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

众人正深感临晋侯府的问题棘手之时,韩道昌通禀走进来,与众人行过礼,便走到韩道铭身边耳语了几句。

众人都侧目看过去。

现在皇城诸门打开,虽然不是谁都能随便走动,但在座的众人与皇城之外通联消息已经不再受限,却不知道韩道昌这时候走进政事堂,有什么事情要传告韩道铭,又或者说近在咫尺的棠邑已经知悉宫变之事后,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紧急告之韩道铭?

这么想,叫众人禁不住提住一口气。

京畿渡江便是棠邑县,而从棠邑城往东六十里外,便是扬州杨子县城。

即便事变发生后皇城诸门便紧闭起来,但理论上淮东与棠邑昨日半夜到凌晨左右,都应该知道京中发生了异动。

更不要说到拂晓时静江、海静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隔江站在三十余里外的棠邑城头,都应该能看到熊熊火光吧?

而此时吕轻侠等人更是直接乘船往扬州方向逃去,棠邑军怎么会可能没有察觉?

当然,棠邑此时有察觉,甚至韩谦都有可能已经赶到棠邑城中坐镇,但众人也没有指望棠邑能及时反应过来出兵拦截吕轻侠,兵马的集结、调动是需要时间的,众人此时更担心的是,韩谦会不会这时候提什么过份、叫众人难以接受的要求?

韩道铭听韩道昌说过话后,似乎没有看到众人的反应,只是沉吟片晌,朝清阳行礼说道:“微臣禀太后,临晋侯李长风秉承其父遗风,不甘受逆贼胁迫控制,于静海门壮烈牺牲,朝廷当嘉勉其志;而李秀之前也是受逆贼蒙蔽,并无心为恶,于政事堂前束手就擒,也没有铸成大错……”

众人微微一怔,韩道铭这话,是要代表韩家及棠邑保下李遇的余脉,不是其他什么要求?

与一群随扈官员坐在政事堂角落里等候吩咐的韩端,这时候也有些摸不清头脑——这几年要不是李长风、李秀、李碛等人反复跟李知诰、吕轻侠他们勾结在一起,襄北军这时候怎么可能会是棠邑的威胁?

不过,见父亲走进政事堂传话,韩端怀疑即便不是韩谦的意思,也是冯缭刚刚派人找到父亲,要大伯这时候替李家求情。

韩端坐在角落里,黄虑却一脑门火,质问韩道铭说道:“昌国公要不是做贼心虚,总不可能无缘无故自刎身亡吧?”

“昌国公为何自刎身亡,又或者是不是死于贼人之手,再被伪装成自刎的样子,此时还不得而知,需要溧阳侯彻查,但李后乃昌国公李普之女,她站出来揭露叛贼的阴谋,是两位太后与诸公能这么平息宫变的关键,也是江阴侯有目所睹……”韩道铭侃侃说道。

要保一些人或要杀一些人,都有无数的理由,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愿意站出来说话。

“韩尚书这是要?”清阳有迟疑的问道。

“微臣觉得先将李秀等将削职为民,暂时使尔等护庇李后居于临晋侯府,待宫变案彻底查清之后再作其他处置为好——淮东真要听信馋言,又或者趁机作乱,太后能善待郡王府后人,天下臣民也只会称太后有贤德能治天下……”韩道铭说道。

“沈相、寿王,你们觉得呢?”清阳心里也很是疑惑,看向沈漾、杨致堂问道。

韩谦对昨日宫变早就有预料,甚至早就做好诸多部署,怎么还会叫李知诰、周数、周元、柴建等人的家小从城中逃走?

不过,她这时候还是极聪明的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直接附从韩道铭的意见,将最终的决定权交给沈漾。

“韩尚书所言甚是,当请两位太后圣裁。”杨恩担心沈漾、杨致堂会拿临晋候府立威,抢先说道。

清阳见沈漾、杨致堂都没有异议,又看了一眼黄娥,见黄娥这时候更聪明的不表态,她便说道:“便依韩尚书所言,暂且先将李秀等将削职为民,使其护庇李后居于临晋侯府。而在宫变案彻查清楚之前,着侍卫亲军严加看守,不得再为贼党所趁!这事也麻烦韩尚书亲自走一趟……”

“微臣遵旨。”韩道铭说道。

李秀乃是昨日宫变案的关键人物之一,这时候要直接将他与其他四五十名郡王府一系武官,以及废后李瑶这么重要的人物,都暂时放回到临晋侯府,还确实需要有一位大臣出面负责才行。

…………

…………

长信宫及明成宫太后玺印,还没有办法立刻篆刻出来,但皇帝玺印是现成,召制诏草拟诏书,用皇帝玺印及尚书省大印,韩道铭便带着一队侍卫,将李秀等一干人从台狱提出来。

这时候皇城之内的局势大体平稳下来,杜崇韬与郭亮、张瀚对左右武翊军的中下层武官,连夜进行了梳理。

左武骧军直接参与宫变逃出静海门的也仅有一小部分,甚至钟彦虎都没有控制其部三千精锐参与叛变,更多的人是慌乱间盲从。

除了从静海门叛逃出去的,其他左武骧军兵卒,包括李秀所部,此时都移到西城郭的一处兵营集结。

这些兵卒目前连主城都不能进,等着黄虑过来直接率领他们移驻池州。

黄家及江东世族除了黄化、陈凡等人外,在金陵城内不是没有重要人物,比如黄化的族弟黄惠祥便是户部侍郎。

不过,黄惠祥宫变发生之时,他人不在外廷守值;而宫变发生之后,他与陈景舟等人即便也算是院司高级官员,但没有进入参政大臣之列,也没能临时进入皇城参与决策。

黄惠祥还是等宫变基本平息后,与陈景舟等其他朝臣一起被召入尚书省,但这时候大局已定。

好在明成宫、长信宫两宫太后并尊,黄虑率左武骧军移驻池州的结果,并非他们所不能接受。

韩道昌继续留在尚书省,盯着皇城内的动静。

韩端在皇城耗了一天一夜,没使上什么劲,整个人却亢奋异常,这时候也没有什么事可做,便侍候跟在伯父韩道铭的身边,着张瀚手下一名营指挥带一队侍卫亲军,押送李秀及李瑶等人赶往临晋侯府,同时将李长风的尸身也捎上。

临晋侯府与昌国公府相距不远,街头巷尾的样子,因此李普自刎荒宅,老仆赶去临晋侯府报信,李普的尸首才被侯府家兵赶在巡城兵马之前抢先一步夺走。

在临时拘押嫌犯的台狱就给李秀宣读过诏书,赶到临晋侯府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韩道铭直接出示令诏,下令将临晋侯府围得水泄不通的兵将都撤出去,换侍卫亲军都督府指定的营校率领他身后这队将卒,负责看守临晋侯府前后宅门,暂时将李秀及临晋侯府的男女老少都软禁起来。

韩道铭在临晋侯府门下,抬头看着朱色大门之上的扁额。

这也是李遇当年在金陵得天佑帝所赐的宅子,但李遇戎马一生,交卸兵权后就退隐洪州,都没有住进住这处宅子,却是李长风入京后延佑帝再将这处宅子相赐,仿佛宿命一般。

韩道铭这时候示意人给李秀松绑,说道:“小李侯爷,除了临晋侯拼死保住郡王府的清白外,我等也是念及郡王府的旧情,才没有将事情做绝。侯府之内,可以留一些刀兵守卫防贼,但重甲、硬弓还是都交出来,韩某才能对诸公有个交待,还要请小李侯爷见谅啊。另外,倘若没有长信宫的懿旨,侯府也不得有人擅自闯出,而临晋侯及昌国公殡丧之事,如需韩家帮忙,小李侯爷让守值的将卒到我府上通禀一声就是……”

“李秀晓得。”李秀看着往外撤出的人马正将几架床子弩一起拖走,再看长兄李长风的尸首草草用一张破席子包裹着,备受打击的他,失魂落魄的朝韩道铭揖礼说道。

李秀与李瑶进入宅中,侯府里的家兵护卫很快将一百具重甲及一百多张强弓、硬弩交出,这时候太阳才升上树梢头。

韩道铭在十数护兵的侍卫下,还得赶回尚书省去。

“张平、姜获二人,真是不识抬举,差点就坏了咱家的大计!”左右没有外人,韩端这时候再也忍不住的跟大伯韩道铭抱怨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们能护庇李后出现,便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了,焉能有更多的强求?”韩道铭悠悠说道。

这些年的磨难、波折,韩道铭心间的顽固,已被消磨太多;昨夜的惊心动魄,对他的触动更大;甚至宫变之初,他还奢想着能直接取而代之,但这时候细想未必真有比眼下更好的选择了。

而再细想要没有当初的果断,韩家与棠邑倘若还是继续维持割裂,那韩家被卷入昨夜的喋血宫变,能不能像临晋侯府这么幸运,真就难说了。

如此一想,抛开棠邑的利益不提,韩道铭却有些佩服张平、姜获激流勇退的勇气跟决心。

韩端还理解不了大伯韩道铭的心境,但大伯都如此说了,他也不在张平、姜获两人身上纠缠,又疑惑的问道:“冯缭、郭却怎么就放李知诰、周数、柴建等人的家小逃出城去?”

他当然早知道冯缭、郭却两人就在城中,只是夜里不清楚他们甚至都潜入皇城,就在他们身侧罢了。

韩端认为冯缭、郭却决意拦截李知诰、周数、柴建等人的家小,绝不可能会让这些人顺利逃出去——为应付最恶劣的局面出现,棠邑在金陵暗藏的武备虽然谈不上多强,但也足以支撑等到第三镇师前锋兵马抵达金陵城下。

冯缭刚才派人找过来传信,要他们在尚书省能帮郡王府说话,避免李家血溅百步,这或许是秉承韩谦的意思,但韩端有些不明白冯缭、郭却为何对李知诰、周数、柴建等人的家小放开一马,难道不担心李知诰他们更肆无忌惮的联合淮东反叛吗?

“将李知诰、周数、柴建等人的家小扣押下来,他们就会乖乖交出兵权,将自己关进囚车,让人押送到金陵听候处置吗?”韩道铭叹了一口气,忍不住有些心慈手软的说道,“李知诰、周数、柴建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杀其家小又有何益?”

“那吕轻侠去淮东,襄北、淮东两边倘若一同举事,要如何处置?”韩端问道。

“韩谦应该会派人在鳌山岛以东拦截吕轻侠一行人……”韩道铭说道。

“以放他们去襄北为条件,换他们不去淮东挑事?”韩端问道。

韩道铭点点头,说道:“这么一来,棠邑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对河淮出兵的准备。”

“李知诰、周数、柴建等人据襄北叛乱,这事要如何解决,他们会不会进攻关中,或联合赵孟吉、王孝先谋蜀?”韩端问道。

“李知诰看似坐拥五万精锐,但最终能拢得住多少,还是未定呢。而他们即便一定会据襄北叛乱,粮秣、人心都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到时候朝廷也会调张蟓、黄虑等部兵马进剿之,他们短时间内难以对淮西造成多大的威胁,仓促间进攻关中或谋蜀,更是取死之道!”韩道铭说道。

要是单纯比拼兵马规模,棠邑军当年在寿州军的兵锋之前,根本就没有立足的机会,但最终寿州军被打得跟狗似的,战争或者说克敌致胜的因素,远远不是计算或对比兵马规模就足够了。

赵孟吉、王孝先看似在秦凤拥有七万大军,但秦凤等州地广人稀,所能筹措的粮食,只勉强能供七万将卒裹腹,这就直接限制这支大军的机动或运动作战的能力。

而时间拖了逾一年之久,赵孟吉、王孝先所部的人心、士气、体力上的消耗都是极大,粮草一直紧缺,与秦凤等州的地方民众矛盾必然极深,这时候已没有能力独自横穿数百里之遥的阴平险道反扑蜀地。

在宫变之前,他们倘若联合李知诰,还可以从李知诰这边获得必要的粮草物资补给,恢复一定的战斗力,或许能联手对王邕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此时李知诰所部的补给也随时会被掐断,军心即将陷入一片混乱,能不能守住根基之地襄北还是两说。

再说王邕目前控制蜀地,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而雍州、华州的梁军目前已经陷入王元逵、田卫业的切割、包围之中,短时间内李知诰、赵孟吉、王孝先他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

这些情况,在冯缭、郭却这次潜伏金陵后,他们都详细推演分析,这也是宫变时死保金陵大局的关键,即便是拥立三皇子杨晔,也是棠邑能接受的结果——也只有这样,在入冬之前他们才不担心西翼会有大的威胁。

而后续的局势发展,关键还是要看棠邑军能不能在入冬之前在陈宋等州取得一定的战果,以及梁帝朱裕能不能在入冬之前成功夺取整个河洛地区。

要不然的话,河淮局势确实还是一点都不容乐观。

韩端之前没有参与密议,韩道铭这时候耐着性子跟自己的亲侄子韩端解释。

当然了,韩端能听进去多少他也不是特别在意,毕竟在日益强大、体系日益完备的棠邑面前,连韩府已经有些微不足道了;而韩端倘若不能成器,韩家还有成蒙、建吉、维阎、致庸他们撑着。

…………

…………

初升的骄阳,照在浑浊浩荡的江水之上,随着距离的拉近,水天之间的数点帆影化作五艘巨舰在朝阳之下熠熠生辉,居首巨舰竖起五根巨桅。

目前仅有东湖造船场能造五桅巨舰,而目前所造的两艘五桅巨舰都编入棠邑水军序列,那眼前浮水而来的拦江战船归属何方还不够明显吗?

姚惜水白皙的脸狰狞的抽搐了一下。

这时候远远看到一艘小艇,从巨舰之侧放下来,划桨而来。

“吕宫使、姚姑娘,好久不见啊,可容故人登船一叙别情啊……”

一炷香后,冯翊站在小艇之上,仰着头拱手问道,相比较小艇,织造局的千石官船还是相当庞大的。

“韩谦既然早就将我们算计在内,这时候怎么就没胆敢过来相见?”姚惜水嘴角抽搐着问道。

“姚姑娘真想见韩谦啊,那恐怕是只能等我棠邑水军将你们这十几艘破船打沉,然后将姚姑娘五花大绑起来,才能见到韩谦啊,”冯翊笑着说道,“吕宫使、姚姑娘,要是不想见故人,那请冯翊打扰了。”

吕轻侠示意左右放下绳梯,接冯翊上船来,盯着他看,说道:“冯大人,真是好大的胆子;又或者韩谦真就完全不担心你会死在我们的手里。”

“我当然担心吕宫使狗急跳墙啊,但吕宫使你这挑拨离间的话说得有点不上档次啊——我这个人嘛,在棠邑文不能治政、武不能治军,要不想被人瞧轻了,也只有眼前说服吕宫使回头的奇功能搏啊。”冯翊嘿然一笑,对吕轻侠的挑拨离间毫不在意,他这时候又朝陈德、周元、安吉祥、钟彦虎、春十三娘等人拱手说道,“诸位大人好久未见啊,有没有谁愿意到东湖做客的啊?常言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诸位随吕宫使去襄北,也是死路一条,但要是愿去东湖做客,冯某其他不能保证,也能保证诸位这辈子快快活活的过一辈子,性命无忧啊。”

陈德、安吉祥脸皮子抽搐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没有吭声。

冯翊如此赤裸裸的挑拨离间,吕轻侠也浑不在意,只是问道:“我们回头,真能安然通过裕溪河口吗?”

“吕宫使应该早就想到一切都落入我们的计中,吕宫使你想以我们的周密安排,李知诰、周数、周元、柴建等人家小能安然逃出金陵城,还觉得我们的诚意还不够吗?”

冯翊哂然笑道,

“当然了,棠邑大多数将吏还是主张将你们打沉喂鱼虾的,但韩谦急于出兵河淮打蒙兀人一个屎尿齐出,只能延后再挑个日子跟你们有仇算仇、有怨算怨了;再者韩谦也无意祸及妻儿——想必吕宫使这时候不会还乐意看到蒙兀人渔翁得利吧?对了,还有一个人,吕宫使得让我带走,要不然赵无忌那个小子执意要杀你们,韩谦都未必能劝得了啊……”

“赵无忌吗?”吕轻侠闭目想了一会儿,才重新睁开眼跟姚惜水说道,“将非影带上来交给冯大人带走吧……”

姚惜水眼皮子跳了两跳,最后还是失魂落魄的示意让人将叶非影从底舱带上来。

叶非影却没有受到什么折磨,又或者姚惜水急于逃命,还没有来得及对她用刑,只是将她的双臂打脱臼后捆绑起来。

吕轻侠让人将叶非影脱臼的双臂接好,姚惜水犹是不甘心,脸容狰狞的质问道:“怎么会是你?难道你不知道你哥当年惨死,即便不是韩谦下的手,也是韩谦教唆杨元溥所为!我这些年待你如姊妹,手把手教你一切,却不想将一条毒蛇养在身边,而这些年都不知道被你暗中咬了多少口……”

“姚姑娘息怒,其实我们从头到尾都没能成功策反非影姑娘,而要不是非影最后关头救下李后一命,姚姑娘真以为乱作一团的侍卫亲军,真能在三万精锐棠邑军进攻下,支撑到淮东兵马或襄北军渡江吗?”冯翊哂然笑道,“在这里也不妨告诉吕宫使、姚姑娘,棠邑的底线在哪里。倘若姚姑娘、吕宫使你们计谋得逞,也只是暂时成功拥立二皇子登基继位,但棠邑这次不会再跟你们妥协。三万精锐必会将在两天时间全面渡过长江进攻京畿,将你们这些乱党杀一个片甲不留,然后将金陵交给沈漾、杨致堂他们处置,再出兵北伐!吕宫使不会到这时候还以为拿一个身世真假不知的二皇子,真就有资格跟棠邑交易吧?当然说这些,吕宫使未必真能明白啊。”

被冯翊如此教训,吕轻侠脸皮子跳了一跳,没有吭声;姚惜水犹是虎视耿耿的盯着叶非影,她不理会冯翊的胡说八道,只是怎么都无法释怀却是叶非影致她们功亏一篑!

又恰恰是叶非影负责长阳院刺杀一事,她们完全没有料到那个环节会出问题,以致李瑶在尚书省现身时,局势瞬息间逆转过去,她们除了挟持太后、陈德、李长风等人仓皇逃往静江、静海门,别无他策。

这叫她如何不恨?

“当年小姐派人找上我之前,赵无忌先出城追上我与爷爷,塞给我与爷两块饼,说世道如虎,人命如蚁,要我跟爷爷去投桃坞集军府或能避免流离苦命,莫要再纠缠于我哥的命案了,却也没有想到小姐后来又着人来寻我跟爷爷,”

叶非影握着被勒得红肿的手腕,如哭如诉的说道,

“这些年,我并没有出卖过小姐与夫人,也一直恨我哥死得太冤,恨老天待我跟爷爷太不公。当初在茅山、在广德,赵无忌暗中找我说话,我也没有理会他,但我忍不住还是会想,大楚真要被夫人与小姐搞得四分五裂,这如狼似虎的世道到底要吞噬多少如蚁人命才够会满足啊……”

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七百零四章 兵溃如潮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东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三百零二章 诊病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五十二章 战后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阳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活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会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第二百六十五章 冯缭(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归武陵第七百零四章 兵溃如潮第四百四十二章 夺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九十章 破寨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
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六百三十一章 黄雀在后(三)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六百零二章 迎亲(二)第七百零四章 兵溃如潮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锋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见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二百九十四章 长乡侯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东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州刑徒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三百零二章 诊病第二百六十章 血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三百九十三章 会合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场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一章 千年一梦第七百五十二章 战后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七百一十七章 驱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阳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活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会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七百二十四章 夺岛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第二百六十五章 冯缭(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会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归武陵第七百零四章 兵溃如潮第四百四十二章 夺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九十章 破寨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风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三十七章 书出惊心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衅(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云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狱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