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中山肃倭

平心事重重地乘船回来了,他刚下船,国王察度便“他们究竟是为何而来?”

泰平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几名日本人,他叹了口气道:“大哥,回宫再说吧!总之,事情很严重。”

察度若有若悟,他立刻命令回宫,他带着二十几名官员匆匆回去了,几名日本人望着他们消失的背影,脸上顿时都露出了惊惶之色。

宫殿里,国王察度听完了泰平的报告,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中山国是小岛国,人口不过数万,当然无法和大国抗衡,无论是大明还是日本,他都只能采取妥协的态度,以求得夹缝中的生存,事实上,当大明建国时,他曾经考虑过完全投靠大明,大明宽容怀柔,援助有加,不像日本那般苛刻算计,但大明随即实行海禁之策,使他深深失望了,这就意味着大明放弃了海洋,随后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正确的,大明连自己的小琉球岛都不闻不问,还会管他们的死活吗?

不得已,察度只能延续了骑墙国策,一方面臣服于大明,一方面献媚于日本,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生存,但现在大明的军船来了,要清算他的骑墙国策,如果大明的海禁能够松动甚至取消,如果大明的军船能时时游弋而至,他全面倒向大明也不是不行,就害怕大明只是一阵风,扫荡这一次后又故态依旧,等日本人卷土重来时,他又如何面对?

察度的心中为到了极点,这时,他的二弟泰期上前来劝道:“大哥,我很担心山南和山北那两个小国,这几十年我们三国虽然相处无事这是山南、山北结盟与我们对抗的结果,如果真如大明主将所言重立中山国王,我怀疑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助这两国灭掉我们,或以山南、或以山北来统一琉球国。”

察度一怔,他顿时如梦方,他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泰期见大哥有些动摇,他又继续劝道:“而且我听说倭寇的大本营长崎在几个月前遭到大明船队重挫,损失惨重,我怀大明是有计划有步骤的铲除倭寇先挖其根,再进发我们琉球以削其干后打击小琉球及南海枝叶,如果真是这样,倭寇就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元气,大哥如果当断不断们中山国极可能会成为倭寇的陪葬,大哥要再犹豫了!”

兄弟的劝说终促使察度国王下定了决心,他点了点头便道:“我们先把来自的大明的奴隶释放,以安抚大明,二弟,你率领军队挨家挨户去要人,若不肯给强行抢人。”

这时,一名侍卫跑进来:“国王群日本人在宫殿外聚集,要求国王给他们一个说法。”

“他们了多少人?”

“回禀国王们来了十几人。

察度国王想了想。便对泰道:“你先去解决大明奴隶之事日本人由我亲自来处理。”

宫殿外地台阶上。一群日本人群情激奋。叫嚷着要求国王出来应答。在中山国地日本人约有一百余人。这中间有日本甲贺家族和岛津家族在海外地利益代表。有零星地日本冒险商人。但更多地是准备运送物资回国地倭寇。本来他们是中山国地上等人。可以横行无忌。但大明军船地到来。直接意味着他们将陷入万覆不劫地境地。

日本人中为首者有两人。一人叫岛津研明。是岛津家主地弟弟。另一人叫甲贺泉。也是甲贺家族地主要成员。两人刚才进行了紧急磋商。皆认为中山国王在大明地强压下很可能会出卖他们。他们当务之急是要平安撤离。两人商量了对策。一人去拖住中山国王。另一人则秘密组织日本人离开首里城。收拾贵重物品向南撤退。从另一个临海大城浦添城乘船返回日本。

此刻在宫殿外领头叫嚷的正是岛津研明,他们喊了一阵,察度国王这才慢慢地走了出来,岛津研明立刻上前道:“察度国王,难道你们要把我们交给大明不成?”

察度国王连忙安抚他道:“岛津先生多虑了,我们中山国与岛津家关系一向交好,怎么可能把岛津先生交给大明,再说,大明水师只是路过此地,请求补给罢了,和日本无关。”

“补给!”岛津研明冷笑一声道:“大明要去哪里?竟要来琉球寻求补给,察度国王,你不要当我们是三岁小儿,我明人不说暗话,我此来就是要请国王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保证。”

“我们要保证!保证!”十几个日本大声叫喊,吵嚷声乱成一团。

察度国王心中十分为难,他等日本人安静下来,这才对岛津研明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我答应在明天天亮前不动你们,过了时间,我也没有办法了。”

岛津研明心中大喜,他紧盯着察度道:“国王此话可当真?”

察度国王点了点头,“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大让步。”

他长长叹了口气,日本人他确实不能过于得罪,只能悄悄将他们放走,为了能在大明水师面前交代,中山国就必须在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解救大明奴隶方面做出姿态了。

中山国拥有奴隶近万人,绝大多数来自大明的沿海百姓,也有一些高丽人,他们都是被倭寇掳掠后在中山国出售,由于他们价格低廉,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一人或数人,他们或随主人出海捕鱼,或种植水稻、棉花,或纺纱织布,没有自己的财产,没有人身自由,连他们的生命也是被主人所掌握,在主人死后,按照

俗,奴隶将为主人殉葬。

此时中山国内已经乱成一团,刚开始官方是以奴隶重新登记的名义命所有奴隶出来,但很快中山国的民众便看出了官府的企图,奴隶是他们的私人财产,他们岂能拱手相让,他们纷纷关门闭户,将各家的奴隶藏匿起来,但一些奴隶也听说有大明水师到来,为了返回故乡,不少人拼死冲了出来,飞跑至海边悲声呼唤。

首里和其他城的局势都已经失控了中山国的数千士兵全部出动,他们冲入民户家将藏匿的奴隶拉出来,家家户户鸡飞狗跳,骂声、叫声此起彼伏,男男女女的大明奴隶被带上街头,编入队列到处是急红眼冲到大街上和士兵拼打的琉球人,企图将自己的奴隶抓回来一次冲击都引来士兵用棍棒围攻,随处可见被打得头破血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当地人,由于奴隶的存在,大多琉球人都养尊处优,靠剥削奴隶生活果大明奴隶被带走,他们将来怎么办?

与解救大明奴隶的浩大声势相反得到国王的保证后,一百多名日本人开始紧急收拾贵重物品速向浦添城方向转移,准备夜色降临后上船逃离。

下午时分中山国各城聚集来的大明奴隶绝大部分都来到了海滩上,望着海风中大明水师猎猎招展的龙旗,奴隶们情绪终于失控了,他们开始大声悲怮,数年甚至数十年所受的苦楚都在这一刻爆发了,哭声响彻海滩,不少人跪在海滩上以头捶地,嚎啕大哭,这是大明的军队,终于来解救他们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年轻人的扶持下,满脸泪水地向大明船只悲喊:“苍天啊!二十年了,这一天我等了二十年了!”

军船上,所有的兵都泪流满面,包括李维正,他只是想来歼灭琉球国的倭寇,却没想到看见了如此悲惨的一幕,他抹去脸上的泪水,毫不犹豫地下令道:“船只靠岸,立刻将百姓们运到山北国。”

按照计划,大明水师将在泊地峡的北岸,也就是山北国境内建立一处军事基地,刚才,李维正已经和山北国国王怕尼芝达成了协议,山北国将划出一块地势险要之地为大明建立水师基地防倭,留一千士兵镇守,一万多大明奴隶一时无法回国,就交给留守军士照顾。

大明十艘军开始靠岸了,一队队士兵上了岸,帮助老弱妇孺先上船,第一艘满载奴隶的福船缓缓离开了码头,向对岸的山北国驶去。

“大人,我有个建议。”

一名百户慢慢走到李正身边,小心翼翼提议道:“这些大明百姓回国也没有家园,没有土地了,不如就让他们在这里生根繁衍,凭他们的勤劳和能干,再由朝廷给予支持,我想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将取琉球三国而代之。”

李维也怦然心动了,他知道后世的华人在海外总是处境悲惨,关键是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甚至视他们为弃民,说到底是视民如草芥的思想在作樂,没有强势后台,他们最后只能沦落为被屠宰的羔羊,这个建议很好,与其让他们回国,不如就让他们留在琉球,建立自己的家园,建立自己民团,自己再提供他们武器物资,确实用不了几年,他们迟早就会让琉球国变成汉人的天下。

当然,这件必须向朱元璋请示,只有他同意了,朝廷才可能支持他们,他李维正无权决定这一万多人的归属,想到这,李维正便吩咐手下道:“你们去找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来,说我有事和他们商量。”

没多久,手下领着几个老上了宝船,他们一进船舱便给李维正跪倒磕头,含泪谢道:“大人的再生之德,我们将铭记于心,我们会给大人建长生牌,时时供奉。”

李维正连忙将他们一一扶了起来,“几位老人家,你们不必多礼了,快快请坐!”

亲兵飞快地搬来几把椅子给他们坐下,又给他们倒了热茶,李维正见他们须发皆白,便问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人道:“老人家,请问你贵姓,是什么时候被抓来琉球?”

老人叹了一口气道:“我姓刘,原是浙江台州府的渔民,洪武二年我和两个儿子出海捕鱼,被倭寇抓来琉球,被中山国买为官奴至今已有二十二年了,我也从四十余岁的壮年过了花甲之年,两个儿子也三十多岁了。”

“那你家乡还有什么人?”

“我带两个儿子出海,家里只有妻子和一个女儿,这一别二十几年,也知她们是生是死?”说到这里,老人忍不住用衣袖擦拭眼角的泪水。

李维正心中暗暗叹息,他又问另一名老者道:“那老人家你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者眼睛露出悲愤之色,他咬牙道:“大人姓韩,原是温州府的秀才武十三年倭寇袭击温州,我们全村人都被倭寇掳走,我妻子被倭寇奸污后,抱着三岁的儿子跳海自杀了,我当时三十三岁卖给一个琉球人家为奴,替他家做牛做马受尽折磨,我现在才四十三岁,可已像六十岁的人了,现在只等买我的那家主人死了,就得替他殉葬。”

李维正不想再问下去了,所有被掳的汉人身上都有累累的血泪史他沉吟一下便对众人道:“我看海滩上的汉人奴隶足有上万人,再加上山北和山南的汉人奴隶说也有一万四五千人,说实话的军船无法将这么多人送回去。”

他见几个人眼中都露出焦急之色,便摆摆手笑道:“你们放心既然来了,就会解救所有

隶,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自由之身了,没有人你们,只是我此行的任务是打击倭寇,过两天我的船队就要调头向南,去打击盘踞在小琉球岛上的倭寇,所以,我初步打算留下一千士兵保护你们,然后再考虑你们的归途问题。”

“大人,我们如果回去,朝廷会怎么安置我们?”

这其实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在过了获得自由的激动后,许多人都开始考虑一些现实问题,他们能否回到家乡?能否恢复从前的籍贯?是否会遭到官府的歧视?而且许多人是偷偷下海捕鱼而被倭寇掳走,在大明海禁严令下,他们会不会因下海获罪?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他才徐徐问道:“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朝廷让你们将来就生活在琉球三国,你们可愿意?”

众人一下子都楞住了,过了半天,一人结结巴巴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成为中山国的子民吗?”

“不!你们还是大的子民,只不过是生活在琉球诸岛上,有自己的土地、房屋,不交税赋,而且你们不受海禁的影响,你们甚至可以随时回乡探亲,或者将你们的亲人都接来。”

李维正说的是他的理想,廷能不能同意是另一回事,但他想试探一下百姓们的愿望。

船舱沉默了,个人的眼中都露出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虽然他们渴望回家,但如果可以下海捕鱼、可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没有税赋,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美好,可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吗?

李维正知道他们一时~受不了,便站起身笑道:“好了,这件事我会禀报朝廷,我把你们请来,是想让你们告诉大家,安心在这里等候朝廷的安排,除了有军队保护外,我还会留给你们武器组织自卫民团,粮食将由琉球三国供给,你们也可以出海打鱼,或者就地耕种,总归请你们放心,朝廷一定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几个人纷纷下跪叩谢,李维正命人将他们送回去,这时,一名上岸的百户前来禀报,岸上十几座倭寇的仓库均查验过,里面装满了各种物资,另外,一个多月前大明被劫的十艘粮船上的粮食也全部在仓库里,足有六千多石,但日本人一个也没有看见,中山国的官员都推说不知情。

李维正当下令军队接管仓库,仓库里的物资和粮食都将用于安置被解救的大明奴隶,李维正走到船头,望着一轮即将落海的夕阳,夕阳映红了他的脸庞,他的目光向太平洋的深处投去,不知朱元璋能否接受他移民海外的观点,将这些汉人奴隶留在琉球三国只是他的一次试探,如果朱元璋有兴趣,他将正式上书,请求朝廷在台湾建立官府,他甚至希望朱元璋能将目光投向蔚蓝色的太平洋,他告诉朱元璋,在大洋彼岸有着无比广袤的土地,希望这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能够派遣他为先锋,抢在欧洲人之前将大明龙旗插在美洲和大洋洲的土地上。

中山国一共有首里、浦添、霸、北谷、读谷等十城,其实也就相当于大明的一个个渔村,没有城墙,没有地方官府,每城各由一名按司和几个长老负责,其中最大的两个城就是首里和浦添,它们修建有码头,可以停泊较大的船只,浦添城在首里城以南十里外,是中山国的第二大城,也有近万人口,浦添城白天也经过了释放汉人奴隶的风波,入夜后,绝大部分汉人奴隶都被送走,剩下的几百人也在军队的控制下,浦添人吵闹累了,终于也渐渐安静下来。

在码头边一座大屋里,一百多名从首里逃来的日本人济济一堂,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女人,他们各拎着大包小包,提心吊胆地等待天黑,在三百步外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大船,这艘船是十艘大明粮船之一,其余船只去小琉球岛去了,只留下这一艘作为临时调剂所用,现在却成为他们逃命的唯一依凭。

夜渐渐深了,地上开始飘起一层灰色的雾霭,码头那边传来一声地位的哨响,岛津研明见约定的信号来了,便轻轻一摆手,“走!”他带领着一百多人迅速向码头上跑去,码头上十分安静,没有任何动静,三名负责看守船只的日本人见众人跑来,立刻将船板放下,并低声喊道:“快!快上船!”

一阵急促的踏板声响后,一百多人都先后上了船,岛津研明确定了人数已到齐,便吩咐立刻起锚开船,日本按事先分配的任务,有的拉锚,有的拉起风帆,大船在摇摇晃晃中离开了码头,向外海驶去。

海面上雾气很重,码头很快便看不见了,岛津研明见四周一片迷茫,他一颗心也略微放下了,虽然码头上的粮食和物资全部损失了,让人心疼,但好歹人没有事,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刚要回舱,忽然,有人在大喊:“周围都是什么船?”

岛津研明大吃一惊,他急忙向四周望去,这才发现周围有黑影在移动,他立刻反应过来,大喊道:“不好!我们被包围了。

但已经晚了,海面上忽然火炮的轰鸣声大作,一股股赤焰喷出,日本人船只顿时被打得支离破碎,海水汹涌灌入船舱,伴随着一阵阵惨叫和救声,船只迅速了下沉了,片刻后便在海面上消失,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海面上挣扎的几十人全部吸进了海底。

第5章 孤女无助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9章 绝境求生第204章 东征日本(七)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26章 京都风云(五)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254章 该硬时硬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79章 解开心结第54章 藏身武当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65章 燕王朱棣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94章 叶家有事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9章 扑朔迷离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91章 初任千户第11章 家厚养廉第21章 决定辞职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87章 秦燕之别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44章 顺藤摸瓜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58章 千里追踪第15章 仗义出手第282章 危机再现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80章 新店选址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14章 神秘路人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12章 拜访宁王第63章 暂弃前嫌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32章 偶遇故人第53章 最后争夺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77章 秦王幕僚第85章 微服私访第8章 父亲遭祸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46章 齐人之福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33章 意外收获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28章 表妹顾英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125章 叶家暗流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46章 把水搅浑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73章 张翼抉择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231章 战争准备第87章 秦燕之别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章 何去何从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135章 炮轰釜山
第5章 孤女无助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9章 绝境求生第204章 东征日本(七)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26章 京都风云(五)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254章 该硬时硬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79章 解开心结第54章 藏身武当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65章 燕王朱棣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94章 叶家有事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9章 扑朔迷离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91章 初任千户第11章 家厚养廉第21章 决定辞职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87章 秦燕之别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44章 顺藤摸瓜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58章 千里追踪第15章 仗义出手第282章 危机再现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80章 新店选址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14章 神秘路人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12章 拜访宁王第63章 暂弃前嫌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32章 偶遇故人第53章 最后争夺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77章 秦王幕僚第85章 微服私访第8章 父亲遭祸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46章 齐人之福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33章 意外收获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28章 表妹顾英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125章 叶家暗流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46章 把水搅浑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73章 张翼抉择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231章 战争准备第87章 秦燕之别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章 何去何从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135章 炮轰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