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

谈话间,不知不觉天色颇昏暗下来,侍女点上灯烛,众人坐在明居堂里,也不觉得乏累。

“目前杨元演或许更想着用兵,但沈漾、杨致堂、张潮以及黄化等人保持沉默,显然都没有决胜的信心,我们可以暗中散布河洛战局不利大梁、伤亡惨烈的消息,这样金陵或许会更期待不战而收回淮西——冯大人与沈漾、杨致堂等人见面时,语气不妨松动一些,甚至可以要求楚廷出兵夺下徐泗,跟大梁交换淮西及叙州。有这样的理由,长信太后也有更多斡旋的空间,不至于事事被沈漾、杨致堂等人牵着鼻子走!”文瑞临说道。

长信太后将蔡宸、雷成留在身边,是暗中表达出一个态度,但满朝文武乃至士子黎民都气势汹汹想着收回淮西,她要是公开站出来说放弃淮西,必然会激起废立之议,令她自己完全的陷入被动。

而郑榆、郑畅目前虽然也选择跟沈漾、杨致堂他们站到一条战线上,但主要也是整件事对楚廷的惊动太大了,而实际上郑氏与他们的牵涉更深。

预计拖延到四五月之后,岭南天气彻底湿热起来,进入瘴疫高发期,目前正在岭南攻城陷阵的郑晖及右龙雀军,便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祛瘴酒是个不可或缺的好东西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要是右龙雀军刚刚进入岭南,瘴疫就处于相对高发的阶段之中,两年多以来残酷战事适应下来,后方兵员的补充能及时跟上,各方面加强控制,并不会诱发太严重的问题。

而进入岭南之后,在最关键的最后几仗期间,兵营瘴疫率从一个极低的水平,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问题显然就会变得严重许多。

此外,文瑞临主张要暗中宣扬信王杨元演欲议废立、实则最终想取而代之的野心,促使黄化等人对杨元演保持警惕;在金陵也是暗中宣扬先帝朱裕禅位的大义,宣扬蒙兀人的残暴及强势,分化金陵军民的人心……

在目前的状况下,文瑞临并不觉得要完成拖延时间的目标,有什么实质性、难以克服的困难。

说到底楚廷众人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太容易被分化了。

当然不是说新梁国诸将吏就没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韩谦强有力的统御下,新梁国诸将吏的利益诉求,较好的集中到一个方向上。

而即便旧梁军将吏犹心念前帝,但除了前帝的遗愿是将梁国托付给韩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韩谦的手腕与心胸也令旧梁军将卒不得不心服口服,这就使得一些不必的异心或杂念,被压制下去。

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先守住河洛。

守住河洛,两军才能得到彻底的融合,韩谦才能在旧梁军将吏心目中彻底的取代先帝朱裕的地位。

要是守不住河洛,除了新梁国的外部攻防形势会变得极其糟糕外,旧梁军将吏心思会不会变得迟疑不定,那实在是太难说了。

…………

…………

明月照在庭中,仿佛清澈的湖水铺在长信宫的檐前台阶上。

冯翊、文瑞临进入金陵城里,虽然沈漾、杨致堂他们暂时还是主张冷处理,但谁都不能否认这对今日的金陵城来说,是一个大事件。

清阳站在庭前,看着夜穹之上月凉如水,转头问身侧的雷成、蔡宸:“韩谦在洛阳真就打得那么惨吗?”

“未得太后恩许,老奴与蔡大人都不得私下接触梁吏,哪里知道河洛战事打成什么样子?”雷成慢条理丝的说道。

“你们真有那么老实吗?”清阳蹙着秀眉,扫了身后雷成以及蔡宸一眼,问道。

蔡家早年乃是淮南为数不多也是首屈一指的清流士族,蔡宸的曾祖父在前朝任户部尚书、参知政事。

因为这个原因,天佑帝任淮南节度使后,为获得淮南宗阀世族的支持,使其妹嫁给蔡宸。

而在大楚开国之后,天佑帝为打压世家宗阀,而徐氏又为了清除淮西境内不听话的异己势力,最终导致淮西境内一桩无厘头、仅仅蔡氏一个无关紧要族人被牵涉进去的妖言案,演变成蔡氏一族十余口被问斩、二百余口充军流放的大案。

最后仅蔡宸作为长公主婿得以身免。

当年的名士人流,此时已满面风霜,年逾六旬的他,看着比雷成还要苍老,脸容枯瘦,佝偻着身子,回清阳的话道:

“我与雷公确无与国主派来的人私下联络,但河洛战事应无外界所传的那般凶险。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消息传播,也应该是懈怠朝中的戒心,使朝中一些将臣以为能不战而得淮西……”

“我就说嘛,真要是韩谦这么没用,我留着你们两个人做什么?”清阳眸光清冷的瞥着蔡宸、雷成,说道,“既然你们这么老实,哀家明日下诏,着蔡宸你去见冯翊,沈漾那几个老匹夫,应该不会随意阻拦吧?”

“沈相、寿王爷他们应该也迫切想知道河洛的虚实,但太后单纯着微臣去见冯翊、韩道铭,未免太着痕迹了……”蔡宸说道。

“我会着杨恩一起过去了,哀家就是要用宗室中人,想必也不会有人闹什么不愉快。”清阳说道。

雷成还想说杨恩眼睛太毒,他与蔡宸一起去见冯翊、韩道铭会有太多的不便,但心里又想长信太后根本目的还是想保住其子杨彬的帝位,不叫黄家或信王得逞,并不是甘愿成为大梁的傀儡,他与蔡宸还要拿捏好分寸。

“微臣随杨侯爷去见韩道铭、冯翊,太后要微臣说些什么?”蔡宸问道。

“韩谦想从哀家这里得到什么?”清阳盯着蔡宸、雷成二人问道,“韩谦此时既为梁主,但淮西始终是大楚的疆域,他就不能将淮西交出来吗?”

“国主以驱逐胡虏、收复河淮为己任,遂得先帝以国相托,而此时蒙兀、东梁势强,非淮西、河洛连成一体不能守御,”蔡宸说道,“也唯有淮西、河洛连成一体,信王也好,黄化也好,他们的野心才会被压制住,不会威胁到太后……”

“说来说去,韩谦还不是不想将淮西吐出来?”清阳懒散的问道。

“国主守淮西、河洛,外加叙州,其境不过十三州、九十余县,丁口不足四百万;而大楚即便失淮西,犹坐拥江东、江西、荆襄、湖南、淮东以及郑晖即将攻下的清源军六十州、人丁一千六七百万,国力之强,远在梁蜀之上,”蔡宸说道,“然而大楚最大的问题不在外,而在内。陛下少不更事,太后又深居宫禁,不便插手太多的国政事务,不要说信王等人在外有不臣之心,朝中的王公大臣也都各有心思,才使得大楚国力虽强,却难以拧成一股力量,更不要说楚廷国政皆出陛下之手了。太后想要改变这一状况,也只能期待陛下长大成年,令王公大臣再无异念、异心,到时候统御宇内、诸邦咸服也都是指日可期之事。”

“你们说得这么好听,哀家也不会信。这些年,满朝文武大臣就没有一个是韩谦的对手,”清阳叹道,“先帝不是,沈漾、郑榆、郑畅、张潮不是,杨元演、黄化、顾芝龙又有哪个不是韩谦的手下败将?”

“太后兄长陈兵渝州,难不成太后还担心蜀主也有对太后不利之意?”蔡宸问道。

“好了,你们也不要在哀家面前卖力的鼓噪了,哀家断不可能直接就说将淮西割给韩谦,但韩谦既然将王婵儿那贼婢送来金陵,为表大楚泱泱气度,却可以送还一些人去北岸,”清阳说道,“这事你与杨恩商议着酌情安排吧……”

“微臣遵旨。”蔡宸说道。

年初随韩道昌、韩端提前北撤的人手,毕竟是少数,目前除了韩道铭、秦问、云朴子以及老太爷韩文焕以及陈景舟被软禁起来外,还有相当一批与棠邑有牵涉的官吏,目前差不多有两百人,都被内侍府囚禁起来。

此外,侍卫亲军目前还有三千多老卒乃是原赤山军出身,沈漾、杨致堂、杜崇韬也有意将这些人拆散出去,当作最底层的兵卒使用,以免再为棠邑所用。

目前潜伏于金陵的人手,一个主要的任务,也是尽可能利用各种条件妥善的安置好这些人。

虽然这些人里,真正隶属于秘司或赤山会的人手仅有百余,但要是能争取都送到北岸,甚至可以不惜出巨资赎买。

…………

…………

位于东城的兰亭巷,一度因为开办货栈、钱铺而人头攒动、兴盛繁荣。

货栈、钱铺昙花一现,削藩战事之初以及金陵逆乱时间,居于兰亭巷、铁柳巷、靠山巷的家兵、将吏及家小差不多全部流出,事后也没有谁迁回来,兰亭巷再度寂寂无闻起来。

年后王文谦与殷鹏拖家带口,百余人搬入兰亭巷的旧宅院里,巷子却是热闹了一些。

当然,王文谦想要办一座书院的念头,犹是未得实现。

即便王文谦此时还挂着信王府宾客的头衔,但王文谦毕竟是韩谦的岳父。

即便韩谦曾立长子韩文信为侯世子,当时传言韩谦不喜王氏,但毕竟那是韩谦身为楚臣时的事情。

此时韩谦禅继大梁国主之位,虽然并没有再册封两个年纪尚幼的儿子,但从河洛传回来的消息,最终是王珺得封正妃,赵庭儿得封淑妃。

故而不管怎么说,金陵都不会容王文谦在城里搞什么大的动作,甚至京兆府还安排两名密探住进兰亭巷,盯着王家宅院的一举一动。

殷鹏提了一壶酒以及几样菜肉,推门走进院子。

搬出信王府后,日子就过得清寒,两个多月来,院子里的人难得沾一回荤腥,闻着肉味,王文谦解开荷叶,叫许氏拿大碗装走一多半,分给各家尝个滋味,剩下一些,他与殷鹏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佐酒。

“我去酒铺沽酒,到军后巷买羊肉,那傻不拉叽的赵二愣突然塞了一封信给我,说是珺小姐的信——住进兰亭巷都两个月,还真没有觉察到一身羊膻气的赵二愣,会是棠邑的秘谍!”殷鹏感慨着将信递给王文谦。

王文谦拆开信,读了一遍,便揭开灯罩子点燃烧成灰烬,不留一丝痕迹。

“珺小姐怎么说?”殷鹏问道。

“珺儿唠里唠叨说了一些她们到洛阳后的事情,韩谦忙于战事,还没想到要册封妃嫔,却是朱珏忠、陈由桐等大臣主张,便草草走了一下过场;还说我倘若想渡江去北岸,她在历阳有座庄子,可以办书院——她真是翅膀长硬喽,知道替我安排退路了……”王文谦说道。

殷鹏窥着王文谦眼里有几份掩藏不住的萧瑟之意,心里也是微微一叹。

他虽然没有直接看信里写什么,但王珺要传达的意思,他这时候也明白了。

朱珏忠、陈由桐等人到底还是偏于保守,即便新旧制要融合,他们应该还是希望更多的偏向于旧制,因此才在王珺、赵庭儿到洛阳后,会在那么紧张的局面下主张先给二女定下名份,接下来多半也会在时机恰当时接他们去洛阳。

棠邑倘若始终是作为大楚的藩镇,他们脱离楚州后住在金陵,当然没有什么,但现在的形势,金陵显然不再是他们的栖息之地了。

而倘若梁楚能够较好解决掉这次的禅继危机,他们也只能赴往梁国寻一栖身之地,只不过王珺写这封信过来,显然是希望在韩道铭或冯翊正式派人过来跟他们接触时,他们能主动提出去历阳定居,而不是去洛阳,以便避开掉韩谦与梁国旧吏之间一些微妙的分歧。

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自家女儿完完全全拐向夫家,心里多多少少不是个滋味吧?

殷鹏笑着说道:“我倒想着住去历阳,虽然才一江之隔,夏秋时,历阳天气要比金陵爽利多了,实是宜人之居呢——就不知道梁楚能否谈成和议。我去沽酒时,看到世子的车马连夜赶去寿王府,想必还是要劝寿王联合楚州一起出兵收复淮西吧,会不会打起来,现在还真不好说。”

“削藩伐潭州,杨致堂是什么时候才真正出兵杀入衡州的?而金陵逆乱,杨致堂又是拖到什么时候才派其子赶去岳阳的?杨致堂是江湖老辣,每次都占到大便宜,但这也决定真要对淮西用兵,他舍不得将右龙武军拿出来,第一个冲进淮西开打,”

王文谦摇了摇头,说道,

“而侍卫亲军守京畿;左武骧军要守池舒江宣等州,防止京畿右翼及江西、荆襄、湖南出大纰漏;周炳武、张蟓、赵臻在西线兵马虽多,但李知诰、柴建归附梁国,蜀军又必然会与梁国结盟,他们也被牵制住难敢异动。能动的也就右龙武军及杨元演的楚州军,但不要说长信宫里的那位了,沈漾、郑榆、张潮以及黄化等人都不会单叫楚州军攻入淮西。倘若要打,最终还是要叫右龙武军第一个杀进去。杨致堂舍不得的,他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豁出去的果断。韩谦此时都收了李知诰、柴建,却还将王婵儿、杨林等人送到金陵来百般讨好,杨致堂更会想着多观望两三个月看河洛战局的发展,却没想到韩谦能争得这最关键的两三个月的时间,最艰难的阶段也就过去了,到时候说不定韩谦会抢着对右龙武军先下手呢……”

“即便河洛能撑到禹河大汛,伤亡也必然极为惨重,韩谦即便能得喘息的机会,也应该准备秋冬之后的防御,怎么会抢先进攻右龙武军?”殷鹏疑惑的问道。

“你说的不错,两三个月后禹河大汛到来,会迫使蒙兀人不得不再度撤军,河洛会迎来难得的四五个月的空隙去休养生息,以迎接秋冬后,蒙兀人与东梁军发生的新的攻势,”王文谦说道,“而事实上在入冬之后,贾鲁河、颍水都有长达三个月的冰封期,能给东梁军从侧翼进攻许陈蔡颍的机会,这将使得韩谦在北线面临的军事压力更大——这也注定河洛战局熬过第二阶段,梁楚和谈还拖着没有谈拢,韩谦就必然要抢先下手摧毁楚国全部的水军战力,以便入冬之后能将更多的精锐兵力调往北线——你想想,去年河淮战事结束后,韩谦着孔熙荣率部夺邓均二州,可有过半点犹豫?你看着吧,韩道铭也好,冯翊也好,这段时间在金陵定会百般示弱,就不知道杨致堂到那时候看到韩谦真正的獠牙,会有什么感想了。”

“啊,我真是没有想这么深,”殷鹏微微一怔,感慨说道,“唉,珺小姐怎么舍得叫大人留在历阳?”

“韩谦用谋从来都不居于人下,身边也不缺谋臣,我还能有什么用?”王文谦颇为感伤的说道,“哦,对了,珺儿只是要我去历阳,有机会你随韩道铭他们去洛阳吧……”

“我留在大人身边侍候就好。”殷鹏说道。

“说什么混帐话呢,”王文谦说道,“韩谦倘若能从蒙兀人手里夺回关中,天下必归于大梁,我有珺儿这么个女儿,史书不会缺我一笔,你跟着我,那真是什么都耽搁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来使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第四百三十八章 兴兵北进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六百二十四章 华柱峰栈道第五百六十章 梁帝居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六百零六章 意图(二)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章 黔阳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十八章 误导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寄望援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三百二十章 韩师赐教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九十八章 惊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八十五章 将死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计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九十章 实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十八章 误导第十七章 皇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临(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讯问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零三百一十章 迎亲使第六百六十章 交换第四十章 故作镇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九十章 实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零六章 脏活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
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来使第五百零五章 访客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第四百三十八章 兴兵北进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六百二十四章 华柱峰栈道第五百六十章 梁帝居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选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第六百零六章 意图(二)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六百零九章 发动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章 黔阳第五百五十六章 对峙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十八章 误导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寄望援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五百三十三章 惊疑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三百二十章 韩师赐教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县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六百一十二章 溃败第九十八章 惊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围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八十五章 将死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势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计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辩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零四章 船帮之用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九十章 实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三百五十章 郭荣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五百五十八章 对峙(三)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第一百二十三章 窥心第七百零六章 抉择第十八章 误导第十七章 皇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二百八十四章 岳东大营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临(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讯问第四百四十四章 辞表零三百一十章 迎亲使第六百六十章 交换第四十章 故作镇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三百零七章 离去第五十三章 用间篇第二百五十七章 冯昌裕的抉择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九十章 实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一百零六章 脏活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七百四十章 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