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根据地

真定府、广平府、大名府.........北直隶的州府说了一遍,全部是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崇祯装作震怒的样子,猛的拍了一下金黄色龙椅的扶手:“你们是皇上,还是朕是皇上。”

满朝官僚看到皇上震怒了,站在黑亮如洗的临清贡砖上,不敢说话了。

孙元化踩出清脆的声响,走了出来:“皇上,不如折中,把宋应晶官帽子上的权知去掉。”

听到是已经推广了土豆的顺天府,满朝官僚放心了,也没人出来反对了。

东林党的几位白发侍郎,却是转头看了一眼孙元化。

徐光启真是培养了一个好接班人。

看似是给了皇上一个台阶,也给了满朝官僚一个台阶,实际真正的目的,就是这个顺天府知府。

顺天府推广了土豆是没错,但这等于挖全天下官僚乡绅的根基,肯定会想尽办法破坏。

宋应晶倘若还有权知的名头,有的是办法,把他从顺天府知府的位置赶下去。

只要把顺天府的治理权拿到手,官僚乡绅们有太多的办法,让土豆的推广无疾而终。

现在宋应晶顺利去掉了权知两个字,只要皇上不点头,谁也动不了这么一位一方大员了。

结果,很多的官员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成功破坏了一场阴谋。

朱舜彻底放心了,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顺天府这块根基给稳定了,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推广。

顺天府还没稳定,就想着去其他州府推广,最后很容易两头落空。

有了宋应晶担任顺天府知府,加上皇上的支持,顺天府就是实业家们的根据地。

固若金汤。

官僚乡绅就算有通天的本事,没了上层、中层、下层的支持,在顺天府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终于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朱舜紧绷的心情当场就轻松了,这段时间总算没有白忙活。

敲定了一个举人担任顺天府知府,崇祯继续说道:“另外宋士慧授予国子监监生。”

大弟子宋士慧成为了国子监监生,朱舜对于这个赏赐,更为满意了。

国子监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能够进入国子监的人很少。

一是各地出类拔萃的举人,叫做举监。

二是三品大员的子孙,叫做荫监。

还有一种就是豪商巨贾花费重金,捐了一个国子监监生,叫做例监。

进入国子监并不是真的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积攒人脉,官场上的同窗,仅次于同乡。

宋士慧成为了国子监监生,对于接下来二十七座学堂的招生,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就是在告诉顺天府的老百姓,想要进入国子监还有一个办法,成为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大明最顶级的权贵学府,诱惑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宋应晶去掉了权知两个字,大弟子宋士慧获得了一个监生身份,朱舜明白什么叫做适可而止。

再让皇上封赏,就有些得寸进尺的意思了。

朱舜打住了崇祯想要继续赏赐的意思:“叩谢皇上。”

崇祯反倒是有些不满了,本来还想让他升官进入工部,又让这小子躲过了过去。

赏赐完朱舜,在一声退朝过后,早朝结束了。

朱舜没回京师大学堂,去了永定河边上的宋氏面粉厂。

宋老太爷正在亲自监督苦力们,把土豆面粉运到小码头的平沙船上,通过永定河运往京城。

瞧见朱舜过来了,热情的招呼一声,两人去了宋氏面粉厂的正堂。

正堂里很简单。

几张官帽椅和雕花茶几。

四壁挂着几张字画,放着几只青花瓷。

两人坐在正堂主位的左右两张官帽椅上,也没关门,看着外面忙忙碌碌的苦力,心情很好。

喝了几杯茶,朱舜开口道:“用不了几天,顺天府的乡绅们就会来拜访老太爷了。”

宋老太爷本身就是一位乡绅,很清楚土豆的推广,触动了多大的利益:“朱先生是否知道什么是乡绅。”

朱舜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宋老太爷放下手里的茶杯,少见的有些凝重:“乡绅最大的能力,其实就是可以控制乡民。”

“怎么控制乡民,就是依靠土地捆绑乡民,控制乡里。”

“说白了就是土地在乡绅手里,作为佃户的乡民,不听话也得听话。”

“土豆推广以后,只有咱们这个蒸汽磨坊,才有能力把土豆从辅粮变成主粮。”

“间接的控制了粮食,所以说土地的控制权,落在了咱们手里。”

“没了土地的控制权,乡绅还能是乡绅?”

“哪里还会有乡绅拜访咱们,接下来可是要面对整个天下所有官僚乡绅的反扑。”

朱舜听到宋老太爷说到整个天下的时候,没有半点情绪变化,心想老爷子还真够镇定的。

换成其他人,估计早就吓破胆了,毕竟面对的可是全天下的官僚乡绅。

不过对于这件事,朱舜却有不同的看法:“老爷子,咱们来算一笔账。”

“顺天府的下田,一亩地能产一石左右的粮食。”

“按照粮食的市价,一石一两六钱银子,这个银子还要和老百姓平分。”

“落在手上的只有八钱银子。”

朱舜从怀里掏出来早就准备好的八钱银子,放在了雕花茶几上。

放好银子,朱舜继续说道:“下田种植土豆,一亩地能产二十石的土豆。”

“咱们按照五分银子一斗的价格回收,一石就是五钱银子。”

“二十石就是十两银子。”

朱舜再次拿出来一锭十两银子,放在了雕花茶几上。

指着一个小点的八钱银子,还有很大的十两银子,笑道:“同样是一亩地,种植稻麦只能得到八钱银子,种植土豆却能得到十两银子。”

“八钱,十两。”

“虽说失去了土地控制权,但是顺天府的乡绅也成了既得利益者,不上咱们这条贼船,也得上了。”

宋老太爷盯着八钱和十两,盯了有很长时间,褐斑老脸上渐渐有了笑意:“这是你小子早就谋划好了的吧。”

“只要能把顺天府的乡绅捆绑在一起,应晶这个小兔崽正式成为了顺天府知府,加上皇上的支持。”

“咱们在顺天府的根基,谁也动摇不了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报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第六百二十四章 买卖矿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说土豆第五百四十九章 对全世界的布局第九十二章 爆发瘟疫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十五章 工钱问题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组织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纺纱机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造玻璃的前置条件第五百九十章 良种公司第五十三章 女真来袭第五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养结果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毕第四百八十章 李鲁生敢从大凌河堡走?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协同的开始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对骑兵的冲击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建奴攒积分第五百六十七章 开始展示水库的作用第九十八章 新式织机诞生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号的深意第七十五章 要结束了第八十章 高炉水塔第五百七十九章 让工业派去天津府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十六章 衙蠹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二百五十章 国运之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动十台蒸汽机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极的大笑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抢水泥?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请军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九十八章 新式织机诞生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学驴叫第五百零二章 造纸工厂对崇祯的影响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纸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机械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东林党埋颗雷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第一百四十二章 买走一片矿区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四十八章 王恭厂的火药地窖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开始碰撞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二百一十三章 见到了机械锯床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实验室的狼性文化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军火公司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赋、耗米、私费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亚铁的颜色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六十六章 开放火器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数理化扎根大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愤怒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绥机械院的院长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四百四十九章 辽东也缺煤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获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轰击和兰舰队
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报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边基建分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第六百二十四章 买卖矿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说土豆第五百四十九章 对全世界的布局第九十二章 爆发瘟疫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十五章 工钱问题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组织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东林党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纺纱机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造玻璃的前置条件第五百九十章 良种公司第五十三章 女真来袭第五百八十章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养结果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毕第四百八十章 李鲁生敢从大凌河堡走?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协同的开始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对骑兵的冲击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七十五章 杀建奴攒积分第五百六十七章 开始展示水库的作用第九十八章 新式织机诞生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热的耐火砖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号的深意第七十五章 要结束了第八十章 高炉水塔第五百七十九章 让工业派去天津府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十六章 衙蠹第六百零三章 抵达贝海儿湖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二百五十章 国运之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动十台蒸汽机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极的大笑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抢水泥?第二百四十章 廉价瓷器买卖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请军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九十八章 新式织机诞生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学驴叫第五百零二章 造纸工厂对崇祯的影响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纸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机械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东林党埋颗雷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第一百四十二章 买走一片矿区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纺纱厂第四十八章 王恭厂的火药地窖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开始碰撞第二十二章 建立军工线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二百一十三章 见到了机械锯床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实验室的狼性文化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军火公司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赋、耗米、私费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亚铁的颜色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六十六章 开放火器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数理化扎根大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愤怒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绥机械院的院长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第五百五十三章 顾炎武的归属感第四百四十九章 辽东也缺煤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获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轰击和兰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