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官学(中)

&nbp;&nbp;&nbp;&nbp;陈永华沉吟片刻答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这农家一个半大小子也是个好劳力了你这官学又不肯教人八股让孩子识些字不做睁眼瞎子也就罢了。这到也强求不得。”

&nbp;&nbp;&nbp;&nbp;看了一眼校舍又笑道:“志华有心弄了这么大的校舍现下明珠暗投有些恼火到是真的。只是这办学又不是拉壮丁没听说过强迫的也只好如此啦。”

&nbp;&nbp;&nbp;&nbp;张伟冷笑道:“复甫这千古闻所未闻的事情此次我也要做上一回了!”

&nbp;&nbp;&nbp;&nbp;陈永华吃了一惊急道:“志华你不会想强令学生入学吧?你有所不知……”

&nbp;&nbp;&nbp;&nbp;张伟打断陈永华的话头道:“我知道现下已有不少人对我不满。眼下这闽粤之人内斗也说我用人不当那个高杰处事不公把两边争地界争田土的打群架的事都一股脑的推到我头上。”

&nbp;&nbp;&nbp;&nbp;又恨恨道:“复甫我现下是明白了。民智未开人心自私得利时皆言你好处一有不足你纵是有万般好处便断然将你骂的狗血淋头。振臂一呼万民拥戴那纯是狗屁!”

&nbp;&nbp;&nbp;&nbp;“志华你这般说却也是偏激了。这台北之人提起你来大多数皆念你好。纵是有小小不满也只是嘀咕几句就罢了你何苦如此生气。”

&nbp;&nbp;&nbp;&nbp;“哼复甫有些事你不知道现下也不方便和你说。咱们只提这官学之事吧!”

&nbp;&nbp;&nbp;&nbp;“也好志华打算如何办理?”

&nbp;&nbp;&nbp;&nbp;“我先向你透个风。过一段时日待我从内地请的老师都到了这台北五镇所有七岁以上十五以下的孩童不论男女都得给我来上学。至于说孩子在家能帮忙做事我到也不亏待大伙凡家中有子女来官学念书的五年免赋的租约都给延长一年这总说的过去了吧?”

&nbp;&nbp;&nbp;&nbp;“嗯这很说的过去了。如此一来只是这强迫入学若是人家不依志华你总不能派兵到人家里硬抢吧?”

&nbp;&nbp;&nbp;&nbp;“哼这到不必。凡不听令者从即日起交纳田赋便是了。若还是不愿收回田亩自谋生路去吧。”

&nbp;&nbp;&nbp;&nbp;“我怕你这一来日后无人敢来台北谋生你这大好基业有断送的危险!”

&nbp;&nbp;&nbp;&nbp;“笑话复甫兄何廷斌也是如此说。你们却不知这大明朝政日渐腐烂大6饥不择食之民将越来越多我这里有上好田产不收赋税又没有差役地主整日上门欺凌世外桃源不过如此吧?放心若是现下我能去内地大举招人来台一年数十万民可得。只是现下有郑一在澎湖荷兰人在台南我不便如此大张旗鼓罢了。展太快恐招人忌啊!”

&nbp;&nbp;&nbp;&nbp;“如此我便放心了。只是这官学日后教课仍是如此么?”

&nbp;&nbp;&nbp;&nbp;“不复甫现下咱们教课的课程都太随意啦。我的意思按唐朝的先例来办。咱们分进士、明经、明算、明律、明史、明射分科选择专人分类教授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nbp;&nbp;&nbp;&nbp;“这进士、明经我到明白明算想昨是学习算术之学明史明律想必是史书和律令条文这明射是什么?我到记得唐朝科举没有明射这一科吧?”

&nbp;&nbp;&nbp;&nbp;“嘿复甫兄这明射是我后加上去伪托唐朝而已。孔子当年六艺中驾与射他老人家学的一样不错。听说孔圣本人也曾赶过马车射术和剑术都差强人意。孔门弟子中子路也是剑术高强之士。汉唐至宋都不曾禁国人携带刀剑北宋时曾有禁百姓携带刀剑之争后来那宋朝皇帝还是遵六艺之说不曾禁止。是以汉人并非柔弱之族直至蒙人侵入中国因怕咱们中国之人谋反是以禁止民间拥有武器

&nbp;&nbp;&nbp;&nbp;大明赶出蒙人之后却没有去除旧弊是以嘉靖年间数百人一股的倭寇都能横行数州杀害我大汉子民数万人乃至攻州掠府朝廷竟然没有办法!若是在汉唐之时随便召些武勇之士也能将这些倭人尽数砍翻了事。是以我私下计议一定要办这明射一科到不是射箭拉弓我给这学校送来几十杆火枪让学生学习火枪之术还要跑步强身学习技击总之不能让中国之人都是些只会捏锄头不问外事的病夫。”

&nbp;&nbp;&nbp;&nbp;张伟一口气说完这么许多心中激动脸颊涨的通红只是将双眼看着陈永华看他却是如何说法。

&nbp;&nbp;&nbp;&nbp;陈永华却是没有接话只将眼看着远方张伟一阵失望以为他不赞成自已的说辞心中叹一口气暗道:“人道陈永华是明末诸葛想不到见识也不过如此。”

&nbp;&nbp;&nbp;&nbp;因如此便意兴萧索道:“复甫我知你一时想不通咱们日后慢慢商量吧。”

&nbp;&nbp;&nbp;&nbp;陈永华闻言奇道:“志华谁说我不赞同了?我只是在想你这番话大有道理明朝军队疲弱固然是将不知兵文官领军但这兵士不强也是主因。现下你有这般的妙想为何不办一学校专授这技击、枪术排兵步阵之法?若是如此将来过上几年这镇远军就是没有岳少保那样的盖世名将却也是济济一堂的能征善战之士岂不妙哉?”

&nbp;&nbp;&nbp;&nbp;张伟听得陈永华如此说心中大喜握住陈永华的手笑道:“复甫你真乃当今卧龙也!”

第68章 灭明(四)第61章 伐明(十)第61章 伐明(十一)第51章 骑射(一)第49章 镇倭(一)第71章 定鼎(四)第55章 偷袭(五)第29章 官学(下)第73章 南洋(四)第58章 吕宋(五)第66章 北伐(八)第45章 设县(下)第65章 治平(二)第11章 北港(上)第46章 制约(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1章 北港(上)第26章 乱局(上)第29章 官学(上)第53章 造反(二)第59章 爪哇(一)第31章 立威(下)第64章 关宁(六)第49章 镇倭(三)第28章 保甲(下)第71章 定鼎(四)第45章 设县(下)第21章 招兵(上)第33章 利炮(下)第17章 乱起(下)第17章 乱起(下)第70章 决战(三)第71章 定鼎(七)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3章 倭乱(六)第49章 镇倭(六)第54章 反间(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3章 倭乱(三)第62章 江南(三)第47章 辽东(十)第70章 决战(十一)第16章 绑架(下)第72章 法度(一)第47章 辽东(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7章 激战(九)第60章 鼎革四第36章 崇祯(下)第73章 南洋(六)第59章 爪哇(二)第70章 决战(十二)第69章 相峙(四)第67章 激战(七)第27章 协议(上)第28章 保甲(中)第42章 围城(下)第67章 激战(一)第14章 情动(上)第68章 灭明(五)第72章 法度(三)第72章 法度(三)第73章 南洋(七)第63章 倭乱(六)第10章 赴台(下)第64章 关宁(三)第47章 辽东(八)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8章 宴客(下)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5章 治平(十二)第71章 定鼎(三)第62章 江南(四)第66章 北伐(十)第47章 辽东(十)第67章 激战(六)第47章 灭郑(一)第24章 论兵(上)第65章 治平(九)第69章 相峙(四)第65章 治平(十二)第47章 辽东(三)第61章 伐明(十四)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5章 治平(四)第63章 倭乱(九)第22章 新竹(下)第25章 宗族(中)第73章 南洋(十)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6章 返台(五)第63章 倭乱(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72章 法度(二)第47章 辽东(七)第61章 伐明(十)第68章 灭明(三)
第68章 灭明(四)第61章 伐明(十)第61章 伐明(十一)第51章 骑射(一)第49章 镇倭(一)第71章 定鼎(四)第55章 偷袭(五)第29章 官学(下)第73章 南洋(四)第58章 吕宋(五)第66章 北伐(八)第45章 设县(下)第65章 治平(二)第11章 北港(上)第46章 制约(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1章 北港(上)第26章 乱局(上)第29章 官学(上)第53章 造反(二)第59章 爪哇(一)第31章 立威(下)第64章 关宁(六)第49章 镇倭(三)第28章 保甲(下)第71章 定鼎(四)第45章 设县(下)第21章 招兵(上)第33章 利炮(下)第17章 乱起(下)第17章 乱起(下)第70章 决战(三)第71章 定鼎(七)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3章 倭乱(六)第49章 镇倭(六)第54章 反间(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3章 倭乱(三)第62章 江南(三)第47章 辽东(十)第70章 决战(十一)第16章 绑架(下)第72章 法度(一)第47章 辽东(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67章 激战(九)第60章 鼎革四第36章 崇祯(下)第73章 南洋(六)第59章 爪哇(二)第70章 决战(十二)第69章 相峙(四)第67章 激战(七)第27章 协议(上)第28章 保甲(中)第42章 围城(下)第67章 激战(一)第14章 情动(上)第68章 灭明(五)第72章 法度(三)第72章 法度(三)第73章 南洋(七)第63章 倭乱(六)第10章 赴台(下)第64章 关宁(三)第47章 辽东(八)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8章 宴客(下)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5章 治平(十二)第71章 定鼎(三)第62章 江南(四)第66章 北伐(十)第47章 辽东(十)第67章 激战(六)第47章 灭郑(一)第24章 论兵(上)第65章 治平(九)第69章 相峙(四)第65章 治平(十二)第47章 辽东(三)第61章 伐明(十四)第47章 辽东(十一)第65章 治平(四)第63章 倭乱(九)第22章 新竹(下)第25章 宗族(中)第73章 南洋(十)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6章 返台(五)第63章 倭乱(四)第60章 鼎革(十九)第72章 法度(二)第47章 辽东(七)第61章 伐明(十)第68章 灭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