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十七章 临走前的闷棍

回到两江的沈从云,尽管已经刻意的去低调,但这一次已经不可能像在越南那样安静的发展了。两江重地,同时也是文人荟萃的所在。一时风头无两的沈从云,每每有所举动,都能引起一阵轰动。

按照中日之间的合约,8月中,新军开始从越南撤军。不过沈从云没有让刘永福从山东撤军,这让一些人非常的不舒服,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山东清军糜烂,已经无法让清政府信任,北洋水师在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洗礼后,伤痕累累,急待重建,没有一支可靠的地面部队来保卫威海,自然是不能令人放心的。

由于需要善后的事情太多,李鸿章暂时还在北洋的位置上呆着。荣禄神奇般的又升官了,多了个对外总理事务大臣的职务,还兼着兵部尚书。不等李鸿章离开北洋的位置,荣禄已经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一份重建北洋水师以拱卫京畿门户的奏折递了上去,直接把手伸向了北洋水师。

先前还是艳阳高照的正午,转眼间黑压压的乌云逼近城头,天空仿佛被一张巨大的黑幕遮蔽了,大地顿时暗淡无光如同黑夜一般。厚厚的云层缝隙中,一道一道的闪电掠过,如同一双一双的手奋力在撕开天幕,猛地一个炸雷,震的大地为止一颤。

庭院里的下人使女脚步匆匆的忙碌着,长长的回廊两侧,悬挂着的蔓藤让狂风吹的乱摇。李鸿章站在回廊中的亭子里,凝视着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幕,久久没有移动一下身子。

看着日渐老迈的李鸿章,张佩伦的心头不由微微的一紧。李鸿章,这座盘踞北洋多年的大山,一但倒下,很可能造成的是一个连锁反应。

李鸿章一手提拔的袁世凯投了荣禄,即将小站练兵去也。水师提督丁汝昌,屡次抗命不战,秋后算账中获罪抄家,不等朝廷的裁断下来,一块大烟吞下自裁了。兵败朝鲜的叶志超,更是直接在菜市口开了刀,卫汝贵、李秉衡等一干作战不力的官员,抄家的抄家,罢官的罢官,最轻也是个发配流放的下场。

前天李鸿章奉旨进京奏对,慈禧特意在颐和园接见了李鸿章,二人之间谈了足足有两个小时,谈话的内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李鸿章从北京回来后,兵部上书荣禄就上奏朝廷,称淮、湘等旧军荒靡多年,不看一战,当酌情裁撤。另仿效沈从云新军之编制,编练新军以为固国本。

李鸿章还在北洋的位置上没离开呢,一场针对淮军的裁撤行动,自荣禄对北洋水师下手后,接着迫不及待的开始了。

李鸿章的淮军,自中日之战起达到最高的近一百五十营之数,自光绪元年到二十年之间,单单是花在军械上的银子,就是七百九十四万余两。这样一支李鸿章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军队,在甲午之战中轰然倒塌。

但凡参与到甲午一战中的淮军,除了聂士成所部得以幸存,其余的一概都在荣禄列出的裁撤名单上。荣禄的折子朝廷准了,袁世凯顶着钦差的名头,到小站另起炉灶,编练新军。

荣禄使用袁世凯来编练新军,使得朝野之中一些人生出了一律,《中外记闻》就发了这么一条稿子称,“沈从云编练新军卓有成效,为何还要另派人选编练新军?袁世凯,朝鲜逃将尔,可堪大用否?”

狂风之中已经夹带了一些小雨珠了,张佩伦慢慢的走到李鸿章身后,低声道:“恩相,要起风雨了,回屋子里去吧。”

李鸿章显得有点呆滞的表情微微的松弛了一点,低声道:“哦,知道了。”张佩伦回头朝在后面等候着的两个丫鬟招了招手,两人上来一左一右的搀扶着李鸿章沿着回廊往屋里走。将将走到书房门口时,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阴沉的庭院,一声震天动地的炸雷响了起来。

李鸿章身子猛的一顿,站在门口回头道:“幼樵,让人去请杏荪来。”

猛的一阵狂风刮起,密密麻麻的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的落了下来,天地之间之剩下劈里啪啦的雨点声。

盛宣怀在下人的打伞遮蔽下进来书房时,先摘了油布雨衣,掸了掸身上的水滴,正了正衣冠,然后慢慢的挑开书房里门的帘子。

“中堂!”盛宣怀轻声的叫了一句,里头的张佩伦正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李鸿章躺在一边的靠椅上闭着眼睛,两个下丫鬟一下一下的锤着腿。

“杏荪来了!坐。”招呼盛宣怀坐下,李鸿章扭头看看张佩伦。

“拟好了,恩相。”张佩伦说着话站起身来,拿起桌子上的纸张,仔细的用吹干墨迹,递给李鸿章过目。

“嗯,是这个意思!”李鸿章满意的笑了笑道,转手递给盛宣怀道:“杏荪啊,辛苦一趟,按上面写的给两江、湖广、两广发电报,这事情由老夫来牵头。”

盛宣怀拿过电报稿子细细的看了看,心中不由一惊。李鸿章这是要在离开北洋之前,给荣禄来个当头闷棍啊。

自打沈从云辽东朝鲜山东三地用兵,大开杀戒以后,沈从云的头顶上又多了顶帽子,“杀人魔王”的帽子。西方报纸对沈从云不留日军战俘一事,表示出了强烈的愤慨,一时间吵闹的沸沸扬扬的。

一贯以文明自居的西方媒体,称沈从云孽杀战俘,以人头记战功的做法,是文明的倒退,是历史的悲剧。

西方媒体声讨沈从云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辜鸿铭辜老夫子跳了出来,连续三篇稿子发表在西方的报纸上。根据日本人的统计,沈从云的军队在战场上砍下的日本人脑袋,足足近五万之数,其中半数为日本在朝鲜之侨民。

辜鸿铭问美国人,西部开发的时候,印第安人几乎没灭绝一事,该怎么评价。问英国人,在非洲,在印度,在中国,他们的军队都做过一些什么?问法国人,在越南,山西一城越南百姓的冤魂,该找谁算账?至于俄国人,到底干过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吧?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海兰泡事件吧?最后是叫的最凶的日本人,辜鸿铭就说了一句,“我旅顺两万通报尸骨未寒!”

辜鸿铭不愧是在西方闻名的人物,寥寥几篇文章一发表,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沈从云在上海对此事不过一笑置之,甚至郑观应当面叹息道:“当今日本,乃以沈从云之名,止小儿夜啼。”

沈从云笑称:“日本人还真的提醒我了,朝鲜的日本侨民是该清理一下了,马上电告余震,撤军之前,把这事情办了,我不希望看见他的辖区内,有一个日本人的影子。”

接下来的日子,沈从云忙的连轴转,抓各县的西式学校的事情。安徽、江苏、江西三省的巡抚,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会,也不敢跟沈从云对着干的。

沈从云花了点时间下去转了一圈,各省巡抚和地方官员见了沈从云,一个个都恭敬有加,非常之配合,要钱给钱,地方给地方,一个个的都巴不得沈从云赶紧的回上海去呆着,别到处乱跑。

没办法啊,沈从云现在是顶头上司不说,手里还攥着一支以凶残闻名的军队,说是当今大清之最强军,一点都不过分吧。真要说和沈从云着干了,谁知道这家伙能作出什么事情来,明的不行,难道暗的还不行么?

下去转了一圈的效果,可谓是立杆见影,三省新学纷纷如雨后春顺一般的冒了出来,沈从云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学督办工作小组,每个月不定期到各县去暗访。这不,安徽宣宣州府对沈从云奉旨兴办新学的事情阳奉阴违,沈从云直接先动手把人给拿下了,然后才上奏朝廷,如此处置可谓气焰嚣张,偏偏朝廷还买这个帐。宣州知府许毅祥被查处贪墨的罪状数十条,直接抄家了事。

沈从云杀气腾腾的做派,弄的三省官员在新学的事情上,表面上分外的上心,暗地里安徽巡抚恩铭,用密折参了沈从云一本。结果很奇怪,慈禧亲自在恩铭的折子上批阅道:“值此多事知秋,如何不能以大局为重?当真昏聩!”

马鞍山炼钢厂的工地上一片忙碌,一幢一幢的厂房打下了地基,沈从云亲自督阵,下面自然不敢懈怠。

一干护卫还是非常仔细的找了块树荫,死活拽着沈从云在树荫下呆着,沈从云虽然觉得晒一晒太阳不是什么坏事,还是没有枉顾护卫们的忠心。

手搭凉棚看见欧阳全匆忙的身影过来时,沈从云不觉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骚动。

“大人,李中堂急电。”欧阳全几乎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第五部第三十八章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 反攻第一部 第三十章 捞个够本先(2更)第六部 第十九章第四部第四十三章 “响应”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迟滞(求推荐)第三部 第三章 工作会议第五部第五十一章 会师的寄望第一部结束之感言!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谈判第四部第五章 连夜攻击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五部第二十六章 理想问题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绿营改制第四部第十九章 真金白银的威力第六部 第十四章 远景第四部第三十章 逼着表态第二部 第十九章 贿赂、成奸第五部第四十六章 辽东大捷第四部第二十三章 步步紧逼第一部 第十二章 嘉奖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三部第二十五章 发生大事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袭第六部第四十一章第四部第十章 低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第三部第二十八章 比试第四部第十二章 维新的呼声第三部第二十八章 比试第三部 第一章 回来了第六部 第二十九章 “疯狂的赌博 ”第二部 第四章 抓人第五部第四十六章 辽东大捷第六部 第二十八章 关键还是海上第四部第十七章 临走前的闷棍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二部 第九章 泡茶第五部第四十五章 突围第一部 第三十章 捞个够本先(2更)第三部第三十二章 一切为了甲午第一部 第二十六章大捷(晕推荐不热烈啊)第五部第八章 怒火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联保第二部 第九章 泡茶第一部 第十章 惊动左宗棠第六部第三十九章第六部 第二十八章 关键还是海上第三部第三十三 战端阴云第五部第三章 兵临城下随便说两句第五部第二十一章 东北第四部第六章 送到嘴边的肥肉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四部第三十五章 瀛台秋雨第五部第十六章第六部 第二十二章 提前的俄国革命第六部 第二十章 来客第六部 第三十六章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镇南关前炮声隆第三部第四章 “提亲”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六部 第四章 忧患意识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密使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四部第十章 低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第五部第七章 刺杀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四部第四十七章 有米不卖第五部第三十九章 不计伤亡第五部第五十七章 刘步蝉病危第四部第三十一章 准备跑路第五部第十五章 潜艇!原来是潜艇!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袭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二部 第十六章 天下哗然第六部 第二十六章 抢人第五部第十章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进攻战略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迟滞(求推荐)第六部 第三十一章 就指望空军了第一部 第二十章 苦战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镇南关前炮声隆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谈判第四部第三十四章 条件第四部第三十五章 瀛台秋雨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六部 第十八章 帝国主义的头子第二部 第三十四章 从今天开始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勾引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五部 第一章 干涉第六部第四十章第五部第三十五章 战略转移第四部第十一章 为什么?第六部 第九章 坑人第一部 第十三章 许诺第三部第九章 规划第二部 第二十三章 洗脑的重要性
第五部第三十八章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 反攻第一部 第三十章 捞个够本先(2更)第六部 第十九章第四部第四十三章 “响应”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迟滞(求推荐)第三部 第三章 工作会议第五部第五十一章 会师的寄望第一部结束之感言!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谈判第四部第五章 连夜攻击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五部第二十六章 理想问题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绿营改制第四部第十九章 真金白银的威力第六部 第十四章 远景第四部第三十章 逼着表态第二部 第十九章 贿赂、成奸第五部第四十六章 辽东大捷第四部第二十三章 步步紧逼第一部 第十二章 嘉奖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三部第二十五章 发生大事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袭第六部第四十一章第四部第十章 低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第三部第二十八章 比试第四部第十二章 维新的呼声第三部第二十八章 比试第三部 第一章 回来了第六部 第二十九章 “疯狂的赌博 ”第二部 第四章 抓人第五部第四十六章 辽东大捷第六部 第二十八章 关键还是海上第四部第十七章 临走前的闷棍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二部 第九章 泡茶第五部第四十五章 突围第一部 第三十章 捞个够本先(2更)第三部第三十二章 一切为了甲午第一部 第二十六章大捷(晕推荐不热烈啊)第五部第八章 怒火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联保第二部 第九章 泡茶第一部 第十章 惊动左宗棠第六部第三十九章第六部 第二十八章 关键还是海上第三部第三十三 战端阴云第五部第三章 兵临城下随便说两句第五部第二十一章 东北第四部第六章 送到嘴边的肥肉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四部第三十五章 瀛台秋雨第五部第十六章第六部 第二十二章 提前的俄国革命第六部 第二十章 来客第六部 第三十六章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镇南关前炮声隆第三部第四章 “提亲”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六部 第四章 忧患意识第六部 第二十一章 密使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四部第十章 低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第五部第七章 刺杀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四部第四十七章 有米不卖第五部第三十九章 不计伤亡第五部第五十七章 刘步蝉病危第四部第三十一章 准备跑路第五部第十五章 潜艇!原来是潜艇!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袭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一部 第九章 到任第二部 第十六章 天下哗然第六部 第二十六章 抢人第五部第十章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进攻战略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迟滞(求推荐)第六部 第三十一章 就指望空军了第一部 第二十章 苦战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镇南关前炮声隆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谈判第四部第三十四章 条件第四部第三十五章 瀛台秋雨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辫子第六部 第十八章 帝国主义的头子第二部 第三十四章 从今天开始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勾引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密救第五部 第一章 干涉第六部第四十章第五部第三十五章 战略转移第四部第十一章 为什么?第六部 第九章 坑人第一部 第十三章 许诺第三部第九章 规划第二部 第二十三章 洗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