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个好消息

站在控制室中,透过监控画面看着不远处已经停机的空天发动机,常华祥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作为一名在航天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学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庞发动机对航天发展的改变。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电推进的时代!

一旁,负责管理研究所日常事务的温远航脸上更是震撼不已。

相对比在场的这些学者来说,这台电推进的空天发动机意味着什么他能想到的更多一些。

电推进配合小型聚变堆所带来的强大续航,尤其是在大气层内,这种采纳空气作为工质的发动机系统,对于航天航空领域的改变,将是无法想象的。

尤其是在军事上,一艘装备配套动力系统的空天飞机,将拥有着巡航全球的能力。

在过去以航空母舰和海外基地为传统军事部署的战争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以说,这将是注定改变未来空战,甚至是整个战争格局的神器!

从无边遐想中回过神来,一向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温远航都控制不住的做了好些次深呼吸才让自己强行冷静下来。

长舒了一口气后,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徐川和翁筠宗,开口问道:“徐院士,翁教授,我想问问,这台空天发动机.什么时候能正式应用上?”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没有回答,他也抬头看了一眼负责空天发动机项目的翁筠宗。

虽然目前来说组装工作和首次的测试实验已经完成了,但后续还有多少项测试,需要多少时间他也不清楚。

对面,翁筠宗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回道:“这个我没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和保证,不过从刚刚的初步测试的一些大体数据来看,这台空天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很不错,整体也已经完成了。”

“不过对于航天发动机发动机重要的不仅仅是前期的设计组装工作,还有后续的各方面测试。”

“毕竟发动机这种东西是装配到航天飞机这类飞行器上面的,各类的测试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当多,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前,谁也不敢保证它在航天器上性能和地面上一样。”

“至于大体上的时间和规划,从目前安排来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所有能在地面上做测试能在六十天内完成。”

“另外等它装配上航天飞机以后,相关的测试还需要大约四十天左右的时间。”

温远航点了点头,六十天加四十天也就是一百天,接近三个半月。

听起来很长,但其实这个测试时间已经相当的短暂了。

要知道传统的涡喷航空发动机,在正式定型之前,要经历大大小小、从地面到空中各种种类繁多的试验,试验累计时间长达几万小时。

他在科学技术蔀那边工作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院士说过这样的一些话。

研制一台全新设计的发动机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比研制新一代的飞机要长至少一倍以上。

一台全新的发动机测试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能在三百六十五天完成在业内已经算是较快的水准了。

而决定设计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正式运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需要确保发动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

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设计阶段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但如何在复杂的条件下验证,这是发动机运用需要的周期长的原因。

虽然计算机时代已经能够提升数据的运算速度,并且还能利用很强的算法基础模拟出各种数据试验场所,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掉的,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场景转化成计算数据模拟,这才是核心。

这个转化过程相当于构建一套产业系统了,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漫长。

在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方面,米国那边之所以能相对快速的完成新的战机的换代,就在于这一整套的工具体系他们已经构建成功了。

而在国内,这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一直都是模仿的米国前进。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他们或许可能会不再需要建立传统的发动机体系了。空天发动机的出现,电推进的使命,或许会彻底的结束传统化石燃料引擎的时代。

深吸了口气,温远航看向翁筠宗,郑重认真的开口道:“翁教授,空天发动机的研究测试,就麻烦你了。我代表科学技术蔀和国防战略规划司向您请求,希望能尽快的完成这套空天推进系统!”

被温远航突如其来的郑重弄的愣了一下,翁筠宗回过神来,认真的点了点头,回道:“我会尽全力的。”

空天发动机的突破是十月份的第一个好消息。

高达近五百千牛的推力,说是电推进系统的史诗级跨越发展也不为过。

而在空天发动机突破后没两天,2022年的诺奖也随着时间全部完成了名单公布。

相对比文学奖、和平奖来说,对于物理奖、化学奖和生物医学奖徐川还是保持了关注的。

这一年的物理学奖米国的约翰·克劳泽、法国的阿兰·阿斯佩、奥地利的安东·蔡林格三位物理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这道消息一出,“量子纠缠”就一度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相关的物理话题引发热烈讨论,“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一梗语也再度火热了起来;各大科技UP主或媒体想了千奇百怪的比喻来科普量子纠缠多么奇妙,各路高人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并对人生、宇宙、未来发出长篇大论的感慨。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内容看多了之后,似乎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颁给了某项特别神秘、宏大、不可思议的发现。

而量子纠缠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时空穿越、心灵感应、四维空间什么的。

对于徐川来说,今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这三位学者也是实至名归。

量子纠缠的概念争议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伴随着经典物理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舆论,都开始将目光望向微观系统。

量子力学无疑是微观系统中最重要的解释理论,而量子纠缠,亦是当初爱因斯坦和波尔等人争论的核心点之一,也是经典物理和量子系统的分歧之一。

在后续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量子力学领域的物理学家们针对量子纠缠做了大量的实验。

从一开始的约翰·惠勒提出的光量子纠缠实验,再到约翰·贝尔提出的贝尔不等式距离理论,量子纠缠实验的道路走的可谓是相当艰难。 五十年的时间,直到1998年,安东·蔡林格等人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完成贝尔定理实验。通过多粒子纠缠态的实验,彻底排除了定域性漏洞,以决定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了量子纠缠真实存在。

这一持续了一个世纪多的争论才算是落下来帷幕。

在徐川看来,瑞典皇家科学院等到今年才将物理学奖发给量子纠缠其实是已经有些晚了的。

毕竟量子纠缠被证实,不仅仅意味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也对量子领域本身的应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虽然利用量子纠缠无视距离界限传递信息的“真·量子通信”尚且遥远,但目前开始探索应用依旧不少。很多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就应用了量子纠缠本身的并发特性来实现目标。

比如量子通信,主要是通过量子加密的方式来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此外还有光量子计算机,也充分应用了激光导致光子纠偏的实验现象。

目前的IBM、谷歌等公司探索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也与量子纠缠实验中的超导传递、绝对低温环境等发现紧密相关。

事实上早在好几年前,各大物理论坛上就不断有人预测量子纠缠实验获奖了。

只是很遗憾的是,从1998年实验完成后,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份荣誉才归属到它应该获得的人身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后,在各大网站和论坛对诺贝尔奖的预测上,‘徐川’这个名字一直就是最热门的。

毕竟要说诺奖,可控核聚变绝对配得上。

甚至可以说并非可控核聚变技术能否配得上诺奖的事情,而是反过来诺奖能否拥有这一项荣耀的事情。

毕竟诺奖年年有,可控核聚变却是万年难得一遇的技术突破。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诺奖,评委会都选择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之外的成果。

当然,徐川也没太在意。

一方面是他现在已经不需要诺奖来充当自己的荣耀了,他的名字,就是最大的荣誉。

另一方面,可控核聚变并非他一个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动用了超过百家企业,数千人的研究工程。

对于这类团体研究成果,即便是再优秀,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也不会考虑。

否则物理学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成果,都得被CERN圈揽。

毕竟高能物理界差不多是如今物理界的重点,也是唯一一个能不断做出各种成果的领域。

物理学奖颁发给了量子纠缠领域的成果,而化学奖和生物学奖则分别颁发给了‘点击化学、正交化学’和‘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这些领域。

如果说对于化学徐川还算是了解一点的话,那么生物方面他就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了。

简单的看了一下相关的介绍后就略过了相关的新闻。

十月中旬,在诺奖全部开完后,正在办公室中处理着手中工作的徐川迎来另一个好消息!

跟随着华国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邰学文院士前往湘南那边考察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基地,处理项目开展工作的林风林师兄,回来了。

看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出现在自己办公室中的林风师兄,徐川上下打量了他两眼后才认出来,愣愣的道:“你怎么晒成这样了?”

相对比以前白白净净的林师兄,这会赶回来这位,简直都快变成非洲人了,浑身的皮肤晒的黢黑不说,脸上手上还带着一些缺水而导致的枯裂。

林风摇着头叹了口气,道:“嗐!别提了,喵了个咪的,去湘南那边之前也没想到那边的太阳这么辣,跟着邰主任在外面转了一段时间后就成这样了。”

徐川笑道:“虽然八九月份那边的太阳的确挺毒辣的,但我在湘南生活了十几二十年也没晒成你这样啊,你这样子,我都差点以为你被卖到非洲去了呢。”

林风脸一垮,闷闷不乐道:“我也不知道,同行的人中就我一个晒成这样了,可能皮肤比较敏感吧。”

“算了,不说这个了,今天过来是有好消息带给你的。”

“关于对撞机的修建初期准备工作,在湘南那边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初步完成了。”

听到这个消息,徐川有些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道:“这么快?”

要知道大型强粒子对撞项目可是一个千亿级的大工程,从七月份正式决定选址到现在,也才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速度,的确有点夸张啊。

林风点了点头,笑道:“我都怀疑你是不是贿赂了那边的政府,他们也太尽心尽力了。包括拆迁补偿、盾构机的调动部署,项目部署规划这些东西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顿了顿,他接着道:“接下来我们要找个时间正式启动工程,邰主任那边让我来问问你的看法和意见,咱们的启动会是往大了举办呢,还是说先低调点邀请一下国内的学者机构就行。“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思考了一下,道:“邰主任那边的意思呢?”

林风:“邰主任的意思是你才是大型强对撞机项目的总设计师,这种重要的事件肯定由你来决定,他辅助你。”

徐川思忖了一下,道:“这样吧,我这两天抽时间去趟湘南,到时候再来决定。”

第658章 丢脸丢到全世界去了(感谢花南若大佬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第544章 重新定义航空与航天第224章 合适的人选第308章 打破标准模型的粒子!第29章 数竞国决开始第21章 物竞实验第424章 闪耀如恒星!第211章 大会开幕(补更)第62章 省状元单章第501章 小型化聚变堆的探索研究第259章 展望未来第365章 亦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第189章 全世界为你而来第240章 化学的未来第559章 超隐身战机第27章 论文过审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还单身吧?第53章 自负的第一区第206章 等离子体湍流第635章 星海号的危机第543章 徐川:我成计量单位了?第203章 两条不同的路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163章 完善计算方法第663章 NASA:该死的,你们这是在抢劫!第260章 超隐身材料第197章 回国第485章 难以形容的震撼第585章 生产追不上理论应用的发展第789章 存在问题的强电验证工作第799章 最大的错误,或者说‘漏洞’!第23章 国决落幕第489章 突如其来的灵感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98章 建模完成第387章 坐不住的米国第439章 核聚变航母?第266章 人类科学界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难题第439章 核聚变航母?第395章 争分夺秒的竞争第67章 新的征程第209章 即将到来的国际数学大会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实并不是很多第219章 回国前的最后安排第712章 和徐川抢人?第455章 战略目标与战略忽悠第116章 回国第44章 错误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598章 更遥远的计划第630章 入轨!(为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301章 稿纸被偷了???第760章 比数学课更催眠的课程!第405章 没问题,国家将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第474章 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答案!第28章 卧虎藏龙的母校第88章 请客吃饭第25章 练习短跑第620章 特殊的邀请函第146章 德利涅与威腾双导师第661章 倒霉与幸运第602章 招标大会第271章 交流与灵感(求月票)第284章 狂热的外界(为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第619章 惊喜不断的生日第258章 生日第94章 建模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第114章 真正烧钱的科研项目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数学界第493章 永远闪耀于物理学的历史中第383章 我,徐川,打钱!第429章 破晓!第363章 我哥没有女朋友!第680章 陶哲轩:请务必将论文发给我!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291章 不负众望(求月票)第223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100章 干得漂亮!(求首订)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个月,也只是值得的第680章 陶哲轩:请务必将论文发给我!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与高维空间第722章 比锂硫电池更牛逼的项目第236章 彭鸿禧院士的惊叹第721章 来自学生的灵感!第679章 异于常人的‘怪胎’第105章 数学家中的隐藏NPC第787章 一百三十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实验第156章 造成质子半径之谜的罪魁祸首第308章 打破标准模型的粒子!第502章 换一条路线就好了第40章 国集测试与额外加分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这里!第403章 高能级中子辐照实验第746章 强核力与电弱理论的统一(1)第302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为盟主大佬高山流
第658章 丢脸丢到全世界去了(感谢花南若大佬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第544章 重新定义航空与航天第224章 合适的人选第308章 打破标准模型的粒子!第29章 数竞国决开始第21章 物竞实验第424章 闪耀如恒星!第211章 大会开幕(补更)第62章 省状元单章第501章 小型化聚变堆的探索研究第259章 展望未来第365章 亦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第189章 全世界为你而来第240章 化学的未来第559章 超隐身战机第27章 论文过审第561章 米舒斯京:徐,你还单身吧?第53章 自负的第一区第206章 等离子体湍流第635章 星海号的危机第543章 徐川:我成计量单位了?第203章 两条不同的路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163章 完善计算方法第663章 NASA:该死的,你们这是在抢劫!第260章 超隐身材料第197章 回国第485章 难以形容的震撼第585章 生产追不上理论应用的发展第789章 存在问题的强电验证工作第799章 最大的错误,或者说‘漏洞’!第23章 国决落幕第489章 突如其来的灵感第613章 志同道合!第98章 建模完成第387章 坐不住的米国第439章 核聚变航母?第266章 人类科学界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难题第439章 核聚变航母?第395章 争分夺秒的竞争第67章 新的征程第209章 即将到来的国际数学大会第334章 徐川:我懂的其实并不是很多第219章 回国前的最后安排第712章 和徐川抢人?第455章 战略目标与战略忽悠第116章 回国第44章 错误的建模方法(提前更,上午有事)第598章 更遥远的计划第630章 入轨!(为盟主大佬星焰加更410)第301章 稿纸被偷了???第760章 比数学课更催眠的课程!第405章 没问题,国家将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第474章 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答案!第28章 卧虎藏龙的母校第88章 请客吃饭第25章 练习短跑第620章 特殊的邀请函第146章 德利涅与威腾双导师第661章 倒霉与幸运第602章 招标大会第271章 交流与灵感(求月票)第284章 狂热的外界(为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第619章 惊喜不断的生日第258章 生日第94章 建模第305章 爆炸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第114章 真正烧钱的科研项目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数学界第493章 永远闪耀于物理学的历史中第383章 我,徐川,打钱!第429章 破晓!第363章 我哥没有女朋友!第680章 陶哲轩:请务必将论文发给我!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291章 不负众望(求月票)第223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289章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100章 干得漂亮!(求首订)第476章 哪怕等上一个月,也只是值得的第680章 陶哲轩:请务必将论文发给我!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与高维空间第722章 比锂硫电池更牛逼的项目第236章 彭鸿禧院士的惊叹第721章 来自学生的灵感!第679章 异于常人的‘怪胎’第105章 数学家中的隐藏NPC第787章 一百三十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实验第156章 造成质子半径之谜的罪魁祸首第308章 打破标准模型的粒子!第502章 换一条路线就好了第40章 国集测试与额外加分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这里!第403章 高能级中子辐照实验第746章 强核力与电弱理论的统一(1)第302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为盟主大佬高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