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工运河

益都,就是夹在淄河与弥河两河之间的城市。

巴根台在淄河和弥河之间画了一条横线,说道:“如果我们在这两条河之间修建一条人工河,将这两条河联接起来。正好穿过这块盆地中央,我们引这条人工运河的水灌溉田地,足以把这方圆数百里的盆地改造成万顷良田,收获的粮食可以供养百万人口。

而我们据守在盆地四周的山峰上,就象一道天然的城墙,易守难攻,有金城汤池之固,保卫我们的田地和粮食不成问题。有了粮食,有了田地,四面八方被战乱和饥饿折磨的人民必然扶老携幼投奔我们,我们能救活多少人啊!”

巴根台简单的说完他的计划,把小木棍往地上一扔。大家愣愣的看着他好半天,终于,杨妙真抬起头,说道:“这个办法可行,栋梁,你真是老天派来帮助我们的人啊。”众人都看到了未来丰衣足食的希望,忍不住欢呼起来。

只有贾瑀仔细盯着巴根台在地上画的简图,好久才说道:“王兄弟,你的计划确实高明。但是挖掘这么长的一条灌溉渠,需要多少人力啊,就凭咱们山里这几千号人,青壮不到2千,恐怕等不到水渠修好就都饿死了。”

众人想想贾瑀说的确也是实情,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好像被一瓢冷水又浇灭了。巴根台看着贾瑀,很久才说道:“这是战乱的年代,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有了粮食就有了一切。如果我们要生存,就必须把蛮荒变成良田,把益都变成我们安身立命的家园。

我还没有实测过这两条河的具体数据,只能估算。修这条河大约需要挖2千万土方,按每人工每月能掘150方土来算,需要万2千人修1年的时间,如果要算上这1万壮丁的妻小家属,你们益都就有大约5万人口。现在河朔战乱不休,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流民,招募5万流民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贾大哥,要我们益都红袄军臣服宋国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一年的粮食物资支持,使我们能够养活这5万人民。”

贾瑀不假思索的说道:“只要你们能心向南朝,我一定给你们要来你们所需要的粮饷。只要你们在山东东西两路扯起反金大旗,能牵制金朝多少兵力啊,金军想从江淮地区南下侵宋已经不可能了。一点钱粮就废了金国的东路进攻的道路,这是不战屈人的兵法。我大宋富有南中国,这5万人口的粮饷算什么,总比战事一起的损失小的多。问题是这么多粮,怎么才能运来呢?”

杨安儿说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走海路。我们红袄军向东进攻潍州、密州,进而攻取莱州、登州和宁海州,占领山东东路的海岸和港口,宋朝的物资就可以从海路运来。”

贾瑀一拍大腿,叫道:“着啊!就是这样!”

棘七、史泼力、汲政等人都大声叫好。这样,一个围绕改造益都荒山这个核心的战略计划就这样决定下来了。由杨安率领红袄军主力向东进攻胶东,建立一条直通南宋的海上通道,然后大批物资由陆路运到益都。

有了粮食,四方饥民必然蜂拥而来,杨妙真、巴根台组织利用这些人力修建运河,开垦农田,把益都建立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一个丰衣足食的乱世天堂,成为益都红袄军的根本之地。贾瑀的任务,就是回到宋国,为红袄军争取粮饷。

众人饱餐了一顿野猪肉,尽欢而散。巴根台忽然觉得雄心又回到了身上,沙场征战那么多年,流尽了血汗,理想却越来越远。没想到在益都的荒山之中,儿时的梦想却是那么近,那么的触手可及。他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军人,他掌握的知识水平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无论是科技知识还是社会知识。他能改变益都,他能改变世界!

第二天,杨安儿就开始忙着整理部队,准备东征。杨妙真一早就来到巴根台的茅屋,急着催巴根台组织人手,准备开挖运河了。巴根台摇摇头,说道:“这个先不急,我们现在首先要有计量的标准,否则我们没法测出准确数据,这运河也修不好。”

杨妙真笑着说道:“我反正什么也不懂,就是给你打下手的,你说怎么就是怎么办吧。”

巴根台说道:“好!那咱们要先登一次益都的最高峰凤凰山。”

杨妙真诧异的问道:“上山?这和修运河有什么关系?”

巴根台说:“大有关系,到了你就知道了。”

杨妙真见巴根台成竹在胸,知道多问无益,索性就不问。她只管准备干粮和饮水,跟巴根台上山。

晌午时分,两人登上了凤凰山顶。登高远望,天高地阔,江山如画,二人心情不由得为之一爽。远远的,看到杨安儿的队伍正缓缓向东,红袄军已经出征了。巴根台两世军人,大军出征见的多了,但是红袄军出征实在是目不忍睹,这哪里是军队呦,分明是叫花子队伍。巴根台不由得长叹一声,对杨安大哥和这支军队的前途不由得暗暗担忧。

但是他现在早已脱离行伍,行军作战自有别人筹划。他现在最头疼的是没有一个计量标准,他登上凤凰顶就是为了掌握计时和长度的标准。

他先让杨妙真采来一根笔直的树枝,然后让杨妙真比着他的身高截断。他知道王栋梁的标准身高是178cm,这样这根树枝就是178cm了。然后他把这根树枝178等分,这样他就得到了一个误差不大的长度计量工具。

接着他伐了一棵大木,做了一个圆盘,草原的艰苦生活使他练就了不错的木匠手艺。他截断一根半米长的圆木立在圆盘正中,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日晷。木盘是晷面,晷针就是圭表中竿。忙完了这些,天也渐渐暗下来了,杨妙真跟着巴根台忙来忙去,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说着话,却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二人歇了一晚,第二天日出的时候,巴根台把日晷立在凤凰山最高点。晷针面向正南方向,南高北低放置,这样晷面正好与天赤道面平行。这时晷针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这就是赤道式的日晷。

太阳由东向西,晷针投在晷面上的影子也由西向东不断变化,当晷针的投影最短的时候就是正午。现在春分刚过,太阳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应该在晷面的上方运行。巴根台知道赤道式的日晷刻度是等分的,只要他掌握了太阳升起、落山和正午三个晷针投影在晷面上的点,就能够在晷面上标出刻度,显示时刻。

巴根台和杨妙真在凤凰山呆了整整三个白天,反复校正,终于他们得到了一个精确的日晷,他有了相对准确的计时工具。下山的时候,巴根台详细的对杨妙真讲了日晷的运用,告诉他从此村子里可以晨钟暮鼓按日晷准确报时了,杨妙真好像进入了一个她从来也没有想象过的奇妙世界。巴根台对杨妙真说:“数学就是力量,谁掌握了数学,谁就掌握了开启未来的钥匙!”

但是仅有日晷是不够的,日晷计时没法准确到分钟。巴根台早就掌握了玻璃制造的技术,他根据日晷的时刻制作了一个沙漏,可以计时到分钟,误差不算太大。

一切准备好,他和杨妙真带着沙漏和米尺在弥河建立了第一个水文观测站。他在河中央打桩,测出了水深,这样他就得到了水流量的数据。顺流而下,又测出了流速的数据。掌握了弥河的水文数据以后,他们又横穿盆地到了西面的淄河,掌握了淄河的水文数据。

现在,巴根台要测两河间距,就是运河的长度。他在淄河东岸立杆测影,当影子最短的时候就是正午。巴根台用沙漏计时,记下了这个时刻,大约是凤凰山时间12点零3分。巴根台又在弥河西岸立杆测影,杆影最短的时刻大约是凤凰山时间11点56分。两地的时差是7分钟,巴根台知道太阳经过每个经度需时4分钟,这样两地的经度差是:

7/4=1.75度

巴根台知道地球子午线的准确长度是40009公里,每度是111.14公里,两地经度差是1.75度。这样他就得到了两河之间的准确直线间距:

111.14公里*1.75度=194.495公里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修的运河长度大约195公里。同时他还得到了两个重要数据,即弥河到凤凰山经度差是:

3/4=0.75度

这样他就得到了弥河到最高峰凤凰山的距离是:

111.14*0.75=83.355公里

而淄河到凤凰山的经度差正好是1度,这样淄河到凤凰山的距离是111.14公里。

他制作了半圆的角度尺,分别测算出弥河和淄河到凤凰山顶点的夹角。再有这两条河到凤凰山的直线距离,根据函数算出了高度差。即:如果以弥河为基准算,凤凰山的垂直高度是823.12米。

如果以淄河为基准算,凤凰山的垂直高度是759.67米。这样他得到了一个重要数据,就是淄河的水位比弥河的水位高出足有62.45米。这就意味着他将要修建的运河将有62.45米的落差。

而且根据他的测算,淄河的流速是弥河流速的2.3倍。如果简单的把淄河和弥河联接起来挖通,奔腾而下的淄河水会冲入弥河的河床,将弥河河道冲垮,造成洪水泛滥。所以,如果要想将运河修筑成功,必须要建水坝,把奔腾而下的淄河流量量和流速都控制住。

巴根台勘察地形以后,决定修建三个水坝,由西向东依次是:马山水坝、凤凰山水坝和劈山水坝。这样奔腾而下的淄河水将得到有效控制,舒缓的流入弥河水道,不会造成灾难。更要紧的是,当山洪暴发,淄河水位上涨的时候,可以通过水坝调控运河水位,不会造成盆地内的洪水泛滥,冲毁农田。

第五十七章 资源瓶颈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七十五章 制帅之死第四十三章 再入中都第九十一章 义无反顾第六十三章 一条大鱼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六十四章 辉煌胜利第二十章 特种装备第二十六章 故人来访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九章 里格尼茨第四章 猎场政治第六章 两世兵王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六十五章 纵横中原第六十八章 战车长城第五十一章 金石为开第七十五章 帝王心术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二十四章 经济地带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八十八章 和平谈判第九十七章 悬崖边缘第十三章 青牛白马第四十五章 气壮山河第四十一章 狼群战略第七章 不里阿耳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十章 各怀心思第六十章 向东!向东!第八十八章 谈判专家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十八章 水晶商厦第二章 特种围猎第十八章 资源之殇第三十四章 万众一心第七十七章 战舰火控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九十章 定点清除第一章 荒野人家第七十四章 口舌争雄第三十九章 决一死战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战第八十五章 劫持同僚第七十四章 可汗也难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八十三章 小亚细亚第六十九章 图穷匕见第八十五章 斡尔朵城第二十八章 兵家交流第二十九章 内忧外患第九十七章 地毯轰炸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归去第八十章 整饬军备第四十七章 忠义山东第八十八章 和平谈判第九十八章 独闯龙潭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六章 对金开战第八十九章 战略欺骗第十章 转战千里第六十六章 无处可逃第三十四章 南下北上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第五十七章 纵火神器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七十六章 理想远去第七十二章 狙杀计划第二十九章 特战尖兵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动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四十六章 威服奸雄第二十四章 炮舰外交第五十八章 夜袭惊魂第三十四章 防御体系第九十六章 飓风营救第二十六章 故人来访第三十七章 鏖战中都第四十二章 深入敌后第四十九章 攻克凤翔第六十章 雨中激战第三十二章 四面皆敌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八十六章 收紧罗网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六十九章 攻克钧州第四十二章 再入沙场第五章 杀贼立威第四十六章 摧毁河防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战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
第五十七章 资源瓶颈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七十五章 制帅之死第四十三章 再入中都第九十一章 义无反顾第六十三章 一条大鱼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六十四章 辉煌胜利第二十章 特种装备第二十六章 故人来访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九章 里格尼茨第四章 猎场政治第六章 两世兵王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六十五章 纵横中原第六十八章 战车长城第五十一章 金石为开第七十五章 帝王心术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二十四章 经济地带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八十八章 和平谈判第九十七章 悬崖边缘第十三章 青牛白马第四十五章 气壮山河第四十一章 狼群战略第七章 不里阿耳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十章 各怀心思第六十章 向东!向东!第八十八章 谈判专家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十八章 水晶商厦第二章 特种围猎第十八章 资源之殇第三十四章 万众一心第七十七章 战舰火控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九十章 定点清除第一章 荒野人家第七十四章 口舌争雄第三十九章 决一死战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战第八十五章 劫持同僚第七十四章 可汗也难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八十三章 小亚细亚第六十九章 图穷匕见第八十五章 斡尔朵城第二十八章 兵家交流第二十九章 内忧外患第九十七章 地毯轰炸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归去第八十章 整饬军备第四十七章 忠义山东第八十八章 和平谈判第九十八章 独闯龙潭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六章 对金开战第八十九章 战略欺骗第十章 转战千里第六十六章 无处可逃第三十四章 南下北上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第五十七章 纵火神器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七十六章 理想远去第七十二章 狙杀计划第二十九章 特战尖兵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动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四十六章 威服奸雄第二十四章 炮舰外交第五十八章 夜袭惊魂第三十四章 防御体系第九十六章 飓风营救第二十六章 故人来访第三十七章 鏖战中都第四十二章 深入敌后第四十九章 攻克凤翔第六十章 雨中激战第三十二章 四面皆敌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八十六章 收紧罗网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六十九章 攻克钧州第四十二章 再入沙场第五章 杀贼立威第四十六章 摧毁河防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战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