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阅兵(下)

众将将令一传,那操场上顿时是鸡飞狗跳,尘土飞扬,众军士乱纷纷跑做一团。张伟皱眉,这古人就重视正规的训练,虽然张伟再三强调,要重视战场上的突发性,要加强训练内容的突然性。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施琅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一直乱了十几分钟,数千名军士方全部列队完毕,掌旗官一打旗令,六千人沿着石子铺底的路面长跑起来。张伟给施琅下达的标准就是后来中国陆军的越野跑步标准,每周这些军士皆需负重在山上跑五公里,现下是在平整的路面上跑,且又没有负重,只是身上背了一支枪而已,于是一个个跑的脚底生风,都想在张伟面前表现的好一些,没准第一个跑到的当场还能升官儿呢。

不到半个小时,所有士兵皆已跑完全程,张伟肚里暗赞一句:“这些家伙可都比老子跑的快多啦。”

表面上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微微颔首,又令士兵不得休息,随机抽出一百名来打靶看枪法。众将也不知他是喜是怒,也不敢在人选上捣鬼,于是各自在自已属下中指指点点,挑出人来。虽尽力选了几个平时枪法好的,却仍是各自抹了把汗。

这些兵士在家时皆是修地球的农夫,要么也是些小商贩之类,明朝虽不禁私人拥有火枪,但贫苦人家,又无处射猎,没事使那火枪做甚?故而当兵之前大多从未摸过火枪,更别提瞄准打靶了。“砰砰砰”一阵枪响过后,大多打靶的士兵都成绩不佳,甚至有几个人脱靶不中,看看远处坐着的张伟,又看看脸色铁青的直属上官,那些士兵一个个害怕起来,只恐张伟一声令下,把他们拖出去砍了。

张伟心中其实很是不满,他知施琅等人到底在心里无法摆脱冷兵器时代对火枪的偏见,在施琅等人眼里,火枪兵还是做为一种辅助兵种才是正道。固而在士兵刀法训练上更肯下功夫,而对火枪的使用和训练上,就不肯多费心力。当然,现下没有好的火枪教练也是士兵枪法不佳的主因,毕竟自已练的再苦,也没有高手点拨一下效果更佳。

心头无奈,表面上却不好太过斥责诸将,只淡淡吩咐几句一定要加强训练,张伟便离营而去,临走吩咐施琅,晚上到他府中,有事相商。

施琅自任了镇北军副统领,又兼管金吾卫,成日奔波于镇北镇与军营之间,后来事情越发繁杂,每日忙的他头晕脑涨,无奈之下,只得不顾老婆的阻拦,带了行李睡到军营里来。他做事便是如此,要么不做,要么就非得做好不可。这支军队如何训练,如何发展,这些时日来他也考虑的颇多,见张伟召他去议事,施琅准备一下,便准备去说服张伟,放弃现在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至傍晚无事,施琅吩咐刘国轩等人加强戒备,不得懈怠,自骑了一匹马,也不带亲兵,打马自向张伟府中奔去。

一进镇北镇外木栅围墙,施琅就感觉今日大不同往常,全镇上下尘土飞扬,包括几个镇首在内,所有人等都在大街上打扫,几十辆三轮小推车来来回回,将镇上的垃圾推向镇外的垃圾场而去。施琅拉住镇首一问,却原来是张伟从兵营回来时有了闷情逸志打量镇上的风光,原来心情还不错的张伟一见镇上污水横流,垃圾处处,苍蝇成片的乱飞,还有那猪、牛、狗、鸡到处都是,这数月里一直在镇外忙着种甘蔗的张伟却不知这台北五镇自人口日多后,这卫生情形却也是越来越差。中国人号称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若说是赚钱吃饭,到也是名符其实。但若说是收拾身边的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却也是懒的要命。张伟原就对随手乱丢垃圾,乱挤乱撞,大声喧哗等没有公德的行为很不喜欢,他现在虽立志要改变历史,但是对如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却是无从着手。去年张伟曾想下令不准女子缠足,立时引起所有镇民的不满,就是何斌、施琅,也表达了强烈不满。面对现实,只好做罢。现下见镇上如此脏乱,张伟乃大发雷霆之怒,立时下令召来所有的镇首,命令在镇上所有人等立时打扫,若是在天明前环境仍是如此,便要挨家挨户的检查,遇到不符标准者,立时驱逐出台湾,在此严令之下,所有人等不敢马虎。于是待施琅到得镇上,便见到这狼狈景象。

叹一口气,施琅也不好多说,只得向镇首道一声辛苦,便向张伟府中而去。

第59章 爪哇(五)第58章 吕宋(五)第21章 招兵(下)第67章 激战(九)第26章 乱局(上)第68章 灭明(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5章 治平(九)第48章 灭郑(三)第63章 倭乱(八)第48章 灭郑(六)第15章 卧龙(下)第30章 械斗(上)第47章 辽东(七)第23章 阅兵(上)第58章 吕宋(八)第46章 制约(下)第47章 辽东(十一)第49章 镇倭(九)第37章 会晤(下)第7章 机遇(上)第27章 协议(上)第72章 法度(三)第73章 南洋(四)第61章 伐明(十一)第42章 围城(上)第59章 爪哇(二)第22章 新竹(上)第37章 会晤(中)第49章 镇倭(九)第45章 设县(下)第68章 灭明(一)第62章 江南(六)第57章 试探(四)第73章 南洋(二)第64章 关宁(二)第20章 会议(下)第8章 宴客(下)第12章 安身(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1章 伐明(五)第63章 倭乱(八)第24章 论兵(上)第66章 北伐(十)第70章 决战(十六)第8章 宴客(上)第67章 激战(二)第64章 关宁(六)第67章 激战(三)第55章 偷袭(五)第36章 崇祯(上)第73章 南洋(二)第61章 伐明(十五)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73章 南洋(五)第45章 设县(下)第28章 保甲(下)第31章 立威(下)第55章 偷袭(十)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战(九)第45章 设县(上)第25章 宗族(中)第48章 灭郑(五)第23章 阅兵(上)第44章 定台(上)第44章 定台(下)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6章 北伐(十)第55章 偷袭(七)第18章 平乱(下)第69章 相峙(二)第60章 鼎革(十九)第57章 试探(六)第47章 辽东(四)第49章 镇倭(三)第66章 北伐(四)第66章 北伐(二)第49章 镇倭(十一)第30章 械斗(下)第73章 南洋(三)第61章 伐明(十一)第58章 吕宋(一)第15章 卧龙(上)第70章 决战(十三)第49章 镇倭(十)第73章 南洋(二)第46章 制约(中)第33章 利炮(下)第57章 试探(五)第29章 官学(上)第63章 倭乱(十二)第46章 制约(中)第61章 伐明(七)第61章 伐明(一)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五)
第59章 爪哇(五)第58章 吕宋(五)第21章 招兵(下)第67章 激战(九)第26章 乱局(上)第68章 灭明(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5章 治平(九)第48章 灭郑(三)第63章 倭乱(八)第48章 灭郑(六)第15章 卧龙(下)第30章 械斗(上)第47章 辽东(七)第23章 阅兵(上)第58章 吕宋(八)第46章 制约(下)第47章 辽东(十一)第49章 镇倭(九)第37章 会晤(下)第7章 机遇(上)第27章 协议(上)第72章 法度(三)第73章 南洋(四)第61章 伐明(十一)第42章 围城(上)第59章 爪哇(二)第22章 新竹(上)第37章 会晤(中)第49章 镇倭(九)第45章 设县(下)第68章 灭明(一)第62章 江南(六)第57章 试探(四)第73章 南洋(二)第64章 关宁(二)第20章 会议(下)第8章 宴客(下)第12章 安身(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1章 伐明(五)第63章 倭乱(八)第24章 论兵(上)第66章 北伐(十)第70章 决战(十六)第8章 宴客(上)第67章 激战(二)第64章 关宁(六)第67章 激战(三)第55章 偷袭(五)第36章 崇祯(上)第73章 南洋(二)第61章 伐明(十五)第71章 定鼎(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73章 南洋(五)第45章 设县(下)第28章 保甲(下)第31章 立威(下)第55章 偷袭(十)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战(九)第45章 设县(上)第25章 宗族(中)第48章 灭郑(五)第23章 阅兵(上)第44章 定台(上)第44章 定台(下)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6章 北伐(十)第55章 偷袭(七)第18章 平乱(下)第69章 相峙(二)第60章 鼎革(十九)第57章 试探(六)第47章 辽东(四)第49章 镇倭(三)第66章 北伐(四)第66章 北伐(二)第49章 镇倭(十一)第30章 械斗(下)第73章 南洋(三)第61章 伐明(十一)第58章 吕宋(一)第15章 卧龙(上)第70章 决战(十三)第49章 镇倭(十)第73章 南洋(二)第46章 制约(中)第33章 利炮(下)第57章 试探(五)第29章 官学(上)第63章 倭乱(十二)第46章 制约(中)第61章 伐明(七)第61章 伐明(一)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