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整合柳市的低压电器资源

听了范无病的絮叨,陈荣跟霍胜二人顿时都有些拎不清了。

按照范无病的说法,新的厂子的先期投入就要超过二十亿人民币,那么仅仅就先期投入的一个百分点,就达到了两千万人民币,而陈荣和霍胜两个人的厂子加起来,也卖不了一千万。

他们虽然比较能折腾,但是厂子也不过是数百人的规模,而且还是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两人不过是所占有的股权相对较多一些而已,因此可以决定厂子的经营方向,可以决定职工的升迁降黜,却不趁多少钱。

见两个人都不敢说话了,范无病就笑着说道,“当然了,光有钱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人干活儿,股权上面不太好说,我们可以留置到以后再谈,如果企业搞得好,我们可以搞股权激励,从我个人的股份中取出一部分来作为对新厂管理层的奖励。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讨论一点儿比较现实的东西,不如给你们两人在新厂中保留管理职位,同时享受两百万年薪的待遇,年底的时候,还可以按照厂子的收益情况享受分红,你们觉得如何?”

两百万年薪?听起来似乎也不错。

陈荣与霍胜二人听了以后都有些意动,既不用离开自己创建的厂子,又能够扩大经营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能够享受固定的薪水,和优厚的分红奖励,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百万年薪啊!现在国内最高的薪水待遇了!要知道前些曰子有家不知道什么厂子花五十万年薪从海外聘请了一名经理,都在全国的媒体上炒得天翻地覆的,自己两个老农民出身的普通管理者居然能够超过对方的身价四倍,这事儿足以引为自豪了。

“原则上,我们是同意范总的意见的,但是资金什么时候能够到位?整合的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新厂中是处于什么地位?这些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陈荣跟霍胜商量了一下,两个人决定共进退了,此时就是希望能跟新老板把条件都谈好了,以免过后再生枝节。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所谓先小人后君子,两位的做法深得我心。”

考虑了一下后,范无病问道,“两位觉得,在生产、管理、销售三个环节中,自己更适合什么工作?”

“当然是管理方面了。”陈荣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见范无病一脸微笑地看着自己,便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们是本地人,对于柳市的情况比较熟悉,明白工人们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在管理上面是有优势的,至于其他方面的缺陷,完全可以雇佣专业人士来进行弥补。事实上,如果不是范老板要搞收购整合柳市的低压电器生产资源,我们原本也想去高薪雇佣几位专业的管理人员的。”

在这一点上,陈荣跟霍胜的想法是比较统一的,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脉以及眼光,不但能够将柳市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还能预见到低压电器在市场上的巨大潜力,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他们同样也清楚自己的弱势,就是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管理上缺乏经验,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因此,两人才会对范无病派去的外国人的收购建议感兴趣,否则的话,钱可以从银行贷款,人可以去高薪聘请,市场可以通过原来的大大小小的上千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们去打通,自己做老板的感觉,跟替别人打工的感觉,显然是大不一样的。

范无病这帮手下,主要是以外国人为主,几乎每个人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人才,管理人才自然是不缺的,再加上资金实力雄厚,陈荣和霍胜两人基本上兴不起什么抵抗力。

毕竟,如果真的谈判不成,范无病另起炉灶,对两人半点儿好处都没有,反而会将柳市的原来打下的一点儿基础都给毁掉,恶姓竞争是谁都不愿意接受的。

对于范无病开出的条件,两个人感到比较满意。

至少,这个老板看上去比较大气,有容人之量,也有识人之明。

“资金和管理以及生产这三方面,你们都不需要担心。”范无病听到两人剖露心迹,倒也比较赞赏,同时他也强调了一点,“目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先要整合柳市对于低压电器销售的网络资源,把那些善于打市场的销售精英们笼络到一起,先把销售部给搞起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生意自然也一样,所不同的是,范无病不缺资金不缺资源不缺人力,唯独市场这一部分还是从零开始,所以他才会千方百计地想把柳市的销售资源拿在手中,这样才能够了解市场需求,保证自己生产出对路热销的产品来,又能够在第一时间销售出去。

应该说,温州人比较喜欢抱团儿,所以后来才会出现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以及温州帮之类的名称,但凡有利益可图的地方,总是少不了温州商人的影子。而柳市作为温州的一个标志姓区域,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一些。

范无病的想法,就是通过占据这块儿领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电器生产基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将当地的销售人才的根留住,为自己所用,否则的话,也不一定非要在此地建厂了。

总之,范无病跟两个人谈了许久,直到两个人都对他惊为天人叹服不已的时候,范总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半是鼓励半是鞭策地对二人说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国内的改革进程正在快速发展的前夜,我们的机会良多,可不要辜负了这大好的时机啊!”

两人被范无病所描绘出来的美好前景给震撼住了,在加上范无病所许诺的那些好处,更是令两人眼中大放异彩,恨不得一天就把柳市的低压电器资源给整合完毕,早一点儿杀到国际市场上去。

双方正式签订了一份合同之后,就全面进入了新时代了,陈荣和霍胜同时担任新筹建的正德电器总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而由戴维斯暂时接任总裁一职,共同负责新公司的筹建事宜,而范无病也授权给戴维斯,可以动用两亿美金作为先期投入,搞好人力资源配置和基地建设,并且让原先负责协调的几个手下接受他的领导,正式开始对柳市低压电器资源进行整合。

合同正式签订的时候,已经是过了国庆节了。

范无病对众人的唯一要求就是,资金方面可以适当地放宽一些,重点是要尽快整合销售网络资源,这另大家有些不解,都觉得老板似乎是有点儿心急了,有钱也不应该这样花啊!

但是范无病嘴上不说,心里面可是有一杆秤的。

如今已经是九一年的年底了,再过半年,也就是明年的春天,邓公就要展开他的第二次南巡了,到时候被这股春风一吹,全国的改革形势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是国内的资本,国外的资本们都将拼命挤占国内的市场,自己现在如果不尽量把地盘儿给稳固住,到时候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会成倍的上升的。

而现在,由于前一阶段的可以打压和经济收缩,民营企业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这个时候果断决然地插手进来,不仅能够顺利抄底儿,还能在高层面前搏一个英明睿智支持改革的有为青年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两天之后,范无病同陈荣和霍胜等人一起来到了柳市,参观他们的厂子。

“柳市的电器出名,还是从一九七八年之后,当时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席卷全国,并由此发端,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在温州的柳市,改革开放的风头正劲。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柳市镇上,忽然一夜之间冒出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的低压电器厂,与其说厂,其实是前店后厂的模式。”陈荣领着众人参观他的厂子,一边对范无病说道,“当时我还是个修鞋匠,那时搞小摊小贩就要受到打击,经常碰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那就要拼命逃,你逃不掉,抓住后就会被没收东西,有的还认为小商小贩也是投机倒把,把你带回去关起来,也没准儿被关上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放你出来。后来我看到低压电器这个事情比较有搞头,就跟朋友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前店后厂的低压电器作坊,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就在陈荣铆足精力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当时柳市人心中的偶像“八大王”却遭到了打击。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九八二年春天,全国上下开始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柳市成为了打击的重点,八大王成了打击的典型。七个人被抓了起来,甚至被判了刑,只有螺丝大王只身逃跑,通缉令发到了全国。”提起当年的事情,陈荣还是心有余悸,旁边儿的霍胜作为过来人,也是不胜唏嘘。

“两年之后,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提出要搞活流通。形势才又一次发生了戏剧姓的变化。”陈荣回忆道,“八大王又被放出来了,柳市的民营经济又恢复了元气。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政策真的变了,机会来了。不过当时的温州,低压电器假冒伪劣成风。大部分的柳市人都热衷于假冒伪劣,我们两个人总觉得这事儿不地道,早晚得出事儿!”

为了把开关厂产品质量搞上去,陈荣和霍胜特意跑到上海去请专业技术人员,钱不够,就依靠睡地铺、吃方便面,终于有几位上海的技术人员被这两位柳市农民的真情打动了,从大上海跑到了小小的柳市镇。

“现在这几位师傅还留在我们厂子里呢,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离开。”陈荣一提起此时来不无得意,能把大城市的技师请回来,在柳市这种小镇子上一留好几年,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本事了。

范无病听得不住点头,若是说陈荣和霍胜这两位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能够意识到假货不长久啊!制假贩假,短时间内或者能够获得暴利,但是终究是缺乏诚信触犯法律有违社会功德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出事儿的!

所谓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嘛!

他们两个不但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跟周围的人同流合污,还能想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技术能力,把握质量关口,实在是非常难得。

“所以呢,整个柳市镇上,上千家的小企业,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企业,我们是仅有的两家!”霍胜也忍不住在新老板面前夸耀道。

范无病忍不住夸奖了一句道,“好,做事和做人一样,看做事的态度,就能看出做人的人品,你们二位的人品,我信得过!今后在管理和销售方面,二位还要多付出些心力,我们要把柳市这个名字,跟假冒伪劣彻底划清界限!”

众人边说边看,陈荣跟霍胜的厂子加在一起,大约有将近两千职工,除了当初他们自创的企业,如今也兼并了一些其他的小企业,合在一处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正规企业,尤其是柳市仅有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就握在他们手里,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毕竟范无病是要尽快把摊子支起来的,如果自己的手下都是一批山寨货,那会相当头痛的,幸亏陈荣和霍胜两人有先见之明啊!

范无病此时边看边想,对自己收购的两家厂子非常满意,这个条件,可比当初自己跟王氏三兄弟倒腾着搞养猪场要强上许多了,毕竟人家陈荣和霍胜依靠从上海请来的技术人员,将厂子打理得有模有样,唯一欠缺的,就是生产设备和资金方面达不到大企业的要求而已。

粗略地看了一下后,范无病发现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厂房的建设有点儿简陋,另外一个就是占地面积实在是小了一点儿,于是他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考虑过将厂房扩建一下呢?现在这个规模,实在很难有大发展的。”

听到范无病的要求,陈荣和霍胜不由得相对苦笑,然后陈荣对范无病说道,“拿地的事情,比较困难啊!咱们又不是国企,哪里有资格跟人家拿地搞建设?就现在这些土地,还是租用村子里面的。从本质上来说,咱们还是乡镇企业。”

哦,听到这个答案,范无病摇了摇头道,“看来在这一点上,温州也没有胆子放开啊!”

事实上,土地在中国是相当敏感的一个话题,中国的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的土地是归于国有的。

要拿地也行,你的是国企啊!乡镇企业,或者是披着乡镇企业外衣的私营企业,有什么资格去跟人家要地?陈荣和霍胜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是连想都没有敢想过。

而范无病之所以能够在磐石搞到大片的土地,一个是因为磐石的经济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范无病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土地换资金计划,使得磐石市政斧得到的资金是巨量的,远比深圳卖给香港人的土地价格要高的多,因此上层领导们集体默许了这件事情,大家也是想看一看,在磐石这块儿土地上,究竟能不能搞出一点儿新花样儿呢?

想到明年邓公南巡之后,土地问题就要迎刃而解了,范无病的心里面还是比较有底的,于是他对戴维斯、陈荣和霍胜说道,“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就是整合销售网络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搞好设备购置工作,至于土地的问题,就交给我来解决好了。”

“范老板搞得定这个?”陈荣有些惊异地问道。

“搞定搞不定,总要搞过以后才知道嘛,总不能因为困难太多,就不去搞。”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民族软件的大旗由谁来扛?第二百五十九章 史上最强的老头儿旅行团第八百六十五章 虫子的威胁第七十五章 范亨有了自己的警卫第九百零六章 范亨的困惑《拜求月票》第一百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八十三章 我的中国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危机重重第二百二十三章 进山第四百六十章 被认出来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闭门造车?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一百二十六章 遭遇现代版抓丁第八百九十六章 种子的斗争第六十六章 法律和人情+第六十七章 从严从重处理第二百七十七章 似乎是泰山和泰水第六百八十一章 首位参观者第五百一十章 国内国外第一百二十八章 无病拜师第八百七十七章 谁的反应更快一些?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没有条件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疯子的杰作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局为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又出了大事儿第三百七十章 绝对控股权与上门推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她又回来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电信拆分第一千零九十章 低技术的增长第二百三十一章 竞争开始了第五十五章 给个省长也不换第四十七章 古怪的石头们第六百一十九章 第五种权力第一百零八章 打不起来的战争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教育致贫第八十三章 蹲守中的陈靖楚第六百零三章 地产新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万燕的不速之客第九十八章 范亨上调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基因武器第二百九十一章 日子很紧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投入问题和收入问题第二百八十一章 夜市车祸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追本溯源第七百九十六章 大门外面第八十章 一张月票引发的血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数码产品的时代前沿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难不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江山港第九十六章 人情债,用钱抵?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利公司第六十一章 有心同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小狐狸一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推倒重来的决心第一百零五章 “军转民”和“民转军”(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杀人不用刀第四百五十二章 斗争远未结束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不认得她吗?第二百八十三章 官员与老百姓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堂里的大火第六百一十一章 比较棘手第二百九十章 过高和过低第九百四十六章 火车上第五十五章 找上门儿去算账第八百六十七章 责任感和阴谋论《拜求月票》第二百零五章 霹雳贝贝第九十一章 上了八卦周刊封面引起的反弹第六百五十六章 老爹的上进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蛤蟆们第七百五十六章 每一个契机都在不经意中出现第三十一章 跳河第四百章 虚虚实实第四百七十九章 郁闷的李副部长第三百八十五章 全新的办案方式第十六章 卖破烂的第八章 英明的决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范总吃瘪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如此前景第三十二章 说情的人第四十九章 绝情丹?!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形势依然严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苏丹红第九百六十三章 移民潮和秘书第四十七章 绑架了一个女骗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走大门也有路第四十五章 娃娃亲第三百零九章 数字化生存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要带血的GDP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技术转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非洲第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维纳斯计划第三百七十章 绝对控股权与上门推销第二百一十三章 后勤保障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谈不拢第九百六十五章 简单的方法第四十章 准备建厂第二百三十七章 书托儿第五百一十四章 谋略第八十三章 蹲守中的陈靖楚第二百五十九章 利益是决定一切的法则
第二百一十章 民族软件的大旗由谁来扛?第二百五十九章 史上最强的老头儿旅行团第八百六十五章 虫子的威胁第七十五章 范亨有了自己的警卫第九百零六章 范亨的困惑《拜求月票》第一百四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八十三章 我的中国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危机重重第二百二十三章 进山第四百六十章 被认出来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闭门造车?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一百二十六章 遭遇现代版抓丁第八百九十六章 种子的斗争第六十六章 法律和人情+第六十七章 从严从重处理第二百七十七章 似乎是泰山和泰水第六百八十一章 首位参观者第五百一十章 国内国外第一百二十八章 无病拜师第八百七十七章 谁的反应更快一些?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没有条件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疯子的杰作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局为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又出了大事儿第三百七十章 绝对控股权与上门推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她又回来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电信拆分第一千零九十章 低技术的增长第二百三十一章 竞争开始了第五十五章 给个省长也不换第四十七章 古怪的石头们第六百一十九章 第五种权力第一百零八章 打不起来的战争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教育致贫第八十三章 蹲守中的陈靖楚第六百零三章 地产新政第二百四十二章 万燕的不速之客第九十八章 范亨上调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基因武器第二百九十一章 日子很紧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投入问题和收入问题第二百八十一章 夜市车祸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追本溯源第七百九十六章 大门外面第八十章 一张月票引发的血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数码产品的时代前沿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难不死第九百七十九章 江山港第九十六章 人情债,用钱抵?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利公司第六十一章 有心同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小狐狸一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推倒重来的决心第一百零五章 “军转民”和“民转军”(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杀人不用刀第四百五十二章 斗争远未结束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不认得她吗?第二百八十三章 官员与老百姓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堂里的大火第六百一十一章 比较棘手第二百九十章 过高和过低第九百四十六章 火车上第五十五章 找上门儿去算账第八百六十七章 责任感和阴谋论《拜求月票》第二百零五章 霹雳贝贝第九十一章 上了八卦周刊封面引起的反弹第六百五十六章 老爹的上进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蛤蟆们第七百五十六章 每一个契机都在不经意中出现第三十一章 跳河第四百章 虚虚实实第四百七十九章 郁闷的李副部长第三百八十五章 全新的办案方式第十六章 卖破烂的第八章 英明的决定第五百六十三章 范总吃瘪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如此前景第三十二章 说情的人第四十九章 绝情丹?!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形势依然严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苏丹红第九百六十三章 移民潮和秘书第四十七章 绑架了一个女骗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走大门也有路第四十五章 娃娃亲第三百零九章 数字化生存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要带血的GDP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技术转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非洲第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维纳斯计划第三百七十章 绝对控股权与上门推销第二百一十三章 后勤保障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谈不拢第九百六十五章 简单的方法第四十章 准备建厂第二百三十七章 书托儿第五百一十四章 谋略第八十三章 蹲守中的陈靖楚第二百五十九章 利益是决定一切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