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保甲(下)

张伟一回府中,便下令传召台北五镇镇首,宣布取消各镇镇首,事权皆归台北衙门署理,立村正、保甲,直接对台北衙门负责,各镇捕快、镇丁数百人亦直接划归新成立的台北巡捕营。

其后数月张伟又有意去广东沿海招募了数千粤人来台,又特地将台北附近的肥沃熟田尽数分给了这些后来之人,凡粤人与闽人之间有争执,又令台北巡捕营偏袒粤人,打压闽人。因张伟本人素来不管官司的事,这些人到也怨不到他头上,只不过在背后说他用人不当。这数月来寻何斌诉苦的人络绎不绝,弄的他头疼不已,无奈之下,借口去福建查看生意,溜之大吉,任凭张伟施为。

何斌一走,弹压闽人暴动的中间势力宣告消失,剩下的,便只等各族间暗中的运作阴谋了。

北港码头早便募集了数千民伕日夜赶工,原来的渔村小港经过数月来一点一滴的建设,已然成为能停靠数百战舰的大型港口,其余的辅助设施亦已齐备,只待施琅回来,便可使用。

诸事顺利,张伟心情自然愉悦。只是每日需到衙门坐班,实在令他有些痛苦。可惜苦无可以代劳之人,也只得每日早起晚归,劳累不堪。

这一日张伟处理完甘蔗榨糖的事宜,又下令将樟脑装箱,好生看顾,正伸了个懒腰打算回府,却见台北巡捕营统领高杰步入大堂,向张伟屈膝行了一礼,道:“爷请慢走,属下有事禀报。”

张伟笑道:“可是又有打群架的?上次就吩咐你只管捕人便是了,何必又来回我。”

那高杰却是陕西米脂人,原是李自成手下悍将,连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因与自成是同乡,出入内堂自成都不曾提防他。谁料李自成的老婆尹氏看上了高杰,那高杰也是胆大,就么这与李自然的老婆私通款曲起来,绿油油的顶帽子,就那么戴在未来的大顺皇帝头上。后来因怕自成发觉,干脆便投降了明军。他人品虽是不堪,作战到是勇猛非常,累次立功,官儿越做越大,到明末时已是做到了总兵。与黄斐、刘泽清、刘良佐并称江北四镇,统兵三万,受史可法节制。与其余三镇总兵一样,高杰也是骄纵不法,纵兵荼毒乡里,后来在徐州被人刺死,一生之中可谓臭名昭著,死后还遗臭万年。

张伟数月前便寻访一些历史上知名的暴虐阴险之辈来做为鹰犬,仔细思量之后,便派人去陕西寻访招来了罗汝才与高杰二人。这二人此时尚未随高迎祥造反,只是米脂一个普通农夫,见有人捧着白花花的银子来寻他们去做事,当下心花怒放,哪有不愿意的道理。来台之后,

张伟便委派高杰去和那些积年老吏学习刑民捕盗之术,只不过两月有余,便委了高杰做台北巡捕营的统领,那高杰感激涕零,对张伟交办的事情尽心使能,卖命的紧。张伟对他也极是满意,只是交待何施各府,不得让高杰进入内堂,到时候一不小心给谁戴上顶绿帽子,那可就赔本的很了。至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张伟是绝对不会招用的,将来大旱,就指望这些人搅乱腐朽的明朝江山,现在就招了来,谁知道没有这两个灾星,那些农民起义军是否能搅起大浪来。

那高杰虽身高体壮,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又是浓眉大眼,人显的极是忠实可靠。不过到底是本性有些问题,见张伟问他,便侧身一飘,碎步移到张伟耳侧,就要侧耳说话。

张伟哭笑不得,说了这厮数次,不要这么鬼祟,可此人当真是骨子里带来的阴险做派,每欲要事,便要张伟“附耳过来”,见高杰的嘴唇蠕动,就要与自已的耳朵做亲密接触,张伟一扭头,喝道:“所有人等都给我下去!高杰,你也下去。”

高杰见张伟如此举措,心下却是委屈的很,只觉得眼前这位爷平时里出手大方,办事果断,眼力手腕无一不是一代豪雄风范,只是不肯让人近前亲近,却是有些娘娘腔。又立法下令所有人必须用青盐涮牙,高杰自小就不知什么是涮牙,心下也对这涮牙之令不满的紧,不过拿人钱财,为人卖命,每日里高统领也不知道察了多少人的牙齿,到也是早就习惯每日涮牙,口臭早已不见踪影,张伟却仍是如此排斥,唉

当真是白壁微瑕,令人遗憾。

张伟却不管高杰肚子里正在腹诽,见堂上诸人都已退下,乃问道:“高杰,又是什么事情,要这么惺惺做态。”

“回爷的话,前儿个向爷禀报过的事,已经有了眉目。”

“哦,他们忍不住啦?”

“是啊,昨日和今日闽人与粤人又打了几架,属下一律责罚闽人,宽纵粤人,他们很是气不过,属下安排在闽人中的细作已发觉那些大族族长们聚会了好几次,眼见是要动手了。”

“罗汝才那边怎么说?”

“今天正是才哥派人来向属下通报,平素里镇远军内与台北镇上同族来往较多的,这几日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很好!这差事你们两人办的不错,将来爷不会亏待你们。现下要记住,一定不能打草惊蛇,待他们同粤人动了手,咱们再去弹压。切记,此次不能宽纵粤人,要两边一同办理!”

“是,属下明白,这就下去安排人手准备。”

张伟挥手令高杰退下,心中暗道:“毕其功与一役,此次事件过后,这台北再也不能有人对我掣肘了!”

第71章 定鼎(五)第40章 出兵(下)第19章 甘蔗(上)第64章 关宁(九)第60章 鼎革一第70章 决战(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六第68章 灭明(六)第15章 卧龙(下)第49章 镇倭(五)第55章 偷袭(五)第72章 法度(二)第17章 乱起(上)第42章 围城(下)第34章 开矿(下)第20章 会议(下)第65章 治平(一)第11章 北港(上)第60章 鼎革(十二)第29章 官学(下)第57章 试探(二)第53章 造反(一)第63章 倭乱(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60章 鼎革六第57章 试探(六)第61章 伐明(十一)第73章 南洋(七)第49章 镇倭(十二)第70章 决战(十五)第73章 南洋(七)第73章 南洋(四)第58章 吕宋(八)第57章 试探(三)第66章 北伐(一)第71章 定鼎(六)第3章 出海第73章 南洋(一)第64章 关宁(十)第49章 镇倭(十一)第73章 南洋(六)第60章 鼎革六第60章 鼎革(十八)第44章 定台(上)第66章 北伐(九)第60章 鼎革七第66章 北伐(八)第32章 坚船第60章 鼎革(十)第60章 鼎革(十三)第55章 偷袭(三)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六)第68章 灭明(三)第22章 新竹(下)第73章 南洋(四)第70章 决战(十六)第55章 偷袭(五)第67章 激战(十一)第63章 倭乱(七)第53章 造反(一)第9章 争拗第15章 卧龙(上)第60章 鼎革四第47章 辽东(四)第48章 灭郑(四)第30章 械斗(上)第20章 会议(下)第59章 爪哇(一)第8章 宴客(上)第47章 辽东(九)第58章 吕宋(八)第26章 乱局(上)第68章 灭明(六)第43章 攻城(中)第24章 论兵(上)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0章 鼎革(二十)第55章 偷袭(八)第63章 倭乱(十一)第51章 骑射(一)第19章 甘蔗(上)第68章 灭明(一)第20章 会议(下)第59章 爪哇(六)第67章 激战(十)第23章 阅兵(上)第65章 治平(一)第57章 试探(五)第60章 鼎革八第61章 伐明(十四)第8章 宴客(上)第47章 辽东(十)第67章 激战(一)第48章 灭郑(三)第3章 出海第47章 辽东(九)第55章 偷袭(六)
第71章 定鼎(五)第40章 出兵(下)第19章 甘蔗(上)第64章 关宁(九)第60章 鼎革一第70章 决战(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六第68章 灭明(六)第15章 卧龙(下)第49章 镇倭(五)第55章 偷袭(五)第72章 法度(二)第17章 乱起(上)第42章 围城(下)第34章 开矿(下)第20章 会议(下)第65章 治平(一)第11章 北港(上)第60章 鼎革(十二)第29章 官学(下)第57章 试探(二)第53章 造反(一)第63章 倭乱(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60章 鼎革六第57章 试探(六)第61章 伐明(十一)第73章 南洋(七)第49章 镇倭(十二)第70章 决战(十五)第73章 南洋(七)第73章 南洋(四)第58章 吕宋(八)第57章 试探(三)第66章 北伐(一)第71章 定鼎(六)第3章 出海第73章 南洋(一)第64章 关宁(十)第49章 镇倭(十一)第73章 南洋(六)第60章 鼎革六第60章 鼎革(十八)第44章 定台(上)第66章 北伐(九)第60章 鼎革七第66章 北伐(八)第32章 坚船第60章 鼎革(十)第60章 鼎革(十三)第55章 偷袭(三)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六)第68章 灭明(三)第22章 新竹(下)第73章 南洋(四)第70章 决战(十六)第55章 偷袭(五)第67章 激战(十一)第63章 倭乱(七)第53章 造反(一)第9章 争拗第15章 卧龙(上)第60章 鼎革四第47章 辽东(四)第48章 灭郑(四)第30章 械斗(上)第20章 会议(下)第59章 爪哇(一)第8章 宴客(上)第47章 辽东(九)第58章 吕宋(八)第26章 乱局(上)第68章 灭明(六)第43章 攻城(中)第24章 论兵(上)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0章 鼎革(二十)第55章 偷袭(八)第63章 倭乱(十一)第51章 骑射(一)第19章 甘蔗(上)第68章 灭明(一)第20章 会议(下)第59章 爪哇(六)第67章 激战(十)第23章 阅兵(上)第65章 治平(一)第57章 试探(五)第60章 鼎革八第61章 伐明(十四)第8章 宴客(上)第47章 辽东(十)第67章 激战(一)第48章 灭郑(三)第3章 出海第47章 辽东(九)第55章 偷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