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三)

“你不会闪啊!”丁一收回了腿,没好气地吼道。

“闪啥?你还真能往这里招呼下去?”来者也是一副没好气的臭脸。

丁一冷哼了一声:“收不住怎么办?这哪有个准的!”出腿时背对着对方,真的是不好说能不能收得住。

“你信不过自己?”

“这跟信不信得过有什么关系?慢上一刹那,你该躺下脑震荡了!”

“但我信得过你。”

“去、去,你这什么腔调?我听着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离我远点!”丁一仍然情绪不高。

来者也冷哼了一声,却是道:“你还真没完没了是吧?不怕告诉你,若是刚才你不收腿,我便双手缠住脚踝,纵身而起,绞住腿部,哼,这么些天的巴西地面格斗技,不是白练的,一个十字固,你就受不了了,你就得哭起来了。我到时先放一放手,你要起身之后不服气,我绕到你身后,你知道么?这是什么?”他比划着,“断头台!你就不得不求饶了!”

丁一禁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倒了杯水递给他:“行、行,你最利害,嘴上搏击,天下无敌!你一个皇帝,能有点下限么?”

能让丁一在暴怒之时,还能收住腿的,不外也就是于谦、李贤、商辂、英宗这几个人了。

而能这么跟他无下限贫的,除了英宗,也没有别人了。

英宗一身的白衣素帽,孙太后驾崩,他作为儿子。总是要服丧的。

“你来做什么?让人知道了,那些言官又得说你了。”丁一从门口把凉了的晚饭拿进来。把托盘搁在腿上,将就着就要吃。

英宗看着。却一把将托盘抢了过来。

“冷饭你也要抢?”

“你不能吃。”英宗很郑重地对他说。

丁一就不明白了:“为什么?”

“肴中有肉。”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因为孙太后驾崩了。

皇太后驾崩,大明都要服国孝,一年之内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悼,至少名义是得这样,下面的百姓是否很严格这么遵从,那是另外一回事。

单就丁一的身份来说,他怎么也跑不了的。

这年代守孝,一般来说比较严正的。洪武七年定制,子为父母皆斩衰三年,这期间不能成亲,饮食上不要太过奢侈,最好吃素;出仕当官必然是不行的,已经当官如果没有以丁忧为由辞职,还会被弹劾。有比较苛刻的说法,还说守孝期间不能行夫妻房事。

丁一是义子,但入了玉碟。这封国公也是因着他是国姓爷的关系,所以怎么也得齐衰一年吧?这当口,英宗教他不要吃肉,却是为着他好。免得被言官攻击。

“何必假惺惺,若是当初你刚回来的时节,便是三年我也认了。这时节,临走还要阴我一把。我还讲究个啥?”丁一说着,从英宗上又把托盘拿了回去。

英宗倒没有再扯过来。只是对丁一说道:“朋友的亲长过世了,你这样是不对的。”

他并没有提起丁一是太后义子这一节,正如他从来没有让朱见深管丁一叫三叔一样。

在英宗心里,他看重的不是这个,朋友,贵在相知相重相信。

丁一望着他半晌,终于把那碟肉菜放下,端起碗扒拉起白饭,一边嚼一边说道:“你不去守灵?”

“我听说民间守灵,总有亲戚挚友相陪。”

“陪着打马吊么?”丁一不满地噜嘟了一句,三两口扒完了饭,对英宗说道,“你等我一下。”转身出得去,洗了个澡,这是得避着英宗做,以免他不痛快,这年头,守孝理论上来说,也不洗澡的。这样守着孝,神形枯涸,正是映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来。

换了一身干爽衣衫的丁一入得内来,就对英宗说道:“走吧。”

“去哪?”

“陪你守灵。”

“算了。”英宗摇了摇头,对丁一说道,“我来,是为你那折子。”

丁一盯着他,叹了一口气:“不必说了,太累,我出海去了,莫蕾娜在埃及那边,跟你说过这事的,带几个陆战旅过去,怎么也能打出一块地盘来,我就去那吃软饭好了,还能饿得死么?”

英宗没有说话,从袖袋里掏出来,正是丁一那份折子,三两把撕得粉碎。

“你不信自己?没事,我信你。”

很平淡的语气,英宗说完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去。

“你跟上来做什么?”他向着快步走到身边的丁一问道。

丁一摇了摇头道:“人死为大,我当初也叫过她一声娘的,算了。”

但英宗和丁一所没有料到的,是孙太后并没有这么想着算了,不是死去万事空的。

当丁一入宫陪英宗守灵的第二天,于谦和陈循就找过来了。

随着而来的,还是内阁的阁臣与六部的首领官。

孙太后留下来的那份懿旨,到了这个时候才揭晓,是因为于谦和陈循都明知这份懿旨是一块烫手的火炭,能拖则拖为好,过了头七,终于拖不过去,因为连离京师近的宗亲,听着风声,都派了人来问,太后的旨意,到底是怎么说?

孙太后的旨意,从字面上看,那真是通篇尽是满满的母爱。

不是给予英宗的,是给丁一。

首行是强调的丁一对国家的功绩,然后又说:“一有拓地千里,平海万顷之功,谓勇;经略边陲,赋税不下于江浙,治世有方,谓智;土木堡护驾,千军尽溃而其不退,谓忠;今哀家遇刺,身为盾,手刃獠,谓孝。是故为彰忠孝,岂吝区区王爵?虽为螟蛉,已入玉碟,储君事之以叔,郕王待之以弟,荫封亦足赐郡王哉!”

就是硬要封丁一为郡王,把丁一吹得花儿一样,不封王就跟天下交代不过去一样;最后还不放心,说丁一是她义子,入了玉碟,要还不行,就以荫封好了,还举例,景帝是称丁一为御弟的,现在朱见深也是管丁一叫三叔的,那么,凭什么不封王?就不封王,封个郡王总行吧?

天见可怜,这生不公死不王的铁律,就这么硬生生被孙太后满满的母爱,给绕了过去。

丁一要按这懿旨所说的,按着荫封赐了王,那就得跟大明其他宗室一样,被圈禁。

英宗听着脸色铁青,冷声道:“这时节哪有心思去议这等事?”

“圣上,总是得议的。”礼部那边,却就有尚书石瑁出来,这么呛了一句。

石瑁虽是进士出事,这人说好听是笃实,说难听就是犯“二”,犯二到什么程度?有天上朝英宗叫他,这人“疾出班趋走,欲上右阶,鸿胪寺呼止,方转回御道,跪承旨”一叫他就跑出来,要冲过去英宗面前,被鸿胪寺卿提醒,才回去按程式应答。要是普通人说不懂这些礼仪也罢了,或是小官从没上过殿面圣的,也算了;这位可是礼部尚书,他就管这个的啊,能出这洋相,可见有多二?

这当口连于谦和陈循都不出声,看得出英宗的不快,这位偏偏跑出来接着二,要说他讲得不对还不行,太后懿旨,又不是臣子奏折,皇帝难不成还留中不发么?何况人死为大的习惯在那里,太后懿旨里又说得头头是道,还专门托着于谦和陈循来办这事,这哪能绕得过?

所以他说总是得议,要皇帝给个时候节点,道理不是没有,就是二。

英宗当场就要发作了,还是丁一在边上轻咳了一声道:“臣有本奏。”

看着英宗点了点头,丁一才开口道:“皇帝至孝天下莫有不知,只是皇帝身负大明江山,却不能不视国事,孝之道,重心不重迹,重迹贫家无孝子,以臣愚见,皇帝当守心孝三年,但尾七之后,却还是须视事的。”

这算是满足了士大夫阶层的对于礼制的需求,也同时满足了于谦、陈循这些朝廷大佬的需求,皇帝不上朝廷,这年月又没立宪,首辅也没有丞相的地步,就算于谦把握相权,也没有真如丞相一般,有自己手下衙门办差,很多事还是要跟皇帝通气的,英宗这么一守孝,连接着不上朝,朝廷很多事就办不下来啊。

所以于谦等人当即就附议了,石瑁自然也是附议,只不过这位真心是笃实,退去之前还不忘跟英宗说上一句:“圣上节哀,待尾七之后,臣等再请圣裁。”要是眼光能杀人,大约英宗已把这厮凌迟了。

“你倒好,应了一个尾七,到时怎么议?把你也跟那些宗室一般,找个地方圈着么?”英宗没好气地这么说道。

丁一笑着摇了摇头:“尾七一过,我就为太后驾崩之事,从天津出海,东征倭国,怎么议都好,却不是我能左右的事。”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议,黄河的修缮款项是议不了的,秋来黄河多少都会有问题的,弄不到钱来修补安置民众,就有许多人活不下去。

丁一自然不可能凭空生出钱来,不过幸好,战争总能带来红利。

特别是以丁一为主导的战争。

ps:呼唤一下月票,这不又月底了。。。。

第3章 爪哇(一)第2章 远航(十一)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2章 定埃及(十七)第1章 旧部(三)第4章 新君(十三)丁一的奋斗二十三丁一的奋斗二十六第84章 万事皆备(三)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2章 筚路蓝缕(十)第6章 伤别离(三)第8章 转进(十二)第2章 筚路蓝缕(十三)第1章 旧部(六)第6章 欧洲(十九)第5章 夺门(六)第52章 工欲善其事(二)第82章 雄鸡一唱(十四)第7章 辞京(八)第1章 风吹海不平(十一)第3章 心如铁(十七)第3章 爪哇(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二)第5章 租界(八)第1章 入埃及(二)第32章 幽怀恨无句(二)第2章 远航(十九)第5章 君临(十七)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6章 欧洲(十一)第2章 筚路蓝缕(五)第1章 入埃及(十)第78章 赢取自由身(三)第4章 出印度洋(四)第40章 熟人(二)第63章 工欲善其事(十三)第10章 猎火照狼山(五)第20章 欺主(一)丁一的奋斗十二丁一的奋斗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1章 督广西(二)第92章 天子赐颜色(四)第7章 辞京(十)第4章 万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广西(十四)第48章 寻人(二)第2章 筚路蓝缕(十一)第76章 赢取自由身(一)第30章 或言尧幽囚(三)第82章 雄鸡一唱(八)第6章 伤别离(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2章 远航(二十一)第82章 雄鸡一唱(一)第23章 视死忽如归(一)第1章 入埃及(十九)第106章 天子赐颜色(十八)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七)第5章 君临(十三)第3章 爪哇(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三)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九)第1章 入埃及(十七)第8章 转进(十)第7章 狰狞(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9章 风*流*眼(二十一)第8章 决斗(十九)第3章 立储(十)第3章 永镇广西(十二)完本预告及请假事宜第6章 猎火照狼山(一)第3章 永镇广西(六)第2章 远航(一)第33章 收徒(一)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五)第15章 办事(一)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124章 待从头(七)第45章 角力(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第7章 考较(一)第5章 君临(十一)第84章 虎脱柙(五)第9章 风*流*眼(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四)第4章 新君(十八)第3章 永镇广西(五)第26章 视死忽如归(四)第3章 心如铁(二)第101章 天子赐颜色(十三)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四)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九)第1章 旧部(五)丁一的奋斗三十五第7章 辞京(五)第2章 远航(六)
第3章 爪哇(一)第2章 远航(十一)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2章 定埃及(十七)第1章 旧部(三)第4章 新君(十三)丁一的奋斗二十三丁一的奋斗二十六第84章 万事皆备(三)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2章 筚路蓝缕(十)第6章 伤别离(三)第8章 转进(十二)第2章 筚路蓝缕(十三)第1章 旧部(六)第6章 欧洲(十九)第5章 夺门(六)第52章 工欲善其事(二)第82章 雄鸡一唱(十四)第7章 辞京(八)第1章 风吹海不平(十一)第3章 心如铁(十七)第3章 爪哇(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二)第5章 租界(八)第1章 入埃及(二)第32章 幽怀恨无句(二)第2章 远航(十九)第5章 君临(十七)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6章 欧洲(十一)第2章 筚路蓝缕(五)第1章 入埃及(十)第78章 赢取自由身(三)第4章 出印度洋(四)第40章 熟人(二)第63章 工欲善其事(十三)第10章 猎火照狼山(五)第20章 欺主(一)丁一的奋斗十二丁一的奋斗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1章 督广西(二)第92章 天子赐颜色(四)第7章 辞京(十)第4章 万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广西(十四)第48章 寻人(二)第2章 筚路蓝缕(十一)第76章 赢取自由身(一)第30章 或言尧幽囚(三)第82章 雄鸡一唱(八)第6章 伤别离(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2章 远航(二十一)第82章 雄鸡一唱(一)第23章 视死忽如归(一)第1章 入埃及(十九)第106章 天子赐颜色(十八)第11章 日久见人心(七)第5章 君临(十三)第3章 爪哇(九)第80章 闲游独木桥(十三)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九)第1章 入埃及(十七)第8章 转进(十)第7章 狰狞(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9章 风*流*眼(二十一)第8章 决斗(十九)第3章 立储(十)第3章 永镇广西(十二)完本预告及请假事宜第6章 猎火照狼山(一)第3章 永镇广西(六)第2章 远航(一)第33章 收徒(一)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五)第15章 办事(一)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124章 待从头(七)第45章 角力(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第7章 考较(一)第5章 君临(十一)第84章 虎脱柙(五)第9章 风*流*眼(七)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四)第4章 新君(十八)第3章 永镇广西(五)第26章 视死忽如归(四)第3章 心如铁(二)第101章 天子赐颜色(十三)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四)第10章 依红傍粉怜香玉(九)第1章 旧部(五)丁一的奋斗三十五第7章 辞京(五)第2章 远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