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

众人看向他手指的地方。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埃及?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其他人也都有相似的疑惑。

倒不是说这块地方不重要,而是他们实在看不出,这里有什么资格当得起世界命脉之一的称赞。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东西方贸易,自古以来就是暴利。”

“然海上风浪大,限于造船和航海技术,古人只能从陆地沟通东西方。”

他手指在长安到西方之间画了一条线:

“就是这条线,被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

“可以说,从古至今这都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商路。”

“只不过这条商路,经常被处在中间的国家截断。”

“当年的安息帝国、贵霜帝国、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等等。”

“就是靠着做转口贸易,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未来晋王的封国建成,仅靠中西方贸易,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将东方运送过来的货物强行收购,以十倍的价格卖给西方诸国,真可以说是坐在家门口赚钱。

当年中亚靠着这种强制手段做转口贸易,攫取了海量的财富,支撑起了他们的帝国。

即便后来大航海时代到来,海洋贸易的兴起,中亚依然是无法绕过的地方。

这就是地理优势。

朱元璋等人不停点头,这事儿其实他们已经知道了。

毕竟大明都已经走了出去,朱㭎早就开始规划他的封国。

大家要是还不知道这些,那就显得太蠢了。

“可是……”老朱更加疑惑了:“这和埃及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笑道:“陛下,时代变了。”

“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升,现在的海船已经可以远航到万里之外。”

“海洋运输量更大,是陆地运输量的几百倍几千倍。”

“在未来,这个比重还会增加。”

“海运将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

“可是从东方开船去西方,需要绕道利来亚,路途极为遥远。”

他的手指从泉州开始划线,经过麻六甲海峡,过小西洋(印度洋),再绕过非洲,到达欧罗巴。

利来亚是明朝对非洲的称呼,且当时已经有欧罗巴、小亚细亚等称呼。

小亚细亚在明朝特指阿拉伯半岛。

说到这里,他的手指再次放在埃及:“陛下请看这里……此地长只有不足四百里。”

“如果开挖一条大运河,连通南北海域,商船就再也不用绕道利来亚。”

“可以将东西方之间的海洋路线距离,缩短两万里。”

“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大可想而知……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掌握了东西方交通命脉。”

“什么都不用做,坐在家里收过路费,就能吃的脑满肠肥。”

众人又不是傻子,经过他这么一分析,顿时就明白了此地的重要性。

不只是商业价值,军事价值也高的离谱。

老朱斩钉截铁的道:“此地必须拿下。”

朱标说道:“掌握了这条运河,就掌握住了东西方交通大命脉,万不可落在外人手里。”

朱雄英盯着地图,说道:“此地可不好打,我研究过那边的信息。”

“埃及现在被一个马穆鲁克王国的国家统治,这个国家可不弱。”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需要波斯人当先锋,我们坐山观虎斗。”

“根据我查到的信息,马穆鲁克的统治阶层是突厥人,被统治者大都是大食人。”

“双方之间本就有无法弥补的裂痕。”

“且现在马穆鲁克王国已经进入王朝末期,突厥权贵大肆兼并土地奢靡无度,百姓无立锥之地。”

“腐朽的权贵最喜好享受和奢侈品,我大明恰好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些东西。”

“甚至我们可以用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他们出售奢侈品,加速他们的腐化。”

朱雄英很是反对,道:“如果我们低价出售商品给他们,他们转手卖掉怎么办?那不是增强他们的实力了吗。”

一直没出声的马太后开口说道:

“那再好不过,就是要让他们有钱。”

见祖孙三人不解的样子,她解释道:

“那些权贵有了钱并不会用来建设国家,而是去兼并更多的土地。”

“……以前我们华夏不就是如此吗?当官捞钱,捞钱买地。”

“然后吏治败坏,土地兼并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这个规律不只是我们有,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

“我们有景恪指路,正在尝试跳出这个周期律……”

“他们可没有景恪这样的智者,依然在重复旧有的规律。”

“马穆鲁克国的权贵有了钱,只会变本加厉的去压榨百姓。”

“如果我们再稍稍推一把,颠覆他们并不难。”

祖孙三人都恍然大悟,主动给你送钱加速你的死亡,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朱元璋嘿嘿笑道:“妹子还是和以前一样聪明,不愧是咱的贤内助。”

陈景恪也大为佩服,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

但在没有人提点的情况下能自己琢磨透,需要的智慧可不简单。

马太后没有理他,继续说道:“这条运河,你们准备自己挖吗?”

老朱疑惑的道:“那要不然呢,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朱标、朱雄英也很是疑惑,这好像只能等到大明占据埃及之后,再组织人开挖吧?

难道还能凭空长出来一条运河不成?

陈景恪也有些疑惑,莫非马娘娘真能想到更好的办法?

马太后笑了笑,说道:“如果你们是马穆鲁克王国的贵族,现在手中有大量的钱财没地方花。”

“有人告诉你,在这里开挖一条运河就能坐着收钱,你们会怎么做?”

四个大男人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陈景恪最先反应过来,竖起大拇指道:

“高,娘娘这一招是真的高啊。”

朱雄英也兴奋的道:“马穆鲁克王国的权贵,肯定会征召民夫开挖运河。”

“到时国内矛盾会加剧,只需要稍稍推一把,就能颠覆他们的政权。”

“我们还能白捡一条运河……”

“皇祖母真是太厉害了,一石二鸟啊。”

朱元璋都乐傻了:“嘿嘿,现在知道你皇祖母有多厉害了吧。”

马太后很是自得,嘴上却谦虚道:

“一点小伎俩罢了,不值一提。”

众人不理会她的自谦,狠狠的将她夸奖了一通。

然后才继续谈论起西方战略。

最终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方略。

先打造一条从大明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海洋补给线。

这条补给线军民两用,同时也是为后续移民做准备。

波斯那边,先占据一座岛屿,或者在无人处占领一块土地。

在上面营建堡垒驻军。

用数年时间囤积兵力,等待局势变化。

对波斯的扶持,则按照陈景恪的计划走就可以了。

只要波斯人选择小众教派作为国教,剩下的就简单了。 等到宝钞流通起来,他们将再也无法摆脱大明的控制。

“经略安西需要至少五年时间积蓄力量,波斯人也需要至少五年时间做准备。”

“腐化马穆鲁克也需要时间……”

“正好大明要休养生息五年……”

“所以,我建议五年后开启安西战略。”

“晋王从西域攻打帖木儿汗国,波斯从安西那边出手拖他们后腿。”

众人也都认同这个时间节点,五年并不算长。

“景恪乃老成持重之言,莫说五年,十年能完成安西战略都不算晚。”

陈景恪又说道:“但这五年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可以挑拨白羊国和帖木儿汗国的矛盾。”

“如果能让两国陷入持久拉锯战,不停地消耗他们的力量,那就更好了。”

“还有天竺方向,帖木儿汗国占据了天竺不少土地,大有侵吞整个天竺的意思。”

“我们可以促使天竺各国,联合起来反抗帖木儿。”

“如此他们陷入两线作战,更加方便我们行事。”

众人依然没有反对,这个计策确实很不错。

不论能不能挑起敌国之间的矛盾,试一试总归是没有毛病的。

万一成了呢。

朱元璋看着地图,说道:“如此就需要一个人前去坐镇指挥才行。”

这么庞大的计划,肯定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前去协调指挥。

派谁去?

朱标手下暂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还是要靠老朱的老班底。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天竺和安西应该各派一个人过去……”

“天竺那边无需另寻他人,燕王的谋士道衍大师就非常合适。”

道衍?姚广孝?

这个名字大家自然熟悉,之前朱棣数次提起他。

就连谋求在天竺建国的计划,都是这个人帮忙制定的。

只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是完全不同的。

陈景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让他敲定大方向,那是比谁都厉害。

真要去做实事……不提也罢。

所以见他推荐姚广孝,大家都有些意外。

老朱不解的道:“伱对道衍就如此看好?”

陈景恪心道,那我可太看好大和尚了,知道他干了啥的人没有不看好的。

“我曾经与道衍大师有过一面之缘,此人乃谋国之士。”

老朱很是诧异:“你对他的评价竟如此之高?哈哈……咱真是有识人之能啊。”

这么好的人才,可是他老朱亲自送到儿子身边的。

马太后翻了个白眼,吐槽道:“你快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要不是看走了眼,你会将这么好的人才送给老四?”

老朱只是嘿嘿笑,并没有争辩。

当年还没有封王建制的计划,他对藩王的定位,就是拱卫大明的屏障。

最优秀的人才,肯定要留给朱标,不可能送到藩王身边。

别说主动送了,如果他知道哪个藩王身边有经世之才,也会立马要过来交给朱标。

道衍纯属看走了眼。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大和尚太会藏了。

前世在朱标死之前,他从来都不显山不露水。

这一世也是在确定了封王建制之后,才开始展露才华。

而且之前他还主动要求,替朱棣去经略天竺,最合适不过了。

朱元璋当即拍板:“那就让道衍去,反正再过两年高炽也出师了,正好过去替老四看着那一摊子。”

那么接下来就是谁去安西之地了。

这下众人都有些发愁了。

这个人不光要懂军事,还要懂政治,还要是那种思维比较灵活的人。

而且还要够狠,否则干不了脏活。

关键是,还要让老朱放心。

这样的人才……也有。

比如徐达。

然而,这些人在大明有更重要的任务,是不可能长期派到海外的。

其他人,要么能力不足,要么只会打仗,要么玩不来阴谋诡计,要么不够狠。

要么无法让老朱放心。

晋王倒是挺合适的,然而河西那边同样重要,他根本就离不开。

其他的藩王要么能力不足,要么年龄太小经验不足……

这就麻烦了。

就在这时,朱雄英目光扫了一圈众人,忽然说道:

“我觉得二叔挺合适的。”

废秦王朱樉。

听到这个名字,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心头一震。

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提起这个人。

在大明,朱樉是一个禁忌一般的人。

所有人都选择了无视他,当他不存在一般。

不是因为他的残暴行径,也不是因为他被废。

而是因为朱标被他活活气出了高血压——这事儿已经不是秘密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不开眼去提他?

就连老朱和马娘娘,都从来不在人前提起这个儿子。

在天下人眼里,他与死无异。

朱标是关心兄弟姐妹。

可一想到自己的身体,他实在无法违心的去说什么原谅之类的话。

陈景恪也从来不提此事,这种人渣他是真不想提一句。

如果不是朱雄英突然提起,他都快把这个人给忘了。

然而,仔细想想,他还真适合干这个活儿。

虽然他有种种缺点,但绝对没人会怀疑他的忠心,能力也是经过验证的。

至于干脏活……那不正是他最喜欢的事情吗。

只是……

一想到朱标的身体,众人都沉默不语了。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老朱和马娘娘神情深处的那一抹期盼。

纵使朱樉再不是东西,那也是他们的儿子。

但……碍于朱标的身体情况,他们什么都不能说。

球无声无息的被踢到了朱标的脚下。

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335章 永恒的变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237章 无题第300章 闪电战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39章 下次一定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40章 演戏126.第126章 温寒变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22章 突破口第44章 这孩子,能处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45章 葬礼?秀场!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68章 无题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97.第97章 继续说啊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34章 新篇章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318章 洛下学宫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58章 唯儒独尊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第34章 新篇章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36章 我去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242章 新罗婢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22章 突破口第273章 大课堂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42章 新罗婢187.第186章 定黄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89章 政变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79章 扩招的缘由210.第209章 阳谋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80章 发个单章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39章 下次一定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90.第90章 做人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47章 货币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4章 奇药
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59章 无意中改变历史第335章 永恒的变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237章 无题第300章 闪电战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39章 下次一定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40章 演戏126.第126章 温寒变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22章 突破口第44章 这孩子,能处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45章 葬礼?秀场!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52章 解决之法第268章 无题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97.第97章 继续说啊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34章 新篇章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318章 洛下学宫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58章 唯儒独尊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第34章 新篇章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36章 我去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242章 新罗婢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22章 突破口第273章 大课堂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42章 新罗婢187.第186章 定黄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75章 竹书纪年第289章 政变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79章 扩招的缘由210.第209章 阳谋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80章 发个单章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39章 下次一定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90.第90章 做人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47章 货币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4章 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