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功过任后人评说

“吾等彻头彻尾地上当了!”

在侯马盟会结束之后,魏侈万分沮丧地回到了魏氏的军营,因为白天赵军的异动,魏军也全部戒严,魏驹紧张兮兮,他多次见识多赵军的勇锐,万分不情愿与之开战。

幸而最后魏侈再次选择妥协,一场火并才消失于无形。他这么做是理智的,在三家分地的过程中,韩氏与魏氏两弱联合的趋势被现实利益中断,韩虎为了获得虞、下阳和茅津,开始偏向能给他源源不断带来利益的赵无恤,与魏氏反而成了隐性的竞争对手。

所幸赵无恤也没有做的太绝,他向魏氏透了底,声称新绛故绛的民众不会全部迁走,会留一部分给魏氏。于是继分地之议后,接下来几日,三卿的争议集中到瓜分公氏之民上面。

公室领地原本极大,但随着六卿的不断分割,现如今只剩下新绛、故绛和曲沃的宗庙之田。新绛虽然是国都,但人口并未超过十万,加上畿内和故绛,公室领地的总人口二十万人,能组织起一万人的公室军队。只可惜这支军队在丹水、长平一战中几乎全部被赵魏韩俘虏,以至于新绛故绛街上少见丁壮。

“曲沃那边,为公室宗庙之田耕种田亩的隶民两千户,全归魏氏所有。”

“新绛及周边的三万户民众,赵魏韩均分,各领一万户。”

“故绛约合八千户民众,则由赵氏迁往铜鞮,作为新都城的人口。”

几日的讨价还价下来,魏氏得地而失民,但不算太亏,勉强能接受。他们明面上不敢与赵韩对立,只能暗地里去新绛动员大夫、国人投入魏氏庇护下,抵制迁徙,但魏氏两次反复名声已臭,能否让人相信还是未知数。

韩氏则又得了一份意外之喜,韩虎决定自己的军队就到平阳和韩城驻扎不走了,明年开春就算强抢,也必须把该是自己的一万户弄到手!然后立刻将他们迁往河外之地,去充实那里,在宜阳为韩氏建立一个新主邑。

赵无恤的心思更加深远些,在计划中,新绛之民一万户,他会让邮无正带去晋阳交给董安于,那边地广人稀,撂荒的田地急需人口开发。至于名义上要迁往铜鞮的一万户故绛人口,等这些人进了自己地盘,谁还管他们去哪?赵无恤会让这些人继续往东,过釜口关,抵达邺城,赵氏在河北新开辟的希望之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计然”百年之计“的一部分,当然,只能算是奠基,赵无恤估摸着等沟通晋鲁的运河修的差不多,就让计然回到中枢,开始为他经营广袤的疆域。

但这份计划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光是赵氏一家,就要迁徙两万户,十万人口。新绛到晋阳要走半个月,故绛到铜鞮也要走十天,绛人不愿意离开祖宗之地怎么办?一路上的粮食如何解决?到了地方后要如何安置?这个工程量,可不是一般的浩大。

不止赵无恤一人想到了这点,是夜,蔡史墨阴着脸来拜访赵无恤,要求去铜鞮宫陪同晋侯午之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慎言而笃行,君子矣;妄言佞语者,虽非匪类之,不中而不远矣。将军可知,你在侯马看似轻松的一句话,会害得多少国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

……

这份指摘是很重的,面对蔡史墨的质问,赵无恤沉吟了,过了一会才点头道:”我也不做什么迁徙中无任何反抗,途中不会死一人的承诺,我只能保证,抵达目的地后,民众们会过上比如今更好的日子。“

蔡史墨冷冷一笑:“将军的保证,国人们只有到了地方才知道是真是假,老朽只知道,没人肯无缘无故地离开故土,父母坟墓之所在,决不可轻弃……”

赵无恤摇了摇头,“并非无缘无故,当年叔向与晏婴论晋之季世时就曾抨击过,百姓苦于劳役赋税疲病,但公室却越发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国君宠妾家的粮食却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国君也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

“早在八年前,我就发现公室领地上的民众生活远不如赵氏下宫之民,还不断有人逃匿进来寻求庇护,宁可做赵氏的隶臣,也不愿回公室去受剥削。如今再次来到绛都附近,就我看来,公室领地上的情况并无好转,加上战争侵扰,国人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就算我不强行使之迁离,他们也会陆续去寻找活路。这一点,太史久在绛都,应当比我更清楚。”

“但这次迁徙,却可以给国人以新的希望,韩氏那边我不清楚,但赵氏这边,我已经下达了诰令,迁徙者,每家每户都可以得到百亩新开辟的田地,而且还都是两百四十步的赵氏大亩!三年内免征赋税,只需一人服役。”

“更何况,绛都国人家的子弟在丹水长平一役里被我俘虏大半,按照赵氏的规矩,他们都要作为战犯刑徒劳役三年,但若家人愿意迁徙,则可以免除其罪……我相信光是为了让子弟重获自由,不少民户就愿意咬着牙,拿着发放的干粮,走上半个月,抵达他们的新家!”

在迁徙的路途中会洒下血泪,但这代价是值得的,无论是对于赵无恤的野心,还是对于那些民众而言。

“太史说的没错,我会让他们背井离乡,却也能让他们重新扎根,十年二十年后,更加枝繁叶茂!至于太史会在史书上痛斥我还是褒扬我,请随意,无恤一生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华夏是定居的农耕民族,却从来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呆在一个地方就不挪地的民族。繁衍,迁徙,扩张,这是生物的本能,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从未停止过。

周室的大分封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移民运动,嬴姓一族千余人作为顽抗的战犯,被从朝歌一带强行迁到西陲守边;而唐叔虞就封时,也带着怀姓九宗,鲁国就封,也带着殷民六族,这些被迫迁徙的宗族人口,成了两国奠基的基石。

到了春秋之世,灭其国迁其民更是家常便饭,郑国东迁工程之浩大,不亚于赵无恤的这道上卿之令。而楚国也喜欢把自己的附庸蔡国、许国等到处迁来迁去,移民运动贯穿整个春秋历史,蔡史墨熟读典籍,自然不会不知道。

他长叹一口气:“本以为赵宣子、栾武子已经是晋国权臣的极盛,今日方知,他们不如将军远矣,无论是胆量,还是格局眼光。老朽活着六十年,经历了无数事情,见到一代代上卿崛起又倒下,对诸侯兴衰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却唯独看不透将军会把晋国带向何方……”

“我的眼将拭目以待,我的笔会如实记述将军的所作所为,正如你所言,既然如今晋国已无人能奈何忤逆得了将军,那便只能功过任由后世评说了!”

蔡史墨对赵无恤一拜,不再言语,转身离去。

出到帐外后,遥望天上的月亮,蔡史墨叹息道:“叔向曾言,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而公室从之。如今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羊舌、祁灭亡,仅剩的韩氏也如同赵氏鹰犬。公室,不知还能坚持几年,国君,也不知道会不会是晋国的末代之君……”

他踩着月光而去,要连夜追随晋侯午的车驾前往铜鞮,那座为国君打造的新牢笼。史墨是太史,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就要如实记述下发生的这一切,绝无隐匿,无论喜厌善恶!

……

侯马盟会后,这场轰轰隆隆的瓜分会谈总算告一段落,赵无恤赶在冬至前遣散了征召兵,留下一万武卒驻扎在故绛,准备配合邮无正部和韩虎部攻下平阳,再卖给韩氏一个人情。

赵氏的僚吏则开始进驻新绛,按照俘虏提供的家庭住址,按图索骥,寻找他们的家人,进行搬迁动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片区,等到明年开春,就算这些人不想搬,也会有赵兵的戈矛逼着他们迁走。

政府主导的强制移民,一向是中国移民团体的重要原因,秦迁民至河南地,汉迁六国豪强到长安,明迁山西人到各地,什么时候问过被迁移者的意见?

至于魏氏,他们在赵韩大军眼皮子底下,也不好直接将新绛国人偷偷迁到曲沃等地去,只求明年快点完成迁移后,两家武装能离开这里。

更何况,魏氏家主又有了新的烦心事,如果说赵韩对于他们是慢性病的话,那退往河西的知氏,则是心腹之患了。

时间进入十一月初时,在赵氏攻城利器的猛轰下,平阳已经被破,知申身死。而根据侯马盟约“三家剿灭知氏,一致对外”的原则,刚占领蒲坂的魏氏也急匆匆将一个消息通告赵无恤和韩虎:

“知氏将以河西地降秦!”

第362章 大礼议第836章 复辟第986章 韩之战(下)第725章 韩氏之败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乐趣第350章 锦上添花第306章 孔仲尼第644章 大风(1)第678章 三线第958章 意外第164章 九章数术第265章 鼓励消费第401章 垂钓于濮上第1012章 虽行无道第524章 谁执牛耳?第135章 大射仪(上)第613章 最是无情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793章 四君子第301章 鲁城曲阜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灭之际第343章 盗亦有道(下)第793章 四君子第992章 蒲坂之战(下)第371章 言偃与伯鱼第844章 猗顿之富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124章 奇货可居(上)第464章 赵卿归6来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976章 最后的残暴第464章 赵卿归6来第640章 投机者第969章 天子脚下(上)第357章 晋国那些事儿第821章 兴越三绝第550章 我见泰山崩于前(上)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630章 为渊驱鱼(上)第315章 秋以狝治兵第553章 成王败寇第538章 巫颂(上)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194章 医扁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22章 乱(上)第955章 田贲雪夜下绛都(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191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第887章 所击无所不摧第459章 食盐战争第144章 瓮中捉鳖第613章 最是无情第232章 士冠礼(下)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59章 首祸者死第186章 束手无策第70章 数典忘祖第1151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番外7 芈月传(上)第398章 分崩离析第340章 巫颂(下)第955章 田贲雪夜下绛都(下)第一谋臣第807章 韩策第641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上)第1052章 不让须眉第328章 枭臣的末路(下)第419章 大雪满弓刀(中)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146章 游牧者的抉择第137章 大射仪(下)第968章 大盗与王孙第149章 轻骑夜击(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67章 子贡的抉择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872章 势均力敌第338章 黑云压城第281章 父与子(下)第127章 仁哉贤主!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414章 坚壁清野第1022章 姑苏台上乌栖时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108章 齐桓晋文之事第436章 医者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207章 闻战不惧第670章 又死了一个卿(上)第1190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第1207章 内诸夏而外夷狄第861章 中山第555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43章 畏此简书第653章 大风(10)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362章 大礼议第836章 复辟第986章 韩之战(下)第725章 韩氏之败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乐趣第350章 锦上添花第306章 孔仲尼第644章 大风(1)第678章 三线第958章 意外第164章 九章数术第265章 鼓励消费第401章 垂钓于濮上第1012章 虽行无道第524章 谁执牛耳?第135章 大射仪(上)第613章 最是无情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793章 四君子第301章 鲁城曲阜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灭之际第343章 盗亦有道(下)第793章 四君子第992章 蒲坂之战(下)第371章 言偃与伯鱼第844章 猗顿之富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124章 奇货可居(上)第464章 赵卿归6来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976章 最后的残暴第464章 赵卿归6来第640章 投机者第969章 天子脚下(上)第357章 晋国那些事儿第821章 兴越三绝第550章 我见泰山崩于前(上)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630章 为渊驱鱼(上)第315章 秋以狝治兵第553章 成王败寇第538章 巫颂(上)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194章 医扁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22章 乱(上)第955章 田贲雪夜下绛都(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191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第887章 所击无所不摧第459章 食盐战争第144章 瓮中捉鳖第613章 最是无情第232章 士冠礼(下)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59章 首祸者死第186章 束手无策第70章 数典忘祖第1151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番外7 芈月传(上)第398章 分崩离析第340章 巫颂(下)第955章 田贲雪夜下绛都(下)第一谋臣第807章 韩策第641章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上)第1052章 不让须眉第328章 枭臣的末路(下)第419章 大雪满弓刀(中)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146章 游牧者的抉择第137章 大射仪(下)第968章 大盗与王孙第149章 轻骑夜击(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67章 子贡的抉择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872章 势均力敌第338章 黑云压城第281章 父与子(下)第127章 仁哉贤主!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414章 坚壁清野第1022章 姑苏台上乌栖时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108章 齐桓晋文之事第436章 医者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207章 闻战不惧第670章 又死了一个卿(上)第1190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第1207章 内诸夏而外夷狄第861章 中山第555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43章 畏此简书第653章 大风(10)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