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吵嘴

腊月二十五,西明全的老婆生了个女儿,别人还不觉得如何,奶奶可是高兴坏了,老人家生了三个儿子,本来在西明全之前有一个女儿,可是没站住,没几天就夭折了。

老太太觉得没有女儿怎么也会有个孙女吧,结果这么些年,三个儿媳妇生一个是小子,生一个是小子,弄的老太太直叹息说她没有闺女命,稀罕别家闺女稀罕的不行,有时候没事就去王三奶奶家抱抱大妮,过把闺女瘾,前几年还认了一个干闺女,可是人家出嫁了,因为离着有二十几里的路程,所以一直没怎么来往。

现在好了,自己家也有孙女了。奶奶忙把自己准备的小衣服小被子给拿过去,还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也捡了一篮子,让西远娘给送去。看着老太太欢喜,家里别人也跟着高兴,大家一致认为家里真应该添个女孩了,不然吃饭时聚到一起,一帮小蛋子,想娇宠个闺女都没有。

所以西明全家这闺女得到西家老老少少一致的喜爱,地位不是一般的高。连西远都放下了对西明全的芥蒂,领着西韦卫成去瞧了瞧,当老婶把小丫头抱给他看的时候还伸手碰了碰她的小脸蛋。

“哥,小不点儿可真丑,像个小猴子似的。”西韦和卫成一边一个拽着哥哥的衣服往家走,西韦不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不点儿是西远给小丫头起的外号,因为她现在看上去的确身体小小,长得也小鼻子小眼儿的。不过这也只是他们私下里叫叫,人家西明全两口子一看家里人对小丫头的热情高涨,说什么都要给孩子取一个好听又富贵的名字,别人给取的一概给否了,气得二婶一个劲儿地跟西远娘嘀咕,说是看不上老三媳妇那个张狂样,不就是个闺女吗,谁又不是不会生!

家里人的高兴没持续几天,就都不大去老三家了。首先老太太就非常郁闷:老三媳妇把她娘给接了来专门伺候月子,人家里里外外一手抓,这边西家谁想帮把手干点啥,老三岳母紧着抢过去,那样子唯恐别人干不好,怕委屈着自己家姑娘,口口声声地这个活应该这么干,那个活应该那么干的,弄的大家都不好伸手,去西明全家倒像是去两姓旁人家一样了。

“我这活了一辈子,自己养了三儿子,还拉扯大好几个孙子,现在倒成啥啥都干不好的了?”老太太气得和老头子叨咕。

“不让你伸手你就不伸呗,能不干活还不好?”老爷子也无奈,只好拿这话来安慰老太太。

“关键她们娘俩要真能干好还成,你没看,把孩子给包的,我都怕把腿给包得长不直溜,以后找婆家不好找。”老太太继续发牢骚。

“你说你多能操心,这刚下生还没满月呢,你连找婆家的事都给想到了?”老爷子也伸手帮老太太往案板上刷浆糊,老人家正在打袼褙。

“那可不得给想想?闺女不像儿子,儿子是往回娶,闺女是往出嫁,嫁的不好以后可不得受罪!”老太太一边把布角往浆糊上粘一边说。

“倒也是这么个理儿。”这一点爷爷倒是赞同,闺女是要到别人家过日子的,人家要是待着不好,一辈子可不就过得不舒心。

“这家伙的,可算是让她来给伺候月子了,连我们这边都不让伸手,就显摆她能哪,这么心疼闺女也没看到给她闺女拿来啥东西,给老三媳妇煮的鸡蛋她娘还跟着吃,可真下得去嘴,这大冬天鸡蛋多贵!”

“你这嘴啊,吃两个就吃两个呗,你说你也叨叨。”

“我叨叨咋地?我干啥不叨叨?咱家给几个小的吃都不舍得,寻思给老三媳妇拿去月子里补补,哪有当娘的跟着一块吃的?那是光吃两个的事儿吗?老大媳妇给拿了六十个鸡蛋,预备让老三媳妇吃一个月的,这才几天啊,我看快下去一半了,谁家有钱也扛不住这么祸害啊!”

“那还跟着坐月子的人吃一样的?”老爷子听着也不乐意了。

“可不是,今儿早晨我过去,娘俩一人一碗红糖水在那滋溜滋溜喝哪,看我进屋了没来得及藏,还跟我说冲多了不舍得扔,冲一碗糖水还能心里没数?”老太太越说越生气。

“就一碗糖水,你也别总瞎寻思了。”老爷子看老太太生气的样子又劝她。

“是一碗糖水的事吗?那红糖还不是老大媳妇给拿去的,说是怕奶水不够,得喝红糖水,跟他大嫂要,人家小远娘也没跟她一样的,就给拿去二斤,人家这可好,跟吃冤大头似的。”

“拿都拿了,你就别叨叨了,老大媳妇不没说啥吗?”

“说啥,老大媳妇能说啥?啥事到你这就人家没说啥嘛,人家没说啥嘛,跟你说点啥事都这么费劲儿!”

“那你说,不这么说能怎么说,那还能过去要回来?”老爷子看老太太跟他发火也忍不住声音高了起来。

“你跟我大声吵吵啥?你说你这辈子就跟我大声嚷嚷地本事,跟你过一辈子遭了一辈子的罪,我这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掌好眼,嫁了你这么个没能耐的。”

“你这还遭罪那?你看看全村从东头往西头数,谁家老太太有你享福,吃的穿的住的,哪样能赶上你?”爷爷气的胡子都一撅一撅的。

“我享福?你可是没忘前几年家里没粮食,天天喝粥都算计的时候了,把咱小儿饿得直哭!我享福?我享福也没享你的福,我享谁的福你心里也不是没个数。”

“嫌弃我没能耐你就别和我过。”老爷子气得用脚直刨炕墙,也不帮老太太刷浆糊了。

“行,我不和你过,我这么些年跟你可是过得够够的了,你愿意哪儿去哪儿去,这家是我大孙子置办的,我跟我大孙子过。”

“娘,爹,你看你俩,这咋还吵起来了?有啥事儿好好说呗。”堂屋里西远娘听着老两口这都要吵着不过了,连忙进屋里解劝。她早都听见了,不过做为儿媳妇没好意思进来插言,如今看老两口越吵越离题,心里觉得又好笑又无奈。

“我倒想好好说,你看看你娘,净讲那歪理。”

“嗯,我那都是歪理,不就说你没本事你不愿意不爱听嘛。”

“是是是,我没本事,我没本事还不行嘛。”

“娘,您可别找我爹别扭了,这眼瞅着要到下晌了,小远他们怎么还没回来啊?”西远娘急忙转移话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提老爷子老太太的心尖尖,他们大孙子。

“可也是啊,是不是算账耽误了,今儿能回来吧?”老太太马上被转移了注意力。

“咋不能回来,小远早晨走的时候说天黑前指正能回来,这不还没到时候嘛。”老爷子也被成功转移了话题。

“哎,两个小的非得跟着去,我就说大冬天的不让去,不得冻个好歹的。”老太太又开始担心西韦和卫成了。

西远今天跟着他爹去聚德楼盘下半年的帐,顺带把孙叶那边的帐也算一下,家里盖房子从孙叶手里借的钱,还有一百二十两没还清。

这半年孙叶那边把聚德楼经营得红红火火,西远跟着也多得了一些分红,除还清了孙叶的钱,还剩下三十两银子。终于不欠债了!西远长舒一口气,尽管知道这些钱早晚能还上,但是他心里也一直惦记着,现在终于可以彻底踏实下来了。

盘完帐,交代了张财过年前后具体事项,西远和他爹领着两个小的去集市上转了一圈。

昨天晚上西韦和卫成一个劲儿的磨哥哥,说什么也要跟着来彦绥城,他们都大半年没来了,正好哥哥要进城,也想跟来。西远对两个弟弟没辙,只好答应了,主要是今年冬天天气太冷,他怕冻着两个小的。

因为还清了家里的外债,西远心里也感到轻松,所以只要卫成和西韦相中的东西,他就毫不犹豫地给买下来,两个孩子尽管跟着哥哥有点撒娇,不过也懂事,买的多是没多少钱的小孩子玩的东西,如果价钱稍微贵点儿,不用大人说啥,他们先张罗不买了。

西明文跟在后面背着个背篓,把两个孩子买的小玩意儿一样一样的装进去,尽管心疼钱,但是家里现在条件好一些了,只要孩子的要求不过分,他也不想太苦着他们。

逛着逛着,父子几个来到一个卖首饰的铺面前,想到自古女人不论老少,均有爱美之心,西远就领着父亲和两个小的走了进去,在铺子里转了转,西远给奶奶挑了一个双如意的银簪子,又让老爹给母亲也挑一个。

西明文想到西远娘自嫁给他,到现在已经十四五年了,金银首饰一样皆无,头上戴的还是西远给买的木簪子,想到媳妇跟自己过日子挺亏得慌,所以没怎么犹豫就开始给选了起来,选了半天,挑了个莲花花苞头型的银簪子,西远让店家把簪子包好,出来又找地方给爷爷买了一个老黄铜的烟袋锅,买完这些,爷几个才打道回府,坐着驴车回莲花村。

回到家,西远把买的簪子和烟袋锅分别给了两位老人家,老两口本来还互不理睬,现在一看大孙子这么孝心,也不再怄气了,奶奶拿着簪子往自己发髻上比划着戴,爷爷拿着烟袋锅反复的稀罕,怎么看怎么爱不释手,他舍不得用,但是也别在腰带上,明儿好跟几个同村的老头儿好好显摆显摆。

“还是我大孙子好,奶呀这心里堵一天了,我们小远一回来就舒坦喽。”

“奶,我和二哥也帮着挑了,是我先看见这个簪子的!”西韦一听奶奶夸哥哥,他也急忙表现。

“嗯,我们两个小儿也孝顺,奶奶有你们哪就知足了。”西韦和卫成听到奶奶也夸他俩了,这才转身把给西阳和西勇买的面具拿给他俩,一个是猴子的,一个是小老虎的。

西阳和西勇一边惊奇地看着,一边急急忙忙地往脑袋上戴,旁边西韦和卫成也把他们自己的戴上,四个小面具人一会儿跑到这个大人前“啊”一声,一会儿跑到那个大人前“啊”一声,这还不过瘾,几个孩子商量商量,趁着家里大人不注意就跑出了院子,他们要去同别的小孩们显摆显摆,后面西远娘一连声地叫也没叫住。

“这几个孩子,眼瞅着要吃饭了。”西远娘无奈道。

“娘,没事,到时候他们就回来了,要不回来我出去找去。”西远道。

旁边西明文把给西远娘的银簪子也拿了出来,西远娘惊喜地用手举着,反复地看。悄声问西明文:“咋还给我也买了?”

“小远让的,说是给你和娘攒私房钱。”西明文老实地回道。

“这样儿可真好看,小远给挑的?”

“不是,我给你挑的,小远说自己媳妇自己负责。”

“说啥呢,你!”西远娘趁着别人不注意打了西明文一下。

“你戴上,戴上我看看好不好看。”西明文怂恿自己媳妇。

“我才不给你看呢。”西远娘脸都红了,急忙把簪子拿到自己屋里,打开柜子放起来。

屋子里,奶奶眯着眼睛反复摸着簪子上的如意图案,摸了半天,又想了下,然后拿出个小布巾,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簪子裹上,下地想把簪子藏到柜子里去。

“奶,你把簪子放柜子里干啥?”西远一看,不解地问道。

“这么贵的东西,可不能戴在脑袋上,看再丢喽。”老太太都问了,这么个簪子,差一点不到一两银子,谁往脑袋上戴这么值钱的东西啊!

“哎呦,我的好奶奶喂,您就戴着吧,这就是个银的,又没多少钱,我买了就是给您戴的,您要不戴我不就白买了嘛。”西远可是真无奈了。

“都快一两银子了,还说没多少钱,这要搁前两年,一个簪子都快够咱家半年的嚼过了。”老太太感叹道。

“您就戴着吧,这不咱家日子过好了嘛,您不念叨着小时候看人家新媳妇戴银簪子眼馋的不得了?”西远想起奶奶给他讲过的老话。

“孩子给你买的你就戴,咋还又藏又掖地?”老爷子一边稀罕烟袋锅一边接话道。

“谁像你,有点啥紧着显摆。”老太太还是把簪子放到了柜子里,“我现在不戴,等过年的时候再戴,咱又不是啥金贵人,平时可不能戴这么好的东西。”

老爷子瞅了大孙子一眼,再没敢搭茬,再说下去老太太又该数落他不会过日子、没能耐了。西远看着爷爷奶奶心里偷着乐。

尽管这么说,等第二天有人来家里坐坐唠嗑的时候,奶奶还是没忍住,一遍又一遍地把大孙子给买的银簪子拿出来给村里婆娘们看,顺带夸夸家里几个孙子懂事又孝顺。

第50章 打架第186章 惠泽第96章 补救第121章 相惜第18章 府城第126章 相处第29章 往事第157章 安慰第162章 思念第138章 情歌第184章 作妖第44章 盖房1第149章 把酒第12章 过年第139章 亲事第11章 二叔第111章 脱险第89章 进城第135章 白发第45章 盖房2第48章 懒病上第58章 小林第53章 生日第177章 两难第176章 别院第32章 后续第143章 聘礼第172章 焦虑第90章 田间第16章 夏天第62章 端午第115章 找寻第120章 相念第44章 盖房1第78章 和离第90章 田间第111章 脱险第94章 郊外第17章 麦收第10章 识字第141章 族长第152章 诊金第17章 麦收第15章 羊奶第29章 往事第18章 府城第168章 过继第125章 梁祝第184章 作妖第127章 相依第92章 西记第3章 归来第23章 打探第172章 焦虑第127章 相依第46章 搬家第140章 日常第4章 赚钱第146章 取经第17章 麦收第176章 别院第70章 威武第8章 回家第50章 打架第84章 大妮第169章 赶考第143章 聘礼第89章 进城第77章 等待第44章 盖房1第99章 表字第135章 白发第59章 果树第160章 技艺第180章 愈合第115章 找寻第14章 种菜第45章 盖房2第22章 买驴第171章 掐架第141章 族长第147章 投奔第107章 失踪第175章 起因第16章 夏天第142章 媳妇儿第103章 猫叫第117章 情起第165章 叫哥第97章 心意第64章 纠结第179章 认亲第50章 打架第92章 西记第116章 远离第124章 相守第175章 起因第101章 李第121章 相惜
第50章 打架第186章 惠泽第96章 补救第121章 相惜第18章 府城第126章 相处第29章 往事第157章 安慰第162章 思念第138章 情歌第184章 作妖第44章 盖房1第149章 把酒第12章 过年第139章 亲事第11章 二叔第111章 脱险第89章 进城第135章 白发第45章 盖房2第48章 懒病上第58章 小林第53章 生日第177章 两难第176章 别院第32章 后续第143章 聘礼第172章 焦虑第90章 田间第16章 夏天第62章 端午第115章 找寻第120章 相念第44章 盖房1第78章 和离第90章 田间第111章 脱险第94章 郊外第17章 麦收第10章 识字第141章 族长第152章 诊金第17章 麦收第15章 羊奶第29章 往事第18章 府城第168章 过继第125章 梁祝第184章 作妖第127章 相依第92章 西记第3章 归来第23章 打探第172章 焦虑第127章 相依第46章 搬家第140章 日常第4章 赚钱第146章 取经第17章 麦收第176章 别院第70章 威武第8章 回家第50章 打架第84章 大妮第169章 赶考第143章 聘礼第89章 进城第77章 等待第44章 盖房1第99章 表字第135章 白发第59章 果树第160章 技艺第180章 愈合第115章 找寻第14章 种菜第45章 盖房2第22章 买驴第171章 掐架第141章 族长第147章 投奔第107章 失踪第175章 起因第16章 夏天第142章 媳妇儿第103章 猫叫第117章 情起第165章 叫哥第97章 心意第64章 纠结第179章 认亲第50章 打架第92章 西记第116章 远离第124章 相守第175章 起因第101章 李第121章 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