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的食堂里,吃饭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整个学院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单独上课的校舍已经脱离了将军山,搬到山下的平地去了。
那里是大量的初中级学员的教学区,高级学员才能住到山上。
在没有出现高数和复杂的理科学问之前,一年半的时间,足够一批学生学完理科基础知识的。他们只需要完成后世初中的理科知识,而且还不用学习文科和一堆其他的东西。
拔尖的一部分学生才有资格进入高级班,上到将军山里继续深造。而落选下来的人,成了教授山下初中级学员的老师。
这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知识的发展跟技术同步的,在这个时代,要想培养成批后世本科生,根本是不可能的。穷尽朱由检的时间,他也带不出三千个弟子,更出不了七十二贤人。
所以,教育也不可能拔苗助长,整体性的知识提高更是如此。
“皇上,这是丁继兴带的团队最近一年编成的东西。”
理工学院里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那就是教学研究组,组长就是当初那个天天贴身跟着朱由检的丁继兴。
朱由检的面前放着基本书,第一本是《常用字典》,里面收录了三千个常用字,并且已经用最新的音标标注了读音,以及字的意思。
音标的出现的确能加快识字的速度,但是它需要字典的辅助,现在这一环已经闭合上了。
另外几本是初中级“数、理、化”。朱由检随手翻开看了一下,这些课本还很不完善,但是多少已经算是成型了。
“很不错。把这些书当做教材发到各个学校使用吧。”朱由检也没想到丁继兴这么能干,算是帮了大忙了。
完整的教育体系,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后盾。朱由检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了。大明还需要追赶。
就因为没有大量受够足够教育的人,高邢氏手底下几十个工厂只能从熟练工匠中进行招募。如果找的是纯生手,培训上岗的时间会更长,而熟练工匠多少能理解他在干什么。
这个时代不是流水线,也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工人必须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那些说穿越之后找熟练工匠搞研发,以及开作坊就搞流水线的,朱由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现在才是熟练工匠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育也是一个道理,要想流水线式的培养人才,得需要一批熟练的教师,而不是以前的门派互立,各自为战。
他们需要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内容,最后出现统一的标准。只有最后,才挑选出特长生。
这就是后世的教育方法,虽然抹杀了一部分人的天赋,却成就了一个大国所需要的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
朱由检现在的行为规模还不至于影响整个大明,但是他需要一部分人来做出牺牲。
“皇上,教材可以刊印,但是学校老师们的工资却没有着落。”黄宗義作为朱由检的随身秘书,有责任提醒一下朱由检。
“已经几个月没有发俸禄了吧?我知道。”朱由检没有抬头,还是继续翻着课本。
“那我先下去了。”黄宗義后退三步,转身想要离开。
“你说,同样是读书人,为什么有的人不干活却可以拿钱,而有些人干了好事却没有钱呢?”
黄宗義一怔,他知道朱由检是在问他,而且他还知道朱由检说的是什么。
举人和禀生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钱粮,他们完全是被朝廷供养着。而朱由检创办的蒙学,大多数都是有一些贫寒的秀才在担任教员。
所为的“中举会疯”的小说情节,就是因为读书人中了举人之后基本衣食无忧了,标准的“铁饭碗”。
“皇上,您如果把这些人的钱粮取消了,会有很多人闹事的。”黄宗義跟朱由检半年了,对很多事情已经看透了。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朱由检办的事才是他理想中的志向。就比如办教育,这是他曾经萌生过的梦想,只是他无法实现。
“把这钱用在教育上也会有人反对吗?”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问。朝廷的钱粮可以发给一部分个人,但是绝对不能发给整个社会。
读书人拼搏了许多年,就是为了得到这个特权,怎么会舍得放弃?
“既然不能取消钱粮,那就让他们去教书吧。拿了朝廷的钱粮,却什么事也不做,这不可能。
明天给礼部发个呈文:让所有每个月领取钱粮的人,就近到蒙学里当教员去。不愿意去的,取消钱粮资格。”
……
“荒唐,真是荒唐透顶。”
刘宗周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对朱由检新出的政策充满了愤怒。
“自开国以来,太祖为了让读书举子更专心于学问而恩惠天下读书人。现在却被这个无知之人抛弃的干干净净。这让天下举子们如何能安心科举?”
王铎也很气愤,他现在越来越想离开南京了。如今的南京城,貌似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把天下举子的钱粮停了,几万考生将只能抛弃圣贤书,转而为生计奔波。这是我读书人的耻辱啊!老夫将会看到读书人为些许铜臭奔波,真真是有辱斯文。”
“我等应该联名上奏,坚决不从!”
“你我分头行动,要像上次一样,逼朱由检改变主意。”王铎的对朱由检的称呼已经改变了。
几天之后,又复社再一次号召的举子抵制行动终于上演了。
可惜的是这一次来的人没超过一百,而且百姓似乎并不感兴趣凑这个热闹。
对于大多数举子来说,那点区区钱粮根本就吸引不了他们,他们的家境何止这点。何况朱由检也没说一定会取消,只是让他们去教书而已。
百姓之所以不愿意凑这个热闹,是大家并不蠢,甚至从心里认可朱由检的这种做法。
这场矛盾点不燃朱由检和江南读书阶层对立的火药,它的可然度不够。
“怎么样,蒙学里教员们的俸禄解决了吗?”朱由检依旧忙着自己的事。
“绝大部分的举子都不要钱粮了,他们宁愿不去蒙学。”黄宗義没想到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他原本以为举子们会去教书的。
“吃的饱,吃的好。谁会去教一群小孩子呢?”
那点钱粮,还不够某些人的一顿饭钱。举人真正的利益核心是免税和大量投效他们的农户,而不是每个月的钱粮。
“那也不一定,还是有一些举子去了蒙学当教员了。”黄宗義辩解道。
朱由检微微一笑,转过头盯着黄宗義说:“有些人是真的把教书育人当做圣神的理想,而有些人只是借助教育来沽名钓誉而已!”
黄宗義目光一泄,他听懂了朱由检的话里话。
“能教书育人的,还是有真本事的。”黄宗義不愿意改变自己尊师重道的品德,反驳着说。
“学问本事无止尽!过分坚持某种东西可以说是自己的学问,也可以理解为:抬杠!”
“抬杠”这词深深的刺激了黄宗義,他没想到朱由检是这样看待刘宗周的学问的。
“教育是让天下人明白道理,而不是指教别人应该怎么做。如果你认为教育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那就错了。
只有舆论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先让天下人明白事理。不然,舆论只会被人利用。”
黄宗義心里一惊,他也是最近才想着利用教育来起监督作用的。
朱由检当然知道黄宗義的思想构成,但是他的思想是建立在科举制度下的。如同刘宗周他们这次煽动举子的行为一样,很落后。
黄宗義还是受东林人的影响太深,连手段都没脱离东林一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