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

渤海湾旅游,主打的是情怀。

这些年,百姓都富裕了,渤海湾沿线城市百姓对海洋的记忆,肯定是深入基因的。

当海洋要被填充,家乡大变样,肯定能吸引一批批游客回乡记录童年的记忆。

情怀牌,永远不过时。

尤其对那些过过苦日子的老一辈,他们珍惜现在的甜,更珍惜苦难时光。

他们和年轻人还不一样,年轻人对乡情没太多感触,反而四海为家,哪里有工作机会,哪里就是家,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但老年人不一样,他们有很浓郁的乡情。

重土难迁,他们进城打工,都是被逼的,为了孩子结婚,为了买房子,为了儿孙能过上好日子,才出来打工的。

他们经历过景泰八年前的困难,也经历过景泰十二年之后的辉煌,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新潮思想。

他们受不了快节奏生活。

他们也是最具乡情的一代,充满回忆的一代。

可是,当他们步入老年的时候,却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自己家乡安静死去。

他们要在城市里,给儿子闺女哄孩子;要留在城市里,因为儿女不放心他们回老家;要留在城市里,因为回老家就意味着儿女不孝顺,他们不忍让儿女背负骂名。

而故乡,会在他们的记忆中不停被美化。

思乡之情,如百爪挠心,萦绕在心头。

当闻听家乡要动迁的时候,思乡之情会在顷刻间崩溃,回家是不可能了,那就买一张车票,回家旅游,再看一眼故乡。

而年轻人是理解不了这种情怀的。

只有等他们老了,才会知道,自己的家该多么好,而他们的家,则是城市里,城市的楼房总是缺少几分记忆点,也就缺了几分乡愁。

打情怀牌,永远不过时。

旅游的核心,是猎奇和情怀。

渤海湾旅游二者全占。

朱厚煐在大连什么都没看到,直接乘船去平壤。

平壤,也是一座千万人口级的超级大城市,人口达到了2100万,是整个朝鲜北方的人口集中地。

朝鲜有三座大城市,平壤、汉城和釜山。

其中平壤最没有特色。

朝鲜布政使没少琢磨,想开发平壤旅游,比不过大连,赛不过汉城,甚至连北面的长春都不如。

至于朝族特色,别逗了,朝鲜省哪里没这种特色啊,非要来平壤玩吗?

关键平壤物价超级高,东北物价第一高。

这里物价高,主要是运费贵。

平壤不靠海,却又距离海边不远,朝鲜北方勉强能耕种,却养不活平壤两千万人口的。

平壤所有生活物资,都要从黑吉进口。

吉林有海,要么在元山港停船,要么绕行整个朝鲜半岛,在平壤港停船,运费确实高。

另一点,则是平壤四不靠。

平壤上下南北,都没有大城市,距离沈阳、大连、汉城都比较远,无法形成城市群,互助互补。

还有就是,平壤成为大城市,是政治原因,朝廷扶持。

因为在景泰五十年之前,朝鲜省人口都往南跑,汉城、釜山、春川人口太多了,整个朝鲜北部空虚,人口高度密集集中在南部。

而南部地形比北部更恶劣。

朝鲜这块烂地,北部特别烂,南部是烂到了极致。

所以古代中原王朝真看不上这里,真的不想要。

否则大唐怎么可能不要?明清都有朝鲜请求内附的记录,全无例外的拒绝了。

朝鲜,类似于贵州的地形,丘陵沟壑,没个好地方,种地不打粮,放牧没草原。

以本地的地理环境极限,最多能养活两千万人口,还不能吃肉。

如果吃肉的话,也就三四百万。

极限了。

景泰朝的朝鲜,吃的是东北粮食,之所以南部繁华,因为距离东北近,从吉林的海港出发,不用绕行整个半岛,节省运费。

还有一点,则是朝鲜的王都在汉城,有天然优势,其次是气候环境比较好。

在景泰五十年之后,朝廷就倾斜资源发展平壤。

在十五年间,春川人口急速下降,汉城人口也从2700万人,降到了2300万,釜山也从2600万人口,下降到了2000万。

人口北流,也是保护朝鲜土地,谨防朝南土地荒漠化。

缓解北方人口严重空虚的窘境。

所以,平壤物价奇高,朝廷宁愿贴钱,也不能任由人口向南流动。

平衡发展,是景泰朝的主基调。

朱见漭秉政后,在这方面一以贯之。

平壤一份盒饭,敢卖60元,在人均工资3000元的时代,敢卖60元,谁敢信?

这是普遍物价。

京师怎么样,整个北直隶1.7亿人口,繁华到什么地步了,寸土寸金吧,一份盒饭,15元而已。

东北物价最低,长春一份盒饭6元,哈尔滨7元,海参崴6元,沈阳6元,大连7元,汉城8元。

就平壤贵!

贵得吐血,朱厚煐买了几份,打开扒拉扒拉,一勺菜抖半勺,剩小半勺,一口吃的。

“这就六十?”

朱厚煐都觉得在抢钱,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他都觉得贵。

关键味道还不咋地,有股卫生纸味儿。

这是最低廉的盒饭,价格最低,不好吃很正常。

他让人去好点饭店去买。

价格单拿回来,朱厚煐都咋舌,小碗菜108,就这分量,一个人得吃三碗。

“难怪这地方人瘦呢,原来是饿的。”

朱厚煐发现,平壤人都很瘦很有型,他以为本地人乐意健身的,现在才知道,是刻薄的。

他让侍从去调查调查民间物价。

结果,他真的咂舌。

一斤菠菜17,一棵白菜44,一斤油菜16,一斤哈密瓜70元……

“这是大明?”

朱厚煐都懵逼了,侍从跑了几个菜市场,价格都差不多。

询问本地百姓,还说大白菜便宜了,上个月大白菜50元呢,顶峰大白菜涨到了70元一斤,谁敢信?

朱厚煐爱吃白菜,他知道,北直隶秋天时大白菜一毛钱一斤,过了储存秋菜期,价格还会下降,最贵的春天时,也就五毛钱一斤,已经非常贵了。

大白菜最便宜的地方,就是东北。

吉林大白菜,储存秋菜时,五分钱,最贵的春天,才一毛钱一斤,黑龙江价格也差不多,辽宁略贵,但不会高于两毛。

大白菜可是北方最重要的冬天蔬菜,冬天里唯一的维生素补充来源,也是家家户户冬天天天吃的东西。

因为种植期短,东北的话,会在粮食收割之后,加种一轮,两三个月成熟,临近上冻时收割。

所以,价格真的很低,平壤贵得惊人,但不能70元吧?真是抢钱。

难怪这地方人把辣白菜当成高档餐品。

在东北,辣白菜家家户户都吃腻了。

“为什么这么贵?”他问平壤府知府。

“运费高呀,蔬菜本就不容易贮存,在药剂使用达标的基础上,储存成本非常高,再加上要从吉林运过来,价格翻了几倍。”

“就算翻十倍,才五毛钱一斤,到这怎么变成的70元?”朱厚煐不信这是运费问题。

“千岁勿扰。”

“70元是最高价,这边均价在40元到50元之间。”

“听臣给您算一笔账。”

“吉林的白菜,从产地运到港口,这段距离的运费,每斤要加一元钱,装货卸货工钱要三元。”

“轮船出港,到平壤港停靠,运费两元钱,不算高的。”

“平壤港运到平壤,要将海船转成江船运输,装卸费3元,运费1元。”

“反复装卸货物的损失,就高达1元钱了。”

“从吉林的白菜,五毛钱一斤出货,没算各道贩子的利润,成本就是11.5毛钱了。”

“几道贩子转手的利润,赚三块五,不算高吧,这样成本就是15元了。”

“而且,朝廷非常注重食安,对于使用药剂量严格控制,不能给大白菜上药,储存难度巨大。”

“储存库一斤成本,最少需要5元钱。”

“再加上用药成本、运输成本、每斤再加一元钱,就是21元了。”

“批发市场的老板,最少赚两元一斤,因为这其中是有损耗的,比如白菜干了,水分蒸发掉秤,所以赚两元钱,都没什么利润的。”

“成本就涨到了23元,各级包装成本,再加1元,就是24元了。”

“菜贩子的利润,毛利润要达到50%才有得赚,因为他们是最后一道,卖不出去、菜被挑烂了、摊位费、人工费、贮存费等等成本,净利润已经很低了。”

“所以,一斤白菜卖44元,这还是朝廷补贴了结果呢,不然要卖到48元,甚至50元,整个产业链才有得赚。”

平壤知府如实道:“您想说,为什么汉城物价就低?”

“因为汉城周边就种植白菜,所以价格低。”

“平壤种不了白菜,附近都是山脉,不搞种植,搞畜牧。”

“您去了汉城就知道了,平壤的肉价,要比汉城低的。”

“平壤是新鲜瓜果类比较贵。”

“汉城是肉食比较贵。”

朱厚煐总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这笔账好像不是这样算的。

汉城物价就低,釜山物价更低,就平壤是后妈养的?

其实,平壤知府没敢说,平壤有一笔税,叫回流税,这笔税不是人头收,而是收顶级商家的税。

比如说,不收菜贩子的税,却会收批发蔬菜的店铺税,是要严格保密的。

这笔税金额巨大。

主要是当初建设平壤时的资金,以及倾斜资源,让人口回流这笔费用,都转嫁在每一个在平壤工作的百姓头上。

朝廷有一本账,往平壤砸的资源,约合二百亿元,建设费用、杂七杂八的费用,在二十亿左右。

这笔钱总要回本的。

就设下了这个回流税。

这个税,只有平壤在收。

所以平壤物价奇高,高得令人发指。

可不管谁来算,知府这笔账都很合理,人家也说了,别和汉城比,汉城的肉食贵呀,咱们平壤肉便宜。

还真没错,平壤肉价是便宜,但就差一块钱!

平壤肉价:鸡肉6元,鸭肉4元,猪肉11元,牛羊肉27元,驴肉马肉35元,牛奶一斤6元,鸡蛋一斤3元。

这不对呀。

平壤北面全是牧场,运输成本又比较低廉,路运货运都行,成本并不高的。

汉城就不一样了,要靠朝鲜北部供应肉食,

运输成本要远高于平壤。

平壤确实肉价低,但仅仅低一元钱,算什么低。

等等,肉价确实低一点,但牛奶鸡蛋价格高呀,这里面有鬼呀。

哦,肉价低了一元钱,却在蛋奶价格上找回来,真会算账啊。

平壤知府又给朱厚煐算了一笔账。

从运费,到人工成本,各家利润算了一笔详细的账,朱厚煐听得细致,跟着点点头。

猛然,他又觉得自己被忽悠了:“你叫曾铣?景泰六十年进士?”

“正是微臣。”

曾铣年仅二十岁,就荣登进士第,二榜第十七名高中。

在中枢观政一年之后,主动到地方从科长开始干,屡屡得到晋升,年纪轻轻就执掌一座超级大城市,做平壤知府,兼任平壤市长。

朱厚煐看着他:“孤记住你了。”

“谢千岁牢记。”曾铣也有意思,换了其他官员,直接说回流税就完了,偏偏他就不说。

朱厚煐让他滚了,生气。

接连几日,他都派人去走访,却解决不了平壤奇高物价的谜团。

中枢这些年为什么默不作声呢?

仿佛不知道平壤的奇高物价,还是故意视而不见呢。

这里面肯定有鬼。

他详细调查了地方志,发现平壤物价变得奇高无比,是从景泰五十六年开始的,景泰五十年之前,这里只是一座小城市,是老皇帝画了一个圈,然后这座城市就崛起了。

到了景泰五十六年时,人口正式突破两千万,物价就开始暴涨。

中间平壤百姓也闹过,也流失过人口。

朝廷发了些补贴,但杯水车薪。

后来平壤百姓都认命了,不闹了。

朱厚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此奇高无比的物价,平壤房价居然比汉城低很多,是全国同等级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城市。

这就有意思了。

以这边的高消费,房价应该跟着涨呀。

更奇怪的是,摊贩的利润,还真跟曾铣说的差不多,不太高的,所以摊贩和打工赚的钱差不多。

这些年,有人离开了平壤,也有人又回到了平壤。

因为汉城房价连年走高。

到了今年,汉城好地段的房价,已经到了3500元一尺,而平壤好地段的房价,才2000元。

从景泰六十五年之后,汉城房价连年疯涨,平壤可没涨,维持平稳,最多跑赢通胀。

所以,有人回流。

汉城物价是很香,房价却让人吐血。

平壤物价是高,但房价是真香。

朱厚煐决定去平壤附近的城市去看一看。

却在景泰六十七年十月初九,平壤附近的胜湖发生大地震,预估在7.6级左右。

地震发生之时,整个胜湖,断掉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地震之时,朱厚煐尚在平壤,平壤震感极为强烈,也出现了大桥出现裂缝、有楼房倒塌的事故。

但电话线路没断。

中枢收到地震消息后,立刻组织人救援。

朱见漭亲自给朱厚煐打电话,让他坐镇胜湖,跟随胜湖百姓攻克难关。

同一时间,内阁首辅刘大夏立刻动身,坐镇胜湖。

朱厚煐肯定不想去的,他也担心有余震,万一他刚到又塌了,他可就倒霉了。

所以他磨磨蹭蹭地往胜湖方向走。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平壤府知府曾铣,骑着自行车去胜湖坐镇,亲自组织救援。

他一直以为,曾铣是个贪污犯,平壤奇高物价和他有关,却没想到,曾铣居然身先士卒,敢去灾区坐镇。

要知道,受灾的灾民情绪可不稳定,处置不好,发生民变,中枢还会迁怒官员,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相对应的,大灾意味着大济,意味着发财的机会。

这年头还好一点,天子不用下罪己诏,景泰朝正在破除迷信,君权神授那一套,早就扫进垃圾堆了。

君权神授,能让君权变得神秘,但也和天灾挂钩,皇帝动不动就要下罪己诏。

现在,都是讲科学的年代了。

当初老皇帝破除迷信,朝中官员一致反对,因为破除了君权神授,皇帝就没了法统,还怎么统治大明?

老皇帝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统治,不在于法统,而在于人心,掌握人心,就能统治,丢掉人心,再有法统王朝照样灭亡。

所以,从景泰三十五年之后,朝廷就在逐渐破除迷信。

如今地震海啸飓风,皇帝根本就不用下罪己诏了,只要及时救灾就可以了。

皇权不再神秘,但也无人敢染指皇权。

朱厚煐可不敢深入灾区,而是在空旷的野外搭建帐篷,做临时指挥所。

他亲自指挥。

而实际指挥人则是曾铣。

他发现,曾铣非常有才华,指挥得当、妥善,处置事务十分有条理。

在胜湖呆了两天,朝鲜各地的志愿队都来了,有了充足人手后,很快遇难人员也统计清楚了。

预估有30万人遇难,死亡人数在2万人左右,下落不明的还有三千人,目前正在努力搜救。“怎么会这么多?”

朱厚煐大惊失色:“七级地震,就有两万人罹难?胜湖不过一座小城市,总人口才六十多万人,怎么会有三十万人遇难呢?”

“千岁,地震时正是下班时间,拥挤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地震,受灾人群自然就多了。”胜湖知县道。

“那你怎么没事?”朱厚煐问他。

胜湖知县哑口无言。

“孤再问伱,下班时间,正是路上的时候,又不是晚上睡觉,在路上怎么可能遇难呢?难道石头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是陨石吗?”朱厚煐觉得这场地震不简单。

想派遣近侍进入灾区了解情况,却被横档竖拦的,朱厚煐什么都看不到,明明人在胜湖,却是个瞎子。

“曾铣,你说!”朱厚煐把压力给到了曾铣。

曾铣眼神凝郁:“千岁所言甚是,该查。”

“大人……”胜湖知县想说什么。

曾铣摆摆手:“当朝首辅明日便到,今日你自己查明,比首辅查清楚,对你更有利。”

胜湖知县摊手,满脸无辜:“下官来胜湖三年,哪有什么利不利的,下官只是担心殿下安危而已,既然殿下要查,那就查呗。”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地震时,正值晚上下班时间,跨江大桥坍塌,导致上千人掉进江里,因为无人施救,而被淹死。

家里的老人正在做晚饭,来不及逃,压死在里面。

最可怕的是,胜湖知县统计不实。

而且,事故发生之后,胜湖上下没有及时救援,公职人员逃窜,不顾百姓安危,而在事后救援当中,他们极力掩盖事实。

朱厚煐派出去的近侍,根本没法详细了解,比如受灾严重的小区,被救援队阻拦在外面,不允许进去,他们也见不到灾区群众。

收集回来的信息,多是道听途说,听民间传言的。

可是,朱厚煐的眼睛肉眼可见的发红。

“曾铣,你们平壤府,都是豆腐渣工程吗?”

朱厚煐语气森然:“陛下对工程质量极为重视,并且朝廷有严旨,法律上有明文标记,建筑必须扛得住八级以上地震。”

“大桥坍塌,火车站坍塌,楼房坍塌,火车出轨,这些工程,真的合格吗?”

“曾铣,你这个知府,是怎么干的?”

曾铣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其实,老皇帝的话是好话,政策都是好政策,但地方都没有执行。

抗八级地震的建筑材料,价格高昂,想用得起,就意味着房价上升。

可为了收回流税,平壤府的房价就必须保持低廉,不然人口就跑没了,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当然贵了。

“为什么不说话!”朱厚煐十分生气。

出了事,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在掩盖事实,逃过上官的追责,这就是大明官员的处事态度!

难怪老皇帝不满意地方呢。

就这样的地方,杀干净才对!

“微臣不知!”曾铣绝对不会背锅的,这事本就跟他没关系。

“你不知道?那救援时候你知不知道?那些坍塌的楼房里,还有多少人能活着?”朱厚煐质问。

曾铣不答。

救灾中,死一个人,要比活一个人更划算。

死一个,朝廷就发一笔补助,这就是上下其手的机会。

可活一个,补助就得实打实发到手上去,不然人家会闹的,一旦闹得天下皆知,倒霉的是他们这些官员。

死人数量也要虚报的。

大明律规定,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何时救援,如何救援,救援策略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地方官员只要违背律法,就是有罪了。

所以,地方官员为了不犯罪,就会严格按照大明律执行。

可这人世间,没有一板一眼的事,都需要地方官员活学活用,可官员们怎么会管老百姓死活呢,他们只会盯着上面官员的屁股看。

只要他们不被抓,不被治罪,就够了。

所以,只要发生灾害,他们就完全按照规章办,明明能救人,但可能会违背大明律,他们绝对不会救的。

只要和大明律条文里写的不一样的东西,那就视而不见,保住官帽子比什么都重要。

这里面还有一层好处。

像这种地震灾害,越大越有利,四面八方的支援队来支援,地方是要供饭的管住宿的,这笔账是要报上去,中枢掏的,那么该怎么报学问就大了。

还有一点,就是捐款。

这两年都是捐物资了,捐款都捐伤心了。

灾难之后,朝廷要拨一笔款项重建,这里面水就更深了,怎么把灾害报得大,还让地方官员无罪,最好还能得到上面的表彰,这学问就大了去了。

反正,这场灾难,就是一场饕餮盛宴。

曾铣太了解地方这些烂事了。

可当权者朱厚煐并不知道,他心里是装着百姓的,这样的人做皇帝是很好的,可恰恰也容易被蒙蔽,他不懂这里面的深层逻辑,也不懂下面当官人的心思。

所以,曾铣对他没什么好说的。

“好,你不说话!”

“胜湖之事,最多算你督查不利!”

“平壤有一座楼房坍塌,你该如何解释?”

朱厚煐生气。

这就是地方,不敢让中枢官员看的地方。

“千岁,平壤那座房子已经有47年了,当时混凝土技术并不成熟,所以遇到强烈余震后,就坍塌了。”

“只有一死一伤,并不是特大事故。”

“平壤有关部门,已经及时解决了问题,将受灾百姓妥善安置,对于伤亡之士,也给予安置和补偿。”

朱厚煐在这里就补偿。

如果没人在,也补偿,但款子什么时候到,那就不好说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

朱厚煐气得不想说话。

他感受到,自己调查得一片祥和时,就皆大欢喜,哪里都让看,可如果发现了丁点阴暗面,就会遭到难以想象的阻力,什么都看不到。

假巡视时他是千岁,真巡视时他就是灾星了。

朱厚煐心里生出一股无奈感。

直到下午,刘大夏到来。

他没有质问本地官员的不作为,而是组织救援,能救一个是一个。

可是,已经错过救援时机了。

预计会有六万人罹难,伤者不计其数,实际上会有五十万人以上的人受灾,几乎全县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刘大夏对地方的烂样,心知肚明,尤其听完朱厚煐的控诉之后,他只是轻轻点头,并没有抓人。

“此事老臣已经了解,您几日没休息好了,先去休息吧,您身体要紧。”刘大夏下达逐客令。

朱厚煐走出帐篷时,叹息一声天下乌鸦一般黑。

刘大夏把曾铣叫来。

“老师,千岁殿下可能误会您了。”曾铣居然是刘大夏的学生。

其实不是门生,刘大夏是曾铣的座师,所以成了刘大夏的心腹之一。

“无妨。”

刘大夏不在乎:“为师问你,平壤府工程严重不合格,你是否知道?”

曾铣点点头:“知道,学生上任的时候,就亲自调查过,确实不合格的。”

шшш◆TтkΛ n◆c ○

“但这事情有可原,平壤要征收回流税,还需要用低房价吸引人居住在平壤府,只能降低原材料。”

“您有所不知,在中枢刻意压制下,平壤是所有同等级超级大城市中,房价最低的。”

这件事刘大夏知道。

“楼房之事不提,桥梁也是因为造价原因,偷工减料吗?”

刘大夏凝眉问他:“老夫记得,胜湖的桥梁,是李侃任朝鲜督抚时建造的,朝廷可是一分没少的拨款下来,应该还有盈余,退还给财库了,对吧?”

曾铣点点头:“老师,桥梁的事我确实不知情,学生只知道房屋不合格。”

“还有,铁轨呢?铁轨是卫王(朱见渌)督抚朝鲜时,修建的,老夫没记错吧?”刘大夏道。

老三十七卫王朱见渌,母妃是朝鲜妃,所以他在朝鲜呆了四年。

“没错,整个朝鲜的铁轨,都是卫王主持修建的。”

曾铣回答道:“火车站也是当时的配套设施,学生虽是知府,但铁路上的事,归朝鲜铁路分局直管,学生也管不到。”

铁路、烟草、石油、电力全都自成体系,和地方官员不干涉。

主要是朝廷不放心地方官员,这些国家命脉,或者赋税支柱产业,不能假于他人之手,全是朝廷直管。

刘大夏眯起眼睛:“你倒把自己摘得清楚。”

“学生冤枉啊。”

曾铣跪在地上:“老师,学生刚来平壤府不久,确实不知道这里面的曲折;而且,学生是什么人品,您还不清楚吗?”

刘大夏神色一缓,让他起来:“此事老夫会帮你遮掩,至于你能否逃脱劫难,就要看你自己了。”

“谢老师。”

曾铣没明白,刘大夏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景泰朝,老皇帝就责任放在官员头上,他不管地方官员怎么治理,出了事就找你。

所以,不管曾铣有没有干系,都要被追责。

倒是不会罢官,但会成为他履历中的一个污点。

朝廷还会追溯,上面几任官员,不管你退休与否,哪怕是死了,儿子顶罪。

刘大夏也郁闷,刚荣登首辅,就要和朱见漭直接撕逼,因为朱见漭不会放弃攻讦他的机会的。

果然。

他通电报给中枢。

朱见漭就给他一顿臭骂,让他务必查个清楚。

胜湖知县等一干官员,在第二天就被抓了。

是中枢的圣旨。

朝廷派来官员查验平壤府的工程质量。

胜湖县工程质量不合格,引起全国轩然大波。

因为每个城市的石碑上,都刻有大明律,以及重要的圣旨,其中就有一道,老皇帝亲笔圣旨,要求全国工程达到什么标准,标准详细到需要几根螺丝钉,都写得清清楚楚。

相关部门的官员一查,发现平壤府95%以上的建筑不合格。

不止楼房不合格,堤坝、大桥、沥青路、铁路等方方面面都不合格,都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中枢震怒。

朱见漭亲下圣旨,逮捕平壤府历任知府,所有相关人员,并抓捕朝鲜铁路分局局长等,铁路相关部门的干部。

旋即,中枢再下圣旨,要求全国各地官员进行自查,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一经发现不合格,一查到底。

肃清的余波还在,朱见漭凶名在外。

这段时间无比憋闷的朱见漭,终于一扫郁闷,向刘大夏发起反击,太子和皇帝之争,也正是拉开帷幕。

曾铣也被抓了。

作为刘大夏的学生,被狱卒特殊关照,被第一个拷打。

曾铣倍感冤枉,他不过一个新任知府,明摆着跟他没关系的,却还是被拷打。

他招供什么啊?

只能寄希望于他的老师,刘大夏帮他。

不过,被拷打的时候,他才明白刘大夏后半句话什么意思,确实得靠自己,熬不住他老师也帮不了他,他知道自己踏进权力漩涡了,生死不看真相,也不看他,而是看上面斗得谁赢谁输。

刘大夏也焦头烂额。

有人把李侃吐出来,而刘大夏当年走过李侃的门路,朱见漭拿捏这点,对刘大夏发动攻击。

刘大夏变得被动。

他和朱见漭的斗争,从他站队老皇帝时就开始了。

无论有没有这次地震,朱见漭都会他动手的。

刘大夏最坏的是,他没有反击,而是给老皇帝打电话,让老皇帝烦心去。

让他们父子狗咬狗,他在地方装可怜。

如果刘大夏是一条忠犬,就不该烦心老皇帝,可惜他不是。

朱祁钰听说这事,脸色阴沉:“李侃死多少年了,太子若要鞭尸,随他的便。”

“朕在景泰十六年时就下过圣旨,景泰二十一年时又下过,天下所有城市都有刊刻。”

“谁敢偷工减料,按大明律查办便是。”

“刘大夏也是的,这点小事也来烦朕,告诉他好好救援灾区,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

“朕又要做眼睛手术了,让他快些回中枢,朕在等他。”

朱祁钰在保刘大夏。

因为他需要刘大夏来保他的命。

这番话传到朱见漭耳朵里。

他爹完全不装了。

悲天悯人?他悯的就他自己。

朱见漭怎么可能放过刘大夏呢,他还要借机扩大化,扩大到全国去,以查工程为名,扫清老皇帝的党羽。

反正他连自己的党羽都不保,看他这次会不会离心离德。

可他很快发现,自己过于乐观了。

地方官员陆续上疏说,本地工程检验合格。

狱中的曾铣上疏,平壤府的工程不合格,和回流税息息相关,因为当初中枢要征这笔税,又要以低房价吸引人,只能在工程质量上做文章,此事是地方和中枢约定俗成的。

“都在骗孤!”

朱见漭十分生气:“天下工程,全都合格?那么怎么一地震就有裂痕呢?当孤什么都不知道吗?”

“派人去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查,一座居民楼,一座桥梁,一座堤坝的查!”

“孤就不信了,天下所有工程都合格?糊弄鬼呢!”

可他发泄一通之后。

却黯然发现,他派人下去查,也必然全都合格。

现在官员被肃清肃怕了。

都是当一天官,往死里贪一天,往死里享受一天,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看见太阳。

地方的事,他们更不管了。

景泰朝本就不优待官员,朱见漭回国后就肃清官场,弄死几万人,流放、罢官、追溯的超过二十万。

有些人的确贪了,但他们做出政绩了呀,在百姓口中他们也是好官啊。

一个有能力的贪官,要比一个没能力的清流强上一万倍。

可是,朱见漭不管那些,一概杀。

那么以后谁还会好好做官啊?

怎么着都是死,当官成了高危职业,那么就躺平呗,可劲贪可劲搂可劲玩,早死晚死都是死,怕个卵。

很多想做出政绩的官员,也躺平了,做好了有个鸟用啊。

朱见漭就知道杀人。

这回把人心杀崩了。

队伍里肯定有坏蛋肯定有贪官,但总体来说,大明还是向上的,朱见漭这么一杀,大家都不想怎么好好当官,而是想着怎么享受,怎么保命。

别说地方官员了,中枢官员都这样。

享受一天算一天。

就连朱见漭身边的人都担心有一天会肃清到他们自己头上。

朱见漭进入了怪圈。

继续肃清吧,人心离乱。

停止肃清吧,自己打自己的脸,大明又恢复了原样。

可不肃清吧,下面也不听朱见漭的。

接着肃清吧,下面全部躺平,气死朱见漭。

所以,朱见漭现在是往前,不对,往后,不行,往左,没路,往右,死路。

以前遇到这种困境,朱见漭会去征询老皇帝的意见。

现在父子成仇。

他也不想见那个人。

关键那个人也不会告诉他答案,因为朱见漭现在的困境,就是他一手布局营造出来的。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却传来朱佑棅溺水的消息!

“老大要逼死孤吗?”朱见漭大怒!

第444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第176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第369章 联军侵西,火烧阿尔罕布拉宫第233章 黎鐉京师见闻录,朕就是蔑视安南了第193章 爹,求求您,爱女儿一次!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杀第189章 朱祁钰发疯,血洗京师!第149章 杀疯了,赵王和朱祁镇越看越像!第47章 朕要重建缇骑第228章 双帝会,仁道霸道之争,请漠北王执第289章 请陛下上路,献皇后于后庭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难!第330章 疯狗式打法,平播之战,把各宣慰司第201章 漠北王额头上写着傻叉两个字!第223章 改变历史,重建邺城和晋阳,热河简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42章 大明最严女子保护法,为大明女权保第303章 鲸吞安南之战第61章 戏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后一枚铜第170章 你喜欢磕头,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90章 二十四天灭一国,火焰山上遇阻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99章第162章 贵妃,跪好了!第303章 鲸吞安南之战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汉宗案第176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第212章 欧信杀官,供给大军的粮食去哪了?第43章 于少傅,天下可无朕,不可无君!(求第167章 火铳踹营,打崩鞑靼骑兵!新铳炸膛第169章 十四万精兵,毁于一旦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宫的眼泪!第71章 俞士悦,朕给你做狗的机会,别不珍惜第247章 龙抬头运动会,真假银案!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杀怕了!镇国军也第79章 先剁再问话!你们真用大诰治国?插手第40章 朱祁镇究竟是不是皇太后亲子?(三千第201章 漠北王额头上写着傻叉两个字!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还不够,胡濙要用李第438章 欧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禅让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们驸马为什么不跟着去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第401章 燕国大顺国越国襄国豫国:金融和战第315章 首辅之争,案中案,桂怡离奇死因第92章 这光头,摸着上瘾!血溅奉天殿,先杀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来,朕把皇位让给你!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第267章 安南政变,二次夺门:别,别杀朕,第257章第56章 大开杀戒!清洗尚食局!先把这筹谋戕第214章 朱祁镇:该死的老东西,这回完蛋了第375章 第一次波兰战争,第一次奥斯曼战争第128章 先别说话,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79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别 别抽了,疼第348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 点石成金的能力,为第397章 建立紫光阁,宋国篇:岛屿上的平头第284章 中枢震怒,朕要把南直隶上下全部杀第149章 杀疯了,赵王和朱祁镇越看越像!第2章 你们逼朕做暴君!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踪!第400章 夏国篇:试图摆脱大明桎梏的大夏第73章 爱妃,请正经点!把脑袋捧起来,轮流第109章 火烧宣府!万民之罪,加于我身!天第446章 大明黄昏将至:于谦的遗言(二)第435章 盘点历代帝王,朕朱祁钰千古第一!第453章 至暗时刻:张太皇太后之谜(六)第232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第85章 当朕的狗不丢人!强收军权入军机处!第134章 捡起来,呈上来,朕拿金印砸死你!第416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第219章 贼老天,若让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447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105章 用儿子打老子,欠内帑的钱何时能还第97章 拿回皇权的第一把火!朕发财了!第311章 陈友死,陈友案终结,紧箍咒再生效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场朝会,布局东南诸国第370章 屎一样的波面,奥斯曼发狂,欧罗巴被屏蔽了第34章 朕赐你天子剑,可敢杀他?(三千字求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34章 世界历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53章 请圣母用包子!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挡住历史的惯性!被屏蔽了第173章 科举舞弊案,神秘力量露头!第451章 时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们(四)第163章 满都鲁诈死?是示敌以弱?还是天佑第57章 里库迷踪!西华门哭谏!你们要累死朕第162章 贵妃,跪好了!第452章 至暗时刻:不得不说的朱祁镇(五)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诳语?啪!把你的字给摘第19章 皇爷,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123章 吓尿裤子了?今年,朕要让边军穿上第334章 大明刽子手,奴才参见侯爷第265章 狡诈VS狡诈,看谁技高一筹!
第444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第176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第369章 联军侵西,火烧阿尔罕布拉宫第233章 黎鐉京师见闻录,朕就是蔑视安南了第193章 爹,求求您,爱女儿一次!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杀第189章 朱祁钰发疯,血洗京师!第149章 杀疯了,赵王和朱祁镇越看越像!第47章 朕要重建缇骑第228章 双帝会,仁道霸道之争,请漠北王执第289章 请陛下上路,献皇后于后庭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难!第330章 疯狗式打法,平播之战,把各宣慰司第201章 漠北王额头上写着傻叉两个字!第223章 改变历史,重建邺城和晋阳,热河简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342章 大明最严女子保护法,为大明女权保第303章 鲸吞安南之战第61章 戏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后一枚铜第170章 你喜欢磕头,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90章 二十四天灭一国,火焰山上遇阻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99章第162章 贵妃,跪好了!第303章 鲸吞安南之战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汉宗案第176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第212章 欧信杀官,供给大军的粮食去哪了?第43章 于少傅,天下可无朕,不可无君!(求第167章 火铳踹营,打崩鞑靼骑兵!新铳炸膛第169章 十四万精兵,毁于一旦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宫的眼泪!第71章 俞士悦,朕给你做狗的机会,别不珍惜第247章 龙抬头运动会,真假银案!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杀怕了!镇国军也第79章 先剁再问话!你们真用大诰治国?插手第40章 朱祁镇究竟是不是皇太后亲子?(三千第201章 漠北王额头上写着傻叉两个字!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还不够,胡濙要用李第438章 欧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禅让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们驸马为什么不跟着去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第401章 燕国大顺国越国襄国豫国:金融和战第315章 首辅之争,案中案,桂怡离奇死因第92章 这光头,摸着上瘾!血溅奉天殿,先杀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来,朕把皇位让给你!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第267章 安南政变,二次夺门:别,别杀朕,第257章第56章 大开杀戒!清洗尚食局!先把这筹谋戕第214章 朱祁镇:该死的老东西,这回完蛋了第375章 第一次波兰战争,第一次奥斯曼战争第128章 先别说话,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79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第148章 求求陛下了,快削藩吧别 别抽了,疼第348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 点石成金的能力,为第397章 建立紫光阁,宋国篇:岛屿上的平头第284章 中枢震怒,朕要把南直隶上下全部杀第149章 杀疯了,赵王和朱祁镇越看越像!第2章 你们逼朕做暴君!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踪!第400章 夏国篇:试图摆脱大明桎梏的大夏第73章 爱妃,请正经点!把脑袋捧起来,轮流第109章 火烧宣府!万民之罪,加于我身!天第446章 大明黄昏将至:于谦的遗言(二)第435章 盘点历代帝王,朕朱祁钰千古第一!第453章 至暗时刻:张太皇太后之谜(六)第232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第85章 当朕的狗不丢人!强收军权入军机处!第134章 捡起来,呈上来,朕拿金印砸死你!第416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第219章 贼老天,若让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447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105章 用儿子打老子,欠内帑的钱何时能还第97章 拿回皇权的第一把火!朕发财了!第311章 陈友死,陈友案终结,紧箍咒再生效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场朝会,布局东南诸国第370章 屎一样的波面,奥斯曼发狂,欧罗巴被屏蔽了第34章 朕赐你天子剑,可敢杀他?(三千字求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34章 世界历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53章 请圣母用包子!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挡住历史的惯性!被屏蔽了第173章 科举舞弊案,神秘力量露头!第451章 时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们(四)第163章 满都鲁诈死?是示敌以弱?还是天佑第57章 里库迷踪!西华门哭谏!你们要累死朕第162章 贵妃,跪好了!第452章 至暗时刻:不得不说的朱祁镇(五)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诳语?啪!把你的字给摘第19章 皇爷,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123章 吓尿裤子了?今年,朕要让边军穿上第334章 大明刽子手,奴才参见侯爷第265章 狡诈VS狡诈,看谁技高一筹!