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你找我来,是为了炫耀这些成果吗?

“半年,这不可能!时间太紧了!”

听到徐川说要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载人航天和登月,常华祥顿时就紧皱起了眉头,随即劝道。

“我们没必要硬赶在米国前面登月,按照自己的步伐来走就行了。”

“且不说半年的时间内能否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组装,光是航天安全测试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太赶的时间对于航天活动的安全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咱们还是稳着点一步步的走比较好啊。”

徐川轻轻的摇了摇头,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从抽屉中找出了一份早已经准备好的数据规划文件,以及一张保密协议,递给了常华祥院士。

“常院士麻烦您先在这签个字,然后看看这份文件,里面是星海研究院的一些保密成果。”

“你先看看。”

赶在NASA重返月球之前实现自己的载人航天与登月工程,不仅是他的看法,也是上面的意思。

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打过电话给他说过,但通过温远航的意思,高层也在侧面的敲击询问是否有把握做到这个。

毕竟如果能在NASA之前抢先完成载人航天和登月,那么对西海岸那个航天大国在航天领域,甚至是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有机会,这绝对是不可错过的。

当然,上面的意思和这位常院士也一样。

一切都要以安全稳重为主,不过要是能在安全稳重的基础上,做到在NASA之前完成载人航天和登月就更好了。

至于他自己,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拿航天员的安全去冒险这种事情。

虽然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组装以及载人航天和登月的安排的确是一件很困难时间很紧张的事情,但并不是没有希望做到的。

尤其是在空天发动机前些天完成了超算的模拟测试后,相关的数据给予了徐川和航天研究所很大的信心。

因为相对比传统的霍尔推进器和热电推进系统极为微弱的推进能力来说,以聚变堆为能源核心的空天发动机拥有了完全不弱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

听到这话,常华祥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浏览了一下保密文件见没什么问题后便直接签上了自己名字。

随后,他接过了规划文件,翻阅了起来。

看着规划文件上的数据和资料,他的瞳孔陡然凝聚了一下,呼吸也有些急促起来。

“170MW的输出功率.你确定小数点没有标错?”

看着规划文件上的数据,常华祥忍不住深吸了口气,才压下心中的震撼快速看向了徐川,脸上的表情满是不敢置信。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道:“前些时间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从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星海研究院已经能做到将聚变堆小型化到一辆中型SUV汽车的大小。”

顿了顿,他接着道:“170MW的输出功率,目前来说是一个通过目前华星聚变堆推测的比较保守的预估数字。我个人预估它应该能做的更高一些。”

“当然,具体的数据还要经过后续的测试才能知道。”

170MW,说的自然不是目前的华星仿星器实验堆,而是根据华星聚变装置的数据对正在生产组装的小型堆进行的推算。

别看常华祥院士惊讶不已,但这个输出功率,放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上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了。

相对比能够给整个苏江省功能的超大型破晓聚变堆来说,华星的功率连它的零头都不到,甚至常规的火力发电站,大部分的中型纯发电厂基本都能达到这个数字。

不过托卡马克装置在发电和功率方面天然胜过仿星器,破晓聚变堆的聚变温度和体型,以及对氘氚原料的消耗也都远远超过了华星聚变装置。

两者相差这么大也很正常。

不过两者不是这样算的。

小型化后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不是固定在顶面上给工业、商业、民用等领域供电的。

它的研发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将其安装到航空母舰,航天飞机等设备上的。

以米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为代表来说,它的动力系统采用2具贝蒂斯核子动力实验室的A1B反应堆,总功率高达320000马力,同时配备13500V输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在20万千瓦。

20万千瓦,换算过来就是200兆瓦(MW)。

虽然听上去200MW比170MW要大,但要知道两者的体型、重要等参数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2具贝蒂斯核子动力实验室的A1B反应堆+配套的蒸汽发电机+输配电系统,其重量徐川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但从常规的发电系统来推算,至少在三千吨以上。

而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呢?

从目前的数据来推算,就算是加上了配套的磁流体发电机组,其重量也不会超过三十吨。

百倍的重量差距,还有体积大小。

毫无疑问,小型化聚变堆在体积、重量、能量密度等各方面的优势,都有已经将世界主流核动力航母上使用的裂变堆甩开了一条街都不止。

“不可思议!”

常华祥呆滞了半响,才从口中吐出了四个字。

惊讶、震撼、怀疑等各种情绪交织在脸上,即便是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依旧被这份成果震撼到了。

可控聚变的小型化!

这一来之前他想都没有想过的技术,居然已经完成了?

但是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破晓聚变堆完成到现在也才一年出头的时间而已。

一年的时间,星海研究院,不,应该说眼前这人就完成了小型化的突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来之前他也没有听说过这类消息啊。

深吸了几口冷空气,常华祥压下了想要询问一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想法和心中的震撼,思索了一会后开口道。 “如果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了,说不定我们可以换条思路,用电推进.”

说着,他忽然愣了一下,片刻后猛然抬头看向徐川,试探性的问道:“关于航天飞机的构造,你们是不是已经全面抛弃了传统的化石燃料体系,改用了电推进系统?”

虽然是应发展航天飞机的邀请而来的,但电话中徐川也没有介绍星海研究院的航天路线。

在之前的聊天中,徐川也只是和他讨论了航天飞机的可行性,并没有说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和电推进相关的事情,他自然也没有联想到上面。

这会看到了规划文件后,他才突然反应过来,星海研究院走的航天飞机路线,是不是和米国那边的传统氢氧燃料航天飞机不同。

徐川点了点头,笑道:“本来之前打算在电话中和常院士您聊聊这方面的,结果您老听到了我这边在发展航天飞机需要帮忙就直接急匆匆的答应下来挂断了电话,也就没来得及将相关的消息告诉您。”

“星海研究院这边在航天飞机上的发展的确不准备走传统的化石燃料路线,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技术的突破,让电推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事实上,星海航天研究所这边也已经在制造相关的电推进系统了”

简单的将之前没来得及说的一些信息和这位常院士聊了聊,一些技术成果上的东西他也没隐藏,包括空天发动机的理论和模拟数据。

毕竟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出相关的判断。

沙发对面,常华祥又一次愣住了,脸上又带上震撼的表情,甚至还有了一丝麻木。

半响后,他抬起了头,看向徐川道:“千牛级别的推力?!伱们将电推进技术做到这个地步了?”

徐川笑道:“这只是理论和超算模拟的数据,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后续还需要进行测试。”

常华祥迅速追问道:“那你的预估呢?这一款空天发动机能做到多少千牛的推力?”

徐川想了想,道:“理论上来说,这款新型的空天发动机在配套的小型聚变堆支持下,其推力能达到三百到四百KN区间左右。”

“三百、四百.KN”

常华祥脑海中已经彻底麻木了,他愣愣的看着徐川,语气呆滞的问道:“小型聚变堆和电推进系统你们都已经做完了,那你找我干什么?专门炫耀这些成果吗?”

老实说,他这会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和脑海中的想法了。

KN级别的推力.,配合上小型可控核聚变堆,已经足够将航天飞机从地面送上太空了。

有了这两个项技术,都不需要他帮忙,随便在航天领域找个人才就能将航天飞机做出来了。

只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

要知道在今天之前,世界上最强,推力最大的电推进系统是米国NASA航天局的X3推进器。

它采用三通道设计,最大功率102kw,最大推力5.4N。

5.4N,这相对比传统毫牛级别的电推进系统或者霍尔推进器来说,已经很强很强了。

但是千牛,只能说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动力系统了。

虽然以航天发动机的标准来说,300KN的推力并不算很大,甚至是航空体系都有很多的涡喷发动机都能做到这个地步。

比如应用在空客A380客机上瑞达900航空发动机,其推力就达到了350KN左右。

而运用在波音777X客机上的GE9X航空发动机,其推力甚至高到了600KN以上。

但这些都是涡喷,涡喷啊!

电推进做到KN级别的推力,他甚至都忍不住揣测怀疑眼前这位年轻的学者在骗自己,但是又想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听到常华祥院士愣愣的话语,徐川笑着道:“小型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只是航天飞机的一部分而已,星海研究院现在缺少一名合适的人来支撑这个大局。”

“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载人航天和登月的规划这些工作。”

“技术上的问题我可以带人解决,但航天领域的统筹,就不是我能搞定的了。”

常华祥从震撼麻木中回过神来,喃喃道:“难怪你之前说半年的时间”

深吸了口气,他看向徐川,坚定的说道:“如果小型核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能做到你规划的这个标准,给我足够的人,我有把握在半年,不,三个月内带人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

从之前的两年,变成现在的三个月,不得不说这时间缩短的幅度简直难以想象。

不过这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相对比米国传统的航天飞机来说,以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空天发动机体系建立起来的动力系统,对于航天器的要求远没有那么高。

米国传统的航天飞机使用是外挂的固体推进器和轨道器作为推进方式,利用液态氢氧燃料作为能源。

优点在于氢氧燃烧产生的热量极高,可以爆发出极大的推力,将数百吨甚至是上千吨的航天器以极高的加速度送上太空。

但优点也是缺点。

极高的加速度不仅对于宇航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且对于航天飞机本身的损耗,尤其是外部的隔热等材料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就是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隔热瓦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并形成裂孔导致的。

在加速度这一块,电推进会被液态氢氧推进甩一大圈,但配合上聚变堆作为能源供应,这种新型航天飞机拥有的超强续航能力,可不是传统的米国航天飞机能比的。

它可以通过相对缓慢的速度来完成升空和高空并轨,这意味着其本身对航天器乃至航天员的要求都不会那么的高。

尤其是对航天器外围的隔热材料以及安全防护等相关部件,更是降低了不止一两个数量级。

甚至,在技术成熟后,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能搭乘这种新型航天飞机前往太空。

第685章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422章 最后的准备!第628章 星海号!启航!第314章 一项成果两个诺奖第421章 批准点火!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学的起点!第681章 来自中东的客人第726章 价值两千万的数学模型第112章 十八岁那年第598章 更遥远的计划第687章 费萨尔亲王:我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第594章 就该把那架飞机打下来的!第251章 克雷数学研究所的邀请第537章 第二种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法!第24章 颁奖典礼第37章 论文刊登第23章 国决落幕第700章 破局的契机第684章 不出问题不就行了?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377章 这不可能!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729章 被随手干掉的世界级数学难题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个好消息第531章 探测暗物质的手段第37章 论文刊登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699章 徐川:到时候咱俩一起就好了第111章 见证奇迹第272章 从物理的角度推进NS方程!(二更求第364章 完成对ASDEX装置的购买第245章 诺贝尔讲座--人类的未来(求月票)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来源第229章 多线开工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706章 去监狱做你的研究吧!第117章 质子半径之谜(求订阅月票)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232章 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第32章 可能你永远都不知道为啥考试那么难第2章 魂归故里第417章 最后一道关卡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692章 来自父母的唠叨第179章 唯一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证明!第162章 戴维·格罗斯的指导第595章 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第608章 外骨骼与仿生学机器人第77章 悲剧的某研究生学长(求追读求月票)第646章 使命与骄傲第120章 参宿四的科研项目第572章 只可仰望,无力追赶!第524章 《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解的证第790章 热闹的物理学界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605章 陨石转移技术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99章 上架感言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尔摩第528章 报告会都要预定了吗?第464章 怎么全是女助理?第537章 第二种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法!第495章 人生的第一次漏洞第210章 比诺奖更伟大第91章 问题的关键点第177章 克拉福德奖的颁奖典礼第426章 震惊世界的消息第382章 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无奈第285章 锂电池行业最大的变革!(二更求月第219章 回国前的最后安排第127章 发现异常!第361章 光宗耀祖第8章 带坏第770章 LHLHC的重启与倒霉的樱花国第356章 那就买一台回来好了第586章 国之幸事第558章 一木成林第342章 有一个变态的老板是种怎样的体验第750章 强电统一理论的延伸第78章 十七岁的天才第468章 为开发火星而准备的科技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347章 垄断高温超导材料市场第545章 谁还没有一个大国梦了?第83章 央妈的采访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472章 德利涅:我该怎样才能听懂这些第278章 不愧是徐教授!第399章 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麻烦第365章 亦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654章 无解的局面第787章 一百三十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实验第326章 火力全开的陶哲轩第90章 导师的请求第663章 NASA:该死的,你们这是在抢劫!
第685章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422章 最后的准备!第628章 星海号!启航!第314章 一项成果两个诺奖第421章 批准点火!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学的起点!第681章 来自中东的客人第726章 价值两千万的数学模型第112章 十八岁那年第598章 更遥远的计划第687章 费萨尔亲王:我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第594章 就该把那架飞机打下来的!第251章 克雷数学研究所的邀请第537章 第二种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法!第24章 颁奖典礼第37章 论文刊登第23章 国决落幕第700章 破局的契机第684章 不出问题不就行了?第320章 解存在!且光滑!第377章 这不可能!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729章 被随手干掉的世界级数学难题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个好消息第531章 探测暗物质的手段第37章 论文刊登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699章 徐川:到时候咱俩一起就好了第111章 见证奇迹第272章 从物理的角度推进NS方程!(二更求第364章 完成对ASDEX装置的购买第245章 诺贝尔讲座--人类的未来(求月票)第764章 引力的真正来源第229章 多线开工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706章 去监狱做你的研究吧!第117章 质子半径之谜(求订阅月票)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232章 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第32章 可能你永远都不知道为啥考试那么难第2章 魂归故里第417章 最后一道关卡第12章 进门再做题第692章 来自父母的唠叨第179章 唯一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证明!第162章 戴维·格罗斯的指导第595章 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第608章 外骨骼与仿生学机器人第77章 悲剧的某研究生学长(求追读求月票)第646章 使命与骄傲第120章 参宿四的科研项目第572章 只可仰望,无力追赶!第524章 《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与解的证第790章 热闹的物理学界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605章 陨石转移技术第9章 预赛(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节,有事)第99章 上架感言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尔摩第528章 报告会都要预定了吗?第464章 怎么全是女助理?第537章 第二种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法!第495章 人生的第一次漏洞第210章 比诺奖更伟大第91章 问题的关键点第177章 克拉福德奖的颁奖典礼第426章 震惊世界的消息第382章 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无奈第285章 锂电池行业最大的变革!(二更求月第219章 回国前的最后安排第127章 发现异常!第361章 光宗耀祖第8章 带坏第770章 LHLHC的重启与倒霉的樱花国第356章 那就买一台回来好了第586章 国之幸事第558章 一木成林第342章 有一个变态的老板是种怎样的体验第750章 强电统一理论的延伸第78章 十七岁的天才第468章 为开发火星而准备的科技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347章 垄断高温超导材料市场第545章 谁还没有一个大国梦了?第83章 央妈的采访第396章 整合人才第472章 德利涅:我该怎样才能听懂这些第278章 不愧是徐教授!第399章 能用数学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麻烦第365章 亦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654章 无解的局面第787章 一百三十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实验第326章 火力全开的陶哲轩第90章 导师的请求第663章 NASA:该死的,你们这是在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