙处藏着一根发簪,似是女子的饰物,藏簪处十分隐蔽,若不是刘氏这般心细如发的人断难发觉。

刘氏心想:“这是哪位家眷失落的?”随即又觉得不像,心想:“这个地方,前几日我分明细细清扫察看过的。而且这根发簪质地一般,并不特别贵重,当时能到墓碑前行礼的女眷非富则贵,怎么会留下这样一根发簪?难道是最近两天有人上来过,特意留下的?”

她抚摸着这根发簪,但见发簪尾端刻着一个极细小的温字,略一沉吟,似有所悟,轻叹了一口气,仍将发簪塞回原处。

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上)第160章 利害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45章 辗转(上)第336章 醉献妃(上)第343章 罢相(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节(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0章 下聘礼(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177章 势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120章 移运定兴亡第311章 主动被动(下)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183章 临第167章 裂变第190章 名妓第328章 胡虏会(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349章 闻逝(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89章 大汉新政新局(下)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71章 麒麟楼大东家(上)第51章 南迁吧南迁(上)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第186章 穷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5章 收俘虏(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11章 夜遁(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296章 东海的不满(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67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下)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155章 榻前嘱第196章 夜访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334章 汉皇都(下)第158章 故国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下)第130章 兵败山倒>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177章 势第251章 两个战场之间(下)第329章 群龙动(下)第13章 狼群(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下)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152章 舟中议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下)
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上)第160章 利害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45章 辗转(上)第336章 醉献妃(上)第343章 罢相(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节(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0章 下聘礼(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177章 势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120章 移运定兴亡第311章 主动被动(下)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183章 临第167章 裂变第190章 名妓第328章 胡虏会(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349章 闻逝(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89章 大汉新政新局(下)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71章 麒麟楼大东家(上)第51章 南迁吧南迁(上)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第186章 穷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5章 收俘虏(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11章 夜遁(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296章 东海的不满(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67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下)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155章 榻前嘱第196章 夜访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334章 汉皇都(下)第158章 故国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下)第130章 兵败山倒>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177章 势第251章 两个战场之间(下)第329章 群龙动(下)第13章 狼群(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下)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152章 舟中议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