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后唐嘻宗

唐僖宗李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唐朝灭亡的“功劳”有很大一部分要记在唐僖宗的头上,唐朝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就是李儇,后来的昭宗李晔、哀帝李柷不过是在为李儇做垫背的。

李儇既昏且愚,他居然认大太监田令孜做“干爹”,呼为“父”,这便是唐史上有名的“十军阿父”。田令孜本姓陈,蜀人,幼年入宫持役,李儇做皇子时,田令孜就跟着他,关系极亲密,经常同卧同起。等到李儇继位后,田令孜自然跟着发财,拜左神策军中尉,主掌禁军。

皇帝拜太监当干爹,历史上除了汉灵帝刘宏大言不惭高呼“张常侍(太监张让)乃我父”外,估计就是这位李爷了。明英宗也不过称呼大太监王震为“先生”,换成现代话就是老师或师傅,也不如李儇玩的出格。田令孜早就找摸透了李儇的脾性,知道这个皇帝没用,所以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李儇对田令孜言听计从,不敢少忤。

我们都知道宋徽宗赵佶是著名的“足球皇帝”,而李儇则是著名的“马球皇帝”。一般观点认为唐朝的马球运行是由吐蕃传传入的,唐朝民风尚武,马球极受唐朝王公贵族所喜爱,击马球同时也可以锻炼骑马技术,以利于骑兵作战。

唐僖宗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通过打马球的水平来决定剑南西川节度大使人选,结果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打的最出色,李儇大喜,便封陈敬瑄为西川节度使。虽说陈敬瑄球技最好,但陈敬瑄的胜出则很可能是田令孜已经事先决定好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他们本就是蜀人,能回到家乡当官也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或者说给自己留条后路也说不定。

唐朝到了僖宗时,政治极度**,藩镇连年战乱,老百姓活的极端痛苦,真是“皇帝山庄真避暑,百姓仍在热河中”。虽然封建社会的所谓明君贤臣和底层人民依然是对立的关系,但他们知道民间疾苦,减轻人民负担,老百姓在有饭吃的情况下,不会有人去造反。

现在昏君在上,佞臣竖子当道,加上各地军阀多数贪鄙无度,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只有选择暴力对抗,“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其中以在山东爆发的一场起义声势最为浩大。

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十二月,濮州人(今河南鄄城)王仙芝在与朋友尚让、尚君长等人聚众三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揭竿而起,王仙芝登高读起事檄文,指责唐朝“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

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众人激动万状,高呼口号,声势如山摇。提出“平均”的口号,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是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王仙芝大军攻克曹州(今山东)和濮州,唐天平军节度使薛崇听说境内有“贼”,忙率兵来剿,结果被王仙芝揍了个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薛崇逃了。此时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庄寨镇)人黄巢也率领一部人马前来投奔王仙芝。黄巢富有谋略,能文能武,家世豪富,王仙芝自然是“倒履”欢迎。

后世有人戏言,说唐朝和清朝最愚蠢,因为唐朝和清朝在科考中,黜落了两个秀才,从而引出两个中国历史极为著名的人物和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两个大事件:清朝的落第秀才洪秀全屡试不中,一怒之下,成立拜上帝会,在金田发动起义,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唐朝的落第秀才黄巢也是屡试不中,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扯旗造反。

有意思的是,王仙芝和黄巢都是私盐贩子。黄巢祖辈都是盐贩子出身,但由于当时盐政属于官办,垄断经营,所以黄家的盐贩子们肯定只能走黑道,贩卖私盐,听说也赚了大把的银子。

封建时代,商人备受歧视,居四民“士农工商”之末,更何况黄家还是贩私盐的。为了“漂白”自己的“黑道”身份,黄巢决定花钱买点学问,然后参加科举。万一祖坟上冒了青烟,混个进士及第,不比成天提心吊胆的贩私盐光彩?

黄巢的文化水平如何?史称“稍通书记”,可能就是半瓶醋,但这也不错了。于是黄巢就去长安赶考,不知是黄巢的能力差,还是当考官的伸手要钱,反正把黄巢给黜落了。

黄巢失望愤恨之余,写下了一首反诗,这便是著名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已经对朝廷不抱任何希望,所以王仙芝大军一到,黄巢就和王仙芝合为一路,弟兄们一起闯天下,混出个大富贵出来。

这伙强人“横行山东,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在这些人中,有一个来自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的青壮汉子,刚入起义军中,他只是一个普通喽罗兵。后来风云际会,因势成事,叛变黄巢后成为唐朝的方面大员,占据中原广大地区,三十多年后,这个人灭唐建梁,正式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大幕,他就是梁太祖朱温。

当时在山东地面上流传着一句谶语,说是“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指的就是王仙芝起义。客观来说,这句谶语很有煽动性,气势十足,近四百年后,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时,便抄了过来,不过改成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唐朝政府得知山东一带“暴民作乱”,那还了得!必须剿灭这帮“乱匪”,不然大家都得完蛋。唐朝征调河南、山东等五道兵力前往对付王仙芝,由平卢军节度使宋威为“剿匪总指挥”,节制河南诸镇,统一作战。

要说宋威也确实不是吃干饭的,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王仙芝率众来攻沂州(今山东临沂)。唐军与起义军在城下大战,可能是起义军作战经验不足,被唐军击败。好在王仙芝是个聪明人,也许是农民有着善长“游击战”的天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这些游击战略我们听起来好耳熟啊)。

宋威能力不错,但人品太差,为了邀功,宋威欺骗朝廷已经斩杀王仙芝。李儇欢呼:“打球去喽!”百官联翩入贺大捷,李儇下诏解散各道兵马,哪来的回哪去,宋威回到青州继续享福。

可李儇没高兴三天,消息传来,王仙芝根本没有死,而是继续在各地发威,李儇只好诏令各道集兵再战。唐军弟兄们刚回安乐窝,又要去干苦差事,无不痛骂宋威:“妈的!有这么耍人的么?”

王仙芝自知短时间内难以得势,便把部队从山东拉到河南,避开宋威的主力部队,攻击唐朝兵力比较薄弱的河南和山东交界一带。河南地处中原四面通风,进退自如。果然,起义军一路西进,连克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地,锋镝直指洛阳南部门户汝州(今河南临汝)。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起义军攻克汝州,生俘宰相王铎的弟弟、汝州刺史王镣,取得起义以来的重大胜利。汝州一失,东都洛阳便直接暴露在起义军的攻击范围之内,洛阳是唐朝的第二国都,地位类似于明朝永乐以后的南京。汝州失守的噩耗传来,洛阳大震,东都百官蜂拥出逃。

李儇见起义军声势浩大,心里也有些发毛,不知听了谁的主意,决定招安王仙芝。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李儇下旨赦免王仙芝的“罪过”,并许诺封给高官。

王仙芝比猴子还精,他知道现在自己手中的筹码太少,闹的越厉害,自己将来得到的就更多。王仙芝没有去取洛阳,率众攻打郑州,结果吃了一个败仗。又转战湖北,连克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泌阳)、郢州(今湖北钟祥)、复州(今湖北天门)。这年年底,王仙芝决定东向进军。唐军的弟兄们已经领教了王仙芝的厉害,都没敢玩硬的,起义军一到,唐军要么死守,要么逃跑。

起义军又连续攻下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庐州(今安徽合肥)、寿州(今安徽淮南)、舒州(今安徽潜山)等地。王仙芝的势力急骤膨胀。

当王仙芝准备攻打攻蕲州(今湖北蕲春)的时候,因为蕲州刺史裴渥是宰相王铎的门生,所以身为俘虏的王镣便劝王仙芝:“将军虽然神武,但朝廷立国三百年,岂是说破便破?裴渥是家兄门下,仆不才,愿以书报裴渥,让他开门迎入大军,仆再请吾兄奏闻朝廷,许将军大官,将军意如何?”王仙芝这回觉得有资格和朝廷讲条件了,便也想就此收手,捞个肥差使,不比这样四处流荡的强。

王镣写信把情况告诉裴渥,裴渥也不想白白给昏君送死,当然乐从。裴渥开门请进王仙芝,然后上表请朝廷招安王仙芝,王镣也写家信让老哥王镣从中撮合,毕竟自己的性命还在王仙芝手中。

李儇会议群臣:“此事当如何处置?”众人觉得没有必要招降王仙芝,当年庞勋闹翻了江淮,也不过一年就被扑灭了,王仙芝还不如庞勋呢,何必自屈?王铎担心弟弟安危,极力反驳:“贼起二年间,中原深受其祸,至今朝廷都拿这帮草贼没办法,怎么能说不如庞勋?陛下招降王仙芝,赏他个芝麻大的官,就能平定祸乱,划算的买卖,为什么不做?”李儇也被王仙芝给打烦了,耽误了他好多玩马球的时间,巴不得顺坡下驴,便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监察御史,并实授蕲州刺史。

第4章 督政院第30章 驱虎吞狼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1章 风声鹤唳第35章 久违的血腥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122章 钱王第74章 打草惊蛇第54章 最后的斗争第123章 再次回师第83章 惨烈第18章 烈烈辽风(上)第145章 孟知祥第24章 常郢论势第102章 班师回朝第120章 二十万大军伐吴越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16章 疑兵之计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25章 盐神第25章 盐神第35章 久违的血腥第12章 金陵第一钱庄第11章 通文五年第4章 玉娘酒肆第99章 铁骑破阵第99章 铁骑破阵第15章 战后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93章 初战湖州军第146章 后唐第45章 声东击西第95章 老骥伏枥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3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48章 彻底交恶第125章 借刀杀人第84章 马蹄铁第35章 南地财神第43章 泽州第134章 死战不退第158章 南汉刘隐第39章 激将法第157章 头破血流第156章 徐知诰第154章 衮州第73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104章 时光飞逝第71章 为何而死第107章 全军操演第20章 精忠尚武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50章 噩耗传来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22章 风满楼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47章 弱肉强食第15章 暗流涌动第51章 骨肉不可相争第5章 乡野密闻第123章 临死不屈新书预告之财神篇第101章 漳泉平定第80章 民为国之本第162章 一统天下第16章 江宁之伏第4章 南唐变法之军械第24章 大战尾声(下)第82章 要朕礼佛?第123章 临死不屈第141章 王建第40章 宣武军第71章 金陵,朕回来了第30章 禅位第42章 豹子军第29章 新式军训第103章 以牙还牙第22章 风满楼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83章 花灯夜市第16章 江宁之伏第130章 借刀杀人第77章 真正的黄雀第63章 英雄墓冢第167章 长安乱第72章 公孙来辞第121章 吴越国第128章 章 汴梁会第26章 惊宋第84章 浪漫的事第31章 荒芜深山,特种操练第158章 过关第81章 钟太后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91章 金沙渡口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43章 泽州第120章 二十万大军伐吴越第19章 军令如山第124章 中计也!
第4章 督政院第30章 驱虎吞狼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11章 风声鹤唳第35章 久违的血腥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122章 钱王第74章 打草惊蛇第54章 最后的斗争第123章 再次回师第83章 惨烈第18章 烈烈辽风(上)第145章 孟知祥第24章 常郢论势第102章 班师回朝第120章 二十万大军伐吴越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16章 疑兵之计第157章 南唐三帝第25章 盐神第25章 盐神第35章 久违的血腥第12章 金陵第一钱庄第11章 通文五年第4章 玉娘酒肆第99章 铁骑破阵第99章 铁骑破阵第15章 战后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93章 初战湖州军第146章 后唐第45章 声东击西第95章 老骥伏枥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3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48章 彻底交恶第125章 借刀杀人第84章 马蹄铁第35章 南地财神第43章 泽州第134章 死战不退第158章 南汉刘隐第39章 激将法第157章 头破血流第156章 徐知诰第154章 衮州第73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104章 时光飞逝第71章 为何而死第107章 全军操演第20章 精忠尚武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50章 噩耗传来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22章 风满楼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47章 弱肉强食第15章 暗流涌动第51章 骨肉不可相争第5章 乡野密闻第123章 临死不屈新书预告之财神篇第101章 漳泉平定第80章 民为国之本第162章 一统天下第16章 江宁之伏第4章 南唐变法之军械第24章 大战尾声(下)第82章 要朕礼佛?第123章 临死不屈第141章 王建第40章 宣武军第71章 金陵,朕回来了第30章 禅位第42章 豹子军第29章 新式军训第103章 以牙还牙第22章 风满楼第7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二)第83章 花灯夜市第16章 江宁之伏第130章 借刀杀人第77章 真正的黄雀第63章 英雄墓冢第167章 长安乱第72章 公孙来辞第121章 吴越国第128章 章 汴梁会第26章 惊宋第84章 浪漫的事第31章 荒芜深山,特种操练第158章 过关第81章 钟太后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91章 金沙渡口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43章 泽州第120章 二十万大军伐吴越第19章 军令如山第124章 中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