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

韩谦竟然建议放缓对邵衡两路叛军的追击,众人皆是一怔。

坐在其父信昌侯李普下首的李冲最先按耐不住,质问:“韩大人为何如此建议,难道此时不是趁胜追敌的最佳良机?”

韩谦没有理会李冲,朝坐在李冲与柴建之间的文瑞临看了一眼,见他脸色沉郁,紧接着又拿眼角余光,往坐在郭亮、高承源下首的高隆、苗勇二人看去。

高隆却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三十岁刚出头的苗勇杀马子画归附,在潭州也以勇武出身,这一刻却跟文瑞临一样,浓眉紧皱,似乎正苦猜韩谦为何要建议放邵衡两路叛军一条活路。

苗勇陡然看到韩谦凌厉的眼神朝他看过去,似吓了一跳,但也没有什么异动,韩谦只是注意他压在桌案上的双手陡然间一沉。

韩谦很快将眼神从苗勇身上收回来,走到三皇子的案前,伸手醮茶水在茶上快速写下十数字:“此时集结精锐南下,要么受挫不胜,要么半个月内便能溃赵胜、罗嘉两部,但之后陛下召殿下归京,殿下能留潭州否?”

沈漾、杨涧、信昌侯李普以及郑晖都坐在三皇子左右两侧,距离最近,但韩谦用身子挡住杨涧的视野,只有沈漾、信昌侯李普及郑晖三人都看到他拿茶水在三皇子前案前所写的内容。

沈漾、信昌侯李普、郑晖三人一时间皆陷入沉默。

也实在是潭州削藩诸战进展太顺利了,远远超过所有人的预料,以致沈漾他们都没有认真的考虑削藩战事完结之后的后续事宜。

见三皇子看清楚这十数字后,韩谦又伸手一抹,便将这十数字抹掉,才站起来跟柴建等人说道:“兵马连月征战,兵疲将怠,粮草难继,乃其一也;出衡州入永州,湘水流急滩险,不利水师战船作战,乃其二也;时值盛夏,道路泥泞、山崩溪涌,乃其三也;瘴毒时疫频发,乃其四也——有此四点,此时集结大军南击叛逃,胜算仅五五之分。除此之外,梁军集兵蔡州,随时能南下窥望南阳,龙雀军精锐需要做好北上增援的准备……”

用茶水所写的十数字,不是能公开说出口的理由,韩谦主张暂缓对罗嘉、赵胜两部叛逃的追击,自然需要其他更充分的理由去说服更多的将领官员。

当然,真正的理由就是用茶水所写的十数字。

一切都顺利,半个月或一个月便能击溃臃肿不堪的赵胜、罗嘉两部叛军,但那也代表削藩之战彻底结束。

三皇子及龙雀军的这次任务便算完成,到时候太子及信王一系即便没有其他阴谋,也必然会极力主张三皇子率龙雀军班师回朝,而将战后对潭州的治理,交由枢密院及尚书省去接手。

虽然战后对胜利成果的分享,绝对少不了临江郡王府那一份,但怎么都没有在战事没有结束期间,由他们全面掌握洞庭湖的军政大权来得爽利。

而他们要将那么多的降兵降将,淘弱留强,融入郡王府一系,融入龙雀军,一两个月的时间怎够?

更主要的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安宁宫及信王到底部署什么阴谋,他还窥不透全貌,留在潭州,总要比回金陵安全得多。

韩谦现在的建议,就是派一部兵马去占领邵州,然后将马寅、马循父子以及潭州其他受俘的叛将先押往金陵接受处置。

这时候削藩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在没有出现其他巨大变故之前,朝廷那边自然就还只能将对潭州的战后处置以及后续对叛军的进剿,继续交由三皇子负责下去……

信昌侯李普、郑晖想明白过来,自然随之转变态度;沈漾微微一叹,也没有表示反对。

杨涧虽然没有看到韩谦在三皇子案前所写的十数字,但他的态度还是那样,除非陛下有其他明确的旨意传下来,要不然的话,他还是先配合好三皇子为好。

韩谦、沈漾、信昌侯李普以及郑晖四人明确态度,杨涧又不置可否,其他人即便满心困惑,也没有置喙的余地,当下便决定以李知诰为主将,张瀚、周惮两人为副将南下先收复邵州再说。

李知诰、张瀚、张封三部这两个月打得急,减员较为严重,三部合起来也只有六千精锐还能继续进军。

在此之外,韩谦还建议林海峥率武陵军一营步甲随李知诰他们进驻邵州武冈县,与退守叙州黔阳城的田城所部,尝试着打通邵州武冈县与叙州巫口寨之间的雪峰山驿道。

叙州与邵州之间,受南北纵横六七百里的雪峰大山阻隔,倘若从沅江北上洞庭湖,再从湘江南下到邵州,差不多有一千四五百里漫长的水路,而在叙州黔阳城与邵州武冈县之间,有一条汉代就打通的古驿道。

对叙州而言,打通这条古驿道,除了能直接增援李知诰所部在邵州的作战,便与湘南、云桂乃至洪州、袁州等赣南地区多出一条重要的商旅通道。

除此之外,众人又议定由镇远侯杨涧押送马寅等逆犯先回京受审,现有的战报也应该都呈报到陛下的案前。

…………

…………

信昌侯李普作为攻陷潭州城的主将,短时间内也全面负责潭州内的一切事务,很多事务都还没有分交给沈漾、韩谦、郑晖他们负责。

目前信昌侯李普与李冲、柴建等人,集中住进原大都督马子画的府邸。

军议过后,李冲回到府邸,第一个按耐不住的问他父亲道:“韩谦这竖子,素来剑走偏锋,今日他却是心性大改,而他拿茶水在殿下案前到底写下什么,竟然叫父亲一起改变心意?”

信昌侯李普欲言,文瑞临笑着说道:“侯爷且容瑞临猜上一猜?”

“文先生请说。”信昌侯李普说道。

“我猜韩大人多半是担心过早结束削藩一战,三皇子就被会召回金陵吧?”文瑞临气定神闲的笑道。

“文先生真是大才,早知道如此,我得知信报时,找文先生先商议定策,今日也不会再叫韩谦夺去风头了。”信昌侯李普不无遗憾的说道。

今日韩谦拿茶水在三皇子案前所写的十数字,可以说是决定着郡王府未来一到两年的战略性选择。

别人都没有及时认识到这点,这也就意味着韩谦在三皇子心目里的地位,短时间内还不是谁能替代的。

“韩大人确有大才,文某不敢与其争锋,”文瑞临谦逊的说道,“而除了这个之外,瑞临以为侯爷更要担心的是长乡侯身边那个少年?”

“那少年怎么了?”信昌侯一愣,问道。

“瑞临眼不拙的话,那少年应是女扮男装,姿色也绝然不错,”文瑞临说道,“瑞临今日特地让人打探过,那少年与长乡侯王邕分房起居,应该不是王邕带在身边以慰旅乡寂寞的美姬——瑞临常听人言,蜀主王建幼女清阳郡主年少便艳冠蜀都……”

信昌侯微微一怔,他这时候能听懂文瑞临话里的意思:清阳郡主这次随长乡侯王邕入楚的目标是三皇子?

蜀主王建即便不顾梁国的反对,要与楚联姻,他的女儿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嫁给楚国的哪个郡王作侧妃,但是三皇子有机会夺嫡登基,那就是不一样了。

清阳郡主嫁过来,到时候怎么也是个贵妃,甚至未尝不会威胁到他女儿李瑶的后位……

…………

…………

次日,韩谦代表三皇子出城送李知诰等部南下,一直送到城南三十里的草芷岭才勒住马,望着携带七天补给的兵马逶迤南下。

邵州位于潭州西南,虽然有溪河流入湘水,但流急滩险,不利楼船军水师战船南下,李知诰他们决定率部走陆路,从衡山西麓的谷道穿过,进入邵州境内,但想要到邵州的州治邵阳县,还是要走六七天、远达四百里的陆路才能抵达。

即便一切顺利,再想相见,恐怕也是要等到两三个月之后了。

军伍渐远,天色陡然变化,下过一阵急雨。

虽然天气荫凉许多,但看山间浑浊的溪河暴涨,从山里冲出大量的枯枝断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韩谦暗感即便不是出自私心,暂缓对赵胜、罗嘉两部的追击,也应该是一桩幸事。

不然的话,两万多精锐仓促南下,途中真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意外。

待雨停歇,韩谦在奚荏及奚发儿等人的护随下,缓缓御马回城。

潭州城南没有遭受战事的摧残,田舍恬然、绿树成荫,山花灿烂,缓缓而行,将近黄昏时才回到节度使府。

这时候镇远侯杨涧押送逆首马寅、马循父子、马氏嫡支宗族以及俘将降官及家小五千余人,也已经离开潭州城,踏上返回金陵报捷的旅途。

杨涧这一路都集结战帆船顺流而下,入夏后水势又大,也就八九天的时间便能抵达金陵,也就是说快则半个月、迟则一个月,韩谦他们在潭州城便能接到天佑帝新的封赏旨意。

韩谦要去大殿找三皇子回禀送行之事,进节度使府前衙,带着女扮男装的奚荏走上一座横跨清水池的石桥,看到长乡侯王邕带着清阳郡主假扮的少年,正出大殿往石桥这边走过来。

“听人说韩大人善出奇谋,大楚能逆转荆襄战局的劣势,以及这次削藩能如此顺利,很多人都说是韩大人居功甚大,”长乡侯王邕站在石桥下揖礼问道,“赵胜、罗嘉两路叛军可以说已是穷途末路,大楚兵马应当趁胜追击,以竞全功才是,王邕心想沈大人或用兵谨慎,却怎么都没有想到竟然是韩大人主张先取邵州、衡州——韩大人能为王邕解惑否?”

韩谦瞥了一眼长乡侯王邕,见他们刚从三皇子那边过来,也不知道很多事情是不是三皇子直接说给他们知道的,当下只是一笑,说道:

“韩某人乃是殿下跟前一员小吏,如此军国大事哪里轮得到韩某人多嘴,长乡侯过誊了——对了,镇远侯都已经启程押运战俘回金陵了,长乡侯怎么没有同行?”

奚荏则是对长乡侯王邕身边的少年更感兴趣,那少年似乎也更对奚荏感兴趣,两人各自打量着。

“本侯与殿下也是一见如故,哪能匆匆相见、匆匆而别?本侯让礼部陈侍郎携拜表随两位杨侯爷先去金陵,本侯在潭州多盘桓几天,想必贵国主不会怪罪。”长乡侯王邕见韩谦有意岔开话题,也没有继续纠缠不休,只是笑着说道。

“潭州或许不及蜀都繁盛,风光却也不错,长乡侯或能多作几首传世佳作。”长乡侯王邕愿意留在潭州,韩谦也没有资格驱赶他,只是笑着说道。

“说起佳作,本侯刚才在殿下那里读得防御使大人的《疫水疏》,这才称得是传世雄文,本侯几首小词,实在不值得一提,若有机会,当要拜见防御使。”长乡侯王邕颇为期待的看着韩谦说道。

韩谦没想到三皇子竟然将疫水疏都拿出来给长乡侯王邕看,此时再见长乡侯王邕似乎对他的父亲兴趣更大,也是暗感头痛,敷衍几句,便拱手告别,赶往大殿去见三皇子。

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一百七十章 举吏第一百四十一章 潜忍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九十八章 惊蛇出洞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十一章 进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七百三十七章 夺寨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三百零二章 诊病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关中(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监军(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二百一十九章 炉火纯青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六百六十章 交换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第二百四十八章 龙牙城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四百五十一章 浑水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十六章 侯府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九十章 破寨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七百四十七章 战役(二)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三百九十七章 责难
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三百五十六章 弑第一百七十章 举吏第一百四十一章 潜忍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九十八章 惊蛇出洞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五十四章 再设司曹第十一章 进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七百三十七章 夺寨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第一百五十章 条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选择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三百零二章 诊病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关中(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监军(二)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二百一十九章 炉火纯青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六百六十章 交换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阳(三)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害而肥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二百零五章 说田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为期第二百四十八章 龙牙城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五百二十九章 应急计划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五十章 韩府(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阳(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双炉炼铁第六章 山居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四百五十一章 浑水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十六章 侯府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九十章 破寨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七百四十七章 战役(二)第四十五章 烧石第三百九十七章 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