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女真大将

大概没有比华夏文明更喜欢修筑运河的了。这是因为古中国地区,是古代世界最广袤,人口最密集,物产最丰富的地区,大宗的货物和人口需要流动。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古代的道路修筑和车辆制造水平,不足以支撑海量货物的运输。

如果一个民夫靠肩扛一袋50斤重的小麦,从南京汴梁走到中都,路程大约30天。以每天最少食用1斤半小麦来算,到达中都以后这袋50斤的粮食只剩下5斤。那么用骡马车运行不行呢?按一匹骡马每天食用15斤草料保持基本体能来算,那么还需要额外携带450斤草料,这样的运输成本和效率是无法承受的。

那么我们的华夏先祖,是如何维持住一个广袤国家,亿万人民的统治呢?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利用河流航运,水路船运载货量大,方便快捷,成本很低,而古中国恰恰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河流网。

但是中国的河流大部分是东西走向的,如果要南北方向运输,就要通过人工河渠把这些河流沟通起来,才能形成庞大的水路交通网。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京杭大运河,大致是现在京沪铁路沿线。

从春秋时代的吴国开始,中国人沟通南北方水系的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到隋朝,文帝、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修建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渭水几大水系连成一体,初步建立了覆盖整个华夏文明地区的水运网。

这是后来的古中国通过一个中心城市,就可以控制整个远东大陆的根本原因。如果都城是国家的大脑,那么大运河就是国家的脊椎,她的神经元伸展到全中国的各个城邑乡村。

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是大运河在河朔地区航段的称谓。大致分为两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今新乡、汲县、滑县、内黄(以上属今河南省)、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以上属今河北)、武城、德州(以上属今山东)、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以上属今河北),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境)。

据载全长1900多里。深度多少,虽不见文字,但大体上说,与通济渠相当,因为它也是一条可通巨型龙舟的运河。

金代的永济渠被称为御河。随着整个华夏文明中心的东移,金代的中都已经坐落在华北平原东部的现北京地区。所以,隋唐时代永济渠北段的河段逐步荒废了,运河到天津地区的海河之后,再沟通潞水就可以直达通州港。

而当时的通州,离中都城只有50里。虽然辽金时代有过几次不成功的沟通中都和通州水路的尝试,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50里的路程,在平原地带已经不是难题,即使是陆路转运,也不是什么大麻烦。

有了这条战略运输通道,金人可以把从淮北一直到河北广阔地区的人力物力集中到中都,这才是强有力统治的基础。而巴根台破坏的,恰恰是金国至关重要的水路枢纽,这正是他的关节七寸。如果不迅速摆脱这个局面,金国朝廷会被逐步窒息而死。

现在,金国大名统军司的统帅蒲察七斤,就是沿着御河从大名府穿过景州,到达清州城。3万大军,和数百艘粮船,使得冷清多日的会川港喧闹起来。清州官员已经被蒙古人的大肆破坏、暗杀吓破了胆,现在终于盼来救兵了。

蒲察七斤是现在金国朝廷不多的可以信赖的老将了。他是世袭的谋克,泰和6年,因为在清口之战大败宋军,攻克淮阴,进围楚州有功,升任大名统军使。

他一直是金军在南线与宋军对峙的主要人物,一旦大名军北上,那么两淮与宋军对峙的金军就没有了后援,大名府空虚。一旦发生宋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朝廷现在实在是抽不出兵力,只能动用他了。实指望蒲察七斤迅速平定霸州的叛乱,打通河道,再迅速回师宋金前线。

蒲察的一位姑母,是金章宗皇帝在太子府时的元配夫人,不过早逝。蒲察七斤的一生,没有像后来的章宗皇帝宠妃李后家人一样,不但没有沾一点皇亲的便宜,反而因为武夫出身,吃过不少亏。章宗皇帝是个十分推崇汉化的皇帝,女真人开始以舞文弄墨,考取进士为荣,以世袭的猛安谋克官职为耻,很多要紧职位也非进士不能做。

比如19路转运使,掌握着各个地方的钱粮漕运,是地方上最为要紧的职位。得到这个职位,就意味着进尚书省,进而成为宰相不远了。可是这个职位现在已经非进士出身不可,他一个武夫,今生是没有指望了。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女真人彻底汉化以后,已经没有了百年前崛起时候的血性,军中游惰,军前怠慢,畏敌如虎。以至于他部下大部分是靠不住的契丹军,汉军部队,还有东北的奚族、渤海族等杂胡组成的乣军。这些人未必善战,而且心思庞杂,难以信任。可是他的部下女真部队太少,不用他们又能怎么办?

此次出兵霸州,又是一番大风波。尚书省严辞催促,皇帝诏旨急切,可是他手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皇帝不差饿兵,部下不干啊。好容易筹集到了8千石军粮,可支持军中20天食用。可是没钱啊,大名路转运使居然送来了80车交钞!现在纸钞比废纸还不如,1万贯纸钞才能买一个烧饼,哪个兵也不要这些废纸啊。

若不是他许以军功,答应部下在霸州任意抢掠,又以军法相威胁,这次出兵还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呢。现在的大金朝,这是怎么了?蒲察七斤百思不得其解。他年轻那会儿做低级武官的时候,在漠北草原肆意驰骋抢掠,赶得鞑靼人如犬羊一般。他才不信什么鞑靼人多么厉害呢,现在倒好,到处流传着歌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

耻辱啊!什么鞑靼人善战无敌,分明是畏怯不敢战的托词。此次北上又让人恼火,不过是小小州县叛乱,中都大兵一到,那些拿着锄头的农民还不烟消云散?非要让自己率数万大军长驱数百里凑这个热闹,靡费军饷不说,宋人打过来怎么办?河南不要了?汴京不要了?

尚书省都是些什么糊涂人啊。对卫绍王,他也是从心里烦透了,国家就坏在这个昏君手里,宣宗皇帝虽然奢靡不堪,但还算是英明。这卫绍王完颜永济,就是一个纯粹的糊涂虫!

清州刺史和通判、司军已经被蒙古人刺杀,至今无人接替。同知王璟率领会川县令、县丞,州里的签判、知法和几个不入流的司吏、孔目前来会川港迎接大军。诏旨蒲察七斤兼任行台尚书,对河北东路军政民政有最高指挥权,就是他们的上官了。

王璟一见到蒲察七斤就抢步上前,满脸苦笑的说道:“终于把蒲察大人盼来了,清州可就有救了,我代清州数十万百姓谢过大人救援之恩。”说罢一揖到地,行了个大礼。

蒲察七斤一脸不屑的看着眼前这些州县官员,一脸惶恐,狼狈不堪,哪里像朝廷官员的样子。霸州还在百里之外呢,就吓成这样,指望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蠢货安邦定国?那才真是瞎了眼了。他耐着性子说道:

“王大人不必多礼,我大军一到贼寇必然灰飞烟灭。只是我军远道而来,舟车劳顿,需要有个扎营的所在,就烦劳诸位了。”

王璟心中冷笑,就凭你个粗蠢武人,能对付的了那些神出鬼没的鞑子?还灰飞烟灭?你就做梦吧,有你的苦头吃呐。

面上,他却满脸堆笑的说道:“那是自然。州里已经在城西清理出一片空地,供大军扎营。城中缙绅官员献纳了20口猪,50头羊,交钞5万贯犒劳将士,还请将军收下。”

蒲察七斤一摆手,回身命亲卫接洽地方上的犒赏。然后说道:“罢了。我将士远来劳苦,需要在清州休整2日再行进兵。我军粮饷匮乏,都是为皇上办差,这2日州里还是要措置粮秣,让前方将士无忧才是。”

王璟几乎要哭出来了,他说道:“还是先进城再说吧,我已经把刺史府扫洒齐整,安顿大人和部下人等。另准备了一席薄酒,为大人洗尘。粮饷的事情,我们再慢慢商议。”

蒲察七斤只好上马,带着500骑兵亲军随王璟等一干人进城。王璟策马在蒲察七斤半个马头身后,喋喋不休的说道:

“自从开春以来,青黄不接,又遭了水灾,州里县里连赈济粮都没有。水还没有退,鞑子就来了,躲在暗处又烧又杀,连刺史大人都被杀。就连这会川码头都被炸过,码头上的粮仓也被烧毁。现在大军能停靠码头,还是卑职调集民力临时修缮的。

东路都转运使刚刚被刺杀,路里也无人调拨粮草。清州百姓苦啊,就连种子粮都匮乏。新任刺史到现在还无人接替,州里早已人心惶惶,乱成一团了。这粮饷恳请大人宽限些时日,若是强行勒逼,再激起了民变我们都不好收场啊。”

蒲察七斤面无表情的听着,一声不吭,前方的清州城,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王璟的喋喋不休不出他所料。但是这个软弱的家伙不值得信任,为什么刺史死了,通判也死了,唯独他活着?得盯紧这个王璟,谁知道他肚子里藏着什么。

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第七十三章 参拜之争第十三章 佩斯之乱第十三章 青牛白马第九章 天下无敌第三十六章 顽强防御第一章 拖雷监国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十三章 风雪救援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二十七章 草原盛会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四十七章 祸从天降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二十七章 产业规划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四十四章 林中激战第七十一章 惨烈大捷第五十章 独闯龙潭第四十五章 以战代练第二十六章 决战野狐第六十七章 一个弩兵第三十九章 血腥报复第二十六章 心中有魔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三十章 命里无缘第九十七章 悬崖边缘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一百零三章 心灵重创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三十二章 威服群雄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一百零一章 战术空军第四十四章 潍州李三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五十四章 戒心重重第十五章 城市之光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五十一章 捣毁蜀口第十八章 生而何欢第二十四章 内政繁多第八十九章 归家路长第三十九章 攻坚利器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七十三章 三虎争食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五十四章 工业动力第五十三章 岗位培训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十五章 征途陷阱第三十七章 开局不利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二十六章 心中有魔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动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一章 闪击西俄第六十九章 形势突变第五十章 契约工人第五十七章 堤下蚁穴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七十八章 巴特尔级第二十一章 安定后方第五章 亚洲尽头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二十六章 决战野狐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二十四章 炮舰外交第三十章 军队建设第九十章 定点清除第六十一章 奔向河口第二十二章 沿河商业第一章 荒村野店第七十三章 内部瓦解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一百零五章 路在何方第九十五章 幸福短暂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四十六章 摧毁河防第七十七章 总有麻烦第四十四章 潍州李三第六章 一盘散沙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十五章 征途陷阱第六十八章 老兵之憾第四十八章 人才资源第九十六章 再度出山第二十四章 索道惊魂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乡第二十五章 城下之盟第二十四章 经济地带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六十七章 战友情深第三十五章 艰难团结
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第七十三章 参拜之争第十三章 佩斯之乱第十三章 青牛白马第九章 天下无敌第三十六章 顽强防御第一章 拖雷监国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十三章 风雪救援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二十七章 草原盛会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四十七章 祸从天降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二十七章 产业规划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四十四章 林中激战第七十一章 惨烈大捷第五十章 独闯龙潭第四十五章 以战代练第二十六章 决战野狐第六十七章 一个弩兵第三十九章 血腥报复第二十六章 心中有魔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三十章 命里无缘第九十七章 悬崖边缘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一百零三章 心灵重创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三十二章 威服群雄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一百零一章 战术空军第四十四章 潍州李三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五十四章 戒心重重第十五章 城市之光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五十一章 捣毁蜀口第十八章 生而何欢第二十四章 内政繁多第八十九章 归家路长第三十九章 攻坚利器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七十三章 三虎争食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五十四章 工业动力第五十三章 岗位培训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变第十五章 征途陷阱第三十七章 开局不利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二十六章 心中有魔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动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一章 闪击西俄第六十九章 形势突变第五十章 契约工人第五十七章 堤下蚁穴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七十八章 巴特尔级第二十一章 安定后方第五章 亚洲尽头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二十六章 决战野狐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二十四章 炮舰外交第三十章 军队建设第九十章 定点清除第六十一章 奔向河口第二十二章 沿河商业第一章 荒村野店第七十三章 内部瓦解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一百零五章 路在何方第九十五章 幸福短暂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四十六章 摧毁河防第七十七章 总有麻烦第四十四章 潍州李三第六章 一盘散沙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十五章 征途陷阱第六十八章 老兵之憾第四十八章 人才资源第九十六章 再度出山第二十四章 索道惊魂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乡第二十五章 城下之盟第二十四章 经济地带第八十章 兀良哈台第六十七章 战友情深第三十五章 艰难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