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内阁大学士

张斌并不知道崇祯已经下定决心要清理他的“党羽”,这段时间,他越发像一个专职教导太子的教书先生了,甚至詹事府他都很少去,有什么事都是文震孟和孔贞运到文华殿来请示他,他是能放权就放权,貌似连詹事府的事都不想管了。

这天上午,教习完一句《三字经》,又考核了一下太子这几天的学习情况,他再次宣布,带朱慈烺出宫去玩半天,以示奖励。

朱慈烺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师傅家那些好吃的菜肴,新奇的玩具,还有超好玩的后花园,这些正是他这段时间刻苦学习的动力,还有小香香、小洋洋和秀秀小姐姐更是他这几天一直念念不忘的好玩伴,今天,终于又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耍了。

崇祯对这事倒是说话算数,张斌带太子出去走走他并不反对,只是每次都要带上百锦衣卫随行保护。

这次带队的仍然是戚盘宗,不过,他今天貌似有点不对劲,从见到张斌的那一刻开始就隐隐县露出一副焦虑之色,貌似有什么急事要跟张斌说。

张斌倒是淡定的很,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直到陪朱慈烺用完午膳,一堆小朋友又推着车子跑开了,他才淡淡的道:“盘宗,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戚盘宗尴尬的看了看戚芳华和洪蓉儿,这才附在张斌耳边小声道:“皇上今天和温体仁他们商量了一上午,好像是要对建斗和孟侯他们出手了!”

还出手,这崇祯和温体仁也太无聊了吧,自己都韬光养晦这么久了,几乎到了不问世事的程度,他们竟然还不愿放过自己的手下,张斌略微有些恼怒的问道:“温体仁准备怎么对付建斗和孟侯他们?”

戚盘宗又尴尬的看了看戚芳华和洪蓉儿,犹豫了一下,这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张斌。

张斌接过信封,并没有马上打开,而是特意对戚芳华和洪蓉儿叮嘱道:“这事不要跟任何人提起,今天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跟任何人说,明白吗?”

直到戚芳华和洪蓉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才小心的拆开信封,掏出里面的信纸仔细看起来。

信上依然没有任何称谓和署名,整个就是一张官员任免和调动的清单。

卢象升除大名巡抚,“擢升”为南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明巡抚之位由陕西左布政使陈奇瑜接任;

孙传庭继续任顺天府丞;

毕懋康除福建左布政使,“擢升”为南都工部尚书;

......

俞成龙除广东水师总兵,“擢升”为南都五军都督府左军右都督;

郑芝龙继续任福建水师总兵,调山东左布政使熊文灿巡抚福建,兼抚广东。

张斌看罢,冷哼一声,崇祯和温体仁玩的是明升实降,把自己手下正三品以上官员全部调去闲散衙门任职,搞得他们手里没有任何实权。

还算他们识相,没有采取什么激烈的手段,如果他们敢把自己的手下拖出去砍了,那就是逼自己造反!

这个结果倒不是不能接受,张斌想了想,招手让远处警戒的张差过来,郑重的叮嘱道:“你坐快船去趟福广,现在就走,去告诉毕大人他们,让他们韬光养晦,稍安勿躁。另外让孟侯和伯达通知所有乡绅,如果后面有官员贪腐,让他们先向新任巡抚告发,如果新任巡抚解决不了,再来找我们。”

张斌对熊文灿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当初福建巡抚的位子等于就是间接夺了熊文灿的,所以,他对熊文灿做过一番调查。

熊文灿这个人虽然爱忽悠人,人品还是不错,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让他当福建巡抚起码不会让福广出现大面积贪腐,就因为这点,让他当福建巡抚也没什么不好的。

不过温体仁却不这么想,他可不管熊文灿人品怎么样,为官怎么样,福广这块肥肉没吃到,他就是不爽。

这次虽然“干翻”了潜在对手张斌,自己却没捞到多少好处,大名巡抚和福建巡抚这两个关键的位置都被人“抢”去了,他火大着呢。

他认为肯定是哪个内阁大学士暗地里向崇祯推荐的人选,不然,崇祯不可能会启用陈奇瑜和熊文灿。

原本他还想慢慢等待时机的,某些内阁大学士却如此的不识趣,硬要跟他“作对”,他真有点忍无可忍了!

这会儿内阁大学士总共是五个,除温体仁自己以外还有徐光启、吴宗达、钱象坤和郑以伟。

徐光启这个,温体仁一直没怎么在意,因为徐光启并没有跟他争权夺利,大部分时间,徐光启都在蒙头著书,这老头,编完《农政全书》又在编《崇祯历书》,好像掉书坑里了一般,基本就不怎么管事,再加上崇祯对徐光启也比较重视,因为像《农政全书》和《崇祯历书》这种巨著流传下去,崇祯也有一份功绩在里面,崇祯对这个那是相当在意的,所以,温体仁一直没想过要动徐光启,就让这个书呆子继续编下去,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

还有钱象坤这个人也比较特殊,因为钱象坤是浙江会稽人,虽然未加入浙党,但是跟温体仁却有一定的关系,就因为他考科举的时候温体仁曾经提携过他,所以,他一直都把温体仁当座师看待,对温体仁那是相当恭敬的,所以,温体仁也没想过要动他。

剩下的吴宗达和郑以伟就比较操蛋了,老是跟他“作对”。

吴宗达这个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很多时候遭遇温体仁排挤和陷害的官员去找他求助,他都会想办法酌情相助,因此深受朝臣的爱戴和尊重,温体仁对他却极度不爽,这个老匹夫,老坏自己的事,到处卖人情装好人,着实可恶!

郑以伟这个家伙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经常跟他“抬杠”,坏了他不少好事,他严重怀疑,陈奇瑜和熊文灿就是郑以伟向崇祯推荐的,此人不除,他怎么独揽朝纲!

于是乎,温体仁又秘密召集一众亲信商议起来,准备行险一搏,把这两个家伙给干下去!

要说吴宗达和郑以伟这两个人还真是比较不错的官员,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劣迹,也不结党,也不营私,所以,崇祯对他们还是比较信任的,要想把他们干下去,真的很难,不然温体仁早就动手了。

这次,他们是真把温体仁给“惹”毛了,不然温体仁也不会如此急着动手。

对于本身没什么劣迹的人怎么动手呢?

这个自然难不倒温体仁,他们本身没有劣迹可以去挑他们亲朋好友的毛病嘛,如果亲朋好友里面再挑不出一个有毛病的,那就牵强附会,给他们找几个有毛病的门生嘛,总之,忽悠崇祯这个糊涂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就算一时把他们搞不下来,也要让崇祯对他们产生怀疑,让他们没法再在崇祯面前“进谗言”!

要说无中生有,鸡蛋里面挑骨头,那正是温体仁这些阉党余孽的强项,当天晚上,他们就给吴宗达和郑以伟炮制出了无数罪名,随便“爆”出几个来都能让两人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一早,崇祯便收到一堆弹劾奏折,这些奏折有浙党一系言官上的,也有齐党一系言官上的,还有依附浙党的阉党余孽上的,总之,上奏折的人很多,他们弹劾的都是吴宗达,明里暗里的意思都是一个,那就是吴宗达结党营私!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吴宗达不结党也不营私吗,怎么又有一堆人弹劾吴宗达结党营私呢?

他们这样胡说八道,弹劾一个内阁大学士,就不怕崇祯发飙吗!

这些人自然不是在凭空捏造,他们说的都是有那么一点依据的,不管是牵强附会也好,还是道听途说也好,总之,奏折的内容都那么一点事实依据在那里。

他们所谓的依据其实是南直隶武进和宜兴地区的一段佳话,吴宗达出生于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其祖籍是常州府宜兴县,关于他祖籍到底在武进还是在宜兴,还曾引起过一番争论,因为他常州吴氏实在是太出名了。

他祖父吴性是嘉靖朝的进士,他二伯吴可行和三伯吴中行是隆庆朝的进士,他更是高中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一甲第三名,还有他的两个堂弟吴亮和吴元亦在万历朝高中进士,还有他的四个堂侄,吴玉、吴鼎、吴彦之、吴之芳也分别在天启朝和崇祯朝高中进士,也就是说,他们常州吴氏四代就出了十个进士!

一般人家要是出了一个进士,那都是光宗耀祖了,要是出了两个进士,那都值得大书特书了,但是,他家里却刷刷刷一股脑冒出了十个进士,这在整个明代,甚至是有科举考试以来都是相当罕见的事情,常州吴氏也因此名震江南,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吴宗达被攻击了。

一门四代十进士,这原本是足以载入史册的美谈,但是,到了温体仁一干阉党余孽这里,却成了结党营私的证据!

这种事如果硬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那能挑出一箩筐来。

比如,他的堂侄吴鼎和吴之芳正好是在崇祯四年也就是他入阁那一年高中进士,这里面没有猫腻吗?

就算没有,那也得有啊,仅这一件事,以温体仁为首的阉党余孽就能给他炮制出无数“罪证”,反正言官风闻言事无罪,我们听别人说的,你咬我啊?

还有,吴亮和吴元这会儿一个大理少卿,一个江西左布政使,你这不是在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就算不是,那也得是啊,就算不是你吴宗达提拔的,那也的跟你扯上关系啊!

这一堆弹劾奏折扔出来,崇祯瞬间又懵逼了,他还真不知道吴宗达有这么多兄弟子侄高中进士,这常州吴氏是不是在结党营私呢?

他真的无从判断,因为很多奏折说的都跟真的一样。

比如,吴亮和吴元在万历朝和天启朝仕途并不怎么顺利,一到崇祯朝就刷刷往上升,不是吴宗达暗中策划的才有鬼了。

其实,这个跟吴宗达真没任何关系,万历朝的时候吴亮和吴元刚中进士不久肯定升不到哪里去,到了天启朝,魏忠贤只手遮天,不愿意依附他的官员不被干掉就算不错了,想升职那简直就是做梦,所以,很多正直的官员在天启朝不是隐退了就是躲地方上熬日子,基本没有获得什么升迁,很多都是在崇祯朝提起来的,这个并不奇怪,但崇祯自己却没搞清楚这一点,他还真有点怀疑是吴宗达在暗中搞鬼,提拔自己的亲戚!

又比如,吴宗达的堂侄吴鼎和吴之芳在崇祯四年高中进士这件事,这里面没有猫腻吗?

崇祯当时压根就不知道吴鼎和吴之芳是吴宗达的堂侄,他感觉自己又被朝臣给耍了,一阵隐隐的羞辱感让他大为光火。

好啊,你们一个个都瞒着我背地里搞鬼,我看你们当着我的面敢不敢搞鬼!

崇祯看完奏折,便怒气冲冲的把吴宗达招过来,将奏折往他跟前一丢,倒要看吴宗达怎么说。

吴宗达这个莫名其妙啊,毫无征兆的崇祯就把他招过来了,还发这么大的火,到底怎么回事啊?

他战战兢兢的趴地上将奏折一一翻开仔细看起来,看着看着,他额头不由冒出了冷汗,这并不是因为他做贼心虚,他这是被温体仁等阉党余孽的无耻给吓到了。

这些上奏折的人崇祯不知道,他却是清楚的很,这些都是浙党、齐党和其他依附温体仁的阉党余孽啊!

温体仁,你也忒无耻了,多大的仇啊,你弄我就算了,竟然要连我的亲族一起弄,有必要这么丧心病狂吗?

崇祯看他那副惊恐的样子,还真以为他是做贼心虚,好啊,又逮着一个,而且还是内阁大学士,真当朕瞎了眼吗?

他毫不留情的问道:“吴宗达,吴亮和吴元是不是你堂弟?”

吴宗达能说什么,这是事实啊,他只能颤巍巍的点头道:“回皇上,是。”

崇祯又冷冷的问道:“吴鼎和吴之芳是不是你堂侄?”

吴宗达冷汗淋漓的点头道:“回皇上,是。”

崇祯怒吼道:“那你为什么要欺瞒朕,你们为什么都要欺瞒朕?”

吴宗达心里这个苦涩啊,这种事整个江南都传的家喻户晓了,我有必要跑你皇上跟前张扬吗?

他只能颤声解释道:“皇上,微臣以为您知道,因为整个常州甚至整个南直隶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事,是微臣错了,没有特地向皇上说明。”

崇祯闻言一愣,这么多人知道,那吴宗达就不是有意欺瞒了,真是这样吗?

他只感觉脑袋嗡嗡作响,烦闷到无以复加,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他干脆把手一挥,不耐烦的道:“下去吧,好好去反省反省。”

第一二〇章 重组关宁铁骑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体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六十三章 满江红第十三章 海盗终灭第三十三章 小子诶别这么狂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四十七章 激战开始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门第十九章 乔迁新居第八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十八章 上将都被轰懵了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万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二十一章 买官卖官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二八九章 闪电结盟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三十二章 做回恶人又何妨第一六三章 坐看风云第六十一章 改进燧发枪第二八六章 复兴的希望第九十七章 首辅落谁家第一五七章 崇祯的手段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记响亮的耳光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五十三章 挺进辽河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间作稻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九章 准备反击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一七四章 造势第三十九章 绣楼姑娘第八章 又一场大清洗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一四五章 上位第七十章 萨尔浒悲歌的背后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六十九章 海盗巢穴第一章 进京第一一〇章 旷世大战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八章 明荷贸易争端(下)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惨了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三十九章 兵临海州第二十六章 温饱第七十五章 妇人之仁失辽阳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二一三章 城墙还可以用炸的第七十五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一三九章 封锁消息第一八五章 闹剧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势如破竹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一五一章 复辽东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们第十三章 进京勤王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一三一章 断建奴根基第六十二章 投降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五十章 栽赃陷害第九章 不齐心第二五一章 裁军势在必行第一五一章 复辽东第十八章 东番九卫再扩招第五十四章 乱世纭纷第十一章 强盗逻辑(上)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六章 贪腐之道第十九章 募捐风波第五十三章 收复河山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七十五章 剿灭海盗第四十三章 梳栊之资第二十七章 内阁大学士第七十七章 还是打洋人收获大第二八三章 梦中的白马王子第七十二章 荷兰人来干涉了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七十二章 无耻者自毁长城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十六章 总督之争
第一二〇章 重组关宁铁骑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体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六十三章 满江红第十三章 海盗终灭第三十三章 小子诶别这么狂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四十七章 激战开始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门第十九章 乔迁新居第八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十八章 上将都被轰懵了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万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二十一章 买官卖官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二八九章 闪电结盟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三十二章 做回恶人又何妨第一六三章 坐看风云第六十一章 改进燧发枪第二八六章 复兴的希望第九十七章 首辅落谁家第一五七章 崇祯的手段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记响亮的耳光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五十三章 挺进辽河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间作稻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九章 准备反击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一七四章 造势第三十九章 绣楼姑娘第八章 又一场大清洗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一四五章 上位第七十章 萨尔浒悲歌的背后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六十九章 海盗巢穴第一章 进京第一一〇章 旷世大战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八章 明荷贸易争端(下)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惨了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三十九章 兵临海州第二十六章 温饱第七十五章 妇人之仁失辽阳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二一三章 城墙还可以用炸的第七十五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一三九章 封锁消息第一八五章 闹剧第三十八章 辽河之谋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势如破竹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一五一章 复辽东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们第十三章 进京勤王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一三一章 断建奴根基第六十二章 投降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五十章 栽赃陷害第九章 不齐心第二五一章 裁军势在必行第一五一章 复辽东第十八章 东番九卫再扩招第五十四章 乱世纭纷第十一章 强盗逻辑(上)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六章 贪腐之道第十九章 募捐风波第五十三章 收复河山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七十五章 剿灭海盗第四十三章 梳栊之资第二十七章 内阁大学士第七十七章 还是打洋人收获大第二八三章 梦中的白马王子第七十二章 荷兰人来干涉了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七十二章 无耻者自毁长城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十六章 总督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