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外蒙争端

铁路是发展工业的基础,华夏的工业之所以无法迅速的发展起来,和铁路交通不发达也有着关系。

因为如果想要扩大工业规模,就得有足够的原材料开采,同时还得造好了才能运出去,然而铁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

只要能够修出足够多的铁路,华夏各省的资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那就可以充分调动华夏四亿人的劳动力。

通过四年多的建设,西北国防军新组建的铁道兵部队已经将西北数个省份都用铁路连接起来,从陕西西安到甘肃兰州再到新疆迪化,一条铁路大动脉已经修建完成,铁路的修建完成,加上西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赵汉青在夺取了陕西和四川后,又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使得西北脱离工业发展初级阶段,进入工业大爆发阶段。

国防军的铁道兵正在修建从陕西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铁路,以及从青海西宁通往西藏拉萨的铁路,暂时只动工了青海境内的,需要事先修建完成一条通藏的公路。

并且赵汉青把目光也盯到了北边的外蒙地区,从宁夏平凉的铁路修建已经动工,赵汉青熟知历史上,历史上在1921年,这就是今年,2月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华夏北洋驻军撤离库伦,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领下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

3月18日,由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的“蒙古人民军”向驻守外蒙古买卖城(今恰克图)的华夏北洋军队高在田部发起进攻,由于华夏北洋军队麻痹轻敌,被“蒙古人民军”打败。

溃散的华夏北洋军人一部分沿库恰(库伦--恰克图)公路和张库(张家口—库伦)公路返回内地,另一部分北上经俄境回到东北。

从此,华夏的军队就再也没有踏上过外蒙古这块土地!

而且此时的华夏国内正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各派军阀无暇分身,只得坐视外蒙古地区的军事冲突。

苏联红军于于5月25日派兵侵入蒙古,7月6日开入库伦,白俄恩琴被俘。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

北京的徐世昌政府下令命东北的张作霖出兵收复外蒙。但张作霖仅作了敷衍,并没出兵真的出兵外蒙。

到了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北京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这也就是1921年外***的整个过程,但是现在随着赵汉青的到了,极大改变了俄国现在国内的历史进程,白俄势力并没有被俄国红军打败,反而与俄国红军形成了对峙局面,使得赵汉青不敢肯定外***还到底会不会发生。

但不管怎么,这次赵汉青就绝不会让历史重演的,从去年12月份结束了与冯玉祥的战事,并收拢了冯玉祥的部队,重新整编了国防部部队,国防军就一直在休整。

但赵汉青早已蠢蠢欲试,时刻在关注着外蒙古的局势,并把国防军的情报头子柳书惠派往了外蒙地区,以便时刻让赵汉青了解到外蒙古的第一消息。

到了2月11日,外蒙古一片平静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有白俄琴恩的部队攻入库伦,因为现在的白俄军队与西北赵汉青关系密切,是不会出兵外蒙古的。

直到3月18日,才发生由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的“蒙古人民军”成功的偷袭了外蒙古买卖城,此时赵汉青才松了一口气,历史并没有全部改变。

这还是都与历史吻合,但让赵汉青担心的是此时俄国国内局势复杂,苏联红军根本就无力插手外蒙古的战事,没有了苏联红军的支持,那外蒙古还会独立吗?那赵汉青还有理由出兵外蒙古吗?这让赵汉青很苦恼!

赵汉青此时已经没有发兵,他还不清楚历史到底改变了多少,他在等具体的消息,但他却还是已经下令国防军第一军第一师和装甲团时刻做好出击外蒙古的准备。

不过赵汉青只以为俄国会将目光盯上外蒙古,但却忽略了因为历史的改变,此时俄国无力顾及外蒙古,但在外蒙古的东面却又多出了另一支强大的势力——日本人。

因为小日本趁着协约国出兵干涉俄国革命的机会,在俄国远东地区占据了大片的土地,使得小日本获得了一处新的资源来源地。

致使日本国内的工业发展更加迅猛,极大的膨胀了小日本的扩张野心,开始打算对华夏的东北和外蒙古下手,这就是被小日本占据了俄国远东地区造成的恶劣后果。

到了1921年六月份,外蒙古局势再次发生大的变化,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人民军”于蒙古王公大臣产生了利益冲突,形成了对峙。

但最后竟然是日本人出面协调双方的关系,并且允许日本派兵进入外蒙古库伦,帮助外蒙古建国,使得到了7月1日,蒙古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当赵汉青接到柳书惠发回的这一条消息时,也是被惊呆的半天没有说得出话来,他怎样也想不到,自己设计坑坏了俄国人,到头来却让小日本赚大便宜,壮大了实力,转眼小日本就代替俄国人对外蒙古下手了,看来小日本对于土地还是有着疯狂的喜爱呀!

此时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的消息也已经传到华夏内地,一时间引起舆论大哗,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表示坚决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日本对华夏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早就对外蒙古闹独立十分恼火,现在外蒙古真的宣布独立了,而且还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保护之下,使得两人在气愤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无奈,毕竟外***有着日本人的参与,他们想要阻止也感到有心无力。

而东北的张作霖也大骂日本人,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而且他知道日本人不仅在窥窃着外蒙古,更是对东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段时间经常有日本部队闯入东北张作霖的地盘,在试探着他的底线,这次日本参与外蒙古的独立,也让张作霖更加警惕了。

虽然张作霖确实有出兵外蒙古的打算,但现实告诉他这行不通,先不说此时华夏国内军阀的混乱局面,一旦张作霖出兵外蒙,说不好吴佩孚就会趁机出兵东北,到时候东北就要拱手让人了。

再者,这次支持外***的是日本人,自己的部队也打不过日本军队,出兵外蒙古很可能是损兵折将,所以最后张作霖放弃了出兵外蒙古的打算。

而此时掌控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就更不会出兵外蒙了,不仅仅是因为惧怕日本人,主要的是曹锟和吴佩孚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它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无可奈何。

结果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华夏各地军阀没有一人出兵外蒙古,有的只是一封封说的冠冕堂皇的谴责日本人和外***的通电,不管是南方的革命党,还是西南、东北的各地军阀,都是如此。

而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政府发布了也一份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但是如果有心人就会发现,全国军阀都有发表对日本和外***的谴责通电,唯独只有身居西北大地的军阀赵汉青,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和通电。

身为此时国内地盘最广的军阀,赵汉青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这也是赵汉青实力变强后,不可避免的。

一些对赵汉青心存不满的文人和地方军阀就发表评论谴责批评赵汉青对于外***无动于衷的表现,认为他没有一丝的爱国之心,是自私自利的军阀,更有甚者认为赵汉青这是卖国的表现。

南方的革命党更是趁机大肆宣传,说赵汉青这样的行为,就是华夏军阀的真实面目,号召所有的华夏百姓联起手了打倒军阀,建立共和、民众的新民国,借此蛊惑了不少热血的华夏青年男子纷纷加入到了革命党,

外界的风言风语传到赵汉青耳朵里,他只是微微一笑,说道:“自古华夏就不缺这些见风使舵的人,他们是文不能安邦,武也不能定国,还偏偏喜欢自恃清高,想掌控更多的权力,这样的人最可恨!”对于此次革命党的落井下石,赵汉青感到很愤怒。

时间到了7月10日,沉默已久的赵汉青,终于向全华夏发出了一份通电,这份通电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几句话:今倭寇犯我国土,华夏好男儿,当驱逐倭寇,捍卫国土,以死报国,今日我西北边防使赵汉青决心率部讨伐外蒙叛逆,驱逐倭寇,让世人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517章 悲惨的棒子军第178章 齐鲁风雨起第543章 陷入绝境的鬼子舰队第103章 舆论第499章 朝鲜战役(1)第113章 干票大的第281章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第404章 开拓印度市场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蕴第500章 朝鲜战役(2)第243章 目标基隆第251章 潜艇出击第269章 收复台湾(五)第111章 总司令亲至第152章 东征(九)第29章 女子警卫营第292章 时间紧迫第285章 “蝰蛇”丛林特战队第178章 齐鲁风雨起第394章 德国的变化第486章 惨烈第506章 大不列颠空战第514章 平壤会战第115章 日军疯了第65章 通车典礼540第540章第505章 以夷制夷第494章 出击第232章第478章 攻城大战第111章 总司令亲至第2章 不死是万幸第366章 法国人的悲哀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350章 偷袭珍珠港(6)第510章 曙光第357章 石原莞尔第373章 偷袭机场第471章 严峻第398章 丛林血战第334章 夏尔·戴高乐第126章 山县有朋第75章 俄国内战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1章 失败的穿越第210章 重创日军第201章 造势与东北局势第311章 装甲部队第235章 空军的崛起第427章 敌意第417章 危局第200章 结束第398章 丛林血战简介一下民国的建立过程第243章 目标基隆第374章 小胜第566章 惨烈搏杀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555章 鬼子拼命了第228章 未雨绸缪第409章 和犹太人的合作第167章 不破不立第228章 未雨绸缪第421章 将计就计第357章 石原莞尔第508章 德军新行动第84章 组建空军第404章 开拓印度市场第145章 东征(二)第82章 获诺贝尔奖第370章 M1加兰德第460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2)第203章 新宪法第185章 济南攻防战(四)第503章 朝鲜战役(5)第437章 狩猎开始第432章 辉煌战果第142章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第324章 克里姆林宫里的对话(2)第484章 变局第160章 炮击英舰事件(五)第271章 收复台湾(七)第206章 新组政党第299章 三大属国第337章 抢美国的生意第466章 惨胜第56章 疯狂抢地盘第252章 重创“加贺”第206章 新组政党第32章 谨小慎微的陆洪涛第73章 部队换装第338章 采购战机第229章 赵汉青的计划第484章 变局第32章 谨小慎微的陆洪涛第224章 访问美国第251章 潜艇出击第30章 隐蔽行军第11章 与和尚的比武第294章 斩首行动
第517章 悲惨的棒子军第178章 齐鲁风雨起第543章 陷入绝境的鬼子舰队第103章 舆论第499章 朝鲜战役(1)第113章 干票大的第281章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第404章 开拓印度市场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蕴第500章 朝鲜战役(2)第243章 目标基隆第251章 潜艇出击第269章 收复台湾(五)第111章 总司令亲至第152章 东征(九)第29章 女子警卫营第292章 时间紧迫第285章 “蝰蛇”丛林特战队第178章 齐鲁风雨起第394章 德国的变化第486章 惨烈第506章 大不列颠空战第514章 平壤会战第115章 日军疯了第65章 通车典礼540第540章第505章 以夷制夷第494章 出击第232章第478章 攻城大战第111章 总司令亲至第2章 不死是万幸第366章 法国人的悲哀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350章 偷袭珍珠港(6)第510章 曙光第357章 石原莞尔第373章 偷袭机场第471章 严峻第398章 丛林血战第334章 夏尔·戴高乐第126章 山县有朋第75章 俄国内战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1章 失败的穿越第210章 重创日军第201章 造势与东北局势第311章 装甲部队第235章 空军的崛起第427章 敌意第417章 危局第200章 结束第398章 丛林血战简介一下民国的建立过程第243章 目标基隆第374章 小胜第566章 惨烈搏杀第244章 日本的特战队第555章 鬼子拼命了第228章 未雨绸缪第409章 和犹太人的合作第167章 不破不立第228章 未雨绸缪第421章 将计就计第357章 石原莞尔第508章 德军新行动第84章 组建空军第404章 开拓印度市场第145章 东征(二)第82章 获诺贝尔奖第370章 M1加兰德第460章 国防军海军崛起之战(2)第203章 新宪法第185章 济南攻防战(四)第503章 朝鲜战役(5)第437章 狩猎开始第432章 辉煌战果第142章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第324章 克里姆林宫里的对话(2)第484章 变局第160章 炮击英舰事件(五)第271章 收复台湾(七)第206章 新组政党第299章 三大属国第337章 抢美国的生意第466章 惨胜第56章 疯狂抢地盘第252章 重创“加贺”第206章 新组政党第32章 谨小慎微的陆洪涛第73章 部队换装第338章 采购战机第229章 赵汉青的计划第484章 变局第32章 谨小慎微的陆洪涛第224章 访问美国第251章 潜艇出击第30章 隐蔽行军第11章 与和尚的比武第294章 斩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