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决战将临

主将亲自登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几番攻城,甚至已经有士卒登上了城池。

但无奈李光弼实在了得,一座阌乡城硬是叫他经营地宛如铁桶,虽然孙孝哲威胁到了城防,但始终未能真正地占领阌乡城。

“陛下,看如今的形势,如果李光弼再无新招的话,今日晚间孙将军拿下阌乡城应该不是难事。”正午将近,安禄山的谋主高尚出现在了亲自督战的安禄山身旁,对安禄山道。

高尚和孙孝哲同为安禄山心腹,孙孝哲早些时候也托付过高尚此事,眼看着午时将近,高尚这么说也是有为孙孝哲开罪的意思。

高尚在安禄山眼中的地位不同于孙孝哲,要比孙孝哲重要上许多。

安禄山看着城上的形势,倒也乐得卖孙高尚这个面子,于是点了点头道:“孙孝哲虽是良将,但任需敲打,你派人告诉孙孝哲,朕再宽限他半日时间,到了今晚,朕那么拿城,要么拿头。”

“诺。”

高尚应了一声,便准备上前传旨,可还没等他离去,一个燕军的斥候骑着快马赶了过来。

斥候来到安禄山的马前,跪拜道:“启禀陛下,唐军马璘正率骑兵五万自平阴赶来,据此不足百里。”

“什么!”安禄山听到斥候的话,一下子竟没有反应过来,惊讶地叫了出来。

安禄山围攻阌乡,这个时候李瑁应该在围城洛阳才对,为何马璘会在这个时候西进,难道马璘是准备靠着这五万人马和他一决高低吗?那他也未免太看不起河北军了吧。

可若是西进的不止马璘这区区五万人马,还有李瑁的十万主力,那他的处境就非常难堪了。

“现在可有从洛阳传来的消息?难道安庆绪没有任何书信传来吗?”现在安禄山需要确定的是现在洛阳的归属。

若是洛阳仍在安庆绪的手中,那马璘这支偏师的袭扰便无关痛痒,派军挡住便是,可若是洛阳已经落在了李瑁的手中,马璘这就不是简单的袭扰了,而是李瑁要与他决战的前兆,他要面对的就不是马璘的五万人马,而是李瑁倾巢而出的剑南主力。

斥候显然是被安禄山的反应惊到了,楞了片刻才畏畏缩缩道:“眼下晋王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据我等打探而来的消息,洛阳已经丢了,晋王也不知所踪。”

安禄山听了斥候的回报,怒极反笑,似是自言自语道:“洛阳丢了,晋王不知所踪,好,好得很,难不成安庆绪也准备学尹子奇,兵败潜逃吗?”

安禄山恨恨地说完,竟猛然挥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斩下的斥候的脑袋。

斥候何罪?众人想过安禄山会动怒,但没想到他会暴怒杀人,众人都惊骇地看着安禄山。

安禄山一脸平淡地指着斥候的尸体道:“此人想必是李瑁派来的奸细,专门扰乱世听的,洛阳乃是我大燕国都,岂会有失,速速将他处理掉。”

高尚听到安禄山的话,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李瑁大军破了洛阳,已经开始西进,这个消息一旦被传了开来,势必极大地打击燕军的士气,决战未打就先输了一半。

这也是形势所逼,只是可怜了这个尽职尽责的斥候。

“陛下,以眼下的形势,需得有所舍弃了。”高尚走到安禄山的身旁,对安禄山道。

如今阌乡城未下,李瑁大军已经降至,若是这个时候再强攻阌乡,很可能被李瑁率军封堵于此,最后前后受敌。

安禄山恨恨道:“朕还有的选吗?李瑁率剑南主力来此,这一战避不了了。”

李瑁的十余万剑南精锐不似朝廷兵马那般孱弱,想要胜之绝非易事,安禄山此前一直有意规避与李瑁正面决战,为的就是通过打通关中和河北的地盘,取得地利上的优势,但无奈洛阳守的时间太短,没有给安禄山足够的时间,他现在已经没了更好的选择。

不过剑南军虽是精锐,但河北军尚有十二万,戎马半生的安禄山却也没有怕了李瑁的意思。

安禄山当机立断道:“传来下去,让孙孝哲退下来,率本部人马留在阌乡城外搭寨守住李光弼,其余人等全力备战李瑁的剑南主力。”

当安禄山的意思传到孙孝哲耳中时,孙孝哲几乎气地昏了过去。

三万本部人马,俱是跟随他数年的老卒,前后死伤一万余,他自己也以命相博,还带了伤,这才看到了攻城的希望,可如今安禄山一句话,竟要他前功尽弃,率军转攻为守。

孙孝哲自然不愿,但无奈他如何争取安禄山都不为所动。因为安禄山很清楚,若是此时再不计一切代价攻城,待到马璘的前锋杀至,河北军很可能会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安禄山统兵数十年,这些东西自然还是能够取舍的。

安禄山已经下了严令,纵然孙孝哲再不甘,也只能退了下来,在阌乡城外安营扎寨,与城中的李光弼对峙。

安禄山这边已经忙得人仰马翻,正在往洛阳赶往虢郡的李瑁心里也不轻松。

自打安禄山叛乱以来,李瑁虽然和叛军交手多次,但真正的范阳铁骑,这还是第一次。

如今的中原局势虽有利于他,但安禄山的十万铁骑还是一块硬骨头,很难去取巧,还是需要他硬着头皮啃下来的。

如今在河南一带,李瑁所属的军队人数自然是远远多于安禄山的,算上他自剑南带出来的十余万边军,宛城投降的五万胡军,还有新近俘虏和招募的新军,李瑁麾下士卒已经在二十五万上下,但此战真正能够参与此战的却不足十五万。

这种关系到天下气运的大战,首鼠两端的胡军李瑁自然是不敢用的,再除去驻守洛阳,攻取虎牢和孟津的士卒,李瑁西进真正带来的不过十三万人,算不得多大的人数优势,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此战关系中原归属,此战若胜,黄河以南定矣。”李瑁行于前阵,看着身后绵延十数里的剑南军,轻声感叹道。

李泌和李瑁君臣十余年,相交甚笃,李瑁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透过李瑁的神情,李泌已经感觉到了李瑁心中的重担。

此战李瑁必须要胜,万万输不得。

若是胜了,区区关中数万禁军不过只是摆设,数日可平,李瑁便将君临天下,靖平海内;可若是败了,李瑁积攒十年的家底便会损失大半,失去入主关中的机会,届时各方势力均衡不一,天下必将四分五裂,李瑁再想收拾山河,至少再需要十年的时间。

“殿下放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殿下此战负天下万民之望,大唐百年国运,必当有胜无败。”李泌看着李瑁,笃定地回道。

第五十一章 寿国公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谣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潼关战起第二十章 定南诏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八章 靖王纳妃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章 益州商会第八章 南诏秘闻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十二章 斩将第四十章 张天师第四十一章 用计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三十七章 皇帝驾崩第三十九章 所谓世家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六章 名将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八章 瑛娘第十二章 设伏飞虹谷第三十一章 粮价第十九章 决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三十一章 风起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七章 所谓妙人第二章 坦罗斯之败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十一章 责罚第二十四章 凉州第四十九章 桀骜的安禄山第四十七章 清儿产子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第二十三章 银矿第四章 结盟第四十四章 春日游园第十五章 官学第四十章 潼关战起第四十三章 破关第六章 请帖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章 美人玉环第一章 玉环有喜第一章 杨安之争第二十四章 蛰伏第十一章 盘算第十五章 官学第六十章 香花献策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十章 阻挠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四十一章 收为己用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三十章 无情亦有情第二章 酒入愁肠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四十三章 华清春色第四十章 张天师第十三章 圈套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八章 风云汇中州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七章 清儿产子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章 定南诏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三十八章 小园梅精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二十二章 八姐乔迁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亲第四章 皇后密会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九章 剑舞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三章 再露峥嵘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
第五十一章 寿国公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四章 谣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潼关战起第二十章 定南诏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五十四章 浪穹诏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八章 靖王纳妃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章 益州商会第八章 南诏秘闻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十二章 斩将第四十章 张天师第四十一章 用计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三十七章 皇帝驾崩第三十九章 所谓世家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六章 名将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八章 瑛娘第十二章 设伏飞虹谷第三十一章 粮价第十九章 决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三十一章 风起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七章 所谓妙人第二章 坦罗斯之败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十一章 责罚第二十四章 凉州第四十九章 桀骜的安禄山第四十七章 清儿产子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第二十三章 银矿第四章 结盟第四十四章 春日游园第十五章 官学第四十章 潼关战起第四十三章 破关第六章 请帖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章 美人玉环第一章 玉环有喜第一章 杨安之争第二十四章 蛰伏第十一章 盘算第十五章 官学第六十章 香花献策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十章 阻挠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四十一章 收为己用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三十章 无情亦有情第二章 酒入愁肠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四十三章 华清春色第四十章 张天师第十三章 圈套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八章 风云汇中州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七章 清儿产子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章 定南诏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三十八章 小园梅精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二十二章 八姐乔迁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亲第四章 皇后密会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九章 剑舞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帝欲亲征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三章 再露峥嵘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