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癔症

“癔症?”祁渊有些不明所以:“癔症发作的病人不是都很躁狂那种吗?我看她表现倒是挺安静的呀。”

“不是。”医生摇摇头,解释道:“癔症发作,出现可能性比较大的反应模式包括三种:

最常见的无疑是各种兴奋性反应,包括狂奔、乱叫、情感爆发,甚至伴有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此外还有抑制性反应,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及分离性遗忘等;以及各种退化反应,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

这类精神疾病还普遍存在一种非常普遍的特征——如果无人关注,病人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而其中很多人会遗忘掉自己发病时的表现;而如果有人关注,发病表现可能会愈加夸张,给人种病人是在“演”的感觉。”

祁渊呃一声,说:“听你这么一讲,这病在外人看来还真像装的……”

“是啊,”医生叹了口气:“正因为这种特性,让我们对癔症的发现与治疗工作非常难以展开。”

松哥接过话,问道:“那,医生,她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以往她有没有过发病史?还有,她想逃离什么环境?”

“发病史这块,我们认为是有的。”医生说:“我们给她做过相当细致的临床评估,所以才得出她的病,应该癔症发作的结论。

具体的评估方式就不展开说了,我直接说结论吧。

廖红红这个女生,相当内向、脆弱敏感,而且并不具备长时间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在大五人格当中,偏向于神经质性人格。

她时常感觉到孤独,内向的背后,也有着受受关注的渴望——这是许多癔症患者的共有特性之一——而且她的家庭……

怎么说呢,根据评测结果,她主观上认为,家庭并不能给她带来关爱与关怀,只能给她带来压力与种种情绪化的冲动,因此她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并不好,但同样的,她也渴望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

而癔症发作,无疑是个途径,每次发病的时候,不论家里人是关心,还是烦躁,亦或者别的什么情绪,对她而言都是一种关注。

或许她自己都没察觉到这种深藏在她潜意识里的渴望,但这并不影响获取关注成为她的目的,而且该病每次发作都能促使她目的达成,这种正向反馈自然也就慢慢成了导致她发病的诱因。

而这一次,促使她发病的诱因实际上是存在的。”

祁渊试探的问道:“孤独?”

“没有错,我们也认为是孤独。”医生点头:“正好放假,多数学生要么回家,要么去旅行,她却因为经济原因,也因为家庭并不能让她感受到幸福,因此既没出去旅行,也没回家,这是孤独,同时也隐藏着对家的渴望。

另一方面,六名女生聚在一块儿,但因为她的内向,自觉无法融入这个群体,也并没有主动拿出合适的方法融入其中,她与小群体之间就存在一种割裂感,加深了她的孤独。

最后,是独自去打开水这一行为,外加开水房相对狭窄的空间环境,彻底激发、引爆了她的孤独感,从而癔症发作,产生种种抑制性行为。

当然了,抑制性反应本就没有兴奋性反应来的那么张扬,明显,因此多数人实际上并没有发现她的问题。

而时不时去开水房打水的学生,跟她打的招呼,也在她潜意识里被认作是一种低限度的关心,因而延续了抑制性行为的持续时间。

癔症发作同时与学校命案发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偶然,但这种巧合与偶然,又反过来加大了对她的刺激,让她误以为自己撞鬼了,进而导致她精神极不稳定。

后边你们问询的时候,案情进一步刺激到了她,这就导致她癔症再一次发作,出现昏迷症状。此时,这种症状实际上是一种本能的逃避反应。”

“原来如此。”松哥恍然大悟。

按照医生的诊断结果,这桩血案,最后一个疑点便告破了。

但这时,医生又说:“癔症更多的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很难根治,而有了这次遭遇的刺激,我们担心她将来癔症发作的频率还会提高。

如果真的想要根治,心理治疗与心理干预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家庭因素。要不能让她真切感受到家庭对她的惯性,她恐怕还会在潜意识里,利用癔症发作来博得关注。

但癔症发作的频率高了,因为这种疾病症状的特殊性,很难让人去特别重视,反倒可能会觉得烦躁,但发作期的病人实际上是很敏感的,哪怕她自己其实并不能感受到……

那么,这种心烦,很可能也会演变为另一个刺激源,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即她越发病,周围及家人则越烦越嫌弃,而这种反馈,又会促使她发病频率提高。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找来她的家属,到我院里,咱们共同商量出一套应对的方法,即使无法根治疾病,至少也试试降低发病频率。”

“这个……”松哥有些为难。

廖红红的家属至今没有露面,可想而知,他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很显然,他们对这个女儿,可谓毫不关心。

甚至因为廖红红并非被他人“害”成这个模样的,而是自身疾病发作,因此不可能弄到赔偿……

为了避免承担并不算少的医药费,他们干脆直接不过来。

况且,就病人家属很可能不愿意掏医药费的情况看,就算有人将这笔费用给承担了,恐怕,他们也拿不出耐心去配合医生与病人,严格执行治疗计划。

第336章 动机第197章 再陷僵局第102章 审讯第153章 坦荡第204章 线索第181章 同伙第153章 身世第102章 工头第47章 入驻第134章 威胁第34章 警情第67章 问询第306章 怨怼第295章 中毒第14章 访问调查(四)第138章 身份第34章 果断第274章 勇退第90章 关系第170章 转正第38章 新案第19章 结案第40章 问询第92章 忽悠第169章 实锤第176章 矛盾(下)第175章 矛盾第75章 老实上进第182章 过程第104章 变第44章 掀桌第144章 时间第120章 剖析第167章 矛盾第161章 算计第342章 所谓第2章 顶罪第230章 误会第48章 收队第42章 住址第148章 出乎意料第188章 支柱,坍塌第108章 碰壁第271章 过程第318章 联系第112章 小心第96章 审讯第37章 合作第82章 虚惊一场第52章 赔偿第100章 奇葩第207章 上头第37章 合作第334章 老车第93章 在逃犯第334章 老车第160章 产后抑郁第131章 拖延第237章 状态第29章 脉络第135章 发起人第336章 动机第105章 已被拘捕第34章 性格分析第109章 相似第204章 线索第156章 身份第11章 污蔑第188章 支柱,坍塌第140章 动机第10章 见面第87章 身份第137章 癔症第147章 勘查第344章 讲条件第246章 惯犯第178章 入套第263章 现场第84章 收尾第222章 辗转第332章 指纹第207章 上头第297章 定性第46章 头疼第101章 老房东第22章 意外第226章 作死第97章 揪出来第183章 前因后果第78章 情况第91章 现场第64章 聚餐第215章 过量第96章 审讯第8章 拒不配合第55章 安排第42章 难为第86章 窝点第6章 法网恢恢第51章 昏厥
第336章 动机第197章 再陷僵局第102章 审讯第153章 坦荡第204章 线索第181章 同伙第153章 身世第102章 工头第47章 入驻第134章 威胁第34章 警情第67章 问询第306章 怨怼第295章 中毒第14章 访问调查(四)第138章 身份第34章 果断第274章 勇退第90章 关系第170章 转正第38章 新案第19章 结案第40章 问询第92章 忽悠第169章 实锤第176章 矛盾(下)第175章 矛盾第75章 老实上进第182章 过程第104章 变第44章 掀桌第144章 时间第120章 剖析第167章 矛盾第161章 算计第342章 所谓第2章 顶罪第230章 误会第48章 收队第42章 住址第148章 出乎意料第188章 支柱,坍塌第108章 碰壁第271章 过程第318章 联系第112章 小心第96章 审讯第37章 合作第82章 虚惊一场第52章 赔偿第100章 奇葩第207章 上头第37章 合作第334章 老车第93章 在逃犯第334章 老车第160章 产后抑郁第131章 拖延第237章 状态第29章 脉络第135章 发起人第336章 动机第105章 已被拘捕第34章 性格分析第109章 相似第204章 线索第156章 身份第11章 污蔑第188章 支柱,坍塌第140章 动机第10章 见面第87章 身份第137章 癔症第147章 勘查第344章 讲条件第246章 惯犯第178章 入套第263章 现场第84章 收尾第222章 辗转第332章 指纹第207章 上头第297章 定性第46章 头疼第101章 老房东第22章 意外第226章 作死第97章 揪出来第183章 前因后果第78章 情况第91章 现场第64章 聚餐第215章 过量第96章 审讯第8章 拒不配合第55章 安排第42章 难为第86章 窝点第6章 法网恢恢第51章 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