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

朱标听朱元璋如此说,恭敬的站在一旁,准备聆听教训。

只见朱元璋站起身来,离开了座椅,踱步到书房门前,望着那随风飘动的云彩,开口说道;

“标儿,自古以来帝王家有两句话:建国靠武将,治国靠文人。”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建立国家,需要的是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只有拥有勇猛的悍不畏死的猛将,才有建立国家的可能。”

“就像咱建立这大明,就是因为咱拥有着一群悍不畏死的淮西兄弟,所以咱才从一介布衣,最终建立了这大明朝廷。”

“可是开创大明之后,治理国家,却需要的是懂国策,眼光长远,可以安定民生之人。咱的这些老弟兄们都是大老粗,指望他们帮咱治理国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咱才会下旨,让天下读书人投效朝廷,效忠于咱。“

“可是咱心里明白,这些读书人靠不住。”

“如今大明才刚刚开创没多少年,还不能够让这些读书人归心。”

“有奶便是娘,这就是咱对大多数读书人的看法。”

“你看那衍圣公一脉,向来如此。”

“孔圣人更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他的后辈都是如此之人,那天下读书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以后哪一天,咱大明出现了强大的敌人,咱能指望着这些读书人帮咱大明卖命么?”

朱元璋的连串发问,朱标不知该作何回答。

虽然他知道朱元璋所说的有失偏颇,可是却是事实。

虽然他也是儒生,可是他却明白,懂得越多,人越会考虑自身。

遍观古今,舍身忘死的读书人不是没有,可是相比较而言,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另投新主,攀附荣华。

朱元璋并没有指望朱标能够作答,他只是要告诉朱标一个道理,这是朱元璋他自己悟出来的道理。

“咱早就有意改变现在读书人的现状,想让他们从心底忠心于咱大明。哪怕以后咱大明后代子孙不肖,大明被新的王朝所代替,可是咱的大明也永远在这些人的心中,时刻不忘光复咱的大明。”

“那咱大明将永远都有希望。”

朱标没有想到朱元璋考虑如此深远,此刻望着朱元璋的背影,只感觉又高大了许多。

“可是收服人心,谈何容易!”

朱元璋不由的轻叹。

“咱为啥废除科举?还不就是因为那不是咱想要的科举么?那样的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是咱想要的。”

“你看看,除了史书,现在的人谁还记得,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

“以前的各个朝代,现在只是这些读书人口中卖弄学问的本钱。”

“要不是蒙元暴虐,恐怕现在还是蒙元的天下。”

“所以你说,咱要这样的读书人,又岂能安心?”

这个想法,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底最深处,从来没有对人提及,连马皇后都不曾说过。

可是为了让朱标日后能做一个更好的帝王,朱元璋还是想让他知道这些。

“咱一直没有想出如何才能让这些读书人彻底归心,如今这林然的主意,却是让咱看到了希望。”

“学校,咱看中的不是现在这些可以立马成才,马上进入实习之人组成的学校。”

“咱看中的是那最基础的社学。”

“何为社学?林然书中是这样注释的。”

“社学:就是在一个孩童刚刚可以识字开始,

便进入的学校。”

“如果我们从孩子懂事,学习知识的那天开始,咱就不停的给他灌输忠于大明的思想,让他心底深深的打上咱大明的烙印。”

“你说,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忘了咱大明么?”

朱标细细深思,这可不是暴政,既有利于民,又有利于朝廷。

百姓学习知识,可以开启民智。

朝廷大力培养,也多了一批忠心于朝廷之人。

恐怕也只有这开创大明的父皇,才会有如此想法。

这将是从古至今,独一份。

“至于所学内容,咱早有考虑。”

“儒家依然是官学,君臣之礼不可废,君臣之道是从古至今的道理。”

“可是也不能全听。比如那亚圣孟子所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就是一派胡言。

这也是咱当初把亚圣请出文庙的原因。

就是因为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才会导致了自古至今,朝代的更替。”

朱标本想反驳,可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恐怕自己说了,也不会改变父皇的想法,多说无益。

只见朱元璋接着说道;

“现在你明白咱为什么如此看重学校了?”

朱标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不惜耗费时间,耗费大量金钱,也要打造学校。

“既然咱决定建立学校,并把这个当做咱咱大明的万世之基,那学校的管理之人就要慎之又慎。”

“林然所提学校,设立校长一职,其实就相当于国子监祭酒。 两者如出一辙。”

“可是咱虽然是皇帝,做事也要师出有名,这样才会让那些文官们信服。”

“所以这就是咱让林然写这本小说的意义。”

“毕竟学校的建议是他提出来,想必他也会明白咱的深意。”

“至于今后的学校,这将是对大明最忠心的一批人,等到他们踏入仕途,这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现在还没有人发现,可是等到这些人一旦步入官场,自主就会形成一股新的势力。”

“朝堂之上,永远最怕大的就是党争。”

“所以,咱不允许,任何其他人掌握这股力量。”

“对于这第一批培养出来的人,咱早就有了打算。”

“至于这第一任校长,更是重中之重。标儿你可知道咱中意谁?“

朱元璋小小的卖了一个关子,问道。

朱标细细思考,此人既要位高权重,还要百分百忠于皇室。

如此看来,哪怕是当朝丞相都不够资格。

“禀父皇,儿臣仔细想来,恐怕只有几位弟弟有这个资格了!”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能想到皇室,说明朱标也是明白了此中关键。

索性不在卖关子,直接说道;

“这第一任校长人选,你那几位不成才的弟弟也不够资格。”

朱标好奇,难道皇上准备自己当校长?

朱元璋接着说道;

“这第一任校长,只能是标儿你,大明的皇太子,将来的皇上!”

“这是咱替你留下的根基!“

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五十四章 君以国士待我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二十一章 吴金德去哪了?第三十三章 找灵感第九章 菜市口断头,林然得奖励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四章 功盖三皇德压五帝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挥刀人!第四十六章 该死的草堂明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四十一章 书生用计,釜底抽薪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四章 压抑的情绪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五十五章 杀出个朗朗乾坤第五十五章 杀出个朗朗乾坤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一十八章 究竟谁才会死第三十三章 找灵感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五章 最后的侥幸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三十六章 辟阿奉文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一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十章 倚红楼冲突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一十三章 窦娥冤第二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二十三章 朱标到来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十六章 该死的草堂明人第五章 最后的侥幸第二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十七章 众人误我啊第五十九章 好一个草堂明人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四章 压抑的情绪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三十四章 功盖三皇德压五帝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一十三章 窦娥冤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一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
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五十四章 君以国士待我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二十一章 吴金德去哪了?第三十三章 找灵感第九章 菜市口断头,林然得奖励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四章 功盖三皇德压五帝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挥刀人!第四十六章 该死的草堂明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四十一章 书生用计,釜底抽薪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四章 压抑的情绪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五十五章 杀出个朗朗乾坤第五十五章 杀出个朗朗乾坤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六章 士,诚小人也第一十八章 究竟谁才会死第三十三章 找灵感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五章 最后的侥幸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三十六章 辟阿奉文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一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十章 倚红楼冲突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一十三章 窦娥冤第二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二十三章 朱标到来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六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四十六章 该死的草堂明人第五章 最后的侥幸第二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十七章 众人误我啊第五十九章 好一个草堂明人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一十四章 压抑的情绪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三十四章 功盖三皇德压五帝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一十三章 窦娥冤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一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