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统统灭杀

要办成这第三件大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

如何让人去办事,关键就在于统一思想。

如何统一思想?

自古以来无外乎是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百家争鸣也好,一花独秀也好,总要有个系统的理念。

陆四却懒得搞,因为他这人看待事物喜欢扒开表面直达深层。

因此,他的结论是想要人的思想统一,办法就一个——听话的留下,不听话的滚蛋。

陆四明谕,自即日起,凡于“改土归流”这项国策落实不到位者,无论何官,一律罢免。

是谓“中央督省,省督府州、府督各县。”

对于执行不力的各级官员,一律就地罢免,有丧地失城者,更当追其刑责。

如此严法之下,积极者也好,消极者也好,必当全力而为。也能于此严法之下留精去糟,为大顺在西北各级地方挑选出一批合格官吏。

基层中坚力量打造出来,便是政治的基础,辅以铁血的军事手腕,长治久安便不是梦想。

“各省府州县当速确定,府州县主官、佐贰官皆为命官,各县都要设乡兵,县为中队、府为大队、省为总队,一是缉盗捕匪,二是配合主力清剿土司残余。”

明朝也好,张献忠的大西也好,李自成的大顺也好,乡兵都是维持地方治安的唯一手段,不过说法不同而矣。

早在淮扬地区时,陆四就于地方推行预备兵,也就是乡兵,规定府县乡三级兵制,以淮军伤残及老弱充实乡兵,从而实现淮军对淮扬地区的完全掌控。

现在陆四成为北方主宰,对地方建设自是更加重视,因此在筹建四省时便计划以西军降兵及部分顺军建立西北各省的治安队伍(乡兵)。

土司问题使乡兵的筹建正好纳上日程,前番在武功、凤翔、固原等地俘虏的大批西军降卒用于填补西北新建数省乡兵空额,一来能够安置降兵,二来充实地方,算是两全齐美之事。

又命各省速呈辖区详图,以便进驻甘、宁、青、陕四省的顺军主力依图布防主要关节,从战略态势上将西北各地土司地盘“卡死”,再辅以乡兵围剿,不使叛乱土司流窜,成为李自成、张献忠那种“流寇”。

“要告诉那些土司,我大顺不是蒙元,也不是前明,我大顺只对顺者施以仁法,对不顺者唯有长刀!”

陆四难得面露凶光,“这西北之地敢有不服大顺者,就杀他个人头滚滚!”

众文武闻令均是心凛。

“顺者,其辖地设县的设县,设乡的设乡,原先土司诸官调其它省份任职,新任官吏皆由中央同省调派...”

陆四当然也会堵死土司投顺之路,一昧将他们逼死,故而铁腕之下又有宽松对待。

他让贾汉复记录,只要土司们献出土地、人口、牲畜,其原有私产大顺是予以保护,并且根据其土司原有品级高低调往其它省份任职。

如原有为千户土司往它省便可出任守备一职,许带近亲十人以下,随从二十左右往它省就职。所安排的职务可文可武,由归顺土司自由选择,另外千户以上官品土司子弟中可以录一人为中央太学生。

这和从前明朝在西北地方实行的“文武相济”有本质区别,前者以流官制土司,虽能确保土司始终受控于流官监督,但却无法使土司所拥有的地盘和人口成为朝廷的赋税来源。

也就是“空有虚名”。

并且因为土司是民族的产物,土司治下的各族百姓因为特殊性同汉民族的融合势必会缓慢,甚至排斥,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强大稳定,这个问题就会始终处于水平面之下。可一旦汉王朝的中央政权衰弱,平静的水面必将风波骤起。

陆四这人不要名义上的统一,他要实质的内外一统。

土地收归国家,人口入国家正册,由国家委任的官吏进行直接管理,从教育文化、传统习俗等日常各个方面予以改革,从而实现根本性的中华大融合,才是正本清源之策。

因此,对土司动大刀是第一步。

第二步自然就是西北地区的融合,以中央政权主体民族为文明核心的融合。

一代不行,就两代,三代。

只要这个既定国策不改变,西北这个华夏文明的创始之地必将重新成为这个文明坚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在负责对土司问题解决的主要是进驻青海的辛思忠暂一军,进驻宁夏的赵忠义暂二军,进驻甘肃的艾能奇第十一军,以及其他陕西顺军。

不过赵忠义的暂二军同艾能奇的第十一军将承担封堵西军孙李集团的任务,故而当下实际着手土司问题的其实就是辛思忠的暂一军。

而青海这个新建省也极其复杂,不同于宁夏省是从陕西省剥离出来,也不同于甘肃省是原明朝的陕西行都司,这个省除了原先的明朝西宁卫同塞外四卫外,又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两个前明机构。

境内除汉族以外,又有蒙古、藏人,复杂程度比之由陕西行都司演变而来的甘肃一省还要复杂。

行政管辖方面,明代主要是以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卫的。但是在青海南部所建的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却是实行“土汉官参”制度,并且境内佛教体系旺盛,当地佛教领袖对于地方治理有很大的发言权。

因此辛思忠奉命进军西宁并兼青海巡抚,首先就是理清青海一省的人文政治环境,从而为青海省的建立提供可行方案。

要不然就是光有省名,而无有省实了。

陆四对辛思忠这个“虎焰斑”是十分看重的,此人除了是难得骑将外,对西北问题了解的也比其他人多,毕竟当年李自成派往西北经营的两员大将一个是贺锦,一个就是他辛思忠。

贺锦被甘肃土司伏击遇害后,辛思忠一人扛起了西北重任,在其经营下大顺方才在西北沿边地区建立稳固统治,如果不是中央主力遇挫转进,辛接到诏令率军撤离西北,假以时日,此人一定能成为西北最耀眼的将星。

被大顺监国亲自划定的青海省境的复杂情况,辛思忠从投降的西军官吏那边基本摸清了情况,稍后便给行营上书,但这道上书却不是就青海本省情况给中央的建议,而是将乌斯藏问题也一块列入。

辛思忠认为如果大顺建立青海省并在境内进行“改土归流”,遇到的阻力来源最大的不会是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这些当地土司,而是来自乌斯藏方面。

原因是青海一省的几个土司卫所和指挥使司都受乌斯藏方面的佛教势力影响。

“欲解决青海,必先解决乌斯藏。欲解决乌斯藏,必灭佛。”

给监国上书的末尾,辛思忠直接给出自己的最直接的看法,那就是大顺必须仿效从前的三武灭佛,对青海及乌斯藏的佛教势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否则由于两地的土官性质,以及当地百姓多被佛教荼毒迷惑,只简单的进行改土归流根本无法实现青海省的建立,也根本不能保证青海一省的稳固。

也就是一日不在青海及藏地灭佛,受佛教影响的当地人就一日会同大顺为敌,从此地方不宁,使中央难以有效治理。

“虎焰斑的上书你们都看过了吧?”

陆四环顾众人,抛出自己的看法,他点了根烟,道:“我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这个监国是不信佛的。”

“天子者,上天之子!上天者,天帝。”

贾汉复跟随监国日久,对监国揣摩到位,当下高声表态,同时这个表态也是对监国皇权至高的肯定。

“说国家大事,什么天子天帝的。”

陆四轻斥一声,语中不快。

“臣失言!”

贾汉复慌忙躬身,倍感惭愧。

“虎焰斑说青海的事就是乌斯藏的事,这个乌斯藏的事是不是礼部尚书能给我这个监国解惑?”

陆四看向巩焴。

被点名的巩焴无奈出班道:“回监国,乌斯藏本是蒙元对藏人所称,明朝建立之后太祖皇帝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前往乌斯藏,又命蒙元时期所任乌斯藏故官赴南京授职,不来者皆予罢除...为了对乌斯藏进行治理,明太祖置乌斯藏指挥使司予以管辖,至此乌斯藏方为明朝所有,也是第一次为我中国所有。”

兵政府尚书陆之祺又补充说道明成祖时为了更加有效管理乌斯藏,便增设了若干卫所驻军,先后设奔寨和牛儿宗寨两个行都指挥使司,后又于藏地其它地方设了一些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和千户所,前后派遣了大量驻军入驻藏地,从而使得明朝对藏地的管辖更具实际。

“后明成祖因为藏地与中原交通不便,觉藏地有事,中原难以立时支援,因此又命修筑到藏地的驿路。时明朝征蒙古,下西洋,耗资甚巨,国库紧张,修建驿路需穿越崇山骏岭,所耗人力、钱粮无数,故百官皆上书劝阻,然成祖力排众异,命修此驿路,遂使藏地与中原交通便利,并以藏地交通西域诸国,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寇盗矣...成祖,真圣君也!”

陆四点了点头,大致明白了明朝对西藏地区的治理方式,即设官、派兵、修路、贡道、贸易。

而符合这几条,便说明明朝对西藏地区是有实际统治权的,而非他那前世不肯读书查史的那般人所言,明朝对西藏没有实际管辖权,从而将藏地归属中国这一功劳移到满清头上,也就是所谓“嫁妆论”。

但随后陆四明白为何前世有些人不肯承认明朝对西藏实际统治了。

“可惜嘉靖皇帝因笃信道教,对佛教极其厌恶,便命罢废乌斯藏指挥使,将在京法王、番僧全部驱逐,至此明朝对藏地便不能行使管理权...”

陆之祺说明朝为了安抚藏地,并考虑佛教在藏地的影响很深,因此就封了八个法王,使这八个法王互相牵制,而明朝所派官员便成为这八个法王有纠纷时的“仲裁者”。

法王以下又有僧官等,但无一例外,凡是明朝所封的法王、番僧、首领全部都要在北京为人质,所以藏地的实际管理都是明朝派去的巡察官员和当地的明军卫所官员。

另外一方面,明朝为了解决藏地缺少汉人的问题,就将大量犯人流放到了藏地,一百多年下来成效显著。可惜嘉靖因为厌恶佛教把乌斯藏指挥使给废了,还把一大批对藏地有影响力的人质给赶了回去,结果导致明朝不能再如从前一样直接对西藏进行治理。

虽万历年间藏地重新来附,但明朝再也不能如从前一样直接派官派兵治事,收税堪丁了。

辛思忠上书提到了要灭佛,而陆四对藏佛也是印象深刻,便问藏佛相关事项。

“当年明朝制定乌斯藏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都由明廷授予不同品级和职位...”

巩焴没去过藏地,但身为西北人对藏地的事也是有所耳闻的,据他说现在的藏地其实就是被佛教僧官统治着,原先那些为人质的法王、僧官们现在就是藏地的实际统治者。

而僧官本质上并不是佛主的信徒,而是披着佛衣的吸血之人。

又因青海与藏地交接,当地百姓多受藏佛影响,所以连带青海大半地区也被佛教制度深深影响。

说白了,当地的土司就是僧官。

“如此说来,青海要平,首重便真是要灭佛了。佛不除,民之愚昧便不能除。先前我考虑的简单了,这个佛教对青海,对藏地影响是极大,需要着手解决。”

陆四又吸了一口烟,大手一挥,道:“告诉虎焰斑,他是大顺的青海巡抚,只要大顺一天不撤换他,他就是青海百姓头上唯一的天!不管是西方的和尚还是东方的道士,谁想要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法王也好、佛子也好,国师也好,统统灭杀!”

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一百零八章 奋勇杀敌者,千秋万代!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阴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爷,您老要当太上皇咧!第二百九十九章 鱼肚,无刺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第二百零七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宫中进春风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军四镇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儿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们去吧第六十六章 淮军,平乱第七百四十章 万岁没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亲王被围第八百一十三章 监国归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还能不能砍?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们去吧第七百六十八章 动手之后不纳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钱第八十八章 我们有大炮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亲王第六十章 这条街我们淮军要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宫中打地铺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第六百六十章 我们怎么办?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来当太上皇喽第六百八十二章 圣武天王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扬陆某,功在大顺!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复 天下长乐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爷度你一程!第二十五章 时势如何造英雄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顺,明日降谁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敌人是伪军第六百五十八章 妇女之友陆闯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气!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为大明齐王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顺隆武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种的姑娘第三百一十二章 世间从无圣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爷,上策是降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陆兄弟,你家祖坟被刨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为什么不抵抗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复燃的大顺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四十六章 淮军的诞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六百零二章 大顺也有八旗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满蒙集团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风云起第七十八章 乱世唯杀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夺济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陆爷,我把寇白门弄来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陆四指定专用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第六十章 这条街我们淮军要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汉将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玛啊!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进商洛第四百零四章 陆四的婚事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复 天下长乐第三百二十五章 鹰视狼顾,国家大祸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统是中国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扬大砍刀第三百零五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第六百一十六章 饶余郡王的黄昏(五更)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义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残忍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为骑第二百章 为国家死,虽死无憾第四百零五章 读书人皆可为衍圣公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级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四的大寿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十三章 南船北马 运河重镇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爱塔能听我的么?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顺王,奉顺王!第七十四章 子子孙孙跟他干!第三百八十七章 贼人在那里!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么说,优势在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国借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衔枚疾驱三百里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
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一百零八章 奋勇杀敌者,千秋万代!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阴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爷,您老要当太上皇咧!第二百九十九章 鱼肚,无刺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第二百零七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乾清宫中进春风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军四镇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儿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们去吧第六十六章 淮军,平乱第七百四十章 万岁没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亲王被围第八百一十三章 监国归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还能不能砍?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们去吧第七百六十八章 动手之后不纳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日本,挺有钱第八十八章 我们有大炮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亲王第六十章 这条街我们淮军要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乾清宫中打地铺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第六百六十章 我们怎么办?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来当太上皇喽第六百八十二章 圣武天王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扬陆某,功在大顺!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复 天下长乐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爷度你一程!第二十五章 时势如何造英雄第六百三十章 孝顺的侄子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顺,明日降谁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敌人是伪军第六百五十八章 妇女之友陆闯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气!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为大明齐王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顺隆武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种的姑娘第三百一十二章 世间从无圣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爷,上策是降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陆兄弟,你家祖坟被刨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为什么不抵抗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复燃的大顺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第四十六章 淮军的诞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六百零二章 大顺也有八旗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满蒙集团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风云起第七十八章 乱世唯杀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夺济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陆爷,我把寇白门弄来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陆四指定专用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第六十章 这条街我们淮军要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汉将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玛啊!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进商洛第四百零四章 陆四的婚事第三百七十章 缐国安的困惑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安光复 天下长乐第三百二十五章 鹰视狼顾,国家大祸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统是中国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扬大砍刀第三百零五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第六百一十六章 饶余郡王的黄昏(五更)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是投降,是起义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残忍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为骑第二百章 为国家死,虽死无憾第四百零五章 读书人皆可为衍圣公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大顺也!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级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第一百三十章 杀出个黎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四的大寿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十三章 南船北马 运河重镇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爱塔能听我的么?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顺王,奉顺王!第七十四章 子子孙孙跟他干!第三百八十七章 贼人在那里!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么说,优势在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国借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衔枚疾驱三百里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