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

“据我在京师听到的消息……”李烟客从京师刚过来,他也是交游满天下的人,当下幽幽的道:“现在大伙儿都怕沾锅,以前是一个往辽西送过粮的督粮郎中也敢在功劳里分一份。现在大家都怕沾上蓟镇的麻烦,能躲则躲,这倒是一件好事,没有人再和咱们争功劳了!”

众人都是摇头,脸上都是苦笑不迭的神情。

没有和记和蓟镇,怕是京师的这些人一窝蜂一样的冲上来抢功。

有了蓟镇与和记,这帮家伙又都是忙不迭的往后缩……这他娘的算什么事啊!

“你怎不早说?”邓桢和李烟客相识最早,瞪眼问他。

李烟客苦笑道:“就算是这样,你觉得咱们会怎么选?”

众人都歪头看着袁崇焕,接着就知道了李烟客的意思了……眼前的这位主就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强梁人物,性格就是这样的性格,哪怕明知道前方是刀山火海,以袁崇焕的性格又怎么可能退避?

人格魅力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是历史大势决定人的命运,有的时候则是人自身的性格决定其的命运沉浮……袁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他不会匹马出关,不会妄言可以平辽,也不会在关键时刻站在宁远城头……如果他不妄杀军吏,不在将领中挑事生非,他也没有办法在辽西镇住这些悍将。

袁蛮子,这个称号名至实归,其在辽西的经营策略肯定有很多瑕疵,甚至是对祖大寿等大将的纵容,但只要此人在,辽西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官压不住,武将自行其事,各做打算的一团散沙。

就拿大凌河一役来说,如果不是张春这样的陌生的文官来领军,换了袁崇焕调度安排,结果又会如何?

历史不容假设,袁的为人行事有很多荒唐不经的地方,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其性格中的这种进取心,还有蛮霸性格带来的好处……

袁崇焕是一定会迎难而上,绝对不会因为畏惧而退缩!

他想的当然是独占辽西,甚至能久任此职,并且传及子孙。

其实很多人攻讦别人时老是拿私欲说事,但真正推动历史的就是私欲。可能有些人天生的光明正大,完全抛弃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但这样的人才有几个?历史反而不是这类人推动的……真正推动历史前行的,就是表面光明之下的私心和利欲。

如果不是和记的出现,袁崇焕在天启年间的仕途差不多就是到头了。

魏忠贤对袁没有好印象,天启皇帝也没有,因为袁确实也好吹牛皮,在平辽诸事上也是把鼓擂的震天响,天启皇帝对此相当不耐烦,御笔批复时曾经加以痛斥。

比起吹牛这事来,袁万万不是毛文龙的对手,但袁吃亏在是文官,大明朝廷对一个吹牛的总兵是很容忍的,因为诸镇总兵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德性,别的总兵不在塘报里吹牛多半是不识字,毛文龙识得文墨,喜欢在塘报里吹嘘几句就由得他去吹牛好了,反正验算战功靠的是首级,吹破法螺也没有用。

而袁是文官身份,文官好为大言就会给人相当轻浮的印象,虽然袁确实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不过猛吹牛皮和滥杀将佐是他两个极大的弊端,容易给人相当不好的印象。

到宁锦大捷之后,朝廷上下弹冠相庆,大家把这一场大功瓜分的干干净净。魏忠贤算第一功,魏良卿等人也跟着计功,大家都升了官晋了爵,袁崇焕这个辽西的主事人在立功名单上排八十六位,勋阶升一级,另外朝廷赏了三十两白银……

所以说明亡之时,士大夫各有打算也真是活该,袁崇焕遭遇这样的不平待遇,为他鸣不平的人当然很多。

其中有真心实意的,也不乏有人想把他挑起来和阉党干的。

一心要夺蓟辽督师位子 ,时任兵部右侍郎主持部务的霍维华就是其中一个,霍维华替袁崇焕向皇帝报不平,结果被天启亲口批评为:不晓事。

然后袁崇焕只能辞职,立了大功反而被撵走,这一下风评都站在了袁一边,到几个月后,崇祯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请袁回来,平台召见,以蓟辽督师一职相赠,并且赐尚方剑,将辽事委托给了赫赫大名受了委屈的大功臣,至此袁算是完成了所图谋需要的一切,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位置坐稳,所谓议和就是最深层的考虑,议和之后大明和后金会开始长期的对峙状态,朝廷不可能再轻易的更替边帅,特别是议和是由袁崇焕一手主导而成,为了保持对后金的彼此安稳和信任,袁崇焕也非得长期在职不可。

怎料天不与人算,议和一直拖拖拉拉的没有办成,而在崇祯二年时皇太极一翻脸进了关,突破空荡荡的蓟镇,袁崇焕慌乱之下率兵急援,先是失了赵率教这员大将,再下来宣大军惨败,京营兵却打的不错,辽镇兵野战也打的不错,却是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在皇帝心里的失分了。

而且蓟镇也是袁的防区,皇太极进来的太容易,袁的一些举措也相当的诡异,不能不叫人怀疑是袁故意放皇太极进来,以敲打一下那些抱残守缺,抱着前宋故例不放的那些人坚持不肯议和,京师这么被围一次,可能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没有人能真的知道袁崇焕是什么想法,千里驰援后又有很多错漏,引起了原本气量就不大的崇祯帝的猜忌,加上辽西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朝廷早就相当忌惮了,还有杀毛文龙的事,议和,卖粮资敌,崇祯原本就是一个多疑的性子,加上满桂挟怨的指摘,袁崇焕之死说纯粹是冤枉恐怕也没有那么悲情……蓟镇原本就是他的防区,仅凭这一条要他的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崇祯杀他肯定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很多猜忌堆积到了一起,所以迫不及待的要了袁的命,并且是凌迟处死。

崇祯当时二十还不到,行事真的是太过操切,阵前杀大将太轻率了,祖大寿直接带兵走人,崇祯又忙不迭的请孙承宗写信召回,然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节制辽镇,打那之后,辽镇就开始了半藩镇化的进程……所以说一样的事,不同的皇帝就能有不同的处置,袁崇焕一个文官,难道还真的怕他造反自立?就算战后从容再收拾,就凭蓟镇被破口而入,明旨诏令逮拿进京审问后再杀,岂不更堂皇正大?对杀毛之事,崇祯开始说是自己的意思,后来又甩锅,之前就寒了东江将士的心,其后又得罪了辽镇一帮军头,所以说这个中二少年当皇帝,胸襟城府不要说和他祖父比,就是比他的木匠兄长也是差的太远了……

摆在袁崇焕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局面,退就辞官,进则把所有的担子都挑起来,退还能不失富家翁,进则风险重重,可能成为阳明先生之后文官封爵的第一人,世镇蓟辽的大家族的开创者,最不济也能官加尚书,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师,死后追赠太保,勋阶品级都能到一品……

两个选择,一进一退,人生荣辱可能都在一念之间……

“还是烟客兄知我。”袁崇焕几乎没有太多考虑的时间,他的性格决定了一切,当下站起身来,朗声一笑,说道:“国有事,思良将。我非良将,亦愿为大明镇土封疆,岂有遇事退缩躲避之理?难道我还不如傅宗龙,不如洪承畴?”

这些新上任的封疆大吏,有的是勤劳王事,不惧荣辱乃至生死,有的则是捏着鼻子上任,不过总归是慨然上任,他袁崇焕向来有蛮干之名,悍勇不惧死的名声早就传扬开去,要是在宁锦大捷之后自请辞职归乡,摆明了是害怕记功之后够资格当蓟辽总督,不愿背锅的避祸之举。要是这样的话,此前的一切功夫都算白费,形象坍塌在所难免,对一个心气很高,功名心很重的人来说,要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去死。

“况且也没有那么险……”李烟客既然知道其中端底,早就替袁崇焕筹谋过了。

李烟客脸上是淡淡的笑意,他从容对众人道:“眼下的这局面,是朝廷不出手,和记也不会出手。和记实力够了,张瀚声望也够了,但还缺大义名份。我观张瀚行事,不是安禄山之流,他不仅要那个位子,还要声望,要大义名份,这样才能轻松跃过这道天底下最高的门槛。没有名份,和记拿什么名义动手?朝廷只要不出昏招,就这么僵着。把张瀚局在新平堡里出不来,朝廷自己巩固边防,修敌台墩堡,重修边墙,多铸火炮,练兵选将……现在九边几个重要地方都用的是很得力的大吏,时间久了,边防会有起色。拿蓟镇来说,朝廷将它交到咱们手里,难道还能由得蓟镇这么空虚?只要有几万劲兵,如现在宁远和锦州一样,那么守起来总有机会,就算还顶不住,宣大兵,辽西兵,调二十万大兵云集,朝廷也未必就没有机会把和记给顶回去。”

这也是明廷中枢的打算,和记如果真的打过来,早期的兵锋肯定十分犀利,想硬顶很困难。可以拿边境的防御来拖时间,消耗和记的兵力和锐气,京城也是一道防线,京营兵想练很困难,可是城头多放重炮却不难,几万京营兵在城头驻守,配合重炮,和记想轻松破城也是不可能的事。

然后勤王大军可以陆续赶到,和记也就十来万兵,如果分兵宣大甘肃榆林到辽西,几千里的地方,和记只能把重兵主力放在最重要的突破口,不管是从宣大或是蓟镇过来,朝廷都要叫和记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打算,李烟客等人在内都不觉得真打起来会这么顺利。

可是如果连计划都没有,那就只能躺在地上等着挨捶,这显然也不可能。

袁崇焕微微点头,李烟客不愧是一个真正知兵和懂得大势的幕僚。现在朝廷多面遇敌,钱粮还不凑手,真正能腾出来精心筹划防线的也就宣大和蓟镇,当然还包括辽西。京师也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投入重金。

对辽西的投入势必会再放一放,可能会从三百多万再减几十万两或百万两,这钱会用在宣大和蓟镇。

如果将蓟镇也弄在手里,自己掌握的钱粮仍然是国朝第一,那些依附自己的将领仍然会视他袁某人为主,只要掌握这些,大事就仍然可为。

袁崇焕还是坚信和记没有东虏彪悍难制,和记有强处,也有明显的短板,其部下都是大明人,也是脱胎自大明,这就是和记最大的短板,也是对张瀚与和记最大的限制。

师出无名的藩镇从古至今就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闹的最大最厉害的就是安史之乱,最后还不是大唐挺过来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复行行第一千零二章 财货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二十六章 骡马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双舰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力第三百六十七 预感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七百八十八章 临阵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断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二百三十八章 两帝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九百零九章 断绝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战役第七百一十八章 宁远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换防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八百八十六章 断绝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报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乱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飘摇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快第一千五百章 激荡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小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后宅第一千五十八章 条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计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层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烂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将门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六十二章 遇袭第四百四十七章 敢战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覆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汉民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一千九十五章 会合第四百一十五章 紧张第一千七十七章 酿酒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疗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六百九十一章 改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视第六百九十四章 锻打第十章 小市内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滚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二百四十二章 检视第七十六章 入铁场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六百八十六章 迁移第九章 开小市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群英第七百零一章 济农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选边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报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四百七十八 变化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导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打狼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墙第一百六十八章 红旗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变招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农兵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八章 伪折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四百六十章 女墙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二十五章 过关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圣心第四百章 异景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屋里的温柔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酷烈第六百六十章 围山第一千六十二章 备货第一百三十四章 炒花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胜第七百七十五 冲阵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纵帆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车
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行复行行第一千零二章 财货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二十六章 骡马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双舰第四百五十九章 无力第三百六十七 预感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七百八十八章 临阵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断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一醉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二百三十八章 两帝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第九百零九章 断绝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战役第七百一十八章 宁远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换防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白糖第八百八十六章 断绝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报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乱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飘摇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快第一千五百章 激荡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筹划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小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诩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后宅第一千五十八章 条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计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层第四百六十五章 破烂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将门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六十二章 遇袭第四百四十七章 敢战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覆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汉民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一千九十五章 会合第四百一十五章 紧张第一千七十七章 酿酒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疗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六百九十一章 改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视第六百九十四章 锻打第十章 小市内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滚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二百四十二章 检视第七十六章 入铁场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六百八十六章 迁移第九章 开小市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等候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群英第七百零一章 济农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选边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塘报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紧迫第四百七十八 变化第五百七十六章 失落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导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揭帖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打狼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墙第一百六十八章 红旗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变招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农兵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八章 伪折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直言第四百六十章 女墙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吃相第二十五章 过关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圣心第四百章 异景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屋里的温柔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酷烈第六百六十章 围山第一千六十二章 备货第一百三十四章 炒花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胜第七百七十五 冲阵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求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纵帆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