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

bookmark

黄岘关两山夹峙,天成峡谷,两头窄狭,中间宽阔,易守难攻,为历朝兵家必争之地。

二月初旬,数十骑兵簇拥几辆马车,在黄岘关峡谷里缓缓而行。

姚惜水坐在马车里,揭开车帘子,看冰雪覆盖两侧的山岭,暂时还看不到消融的迹象。

“前面就是灵山大营,大哥与李秀此时就在灵山大营。”

李碛勒住马,待马车驶到近前,侧过身子,隔着车窗跟姚惜水说道。

黄岘关城隶属于应山县,长期以来都位于大楚腹地,年久失修不说,受两侧陡立山崖的限制,关城内十分狭窄,百余间屋舍,驻以千余精锐便是极限了。

李知诰率部出桐柏山,没能攻下北距黄岘关百里、重兵防守的罗山城,便在黄岘关峡谷的北口、梅花山西麓山脚下,依据早初的灵山寨修建营城,以便与西面四十里外的义阳城互为犄角,居高临下的窥视着淮河上游的水道及沿岸地区。

姚惜水叫停车马队,她与春十三娘及侍婢叶非影掀开车帘子,此时已经能看到驿道的尽头,营城隐隐若现的夯土城墙,黄褐色的土城,在皑皑冰雪之下尤其的显眼;两侧的山谷里,也能看到新开僻出来的山道四通八达。

义阳、罗山境内的山地多产煤铁,李知诰从内地征调大量的民夫力役,进山开采煤铁,又在义阳、灵山修造冶炼铸造工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算是初有所成。

看到眼前的一切,姚惜水心里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晚红楼与信昌侯府所暗中掌控的资源,不知道是韩家父子的多少倍,但此时却被棠邑军压住一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没能掌握一个稳定的根基之地。

他们虽然早期从韩谦手里接过秋湖山,也经营得不错,规模最大维持近三千名匠工,但金陵事变之时却毁于一旦。后续即便有一些工师、匠师苟活下来,但也因为被韩谦夺权,这些人在金陵事变后,大多选择携家小迁往叙州定居。

战后,在沈漾坚持下,最终是将作监接管了秋湖山。

而之后右神武军的覆灭,打击就更太大了。

而在延佑帝登基之后,昌国公李普将他所掌握的大量资源,都倾力用于右神武军的建设之上。

仅以骑兵来说,右神武军除了编有一个独立的骑兵都,此外还有额外编有六千余匹军马。

不过,临到最后,战斗力一度堪称禁军诸部之最的右神武军,仅李秀、李碛率领千余将卒从钟离城逃出,甚至他们携带回来的上千匹战马,被韩谦无耻的截走了。

目前左武卫军、左龙雀军以及左神武军三部禁军精锐加起来,军马都不超过五千匹,想要组建一支独立的骑兵部队都难。

虽说他们此时勉强可以说已经是将襄邓均随郢诸州收入囊中,但这几个州近百年来受战乱摧毁最为凶烈,仅数年前的荆襄战事期间,遭梁军屠戮、掠夺的人口就将近二十万。

虽然在荆襄战事之后,天佑帝从潭鄂等州强征一批民户实边,去填充邓均两地,但截止到去年底正式成立襄北都防御使府,五州在籍户总计也只有十二万户、七十余万口人。

战事对地方的摧毁,使得这五州的人口在过去数十年间,非但没有得到一丁点的增涨,还大幅削减七成还多。

要知道在前朝中期,仅南阳盆地之间,就有十二三万户、近百万口的住民。

姚惜水不管内心深处对棠邑是何等的警惕与戒备,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在韩家父子身上学得太多的东西,对人口的认识,要比当世所谓的文臣武将要深刻得多。

李知诰出任都防御使之后,着力打压地方豪户、与民生休养、减轻底层贫民所受到的压榨,她也是劝吕轻侠一力支持。

即便不算朝中的权势、影响力,目前看来,襄北都防御府控制五个州、丁口不足八十万、正卒近五万人,比棠邑制置府所控制的三个州、六十万左右的丁口、三万正卒,怎么都要强出一截,但姚惜水心里清楚襄北已经处于劣势了。

棠邑编水军仅四千余卒,看似规模不大,但韩谦控制之下的赤山会,拥有大小商货船三百余艘,又借叙州、棠邑出产的布铁茶药桐油瓷器等大宗物资贸易,触手伸入大楚各个州县,雇佣船工水手五千余人皆是左广德军旧部,实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半武装势力。

因为棠邑有着相对宽裕的财力,即便淮东、寿王府警惕起来,但已不能阻止韩谦动用钱粮在棠邑境内开垦新田、建造屋舍,以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江南失地或少地的民户、流民。

而有赤山会暗中相助,甚至能直接绕过州县的监管,直接运送底层贫民及奴婢迁入棠邑,普通的州县即便察觉到,但谁会阻挠权势薰天的韩家及黔阳侯府?

虽然没有去年那么夸张,但棠邑每个月大约都有两三千的新增人口。

就这一点,襄北就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为宫中供应织品及绸缎以及从地方征缴织造贡品,并有替慈寿宫监听天下之权的织造局,作为内侍省八局之一,自然要比都没有正式地位的赤山会,拥有更大的权势。

而姚惜水、春十三娘作为织造使、副使,领授正四品及从四品的官衔,奉太后懿旨行事,权位在地方州刺史之上。

不过,织造局在皇城之外仅有二三百人可用,主要还要用于刺探各地的情报,没有能力大规模帮襄北招揽流民。

而襄北诸州,目前所能挤出来的每一枚铜钱、每一粒米粮,都要用在提高将卒兵甲武备之上,也没有余力更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建造屯寨。

说起来也悲哀,她们过去一年,甚至不得不挤出有限的钱粮,从赤山会购入十数万布匹的棉布、上百万斤的皮棉,以改善左龙雀军、左武卫军、左神武军近五万将卒的兵服寒衣,以提升兵马在寒冷季节的野战能力。

这次河朔大乱、梁国惊扰,或许是目前他们能一举压制棠邑,再次获得优势的最大良机吧?

只是他们要怎样才能更好的抓住这次机遇,而不叫棠邑渔翁得利?

想到这里,姚惜水就头痛万分。

乌金岭一役之后,织造局就派出更多的精锐探子,扮作猎户、药农,潜入淮阳山深处。

去年冬季到这时,棠邑军在白水河、灌河、白鹭河等水系的上游河谷发动底层贫民四处搞暴动,以及在白水河及燕子河上游河谷之间开辟栈道等事,他们也是一清二楚,但棠邑军山地作战以及平动贫民暴动的能耐太强了。

不要说他们十数名精锐探子了,即便寿州军早有觉察,但在大雪封山的寒冬,也拿棠邑军没辙。

一旦梁军在北线受重挫或形势逆改,迫使寿州军不得不再次收缩防线,怎么看都是棠邑军顺势出淮阳山,更有地利上的优势。

要怎么才能转移韩谦这厮的注意力?

姚惜水一时候也没有好计可想,心想见过大哥后,或许他们会有好的想法吧?

…………

…………

姚惜水她们刚进灵山大营,车马队还没有到牙帐,隔着车窗就见冯翊鬼头鬼脑的看过来,秀眉微蹙,问李碛:“他怎么在这里?”

李碛此前被李知诰派到礼山县公干,正好姚惜水、春十三娘过来,便与她们同行,离开灵山大营有两三天了,却不知道冯翊此时会在这里。

看到姚惜水从马车里露出半张花容娇媚的美脸来,冯翊涎脸迎过来,揖礼道:“姚织造姚大人,有好一阵子没见了,可是叫冯翊想念得紧呢。”

冯翊虽说性情欢脱,任事也没有其他人那么勤勉,但棠邑与外界有什么重要性的联络,多是他在走动。

而且外界也认可他能代表韩谦的意见。

看到冯翊在灵山大营,姚惜水当然是下意识便猜测韩谦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找上大哥。

冯翊也是刚到灵山大营,不比姚惜水他们早多少,还没有见到李知诰,但也没有跟姚惜水打什么哑谜,陪着她们往李知诰的牙帐走去,边走边说道:“姚宫使是不是很是好奇我为何没事跑到罗山来?织造局这段时间往淮阳山里派去的探子也太多了,姚宫使你们这时候不再收敛着些,又或者不跟我们知会一声,要是误伤了谁,大家的脸面都不好看。我这次过来,是我们在灌河、白鹭河、白水河上游深山里捉到十多个可疑人物,特地送过来请李都防御使鉴别一二,省得误杀对咱大楚忠心耿耿的将卒……”

“哼……”姚惜水轻轻哼了一声,如今淮阳山北坡近半人口都在棠邑军的控制之下,兼之韩谦在叙州时,对山区的控制及排查能力就是极高,这也使得织造局的密探往淮阳山渗透的难度越来越大。

面对冯翊这种暗夹威胁的话,姚惜水心里是不爽得很,但对落入棠邑手里的十数人,却又不能不营救,只是寒着脸不吭声。

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诏(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澜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三百二十章 韩师赐教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沧浪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二章 梦境窥史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六百一十章 对峙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七百三十七章 夺寨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九十二章 灭寨第五百三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七百五十四章 关中(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戏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零三百一十章 迎亲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归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四章 危机四伏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二百八十五章 游说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军第一百零三章 州狱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三章 梦非荒唐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将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七十九章 深夜闯营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六百二十四章 华柱峰栈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关中(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七百章 前奏
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诏(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澜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结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三百二十章 韩师赐教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沧浪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二章 梦境窥史第七百三十九章 间隙(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六百一十章 对峙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三百零三章 决断之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变化第七百三十七章 夺寨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九十二章 灭寨第五百三十一章 选择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九十一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六章 赎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拦第七百五十四章 关中(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八十二章 辞行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戏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鳌山岛零三百一十章 迎亲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三百三十九章 与谋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归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权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四章 危机四伏第二十三章 翻手为云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释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二百八十五章 游说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军第一百零三章 州狱第四百七十二章 灭口第三章 梦非荒唐第一百零五章 审讯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将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中(六)第七十九章 深夜闯营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六百二十四章 华柱峰栈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关中(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三百九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六百六十八章 寿诞第七百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