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石渠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风.泽陂》

邺城虽非南方陈国,但这时代北方气候尚温,也是能长荷花的。子夏等人过了学宫的正门后,却见漳水之畔,一道石栏杆围起了数亩的半月形小湖,莲叶覆盖了半个湖面,清风徐徐,碧绿的荷叶竟也波浪起伏起来。

这是公输班等匠人引漳河之水,在临漳学宫正大门处营造了一个“泮池”,取的是诗中“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意,本来这半圆形的泮池得诸侯之学才能营造,但临漳学宫名义上正是晋国的公立之学,所以挖了这个池子,也没人能说不合礼。

过了泮池,再登上一座矮矮的小丘,就是学宫的主体了。

朝阳清丽的光线之下,一条宽敞的石板大道旁是青绿的草甸,草甸上隔一段距离便栽着几株桃树,上面桃实满枝,巧妙地涂抹在小丘间,典致到了极点。

脚下的石板未经琢磨,上面坑突不平刚好可以防滑,子夏看着草坡上方那片并不高大却绵延不知多少间的黑白双色的学宫建筑,不禁有些出神。白墙青瓦,屋脊枋梁绘卷草云纹,整体风格清朗大方。

“真不愧是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少年老成的子夏看到这场景,也由衷赞叹。

走到山门前,门额“临漳学宫”的匾额则为赵上卿亲笔字迹,好在赵无恤自知字丑,这几年可没少苦练笔墨,总算没在题字时贻笑大方。

进入学宫后,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布衣打扮的士人在其走来走去,有些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有些人则在屋檐下倚栏背诵诗书,也有人坐在屋内里埋头苦读……凡是穿着长袖深衣的学宫”先生“经过,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让到一边,躬身问好。

赵上卿对学宫聘请的先生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大夫”,并“受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如周之苌弘、卫之遽伯玉、晋之史赵等,都是其中代表,也是学宫招揽士人的旗帜。

子夏没有加入众学生,他的目光,已经完全被学宫最大的建筑吸引了。

……

耗费巨资营建的藏书馆,建筑高大,分为三层,每层有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大气盎然,称之为“石渠阁“。

之所以叫石渠阁,是因为建筑特点得名,巧匠公输班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这之后,赵卿又将本来该用在修建宫室的钱帛,转而用于收集列国《春秋》,以及各种私家所藏的帛书、竹简、甲骨,汇集于石渠阁,终于让这里成了藏书万卷的知识圣地!

在这个知识尚未完全下移的时代,史书典籍就是知识的载体,谁掌握了书籍,谁就掌握了学术的话语权,谁就能成为吸引年轻士人的中心。

半年来,吸引列国士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正是石渠阁,他们只求入阁一观。然而临漳学宫虽然来者不拒,但石渠阁却有资格限制:惟赵氏之吏,亦或是在学宫登记,修习半年以上者方能入内观书籍!

这道限制居心明显,石渠阁和临漳学宫本来就是赵无恤为了吸引人才才开办的,想要获取知识,就得先为赵氏服务,亦或是老老实实在学宫登记入学,熬上半年才行。

很不巧,子夏正好属于前者,作为世代为赵氏服务的”卜者“传人,更有家族长辈的介绍信,他完全有资格入阁一观。

当然,也仅仅是能参观三层楼中的第一层,第二层与第三层,需要更高的资历才能上去。

脱下鞋履,只着足衣,子夏和来学宫参观的蒙童们一起,跟着看守石渠阁的书吏入内。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光明,石渠阁采光极好,虽然才建起没几个月,却给人一种时间带来的沧桑压迫感,子夏略一沉默,整理衣着,敛神静气,迈步过槛走了进去。

一踏入里面,就闻到了一股气息:纸墨的气息,知识的气息。

一时间,他们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不但子夏痴了,那些蒙童更是目瞪口呆。

引他们入内的小吏笑着解释道:“较为珍贵的原本,基本都放置在第二、第三层楼,想上去,需要几位‘临漳先生’准许,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典籍,若想观看甚至得上卿首肯才行!”

子夏点了点头,且不论这种规定是不是必要,但光是这种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就让他心里很舒服……

不过也不用上二、三层楼了,光是第一层,一路看过去,子夏心中便慢慢变得激动起来。

这里的书,也太多了罢!

宽阔的空间里整齐排列着不知多少书架,书架按照科目和年代分类排列,上面陈列着子夏能想到的所有书籍,高低不一地依偎在一处。《诗》《书》《律》《乐》《春秋》,应有尽有,它们成千、上万。就像无数年间的无数先王贤士,正默默注视注视着他。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石渠阁第一层,全部都是纸书!

纸张,这无疑是赵氏对天下求学士人最大的恩荣,在鲁国,随着公输班研制的新方法,纸张渐渐从奢侈品变为日常用品,并在政策的倾斜下,以迅猛的速度取代帛书,也把竹简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制作竹简的匠人纷纷改行,去干起伐木沤竹的活计。

如今这股风尚又吹进了晋国,吹进了临漳。本来在温县,已经有专门将竹简上内容抄录到纸张上的笔吏。然而在石渠阁,让人诧异的是,一卷又一卷书籍从一外面不断被搬出来,上面还带着油墨的刺鼻气味,上面的字很古板,不像是写出来,而是一个模子里刻画出来的……

“光靠抄书的吏,是无法将竹简、帛书复录这么多的,莫非石渠阁有什么能量产书籍的妙招?”

子夏心中有疑惑,但这应该属于赵氏和石渠阁不足为人道之的秘密了,至少还未对外公开。反正有了那位巧夺天工的鲁班以后,晋鲁的新鲜玩意越来越多,在军中,赵氏有能发石百斤的工程利器,在民间,有伞、风筝,还有能水力驱动的石磨、水车,以水力发动,不用人畜自行运转,效率胜过往昔十倍……

所以就算鲁班又造出了什么能日产书籍千卷的新器械,子夏也觉得不足为奇,反而会为之欣喜,感觉自己生在了好时代。因为他听过父辈的往事,光光卜学一门,想要寻找一卷竹书来研习,难于上青天,所以多半是家族传授,自己能从弱冠之年就接受比父辈更多的知识,多亏了赵卿和鲁班发明纸张。

他还听说,赵上卿还将鲁班封为“中大夫”,作为学宫里最年轻的“临漳先生”,也带着一群百工入驻学宫,每个月不定时开三次课,教授攻金、力矩、营造、沟渠等百工技艺。他们这一学科称之为“考工科”,学宫内部士人简称为“工科”,因为鲁班等百工被赵无恤从底层一一提拔尊崇起来,所以对赵氏政权十分拥护,常常自诩为“上卿忠犬”,故又有一个绰号,叫“工科狗”……

让过去地位低下的百工进入学宫,赫然与博学典雅君子并列,也曾引起一部分自视甚高的士人非议,赵无恤的一席话却让他们噤若寒蝉。

“临漳学宫,不是为了让人只修道德,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的,而是事事与当世现实相关的。学宫之士修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而这些学问,只要是有益于国,有益于民,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往后非但百工会入驻学宫,在鲁国替我推广代田法,让晋鲁百万生民能吃上饱饭的农官樊迟也会被聘为临漳先生,让鲁国的老农、老圃做临漳士,开办农科!汝等自诩为君子者,休要小看百工、老农,他们修的道,也是神农、大禹之道!”

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学宫这种康济时艰的精神,与孔门弟子中“君子儒”一派空谈道德的学风,形成显明界限,也让子夏为之心动。

在历史上,作为孔门后进学生的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在这条历史线上,赵无恤的一句“经世致用”让他醍醐灌顶,于是子夏并未南行去拜入孔子门下,而是来到了临漳学宫……

如今在石渠阁里逛了一圈后,他更是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便禀明家族长辈,暂时停止为赵氏做卜事,转而来学宫修习数年。他觉得在这里,自己能遇到许多比自己强的人,他这个人的性格,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正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带着这种心情走出石渠阁,阁外的天空仿佛更加明亮了几分,子夏正欲再将学宫其他地方逛一逛,了解一下学宫中目前主要的科目,却被一阵争论吸引了注意力……

一个声音在大声说道:“世人皆知,徐嬴实为赵卿之姊季嬴,赵氏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内娶其姊,非礼也!”

ps:稍后还有一章(~^~)

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604章 我回来了!(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267章 驰逐蹴鞠第1133章 中山已灭第83章 雨我公田第585章 泗上诸侯番外4 卫先生真乃秦国大救星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35章 竖子敢尔!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476章 疾风烈火第1170章 自古谁能辨忠逆?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065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上)第236章 二桃杀三士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31章 成氏一族第216章 秋日之阳(一)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231章 士冠礼(中)第1178章 鸠占鹊巢第776章 狮子大开口(下)第1198章 四百年后并为一家第1005章 决战风陵渡(中)第848章 织女牵牛(上)第322章 乱(上)第834章 石渠第151章 震慑宵小(下)第988章 叛国罪第71章 封建制度第944章 白虹贯日第558章 永以为好也第1196章 列御寇第822章 问周室之罪!第549章 闻弦歌而知雅意第617章 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29章 威风凛凛第943章 刑人(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649章 大风(6)第226章 舍爵册勋第46章 一生之敌第888章 疠疡之惧章第467章 中流击楫第69章 大宗小宗第582章 铁与血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第860章 古史辩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44章 赤山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878章 赵跨革囊第329章 相忍为国第150章 震慑宵小(上)番外4 卫先生真乃秦国大救星第1067章 可胜者,攻也第383章 该怪谁?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225章 赏不逾时第977章 千乘万骑第32章 三里归附第496章 价值连城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626章新婚夜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655章 大风(12)第84章 蹴鞠练兵第644章 大风(1)第1218章 绝笔春秋第574章 赵氏幕府(上)第765章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912章 沸鼎(下)第780章 临淄乱(下)第34章 巡视乡里第226章 舍爵册勋第441章 用人第1109章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第186章 束手无策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见》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994章 楚王亲征第139章 里应外合第766章 宥之?杀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第910章 赵与卫的差距第212章 飞蛾扑火第9章 姑布子卿第566章 辩士的风采第1125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第501章 百里而趋利者第47林1章 羽林孤儿
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604章 我回来了!(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267章 驰逐蹴鞠第1133章 中山已灭第83章 雨我公田第585章 泗上诸侯番外4 卫先生真乃秦国大救星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35章 竖子敢尔!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476章 疾风烈火第1170章 自古谁能辨忠逆?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065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上)第236章 二桃杀三士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31章 成氏一族第216章 秋日之阳(一)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231章 士冠礼(中)第1178章 鸠占鹊巢第776章 狮子大开口(下)第1198章 四百年后并为一家第1005章 决战风陵渡(中)第848章 织女牵牛(上)第322章 乱(上)第834章 石渠第151章 震慑宵小(下)第988章 叛国罪第71章 封建制度第944章 白虹贯日第558章 永以为好也第1196章 列御寇第822章 问周室之罪!第549章 闻弦歌而知雅意第617章 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356章 人之将死第29章 威风凛凛第943章 刑人(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649章 大风(6)第226章 舍爵册勋第46章 一生之敌第888章 疠疡之惧章第467章 中流击楫第69章 大宗小宗第582章 铁与血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第860章 古史辩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44章 赤山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878章 赵跨革囊第329章 相忍为国第150章 震慑宵小(上)番外4 卫先生真乃秦国大救星第1067章 可胜者,攻也第383章 该怪谁?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225章 赏不逾时第977章 千乘万骑第32章 三里归附第496章 价值连城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626章新婚夜第735章 亡国之音 中第655章 大风(12)第84章 蹴鞠练兵第644章 大风(1)第1218章 绝笔春秋第574章 赵氏幕府(上)第765章 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第912章 沸鼎(下)第780章 临淄乱(下)第34章 巡视乡里第226章 舍爵册勋第441章 用人第1109章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第186章 束手无策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见》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994章 楚王亲征第139章 里应外合第766章 宥之?杀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第910章 赵与卫的差距第212章 飞蛾扑火第9章 姑布子卿第566章 辩士的风采第1125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第501章 百里而趋利者第47林1章 羽林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