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

随着楚国新钱的发行,楚国国中百姓虽然有些别扭,但因为新钱没有强制推行,也没有强制收取百姓手中的旧钱,加上新钱以百姓使用的魏韩布钱为基准,等重互换,并没有造成物价的波动,所以各地百姓知道后,也仅仅只是感觉有些别扭,心中有些抵触,但也没有造成国中的动荡。

但是,随着新钱的发行,原本需要付出七枚铜钱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只需要付出四枚铜钱。

随着新钱的逐渐流通,楚国朝廷的财富瞬间增加了将近一倍。

而且,这增加的财富,并非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的,也并非从从贵族手中强取的,而是阻止了魏韩两国还有国中贵族对楚国财富的掠夺。

就在楚国上下都在密切关注新钱流通的时候,这一日,一支庞大的燕国使者团,在正使谷阳君以及副使屈庸的率领下,进入寿春城。

次日。

熊槐在正殿接见了燕国使者谷阳君,楚国已故鄂君启之子鄂豚。

大殿中,谷阳君先奉上了燕国送来了的丰厚礼物,然后又表达了燕王希望迎娶楚太子之女为公子欣之妇的请求。

对此,熊槐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推说要与太子横商议一番。

朝后。

熊槐单独接见了谷阳君鄂豚。

“豚,现在燕国那边是何情况,寡人之前已经让人去为公子彘求取燕王女为妇了,怎么燕王又突然要为公子欣求取寡人的女王孙了?”

说着,熊槐颇为好奇的看向鄂豚。

原本,熊槐在燕王向齐王屈服后,还以为燕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所以才暂时屈服齐国。至于外面流传的燕王职心气已失的谣言,熊槐压根就没信,毕竟,现在现在的燕相可是大名鼎鼎的乐毅,有乐毅在,燕王会彻底服了?

对此,熊槐表示打死也不信。

但,燕王前脚臣服齐国,后脚又要与楚国联姻。

这种反常的举动,所以熊槐想要看看燕国的真实想法,是单纯的联姻,还是别有所图。

另一边,鄂豚则在熊槐的注视中拱手道:“大王,齐国处死燕国大将军张魁一事,让燕国群情激愤,而齐王遣使斥责燕国的事情,更让燕国上下怒气冲天,虽然燕王强行压下群臣的请战声音,但燕国内部上至燕王下至百姓,无不怒火中烧。

燕国虽屈服,但内心却并没有真正屈服,只是碍于燕国国力远不如齐国,所以才暂时忍耐下来。

而这一次燕王让臣返回楚国,除了联姻之外,更是想请大王出面主持大局,号召各国抵制限制齐国,并请大王给予燕国更多的支持···”

就在鄂豚向熊槐说着燕国的打算的时候,另一边,燕国副使屈庸也到了太子横的府上。

此时,屈庸向太子横拱手道:“太子,寡君这次遣使来楚,除了为求取太子女为公子妇外,更有一份大礼要送与太子。”

“大礼?”太子横一怔,然后好奇的看着屈庸问道:“孤听说燕太子郑正在齐国为质,燕王此时说是要送大礼给孤,莫非燕王有意要立公子欣为太子,立孤之女为太子妃吗?”

“呃···这···”屈庸闻言一滞,他不知道太子横怎会想到燕王会换太子的,也不明白太子横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他只得连忙解释道:“太子误会了,寡君的意思,是打算将齐国送与太子。”

“齐国?”太子横诧异的看了屈庸一眼。

他知道的,他的父王一直都在筹划齐国,他也知道,齐燕两国有灭国之仇,燕国曾多次报复齐国,但都惨遭失败。

不久前,燕国还曾屈辱的向齐国臣服,本来,他还以为燕王已经被打击到心气已失了,但不想,燕王还是有斗志的。

想着,太子横笑道:“齐大燕小,况且燕王都屈辱的把自己的太子都送去给齐王了,燕王还怎么将齐国送与孤,燕王这不是在戏弄孤吧!”

屈庸笑道:“太子不要怀疑,齐国辱我太甚,我燕国上下皆欲与齐国死战。而且,之前秦国为齐国所欺,被迫与魏韩两国讲和,秦王怒,多次派人联络我燕国,如今我燕国已经与秦国达成协议。

秦燕联合,只要再加上楚国,那魏韩宋三国必将背弃齐国,楚秦燕魏韩宋六国结合,则赵国必定不敢相抗,然后我六国只需派出一个使者,就能让赵国背弃齐国。

而后,我齐国联合伐齐,则齐国必败。

所以,臣才说,敝国打算将齐国送与太子。”

太子横闻言,心中一动。

以目前的局势,似乎只要楚国出面,一场波及天下的伐齐大战就将揭开序幕。

只是,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父王见天下日趋问题,楚国没有机会,所以才趁此平稳之际,推行了新钱。

现在楚国出面,可能会遭到他父王以及国中变法派的反对。

想着,太子横的意动飞快的冷却。

此时,屈庸见太子横不开口,脸色突然变得十分严肃道:“太子可曾听说过周宣王还有魏武侯的事?”

太子横闻言皱了皱没,然后迟疑的看着屈庸:“阁下此言为何?”

屈庸应道:“昔日,周厉王大行变法之事,天下各国以及朝中贵族纷纷反对,其后国人暴动,周宣王为朝中大臣劫持,二十年不能执掌朝政。

当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中大臣纷纷反对,甚至还发生了宗室以及大臣公然顶撞魏文侯的事情。

但其后,魏击即位,魏武侯却能力压朝中群臣,并能压制功勋卓著才能过人的西河守吴起。

不知太子以为,周宣王与魏武侯为何有此不同?”

“···”太子横沉默以对。

屈庸见太子横不开口,便接着道:“太子,以臣之愚见,周宣王与魏武侯之所以有此不同,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周宣王为太子时,并无功勋,威望不足,所以才为群臣所欺。

而魏武侯不然,魏武侯为太子时,西破秦东克齐北镇中山,功勋显赫,群臣信服,百信归附。所以,魏武侯这才能冷落吴起等功勋大臣十余年,而魏国依旧稳定。

而现在太子你所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啊!”

说着,屈庸见太子横脸色变得沉重起来,继续道:“现在太子你面临局势就与周宣王魏武侯类同。

楚王变法,国中贵族多有不满,楚国未来与希望,不在于楚王,而在于太子你啊。

现在太子虽然监国有功,群臣归附,但却少有军功,一旦楚国不行,不知太子你以为,就凭你现在的威望,能镇压群臣吗?而若是太子你将来即位,若是不能压服群臣,臣担心楚国的祸患,就会立即显现。

所以,为太子计,为楚国计,太子你都应该趁楚王尚在,趁群臣还不敢作乱,应该建立不世功勋,以树立自己的威望。

否则,未来无论是有人煽动国人暴动,还是有人效法商君谋反,这都将对楚国不利,也对太子不利。”

说完,屈庸拱手道:“还望太子思之。”

太子横闻言,不仅沉吟起来。

虽然现在楚国内部有些不稳,但是之前宋王贞即位的时候,太子横就知道他父王已经准备联合各国讨伐齐国了。

只是因为宋国出乎意料的击败了齐国,所以伐齐一事才搁置下来。

现在,既然秦燕两国已经有意伐齐,而韩宋两国又以楚国马首是瞻,只要楚国加入秦燕联盟,那天下伐齐的大局便形成了。

更重要的是,燕国公子欣之母乃是前令尹昭阳之女,乃是三十年前父王在邯郸亲自许给燕王的,若是公子欣迎娶她的女儿,这对他拉拢上将军昭浪大为有利。

至于国中的不稳,为了大局这也是值得的!

想着,太子横突然笑了笑,然后点头道:“为使楚燕两国交好,公子欣迎娶孤之女的事情,孤答应了。”

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独行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后忧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转直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百八十六章 楼缓使燕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六百一十七章 声音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义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
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独行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后忧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转直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百八十六章 楼缓使燕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六百一十七章 声音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义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七百零三章 朝后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