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谈笑浮云间】

三年来我拿起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无邪的。改变他们善良本性的是外物,要让天下和睦,无战乱,无苦难,就必须解决外物对人本身的影响。然而要抵制外物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做到自身的修养,达到无我之境,只有达到了无我境,方能达到无物之境。无物,则无权无利,无邪欲无邪念。无物之外则是有物,有天下,有苍生。有善欲有善念。

三年来,师傅仿若一下老了三十岁。他老苦心传授于我真理,可谓倾尽所有心血。

这天,师傅把我叫到了天台峰,他问我道:“子虚,你现在可明因果?”

我记得三年前我同师傅首次争辩的便是因果,我回答师傅:“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因果循环,无始无终。恶因需以善果结;今世之因便由来世之果结;今世之善因所结之恶果,得来的便是来世的一世长安。世间万物的因果皆自在轮回。”

师傅频频点头,然后又问我道:“那何为生死?”

我回答师傅道:“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天下芸芸,其生的过程即为死的过程,而死的过程便是遗忘的过程,遗忘便是放下,放下便是拿起。”

师傅满意的点了点头补充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然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便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万法皆生,皆系缘份,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师傅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又叫我的俗名说道:“长安,三年来,为师深感你佛心缘深,佛法或不点自通,或一点即通。但你虽理尽禅机,却不能理清佛心。千万要记住为师的这句话:该拿起的,便勇敢去拿起,该放下的,便果断去放下,无论轻重,无论先后。”

“师傅,我还要拿起什么?放下什么?”我不解的问道。

“你下山去寻找你想要的答案吧。”接着师傅取下我脖子上的玉佩说道:“这玉佩来九华山已经三年了。长安,你了解它吗?”

我如实回答了师傅“这是江湖传说中的武林火玉,家父笔记中写道:得火玉者,得武林。”

师傅平静的说:“这块玉佩不仅仅牵涉武林。你要谨慎保管,切不要落入恶人手中,否则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我忙问:“师傅知道此玉佩的渊源吗?”

师傅轻轻的笑了笑,道:“任何事物的渊源最后皆将水落石出,只要你愿意去寻找这个缘。”师傅从容的道:“是时候了,为师也要启程了!”

我忙问:“师傅去哪里?”

师傅最后一次回答我的是:“心去哪里,身就去哪里……”

智空法师,今年一百零三岁,我跟了师傅三年,这三年仿佛我经过了师傅的前一百年的心路沧桑。我不能完全的理解师傅说的放下和拿起。他是让我放下个人,拿起苍生?

我深知世间疾苦,我一心只想着要去化解世间的恩怨,解脱世人。其实最开始的开始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解脱,我一直强求自己放下!放下,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已经放下了。

师傅走后,子无师兄和我召集全寺僧众,为师父举行法事,我亲自为师傅诵经。此后,我打算在天台峰为师傅苦行修守三年,寺庙就由子无师兄接管了。

这天,小滑头觉明找我说:“长安,你的佛法练得怎样了?”

“阿弥陀佛……”我习惯了每说一句话都要带一个阿弥陀佛。

“唉,你又来了!方丈教你的佛法就是阿弥陀佛吗?”觉明不耐烦的道。

“佛法藏于心,遇苦难则流于行。”我对觉明道。

“唉,无聊,我不懂!看棍!”觉明就是急性子。举起棍子就向我打来,想必是要逼我出手,试探我的武功。

我对之不动于衷,达摩棍干脆的打在了我的肩膀上。

“长安,你为什么不还手啊!方丈到底有没有教你佛法!?”觉明急问,“你学不会佛法怎么报仇!怎么去找九月!?”

九月……报仇……放下?拿起?我心里不停的纠葛,这几个词如同刀片一般在我心中绞盘。我想了很久最后平静的对觉明说,“我要在天台峰禁修为师傅守灵三年,三年后,我给你答案。”说完我就走开了。

“三年!?又是三年?”觉明见我,很无奈,“好,三年,我再给你三年!三年后你再学不会佛法,我就……我就用棍法揍你!”觉明说着便举起木棍来,哪知木棍突然四分五裂了……

天台峰,云海翻腾,每日我看其往来浮沉,升降有律。我每天喝露水,吃野菜,打坐,诵经,强身,健体……循环往复。

我诵禅简,背佛经,翻经卷,念浮屠,数佛珠,却始终有一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不断地翻涌。九月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我诵经时的口误中,打坐时的禅梦里。我悟尽了千万佛理,参破了万千禅机,却无论如何都参不破、悟不透一个九月。

我无法理解师傅所说的:该拿起的便勇敢去拿起,该放下的便果断去放下,无论轻重,无论先后。

……

种一棵菩提,守一朵莲花。

等一个秋天一个九月。

摇经筒数佛珠,

为何理不清,读不懂,剪不断,别离。

敲一生佛钟,念一生浮屠。

许一世飘零一世长安。

诵禅简翻经卷,

为何看不穿,悟不透,参不破,红尘。

爱别离,红颜知己稀,求不得;

怨长久,愁恨相思聚,放不下。

江湖风云散却清,步武林峰巅。

望尽来路,不尽归途。

……

突然有一天,在我打坐诵经时,一只小老鼠躲在我的身后,这只小老鼠对我有些许怯意,久久不敢靠近我。为了不吓跑它,我继续敲木鱼,诵禅经。那小老鼠见我只知诵经,便放松了警惕,大胆的靠了过来,见我闭着眼睛,便爬上灯台,来吃里面的灯油。可是灯还燃着火,那小老鼠尝试了几次都不能接近灯芯。这时我,睁开眼睛,小老鼠迅速的逃开了。我将灯火吹灭后继续诵经,果然那小老鼠又回来了,这次它成功的吃到了灯油。

就这样,这只小老鼠每天都按时来吃灯油,它晚上把油吃光,白天我就去山上采油桐续上。更有趣的是,这小东西还喜欢听我诵经常常神往于禅诵之中,久久不肯离去!它不走我也不舍得起身,直到它看到我在打瞌睡了,便自行离开了。

它带给了我苦行中的一丝慰藉,每天它都会依偎在我的僧袍上,听我诵经。等我诵完后,便起身离开,带走些油去。我见这小老鼠这么有灵性,我便每日抽空,跟它讲禅,缘巧的是,小老鼠很喜欢听,每每听到欢喜雀跃,忘我翻滚。

我也问过它:“小老鼠,你的家人呢?”它隐约传达我,它也没有家人,如此我们便成了朝夕相处的好友。

正所谓我生久是无家客,莫谈行程归不归。如此日复一日,小老鼠一天天长大。

冬天快到了。我对它说:“如果你不介意,冬天就到我这里来住下,到了春天再搬回去。”

小老鼠果然听得懂我的话,我和它一起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一年过去了,正是一年春好时,这天我诵完经问小老鼠道:“小鼠,你每日都来听我诵经讲禅,不知你是否有意入我佛门呢?这样我也赐你一个法号,可好?”

小老鼠听了似乎犹豫了一下,对我对立着,似乎想说什么,我屈身伏耳去听。他爬上我的头琢磨了一会,我便懂了。

我笑着说:“你入佛门,就不给你剃度了。”

小老鼠顿时舒心,点头同意了。一开始或许它是担心自己如果当了光头老鼠,会难看成什么样吧。

我又对它说:“你入我寺,时间最晚,又最小,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小滑头是觉字辈,那你就取‘了’字辈吧!”

我想了一会,心说,“了”什么好呢?了字无臂,明也;了了乾坤,心清心明;悟空一真,了却俗尘……我突然顿悟道:“你看,今后我就叫你‘了了’可好?”

它仿佛很喜欢这个名字,围着我转了好几圈。

就这样,每天我们一起进食,一起打坐,了了也成了我第一个听众,或许也是唯一一个了。

时间一晃又是三年,了了已经长成了大老鼠了,它的毛发褪变成棕色,很光泽。不知是听了我三年佛经的影响还是它自己觉悟高,了了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的。吃灯油前还要在佛祖面前作揖一会才开吃。

三年了,也正好是三年,我出来寺内风景变了,当今天下也变了。

会昌五年,唐武宗李瀍执政时期。武宗听信道士赵归真之言,发布一系列的灭佛法令,全国发起了大规模拆毁佛寺和强迫僧尼还俗的毁佛运动,自然九华山也不能幸免。

天下风云剧变,朝廷江湖左道干政,藩镇跋扈,朋党之争;武林门派势力群起,道教兴然,武当雄起呈号令江湖独步武林之势。

我出禁下山时,小滑头已经在山下等我。

他意气风发的看着我微笑着,喊道:“长安,你终于下山了。三年前,我们没能分出胜负,如今三年后,我们就来见个高下。”自从那次达摩棍被长安内力震碎后,小滑头更加刻苦的练功,三年了也初见锋芒。

我也微笑着,虽同在一座山上,却时隔三年不曾闻面,此次相见犹如重逢失散的故友一样亲切。

小滑头话不多说,迫不及待的提棍掠身而来。

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三十一章【袍泽风吹掣】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三章【辗转复何去】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五章【风雨落青莲】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九章【千里匿君心】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三十章【身隐情未休】第五章【风雨落青莲】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九章【千里匿君心】第二十四章【四海八荒聚】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六章【谈笑浮云间】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六章【谈笑浮云间】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十九章【未待目清明】第三十一章【袍泽风吹掣】第三十二章【更进一杯酒】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十四章【无言足赋解】第二十四章【四海八荒聚】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三十三章【九幽凡尘厚】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三章【辗转复何去】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三十章【身隐情未休】第二章【相执亦流浪】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二章【相执亦流浪】第二十一章【山抚武当旭】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第二十三章【重逢死生友】第十八章【风迷恩怨乱】第二十七章【晨雾分久长】第二十三章【重逢死生友】第二十七章【晨雾分久长】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
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三十一章【袍泽风吹掣】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三章【辗转复何去】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五章【风雨落青莲】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九章【千里匿君心】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三十章【身隐情未休】第五章【风雨落青莲】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九章【千里匿君心】第二十四章【四海八荒聚】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六章【谈笑浮云间】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六章【谈笑浮云间】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一章 【梦醒是何方】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十九章【未待目清明】第三十一章【袍泽风吹掣】第三十二章【更进一杯酒】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十四章【无言足赋解】第二十四章【四海八荒聚】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十七章【浮云江湖散】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三十三章【九幽凡尘厚】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八章【祸玉天地圆】第三章【辗转复何去】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七章【星野空山静】第三十章【身隐情未休】第二章【相执亦流浪】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五章【巫山沧海故】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二十六章【天灯挂月栏】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二章【相执亦流浪】第二十一章【山抚武当旭】第二十五章【身绣青玉案】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三十四章【往事莫回首】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二章【故人眼中隐】第二十八章【醉笑诗酒残】第十六章【惊变烟雨劫】第二十二章【不老长生曲】第三十五章【人生若可待】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第二十三章【重逢死生友】第十八章【风迷恩怨乱】第二十七章【晨雾分久长】第二十三章【重逢死生友】第二十七章【晨雾分久长】第十章【怎辞相依情】第二十章【风尘亦何堪】第四章【指身在他乡】第十三章【流年催情窃】第二十九章【快意洗恩仇】第十一章【迢迢京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