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一计

052 一计

薛霭虽聪明稳重,颇得夏阁老的看重,可毕竟年纪轻又不曾涉足朝堂,夏阁老会不会听他,她一点把握都没有,就算是姑父也不一定会全然相信他的判断吧?

可是,她没有选择。

至少薛霭去做去说比她可信度高,她看着薛霭心里最后一点顾虑被压了下去。

“夏阁老是两朝重臣,德高望重,虽如今在朝中势力不及严党,可放眼看去大周也只有夏阁老能压制他们的气焰,如果此时他无奈致仕,只会是仇者快亲者痛,往后十几年再也没有人能遏制严党势力的扩张,阻止那些居心叵测祸乱朝纲者,所以我觉得夏阁老当前还不是致仕的最佳时机,只有扶稳了他,大周才有一丝曙亮。”她说着微顿又道,“就是不看大局,单从姑父的利益来说,有夏阁老在姑父在朝中行事也有底气一些!”

薛霭难掩震惊,这番话如果换做男子来说,他大概会觉得此人颇有见识衍生结交之心,可现在这话是从幼清口中道出来,他除了震惊之外,似乎找不到更为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他此刻内心的感受。

一个生在内宅长在内宅,书也不过读了女论语和女戒的小姑娘,她没有机会接触朝堂,更没有人和她解析这些事,可是她却能看的这么透彻,说的这般通透。

他赞赏的望着幼清,神色不由自主的郑重了几分。

“大表哥。”幼清见薛霭不说话,以为他觉得自己妄言朝政有些荒唐,不由解释道,“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大概你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不吐不快……”她的话没有说完,便见薛霭微笑着摆了摆手打断她,“你说的很对,不必解释。”

幼清松了口气,这么说薛霭是赞同她的观点了,幼清笑着点头接着道:“所以我想,如果能有办法让夏阁老推迟致仕,如果能时间长那是更好,即便不能拖个一年半载也是好处道不尽的。”

“是啊。”薛霭颔首,“夏阁老在此事上其实也很无奈,朝中风声已起不说,便是圣上也听信了小人之言生了此心,他不走也不行。”

也就是说夏阁老自己也没有想致仕,只是局势如此他也被迫无奈不得不做出让步。

幼清想起来前一世的事情,她记得夏阁老好像就是年后开朝后便递了辞呈,圣上挽留,随后夏阁老再次递了辞呈……如此三次后,在正月还没有结束时她就听到了夏阁老致仕,严安升任首辅的消息。

在严安上位一个月后,因为雪灾严重救助不及时辽东发生了民变,虽极快的被压制下去,可圣上依旧大怒下旨责难严安,只因为当初圣上要建祭台,朝中半数人反对说没有多余的银子,严安拿了各地赈灾的奏折,力挺圣上的决意,说赈灾之事他全权负责……所以当发生民变后,圣上当然不可能把责任拦在自己头上,严安这位重臣宠臣就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成了替罪羊。

其后严安还去西苑请罪,以六十六岁高龄顶着寒风在殿外跪了六个时辰,圣上就坡下驴把这件事揭了过去。

这一世雪灾发生了,祭台的事也被提了出来,那么严安应该也会为表忠心拦下赈灾的事,如果是这样的话,夏阁老只要再挺住一个月,等民变一出严安被圣上责难,他再想逼迫严阁老致仕,就不敢像现在这样张牙舞爪底气十足了。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幼清说的并不自信,她所看到所想的并没有薛霭想的那么复杂,她只是从很小的角度延伸到朝堂,小女儿家的算计正好和这件事契合了,并且可以相互辅助利用罢了,如果没有前世的所见所闻,她觉得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些。

“你说。”薛霭神色认真的望着,幼清沉默了一刻,道,“能不能告诉夏阁老,让他私下去见一见圣上,只说祭台之事他可以不反对,甚至于修建祭台的银子他也可以私下捐助一些,但是赈灾百姓的事也丝毫不能松懈。”

几乎幼清的话说完,薛霭便已经开口道:“你的意思,建议夏阁老支持圣上修建祭台。”

“我的意思,是让他私下觐见圣上。”幼清解释道,“大表哥可以细想一想,自景隆年初”大议礼“之事作为开端,圣上为君几十年可有过朝令夕改的事,可有过收回成命的事?”

这件事他早就意识到了,听到并不奇怪,可幼清能看出来,他不得不惊奇,薛霭想着耳边幼清已道:“所以我觉得圣上既然开口说要修建祭台,就算满朝文武反对,他也一定会坚持下去的,这个时候作为重臣的夏阁老如果暗中支持的话,对圣上来说就算不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圣上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对他不满,生出让他致仕的心呢。”

这就像她在锦乡侯主持中馈时,每次她但凡提出一项革新时,府中总会有一些管事和仆妇反对,有时候那些人反对不是因为觉得她的决定不合理,而只是想在庸碌人群让自己的与众不同引起她的关注,或者想博得一个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美名……

她虽不屑这些行径,也从不将反对者放在眼中,可若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支持她,即便她不需要,也会对这个人印象深刻,甚至生出好感。

朝堂之事犹如内宅,万变不改其宗,因为人性都是相似的,无论你是低贱的奴仆还是高贵的人臣。

“可建造祭台所需银两数目不菲,夏阁老为官清廉,莫说百万两,只怕十万两他也拿不出。”薛霭眉头紧皱,觉得幼清的提议可以试试。

这就是她今天的来的目的,幼清目色清朗的回道:“这钱,你可以告诉姑父,我们出!”薛家祖上是商贾出身,这件事不是秘密,薛家家底富裕这件事也不是秘密,莫说十万两就是百万两只怕薛家也能拿出来,这件事对夏阁老是好事,对薛镇扬更是益处无穷,就像做买卖一样,这个买卖稳赚不亏!

薛霭站了起来,负手在房里走了几个来回,幼清静静坐着没有出声打扰,过了许久薛霭突然停住了脚步望着幼清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不敢给你答复,待我和父亲商量后再与你说结果。”

幼清了解薛霭,他既然能这么说就证明他已经有把握说服薛镇扬,说服夏阁老,况且这个决定确实很胆大,她也不奢求薛霭能立刻承诺。幼清顿时笑着点头道:“那我等您的好消息。”其实他能说服夏阁老和薛镇扬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薛霭微微颔首高兴的在她对面坐下,双手放在桌面上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谦和:“你想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父亲从家里拿银子出去,让父亲发现府中账上空亏?你打算让二婶低头从而告诉你当年舞弊案的始末?”

像是龌龊的心思被人拨开一样,幼清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点头道:“我确实是这样打算的,朝堂太远我一介女子就算是死也撼动不了半分,可是家中的事我却能凭着自己的手段改变格局,这样做也不单只是为了查当年的事为父亲报仇,我也是为了姑母,我若能将姑母身边的牛鬼蛇神萧清,她也能高枕无忧安逸顺心。”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薛霭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宗族也是如此,二婶心思不正总有瞒不过的一天。母亲太过心软纯善,有你在她身边我也放心。”

幼清对薛霭的印象在这两日的相处中大为改观,前一世他们接触不多,印象中只觉得他刻板守旧甚至有些死心眼,可是慢慢接触之后,她却觉得薛霭不但心思敏捷而且善于换位思考接受新的事物,包容大度。

两人各自沉默的坐了一会儿,幼清看着采芩在门口转悠了好几遍,她站了起来和薛霭告辞:“时间不早了,那我回去了。”

“好。”薛霭起身送她到门口,叮嘱道,“路上滑,我让常安送你。”

洮河和澄泥还没有回来吗?幼清心思转过也没有推辞让常安引着她出了院子,采芩上前扶着她低声道:“奴婢真怕您忘了,一会儿内院的门要落锁了。”

没想到她在薛霭房中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幼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几个人进了内院。

薛霭在房中坐了一刻,等常安回来他问道:“方表小姐回去了?”常安偷偷打量薛霭的脸色,回道,“送回去了,方表小姐还赏了小的一两银子。”

“即是赏你的,你就收着吧。”薛霭神色愉悦,“大老爷可回来了?”

常安点头:“方才小人回来时正好碰见大老爷。”又问道,“您要去见大老爷吗?”

薛霭摆摆手没有说话,常安则小心的关了门退了出去,薛霭在房里看书直到天色渐明他才惊觉又过了一夜,他揉了眉心正要喊常安,薛镇扬却是心情很好的进了门。

桌子上未熄灭的油灯,自己的长子正伏案而坐手中的书未落,显然是一夜未眠,薛镇扬眼中皆是满意,道:“废寝忘食是好的,可也要劳逸结合,不能伤了身体!”

“父亲。”薛霭站了起来让了主位给薛镇扬,又喊常安倒茶,问道,“父亲难得休沐,怎么不多歇一会儿。”

“就是想歇着也没这个闲情逸致。”薛镇扬端了茶啜了一口,视线就落在案面上翻开的《论语》,页面间隙细致的做着笔记和注释,他面色和绚,问道,“在看论语?夏阁老给你的题卷你看完了?”

“是!”薛霭在对面坐下,回道,“几位前辈的题卷悉数看完了,也做了时解,虽有政见不同之处,但不可否认皆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薛镇扬捋着长髯,满意的点着头忍不住的赞扬自己的儿子:“你能在饱读诗书后不骄不狂已经是难得,就连为父当年都没有你这般沉着。”

薛霭抱拳感谢薛镇扬的夸赞。

薛镇扬却是问起前些日子宋弈和祝士林来的事情:“听说两人避开了蔡彰和徐鄂连午膳都没有用便走了?”

“是!”薛霭在对面坐下,简单的把那天的事说了一遍,“……出去后在宋九歌寻的一家菜馆中吃了饺子,随后宋九歌依旧出城往北而去,而祝休德则是回了家。”

薛镇扬闻言眉梢微挑,薛霭见父亲露出沉思的样子,就话锋一转说到朝政:“……夏首辅致仕的传言渐甚,莫非严怀中已是按耐不住?”

“冰天雪地每日府衙都会报上冻死人数,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人……朝廷库银本不宽裕,若再抽调银响设祭坛只怕是雪上加霜,夏首辅又怎么会同意。”薛镇扬离了坐椅,负手在房里跺了几步,又在窗前停了下来,灰褐色的长衫衬的他清瘦精干,过了片刻他出声道:“严怀中向来以圣上的决定马首是瞻,他什么也不用做,只等夏阁老和礼部几位大人在开朝后上劝解疏后,他再顺势挑事引起圣上不满即可。”

可是,就算知道严怀中的打算,夏阁老也不得不这么做,他一生清廉又以犯颜直谏而闻名朝堂,这个名声是美誉却也是负累。

路有千百条,可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薛霭皱眉沉思了片刻,忽然说起宋弈:“当日圣上寻宋九歌去西苑询问他关于祭台一时,宋九歌顾左而言他,看似表态实则说的都是无关痛痒的话,不但如此第二日他就以生病为由去怀柔家仆府上养病,一走数十日未归,以儿子看来宋九歌此人不但聪明且心思深不可测。”

“那又如何。”薛镇扬听懂了薛霭的话,重新坐下望着薛霭,“他是初生牛犊,近年在行人司走动得了一些圣上的看重,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薛镇扬所指的是名声和百姓的仰望以及期待,宋弈年纪轻又刚入朝堂,当然是没有的。

“夏阁老如今年事渐高,把声名看的比性命还要重要,你让他闭口不言装聋作哑,只怕他做不到!”薛镇扬摇摇头也露出无奈的样子,薛霭却是道,“儿子不赞同父亲此言,宋九歌虽是初入朝堂,可不过短短一年的功夫便已得圣上器重,圣上许多事都会问过他的意思,可见他在圣上心中的地位……他请休回家说明他已经了解圣上的性子,这件事没有回转的余地,所以他既不反对惹得圣上不快,也不支持引起朝中诸臣不满,实为明智之举。”

薛镇扬打量着自己的儿子,他今天的话似乎比平时要多很多,奇怪的道:“宋九歌此人前途不可限量我与夏阁老也曾议论过一二,只是你今日特意点出他解析一番,是为何意。”意思说,你说的我都知道,我就是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薛霭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将幼清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大周若能留住夏阁老,乃是大周之福百姓之福,断不能如此轻易退让呈了小人的势,如今朝堂想要再出一个宋临安,再出一个夏阁老还有多少可能,所以儿子的意思,夏阁老绝不能致仕。”

薛镇扬腾的一下站起来,望着薛霭眯着眼睛道:“你的意思是,让夏阁老不顾名声向圣上服软投靠?此事绝对不可行,这往后朝中同僚要怎么看他,还有何威信可言。”

“父亲误会了。”薛霭解释道,“儿子的意思是以退为进。”

薛镇扬微微一愣,心里飞快的转了几遍,顿时就明白了薛霭的意思,他是说让夏阁老表面以全力以赴赈灾为名对祭台之事退让一步,祭台之事稍缓先以赈灾为重……私下再态度谦卑的告诉圣上,只要圣上愿意稍缓修建祭台,让户部喘息一时,他愿意募集十万文银帮助圣上修建祭台。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圣上只要能修,对于他来说是二月动工还是四月动工并无大碍,最多到时候多调遣些工匠加进速度即可,与之相比反而是一向举着圣人先祖牌子不将他放在眼中的夏阁老服软让他更有成就感。

“此计善。”薛镇扬情绪外露的抚掌而笑,对薛霭道,“我儿青出于蓝,将来成就定能超于为父。”

薛霭惭愧,却又不能解释这个方法不是他想到的,如果说了父亲就会问出自何人,他就不得不说出方表妹……父亲会怎么看方表妹他大概能猜到,所以断不能让父亲知道。

“只是。”薛霭说着微顿犹豫的看着薛镇扬,“只是这十万两银子夏阁老大约是没有的,这件事儿子没有想好!”

薛镇扬哈哈一笑心情很好的拍了拍薛霭的肩膀:“只要夏阁老同意,这件事为父信手便能办妥。”还是和薛霭解释了一遍,“大家私下凑一凑不成负累,即便无人肯出我们自己掏这荷包也是值得的。”凤阳巡抚年事已高,顶多再熬个一年半载就要致使。他在京中十几年实在是厌倦了,一旦夏阁老离开他也无望再挪动,莫说一品大员就是再挪一级也没有可能,所以如果能在夏阁老致仕前拿到凤阳巡抚的位置,他也能去做个几年的封疆大吏,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做些事风光几年,他此生也别无遗憾了。

薛霭目露崇拜,点头道:“还是父亲想的周到!”

薛镇扬很高兴长子能信服崇拜他,负手道:“还有三日时间便要开朝,此事耽误不得,我即可便去夏府与阁老商议一番,若此事能成你功不可没。”说完便打算走了,“和你母亲说一声。”便开门而去。

薛霭送至门口待薛镇扬带着焦安和焦平离开他才微笑着进了书房,坐在书案前他眼前就浮现出昨晚幼清坐在他面前,带着小心和谨慎的言谈,这样的方表妹真让他意外,也让他欣赏。

幼清并不知道薛霭已经说服了薛镇扬,坐在智袖院里听陆妈妈和方氏说薛思文的事情:“二老爷就带着三小姐去了武威侯府,不知道怎么说的,总之今儿一早刘大夫人贴身妈妈就来了,奴婢猜测八九不离十是来劝说二太太的。”

“二叔这个法子好,釜底抽薪。”薛思琴满声的赞扬,“咱们态度鲜明,二婶又没了娘家的支持,她再不让文姐儿进门可就显得她小家子气了,更何况只是多了一个女儿,二叔可从来没有说将文姐儿的母亲一起接进府里来。”

“接进来才好呢,那女子如今年岁不小了,可还能绑住二老爷的心,可见也不是个蠢笨的,如果能进来咱们可就真的省心了。”陆妈妈笑眯眯的说着,只觉得大快人心似。

方氏摇摇头无奈叹了口气:“你们啊……”却也没有再说出反对和心软的话来。

“太太。”春柳提着一个食盒进来,满脸笑盈盈的,她一进门众人都闻了一股浓浓的香味,不同于府里寻常食物的香,这个香浓烈又陌生,大家不由都看着她,春柳就道,“大少爷身边的常安送来的,他说大少爷特意去望月楼买来的,说给太太还有几位小姐尝尝鲜。”

大家一愣,方氏喊春柳过来:“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尝尝鲜,你打开看看。”

“是!”春柳将食盒放在桌上开了盖子,方氏和陆妈妈就探头去看,两个人脸上都露出好奇的样子,陆妈妈更是指着盒子里的东西道,“这黑乎乎的一整块肉,香到是香的很,可就是瞧不出是什么肉!”

薛思琴和幼清不用看光听陆妈妈说就明白了里面是什么,两人对视一眼,薛思琴忍不住笑了起来,和陆妈妈解释道:“是牛肉,西域那边的吃法,将一整块新鲜的牛肉用酱料腌好架在炉子上烤,边烤边涂牛油和酱料,就成这个样子了,虽看上去粗糙的很,可据说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陆妈妈恍然大悟般的笑道:“是不是崇文门外新开的那个什么望月楼?”薛思琴点头,陆妈妈就笑看着方氏,道,“大少爷可真是孝顺,还知道买回来让您尝鲜。”

陆妈妈这么一说,薛思琴就不敢再往下说了,赶忙朝幼清做出个噤声的手势。

幼清失笑几不可闻的点点头。

“把文茵和三丫头都喊来,中午都在我这里用膳,也尝尝这西域手法的烤牛肉。”方氏也显得很高兴吩咐春柳,“让厨房捡着几位小姐才吃的菜做。”春柳应是,方氏又想起薛潋,“他昨晚闹到宵禁才歇,这会儿也不知道起了没有,你去看看,若是起了就让他一起过来吃饭。”

等中午的饭菜摆上桌,周文茵和薛思琪以及薛潋都来了,大家在次间里落座,方氏望着身后布菜的陆妈妈:“都是一家人你别忙活了,和我们一起吃。”几个小辈都点着头,薛思琴更是把椅子挪了挪让春杏重新加个椅子进来,陆妈妈笑着在方氏身边坐了下来。

“这是望月楼的牛肉?”薛潋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好东西,“谁买回来的?还真有点本事,这大上午的就能买到。”

薛潋话落众人一愣,方氏好奇道:“买个牛肉还能费什么力气不成,你说的就跟去悬崖上取下来似的。”薛潋露出一副你不知道的表情来,道,“这望月楼古怪的很,一天像这样的牛肉只有六十八份,还要提前几天预订,否则你就推一车银子去人家也不卖给你,我们昨天还在说望月楼的牛肉,可惜没有想好提前预订,否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定很别有情趣。”

“整日想着胡闹。”方氏笑着斥责薛潋,却也被他的言论惊着,“你这么说这牛肉还难得的很。”又笑道,“可你大哥早上去轻易就买回来了,他可不会为了吃个东西提前几天去预订。”

“大哥买的?”薛潋顿时讪然,大哥到真的不是为了吃个新鲜就费心思的人,他忍不住露出赞叹的样子,“大概是大哥认识那里的掌柜走了后门,下次我们想吃就拿大哥的名帖去。”话落喊春柳拿刀来,“你们吃,今儿我伺候你们!”

待春柳拿了刀叉来,薛潋挽着袖子大动干戈似的切着肉块,又一一分在各人盘子里。

周文茵望着盘子里的牛肉,眉头几不可闻的皱了起来,却是半句话都没有说。

等用完了饭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这才散了各自回去,周文茵托颊坐在炕上手指无意识的拨弄着桌上的翻开的书页,半安给她添茶小声道:“小姐,您说大少爷真的认识那个望月楼的掌柜吗?”又道,“二少爷当时买来时可是足足提前了五天才订到的,大少爷一早去就买到了,可真是厉害。”

薛霭不善交际,望月楼的掌柜听说是个西域人,说话都听不懂,薛霭和他能有什么交情,周文茵秀美深锁的回道:“兴许那掌柜也是读书人和表哥投缘也未可知。”

半安闻言又悄悄打量了一遍自家小姐的面色,眼睛一转笑着点头道:“奴婢也觉得是。”

周文茵抿唇笑了笑,可笑容不过一刻就收了回去,她意兴阑珊的道:“半安,你说广东现在是穿着夏衣还是冬袄呢?!”

原来小姐是想家了啊,半安松了一口气,道:“大概是穿着夏衣的吧,夫人来信不是说那边热的很嘛!”又道,“不过奴婢还是觉得冬天应该有个冬天的样子,要不然四季混乱分不清冬夏多没有意思。”

周文茵把书拿了起来,好像又没有兴致看,半安就没话找话说:“早上刘大夫人的贴身妈妈来了,中午还在这边用的午膳,您说是不是来劝二太太的?”周文茵神情终于正了一些,道,“这件事是大舅母布的局,即便二婶今天不同意,明儿也会同意,不过早晚的事罢了。”

半安听着一愣,道:“大太太布的局?!”她满脸惊讶,“那咱们……”

“这件事不要再说,你吩咐房里的人,往后府里的事不准她们议论,若是让我知道了定不会轻饶。”周文茵声音严厉,“我们不过是暂住,府里的事不要掺和,免得到时候陷进去,两面都会得罪人。”

半安俯首应是,周文茵却是百无聊赖的起身站在床前望着高高围墙外露出的青岚苑的屋顶,过了许久她像是自言自语的道:“……是非之地,若非因你,我又怎会继续留在这里……”她说完长长叹了口气。

半安心疼自家小姐,就想着法子:“听说大少爷昨晚看了一夜的书,要不然您炖盅安神的汤送过去,这家里又精力想着他的人,也只有您了,若是您也避而远之,大少爷可就真的没有人照顾了。”薛霭身边有小厮,府里有婆子,方氏每日都会让陆妈妈去问一问,母子也每日见面,不但如此,就连薛镇扬也会每日问他功课,怎么可能没有人照顾,半安这么说不过是想让周文茵心情好些罢了。

果然,周文茵笑了起来,望着半安道:“你要得空便就炖了送过去,何必问我的意思,还捧的没边没眼的。”

半安嘻嘻笑了起来,丢了手里的活去吩咐厨房。

周文茵又重新在炕上坐下来捡了书认真的读起来,过了一会儿半安进来回道:“侯府来的那位妈妈去给大太太请安了。”周文茵放了书问道,“二舅母陪着一起,还是一个人?”

“一个人。”半安说话,周文茵没兴趣再多问,颔首道,“你去忙吧。”又接着看书。

智袖院中方氏正和侯府来的妈妈说话:“他二叔的性子有时候是有些不着边际,不过人却是很好的,又很顾家,这么多年在外头辛苦做生意也很不容易,再说,当年他年纪轻,这男人年纪轻的时候总有些这事儿那事儿的你说对吧,所以侯爷和夫人能包容原谅他我真是高兴的很,我这个做嫂子的替他替大老爷谢谢了。”

方氏的话说的非常中肯,司妈妈听的也很妥帖,对方氏的态度暗暗点头。

这件事要说薛镇世做的不对,也确实不对,可要是放开了说也不过是个外室,薛镇世又没有出仕,不过是个商贾行走在外面,逢场作戏难免有这些事那些事,要真上纲上线就有点小题大做,再说,他都腆着脸求到侯爷面前去了,若是这个面子也不给,也未免太过分了。

侯爷和夫人的意思,闹一闹给他个教训就算了,是把人接回来还是养在外面随薛镇世的意思,只要他不提出来养在姑奶奶名下就成,所以她走一趟就是来劝姑奶奶的,这做人做事不能目光短浅,争一时意气吃亏的只是自己。

好在姑太太也是个明白人,她没有费多少口舌就说动了,等回去回了侯爷和夫人的话,这差事她也算办妥了。

“太太客气了,姑老爷是您的弟兄也是我们侯爷的弟兄,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齐心协力,劲往一块使,哪有一家人关起来门闹的,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司妈妈说的很客气。

“前段时间听孩子的二婶说侯爷有意和郑家做亲家,此事可有眉目了?我也好准备添箱的东西才是。”方氏笑着说着望着司妈妈,司妈妈回道,“这事儿还在议,我这做奴婢的也不敢多问,还真是不好说。”

也就是说还没有定了,方氏暗暗腹诽笑着点头。

司妈妈就站了起来:“既然太太也觉得这事儿就这么成的话,那奴婢就不叨扰您休息了,这就回去给我们夫人回话。”

司妈妈一语双关,方氏心里很明白,却无意和她争这个东西,就笑着让春杏送司妈妈出去,司妈妈一愣往了眼笑坐在旁边的陆妈妈,行了礼退了出去。

春杏这些日子过的心惊胆战,每每想起她听到的看到的晚上睡觉都觉得不安稳,她强颜着笑送司妈妈上车,想了想就拐去了厨房,正巧碰见在半安正蹲在炉子前头看火,半安笑着道:“春杏姐姐怎么有空来厨房,可是有什么事,要不你交给我,你去忙着。”

“我没什么,太太歇着了,我出来走动走动。”春杏说着四处看了看,问道,“可见了苏妈妈?”

半安也四处看了看,奇怪的道:“刚刚还看到的。”又指了指后面,“是不是在水井边上说话呢。”春杏笑着道谢拐去了后面,果然看见苏妈妈正蹲在水井边上洗头,春杏过去拿了水瓢舀了热水,苏妈妈也不抬头就笑着道,“你今儿可是难得清闲,太太歇了?”

“是啊。”春杏回道,“有陆妈妈在不用我们操心。”

苏妈妈笑笑,任由春杏给她淋着水,又拿了毛巾给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问道:“我看这些日子心不在焉的,是怎么了。”

“也没什么事。”春杏专心致志的擦着,不经意似的问道,“怎么这两天没有见到高管事?”

苏妈妈认了二太太房里以前的一个大丫头做干儿女,后来这丫头就由二太太做主嫁给了高银,所以算起来,高银算是苏妈妈的半个女婿,春杏和苏妈妈问高银倒是问对了人。

“没了王代柄他正得力呢,这些日子忙的脚不沾地,又是替二老爷跑铺子里的事,又给二太太忙宅子里的事,我也好些日子没见着他了。”苏妈妈是府里的老人了,一直管着厨房,“说起来我有件事要和你说,你听着就好,可千万别说出去。”

春杏神色一正,道:“您是知道我的,素来不是口舌碎的,您要是不放心就别告诉我了。”苏妈妈笑了起来包着头发贴着春杏耳边道,“高银前几天帮着二太太送了信回泰和了,只怕老太太过些日子就要来了。”

春杏听着脸色微微一变,问道:“此事当真?!”

“我还能匡你不成,千真万确。”苏妈妈说完嘶的了一声,“咱们去厨房说话,我这头发都快冻住了。”说着忙起身跑会了厨房。

春杏擦着手中的水渍,站在原地暗暗松了一口气,过了一刻丢了毛巾也没有再去厨房,而是直接回了房里,从床底拿了笔墨出来伏在案上写了封简短的信,又封好塞在怀里急匆匆的和春柳打了个招呼出了门。

又过了两日,幼清就听到二太太让薛镇世进门的事,隔天早上府里就传开了,二太太不但同意薛思文出门,还和二老爷捧着万年历选了明年二月二的好日子,进门的时候就一起把族谱上了,往后薛思文就真正成了薛家的三小姐了。

“二太太这一次真好说话啊。”绿珠惊叹不已,“我还以为还要闹上一气呢。”热闹也没的看了。

幼清分着手里的线,头也不抬的道:“要真好说话又何必等到明年,今年难道就没有好日子?”她说完轻轻一笑,绿珠问道,“难不成还有变故?”

“让他们夫妻斗好了。”幼清一副不关心的样子,“就看是二叔的态度坚决,还是二婶的动作快了。”幼清话落就听见小瑜儿在帘子外面探了个头,绿珠出去问了回来时手里拿了封信递给幼清,道,“小瑜儿说是洮河送来的,也不知道什么事,大少爷让他交给您的。”

洮河回来了啊,幼清笑着接过信拆开,就看见里面端端正正的写着几个字:“事已成,静待佳音。”

薛霭的意思是说夏阁老同了?幼清顿时高兴起来捧着信笑了起来,薛霭办事真是非常靠谱。

到是夏阁老不愧是老臣,那么看重名声的人,却也能放下架子委屈自己,她不由暗暗赞叹,以前有个宋墉支撑朝堂虽没有开疆辟土可革新政令处处以百姓当前是百年难遇的清官好官,如今夏阁老虽稍逊一筹,可为人端正为官清廉,也是不易,就是不知道夏阁老后朝中还有无能人接替……

算了,这事儿不是她考虑的,只要姑父跟二房伸手要钱就成。

隔日开朝,一直担心的粥棚被有心人知晓从而弹劾的事没有发生,一家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但朝堂没有为这件事起波澜,却因为祭台和雪灾的事争执的不可开交,薛镇扬一连几日都是宵禁后才回来,不但幼清没有见到人,便是方氏也没有看到他。

转眼入了十二月,幼清陪着薛思琴在房里做绣活,薛思琴的嫁衣在外面针线班子订做,但枕头被褥这些却不好借他人之手,幼清的绣活只能算过的去,比不上薛思琴但比起薛思琪来却不知好了多少。

“这枕套我绣起来也不会累,大姐只管挑个样子,保管您出阁的那天能让它压在箱子里。”幼清将花样子递给薛思琴,薛思琴红着脸道,“随你绣什么,总归都是你的心意。”

幼清就替她挑了个并蒂莲的样子:“那就绣这个,我见你有了鸳鸯戏水和戏婴图了,这套就用这个好了。”薛思琴不好意思一直说这个事儿,就笑着打岔,“你还记得上次三弟受伤来咱们府里赔罪的徐三爷吧?”

“记得。”幼清配着线,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薛思琴飞针走线手中不停,道,“昨儿晚上他的夫人去了,真是可怜,听说今年才十八岁,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还是徐二爷做主在宗族里收了义子摔丧扶灵。”又叹了口气,“所以啊,人的命太难捉摸了,徐三奶奶听说是徐夫人娘家的侄女,在侯府也颇受照顾,若是能好好的在富贵乡里也是多少女人做梦求不到的,可惜命太苦了。”

幼清脑子里轰隆一声,不断重复着薛思琴方才说过的话:“徐三奶奶没了……”她清楚的记得,徐三奶奶是在正月里没有的,像是过年的时候和徐鄂争了几句嘴,等进了正月没过几天就去了……

这一世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

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了?”薛思琴摸了摸幼清的额头,“怎么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不舒服,要不然你躺一会儿吧。”说完吩咐绿珠,“快扶着你们小姐躺一会儿,再回去把她的药丸拿过来。”

绿珠也吓的不轻忙扶着幼清在炕上躺下来。

幼清闭着眼睛依旧难以平静,她心里一直在重复劝解自己,这一世她不会听刘氏的话,肯定不会和徐鄂再有交集,就算是徐家花重金,姑母也不会同意把她嫁去徐家做填房……

可是她又忍不住的去想,锦乡侯府虽然龌龊,可是所有人的习性她已经摸的很透,如果她再嫁过去肯定比前一世还要顺利,还有徐鄂,不管他多浑可是凭心而论他对自己还说的过去,若是换做别的男人大概也就是如此,又何必再花力气去重新了解一个陌生人呢,最重要的,她的身体不能生育,这世上的男子有几人能包容?!

她不想看到自己的枕边人用厌弃的目光看着她,把她不愿示人的痛血淋淋的剥出来,践踏在尘泥中。

“清妹妹,清妹妹。”薛思琴轻轻推着她,“你快把药吃了。”

幼清望着薛思琴端庄精致的面容心里忽然清明起来,其实以前她求的是个安生之所,现在她想的是有能力救父亲出来,从来没有想过男女之间的情爱,更不曾幻想诗文中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命运怎么安排,是重新让他嫁给徐鄂,还是给她一个陌生人,对于她来说都没有区别。

她根本不必听到徐三奶奶去世的消息就如惊弓之鸟一般,路怎么走,她想自己掌控。

“我没事。”幼清摇摇头回道,“就是忽然心口有点闷,现在已经好多了。”她坐起来不好意思的望着薛思琴,“让您受惊了吧。”

薛思琴见她真的没事,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确实是惊了一下,你方才的样子太吓人了。”又摸了摸幼清的脸,“这针线活你别做了,我不差你这点东西,你若真想送就在外头买些给我好了。”

“没事的。”幼清下了炕喝了半盅的水,“我若不舒服就不做便是,您别担心。”又道,“别告诉姑母,免得她担心。”

可是方氏还是知道了,押着幼清在房里休息哪里也不准去,幼清无奈,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望着帐子发呆,算着时间过日子,只有腊八那天她起了半天在智袖院吃了半碗粥。

------题外话------

安静了两天,明天继续嗨起来……

字还了哈,没账一身轻。

221 定亲003 苦熬137 请走237 斩杀206 试探087 暗情020 走动257 目的240 私奔025 斥责016 不同190 闹腾214 心寒178 进步148 后悔061 恶果148 后悔095 为何019 宋锦绣番外之一042 仅此138 心结156 定案037 开端048 公平025 斥责001 新生003 苦熬081 试探209 布局196 马脚195 心思016 不同020 宋锦绣番外之二088 生气219 着急008 决心166 家事010 体恤148 后悔015 名声088 生气002 薛府196 马脚228 博弈172 报应002 薛府111 答应138 心结237 斩杀121 仗势081 试探028 关心095 为何013 姐妹023 敌对193 进府009 抓周012 犹豫170 高调020 走动102 可能011 二婶086 结怨193 进府010 体恤097 落定191 送迎024 记仇132 找回015 打架109 热闹062 格局181 最后153 设瓮007 情话044 对立158 夫君149 笑闹180 善恶050 有因172 报应240 私奔009 目的239 新帝164 辜负055 结果100 劝说009 目的129 推算012 立场134 心虚157 穷寇122 是谁080 相遇075 大定001 重生022 进府215 生死245 婚后012 犹豫
221 定亲003 苦熬137 请走237 斩杀206 试探087 暗情020 走动257 目的240 私奔025 斥责016 不同190 闹腾214 心寒178 进步148 后悔061 恶果148 后悔095 为何019 宋锦绣番外之一042 仅此138 心结156 定案037 开端048 公平025 斥责001 新生003 苦熬081 试探209 布局196 马脚195 心思016 不同020 宋锦绣番外之二088 生气219 着急008 决心166 家事010 体恤148 后悔015 名声088 生气002 薛府196 马脚228 博弈172 报应002 薛府111 答应138 心结237 斩杀121 仗势081 试探028 关心095 为何013 姐妹023 敌对193 进府009 抓周012 犹豫170 高调020 走动102 可能011 二婶086 结怨193 进府010 体恤097 落定191 送迎024 记仇132 找回015 打架109 热闹062 格局181 最后153 设瓮007 情话044 对立158 夫君149 笑闹180 善恶050 有因172 报应240 私奔009 目的239 新帝164 辜负055 结果100 劝说009 目的129 推算012 立场134 心虚157 穷寇122 是谁080 相遇075 大定001 重生022 进府215 生死245 婚后012 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